关于考试时的病态心理及如何缓解介绍
考试病态心理是指面临考试,考生总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的心理反应。不过适度的焦虑对考生有利无害,俗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适度的焦虑能使人提早应对,振奋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考试时的病态心理及如何缓解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考试时的病态心理
据杭州市“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和对策研究”课题组提供的数据称,去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中16.81%的学生反映高考期头晕,25.38%的学生高考期间有严重的心理障碍,一部分女学生在高考期间月经失调,而考前坐立不安的占一半以上,大中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差,高考期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尤其高。
确实是这样,高考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体力消耗也较大,再加之,每年高考临近,不少家长、老师给学生以及学生自我加压,一部分考生是带着程度不等的神经衰弱的复杂心态进入考场的,因此,在高考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心因性机能障碍也就在所难免了。我们常称这些障碍为“考场病态”,如突然慌乱,记忆堵塞,书写痉挛和身体疲劳等,就是几种常见的病态现象。
一般说来,考前的知识储备和身心调适越充分,发生考场病态的可能性越小。因为慌乱是由于对考试没有把握或把握不大而产生的。所以,全力以赴地准备考试,复习得越充分、越全面,并能按自己的应考经验事先建立起便于提取的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知识结构,保证良好的睡眠、营养和娱乐,便不会出现考场病态。不过,若在考场上已出现考场病态,这时再去懊悔是没有益处的,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地采用一些心理调控技术来尽快消除考场病态的影响。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治疗突然慌乱和其它考场病的最好措施是预防。
公考前如何调整心态
进入十一月份,备受国人所期待的2014年国考即将来临,许多的考生们相继进入紧张的备考状态。据调查显示,每一年无论是备考期间还是考试当天考生都是高度紧张或者焦虑的状态,当然今年也不例外。对于广大的考生来说,对于心态上的调整是很有必要的,它关系考生们考上水平的发挥,如果没有好的心态,很容易从起跑线就开始落后于他人,在此小编将带大家去进行一下心态调节:
第一,缓解考前紧张心理
由于考试前考生的情绪异常紧张,可能导致各种心理和身体的不适,这势必影响正常能力的发挥,考试成绩当然也不会令人满意。那么,怎样来缓解这种紧张的心理呢
1.端正认识。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认识对情绪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考生同时也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建设,要纠正对考试的种种过高的、不现实的想法,客观地、理性地分析自身状况,定位于适当的位置,放平心态去迎接,效果会更佳。
2.树立信心。心理学研究证明,能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自信心高的人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自信心低的人,所以,保持充分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有利保障。那么,如何培养考前的自信心呢在考前树立起“相信自己,我能行”的观念,对保持良好的应试状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是要树立一个‘信念’——我一定能考出最佳水平,我能行!”这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自信、乐观、勇敢,有效地面对各种困难和危机。
3.劳逸结合。有些考生为了能考出好成绩,往往连续“开夜车”,不注意必要的休息,结果常常适得其反。由于睡眠严重不足,大脑负荷超载,致使兴奋和抑制失调,甚至会出现头昏耳鸣,记忆减退,情绪波动等状况,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因此,专家建议考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这样才能在临考中,保持大脑清醒灵活,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第二,正确认识考前焦虑
有些考生也试图调整自己的心态,可仍然紧张、焦虑,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正确认识考前焦虑了。其实,考前焦虑并不可怕,考生要正视自己的情绪。心理学中的叶克斯一多得森法则指出,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的效率都很低,而中等焦虑时的效率最高。因此,适度紧张能够提高复习效果、促进临场发挥,但应防止由适度紧张演变到过度紧张。
第三,适度放松、合理调适
3.进行必要的运动、文娱活动也能帮助考生调节心情,适当运动,可消除疲劳,愉悦精神;适当的娱乐活动,如唱歌,听音乐,看轻快的电视节目等对调节生活、缓解紧张情绪都有意义。但建议考生最好不要选取耗时耗力的排遣活动,如网络游戏等,往往适得其反。
专家通过对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调查与访谈后发现,他们成功的共同心理特点之一是能以平常心来对待公务员考试,他们没有把公务员考试看得很神秘。平和的心态能让考生的思维水平、解题能力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考场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上,成功者除了要拥有扎实过硬的知识,还得有良好心态,要有知难而进的勇气,有顽强拼搏的毅力,克服心中恐惧与担心勇往直前,要调整好心态,这样在2014年的国考中才能打好第一枪。
应对考试怯场的三个方法
怯场是考生应试心理不过关的表现之一,对考生的发挥有着不良的影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自我调适,避免产生怯场。
