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粥的家常做法有哪些呢食物营养

现在的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之道,合理的餐饮打开,也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养生方法,可以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那么蔬菜粥作为一种养生粥,它的搭配方式也是非常独特的,现在很多的蔬菜粥,都是一些速食使用起来也比较的方便,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蔬菜粥的家常做法都有哪些呢。

红薯胡萝卜粥

主料:小米大米(糯米均可)

配料:红薯胡萝卜食用油少许

制作:

1.把米投洗一下,加水适量浸泡一会。

2.红薯.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厚点的片

3.在切红薯.胡萝卜之前把锅中加适量水,大火煮开把米和红薯.胡萝卜片放入,再滴上几滴食用油,开锅后转小火,煮至米粥粘稠,就可以关火盛出

青菜肉末粥

原料:大米50克,青菜20克,瘦肉(猪肉或鸡肉皆可)20克,精盐少许。

做法:将大米浸泡30分钟后,慢熬成粥;青菜洗净,放入开水锅烫软,切碎备用;将瘦肉洗净切成薄片,加少许精盐,加入开水中煮10分钟,取出剁成肉末。将肉末和青菜碎末加入煮好的粥中搅匀煮1—2分钟即可。

特点:粥黏稠、肉末香,咸淡适口。加入鸡肉末或鱼松可成鸡肉粥或鱼肉粥。

肉汤胡萝卜土豆粥

原料:胡萝卜40克、土豆20克、香米50克、高汤若干。

做法:将胡萝卜、土豆洗净剁碎;将洗好浸泡好的大米用高汤慢熬成粥;粥将好时把剁碎的胡萝卜、土豆倒入再煮30分钟即可。

特点:胡萝卜、土豆不仅都是应季蔬菜,又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搭配在一起食用及营养又美味。

葱姜粥

原料:大米50克,生姜1小块,葱白和葱根2段,米醋10克。

做法:将生姜洗净切片备用;将大米浸泡30分钟,与生姜片煮至八成熟,放入葱白和葱根。待粥快熟时,加米醋,稍煮即可。

特点:祛风散寒。适用于伤风感冒、受寒呕吐、胃口不好。要趁热食用,食后盖被静卧,出微汗为佳。

丝瓜粥

原料:丝瓜100克,大米50克,虾米10克,姜、葱各少许。

做法:将丝瓜洗净、去皮、瓤后切成碎块;将浸泡好的大米慢熬成粥,待粥将熟时加入丝瓜块和虾米及葱、姜再煮10—15分钟即可入味。

特点:丝瓜含有皂甙、丝瓜苦味素、脂肪、蛋白质、维生素B、C等成分,其味