那么什么是怯场呢?怯场又叫晕场,是指考试时出现了因情绪过度紧张而使实际水平得不到正常发挥的临场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理崩溃现象,称之为考试境遇性焦虑障碍。造成怯场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干扰、缺乏自信和大脑过度兴奋。由于怯场是一种不健康的应试心理,会严重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因此是考生最忌讳的一种情况。
首先是从认知上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怯场不是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造成的,是一种心理过敏状态。要树立一种信念,即“我一定能考好”,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会使人充满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心里默念一些词句:例如“能考好,能考好,一定能考好”等,反复默念。默念时要注意语速,不宜太快或太慢,太快则会加重紧张,太慢则没有效果,而且语气应坚定、短促有力、富含激情,这样可以使自己情绪稳定,提高信心,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应试心理。
其次是运用想象疗法。当感到紧张时,可以闭上眼睛,默默地回想自己曾经愉快的情景,自己以前某次十分顺利而轻松地通过考试的情形,回想得越逼真越好,然后不断地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定会那样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这决不是盲目的不现实的乐观,而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期待,这种积极的自我期待有助于减轻焦虑,使人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
最重要的是进行自我调整。怯场真的出现时,往往先是紧张,一紧张就运用“深呼吸放松法”,即:放下笔,双手平放在双腿上,做深呼吸5至10次。吸气要长但不要急,呼气要慢。做几次深呼吸对缓和心理紧张会有一定帮助。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一口气,最大限度地摒住,然后慢慢地呼出,反复几次,直至自己平静下来,动笔前反复默念:“我的能力、水平没问题!考试结果不重要!”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后再继续做题。
以上所述的三个方法,对考生的自我调适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怯场是考生的大敌,因此考生学会自我调适很重要。
高考超长发挥八大要点
一、考前调好心态是关键
每年的高考、中考中,有60%的学生能做到正常发挥,20%的学生超常发挥,还有20%的学生则会发挥失常。其中,女生发挥失常的比例又普遍高于男生。学生在高考中发挥超常或失常,与其心理状态则有更大的关系,容易紧张的学生常常会因为一门考试不理想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发挥。因此,调整学生的心态要从现在做起,要让考生一直保持在很高昂的、充满自信的情绪状态中,同时能够有坚信自己必胜的成功信念。
二、六个方法可减压
考前如何调整好心态、轻松平静应对高考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建议,用六个方法为高考考生减压。
饮食减压法。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诸如草莓、洋葱头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运动减压法。科学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家长可与孩子适当运动,考生也可在学习间隙伸伸腰、踢踢腿等。
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学习间隙与家长、朋友聊天,或在空旷的地方大喊宣泄压抑的情绪。
环境减压法。家长在言行上不要再向孩子施加心理压力,积极与孩子沟通,多鼓励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睡眠减压法。充足的睡眠是保证考生精力充沛、心理宽舒与平衡的前提,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三、家长至关重要
许多学校在考前一个星期左右会放假,考生可以在家复习,从这时起,因为考生加归了家庭,所以家长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考生、家长之间的关系需要调整。
家长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因为家长的情绪通过感染、暗示等心理机制,会影响到考生。同时,家长不要和考生谈论考试的事,不要给孩子过高的目标,不要过分计较模拟题的成绩,不要问孩子准备得怎么样,有没有把握等问题。
考试前,家长可通过谈话,帮助考生树立自信心,但唠叨式的考前动员不仅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和畏惧心理,还会直接影响其复习效果。
“经历多次考试,考生都具备一定的抗压和调适能力,家长对考生的关心并不需要太多的语言。”夜深了,冲一杯牛奶放在孩子书桌上;上学出门前,在孩子肩膀上轻轻一拍;陪孩子出去转一转,或者一起打一场球,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专家建议,家长现在要做的,是尽量让家庭生活保持常态,让考生安心梳理知识点,树立必胜心。
四、定好每天目标
家长要帮助考生排除外界的干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考生心情最不稳定的时候,要引导孩子应放弃与同学间的竞争思想、放弃名次观念。同时又要树立心中的大学目标,善于将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学生要具体到每天做几题、复习多少。心中有数,临阵不慌。
五、考生三餐巧安排
早餐:稀饭、甜面包等碳水化合物中糖和淀粉含量高,可使脑中的德清素增加,血清素有镇静作用,故可使人的智力在上午达到最高峰。而熏肉、蛋和油条含有大量脂肪和胆固醇,不容易消化,使流往脑部的血液减少,降低了脑的灵敏度。
午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考生上午的紧张学习能不能得到营养补充、下午的刻苦努力能不能得到营养上的准备,就看午饭了。家长要精心准备午饭,在保证合孩子口味的基础上,午饭要有充足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要多吃点肉类、鸡蛋等含热量较高的食品。
六、大考临近不宜开“夜车”
睡眠状况直接影响着身体状态,从考前一个星期开始,应该把调整睡眠放在重要位置上。有些考生由于紧张、生物钟紊乱等原因,考前会失眠,这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不要总想着高考时会出现什么“万一”,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一定要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如果失眠,尽可能不要用药物,可以进行食疗,比如说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个苹果;睡前可以用热水泡脚,并做头部和脚部按摩;睡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夜间起床次数,影响睡眠质量。
七、大考临近不宜大鱼大肉
为了给孩子疲惫的大脑补充营养,很多家长今天“烧鸡烤鸭”、明天“肥鱼大虾”,可谓用心良苦。营养专家指出,那些看似营养丰富的大鱼大肉,过多食用反会抑制考生大脑活力,产生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一些家长认为,考前吃得越多,供应大脑的营养也就越多,学习效率也就越高,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只会适得其反。过于饱餐会使大量的血液集中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而脑的供血量则相对减少,这就会影响人思维能力的正常发挥。
八、大考临近不宜盲目“补脑”
由于考生临考前压力大、过度疲劳,不少家长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补品。应试心理专家表示,这实际是一个误区。到16岁后孩子的大脑已基本发育完全,再用营养补脑为时已晚。
合理补充营养能缓解压力。家长们可给考生多补充维生素E、维生素C、硒、锰等矿物质以及对智力有影响的锌等。
运动有助于高考生减压
每到高三,特别是高三下学期,学生已经没有了体育课程。在一切为了高考的背景下,考生在备战高考中几乎是足不出户。随着高考的临近,考生受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减压成了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其实,适当的运动对考生减压是有莫大好处的,但很多考生往往忽略了运动的重要性。
1、有氧运动。
2、减压操
运动的目的是减压,舒缓过度紧张的神经。考生在晚上临睡时,可以做一套减压操来减轻压力。
平躺在床上,两手掌心向上,两腿伸直,脚尖向外。闭上眼睛,轻柔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绷紧脸部肌肉约10秒钟,放松;缓慢地向上抬头,放下;提肩10秒钟,放松;伸展手臂及手指,握拳10秒钟,放松;提臀,然后缓缓地放下;脚后跟并拢,向外伸展腿和脚趾,然后完全放松。把肩膀耸到耳朵,保持着这个位置,然后收紧,完全放松。重复练习5次。
3、适时发呆
考生的压力过大不利于考生的记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适时地让大脑休息,在复习累了的时候发发呆,让大脑中出现一下短暂的空白,可以使人有效地减压,增强记忆力。
遇考试就焦虑该怎么办
考试是一种复杂的智力劳动,是一种非常状态,要求考生的头脑清醒、情绪稳定。考试焦虑是一种严重影响考试水平发挥的情绪反应。但有的学生一遇到考试就焦虑,怎么办呢
考试焦虑案例;
那么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学业的困难期,心理咨询专家为您支招:
一、分数只是表面。
二、重点在劣势方面。
三、适合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孩子早晨记忆效果佳、学习效率高,有的孩子则是晚上,家长要先清除孩子自己的情况,不要主观臆断地为孩子制定自认为最佳的学习策略。
四、学习兴趣是关键。
成绩并不是衡量知识掌握的唯一标准。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对某个问题产生了兴趣之后,相信孩子会主动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
兰兰一遇到考试就焦虑,烦躁不安的现象,家长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方法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学业的困难期。
考试压力如何缓解
高考即将来临,对于每一次的模拟考试,很多高三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特别是学习基础比较差、性格比较内向、学习方法不够灵活的高三学生最容易产生考试焦虑症状,有的学生还伴有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症状。那么该如何缓解高三学生的考试压力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请家有考生的家长、学生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策略,助孩子缓解考试压力:
一、调整期望值,适当减压
二、强化成功体验,增强自信
高三学生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要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1)找老师或要好的同学,请他们帮助分析一下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状况,记住他们对自己肯定和鼓励的话,要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即使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而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期望值。
(2)要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复习后,可以回想自己一天的收获,对自己一点一滴的收获进行自我肯定。考试之前,要多想有把握考好的条件,让好的成功的情景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坚信自己平时学得扎实,复习方法对头,一定能考好。通过回想自己过去学习、考试中的成功情景,进行意识强化,并追溯这些成功的前提和原因,以供现在复习活动所借鉴。积极的暗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强化的结果。
三、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人必须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四、师生之间结对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发动这些老师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效果将非常理想。采取师生结对交流的方法,让学生与自己信任的老师结对,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
五、老师、家长、学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和好高中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
六、不以模拟战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大考就很不利。
况且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方面、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模拟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过去我们总把失败当“瘟疫”,其实,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轻多少。所以,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仅是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
七、发展良好的个性,营造积极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诞生优秀的个体。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张,自己心目中还是要有集体、朋友和同学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在紧张的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疑惑、不满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努力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形成开朗、自信、热情并乐于助人的良好个性,积极关心和参加集体活动,建立融洽的师生、同学关系,这会增强自己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并以高昂的斗志、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心理去迎接高考的挑战。
以上七步就是教大家如何缓解考试压力,实际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家长,教师,特别是学生自己的协作和完善。总之,对于考试,无论是考前还是考中,考生只要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自然会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走向成功。
高考临近考生要注意些什么
如何缓解考试前压力
1.考前放松
考试之前不要想着临时抱佛脚,这样不会给自己增加知识,只会自己给自己增加紧张感,然后发现自己这也不懂,那也不懂,然后本来能考好的结果紧张的考不好了。
2.转移注意力
不要在心里想着,要考试了,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这样会越想越紧张,可以听一听音乐,要听舒缓的音乐,这样可以消除内心的压力。
3.只看自己做的笔记
如果你实在抑制不住自己想要看看书的话,最好就看看自己以前做的笔记,特别是自己错的多的问题,不要看书,书上范围比较广,有的时候你看到的可能是自己以前从没有见过的,所以只看笔记上的重点。
4.吃东西缓解紧张
考试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吃早饭,要不由于紧张,消耗能量较多,会引起肠胃不适,进而会使自己感觉不舒服,不在状态。
5.深呼吸,保持身体放松
当意识到自己紧张时,可以深深的呼吸一下,这样做非常有效,能够及时使身体放松下来。
6.自我暗示
不时的提醒自己,我能够做好,我认真复习了我没有复习的考不到,我运气比较好。这一类幸运的话来鼓励自己。这就只是一场小小的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自己就能够缓解紧张了。
压力过大的危害
1.压力过大容易产生消极悲观情绪
长期处于紧张压力的状态下,会让某些心理素质差的人产生很强的挫败感。此外,身心疲惫时,人就会丧失竞争的勇气和做好事情的信心,从而产生莫名的烦恼和愤怒、抱怨和忧愁,不少人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或实施自杀。
2.压力过大容易引发饮食失调
处于较大压力中的人,往往有折磨自己的倾向,他们会拼命购物、消费、暴饮暴食、酗酒,也有的人表现为厌食、食欲不振、胃部不适、腹泻、恶心或呕吐等。
3.压力过大导致免疫力下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情绪状态和机体的免疫系统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下,会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人会出现各种症状,例如烦躁不安、精神倦怠、失眠多梦等神经症状,以及心悸、胸闷、四肢乏力、腰酸腿痛和性功能障碍等其他症状。对于女性,还会导致月经不调、痛经和脸色灰暗、有暗斑等。
4.压力过大导致阴阳失衡、疾病丛生
长期处于紧张的压力下,容易引发身体阴阳失衡。当情绪失控时,人体的脏腑功能就会受损,就会出现情志疾病,如失眠、焦虑、抑郁症等。
如何缓解考试的心理压力
二、做放松训练。
当考生心情紧张或学习太累时,可以反复练习深呼吸或做肌肉放松训练,最好在学校的心理教师或医院心理医生指导下进行。具体步骤:首先以自然的姿势坐好,保持身体两边平衡;然后用鼻子深深地慢慢地吸气,再用嘴巴慢慢地呼出来;之后依次收缩并放松肌肉:肩背部、双上肢、手部、腹部、双腿、脚部。掌握此方法后,可在放松状态下想象自己正在考场上,一旦产生紧张,立刻做放松训练,就这样,紧张——放松反复交替,可逐步去除焦虑情绪、缓解失眠。
三、饮食上减压。
建议考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尽量少吃油腻的食物。晚上可吃一些助眠的点心,比如枣仁汤、百合莲子汤、小米粥等。
家长该如何帮孩子减压很多家长比考生更加紧张。他们每天辛勤陪读,给孩子食补药补,并刻意保持家里安静,反复叮嘱:“千万不要紧张!”“做题不要粗心!”等,无形中营造了考前的紧张气氛。因此,家长想给孩子减压,首先自己要学会放轻松,稳定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情绪,尽量同以前一样,该干吗就干吗。
高考成功=实力+心态,在最后冲刺阶段,调整心态对考试起事半功倍的作用。提醒家长如发现孩子有以下两种情况,务必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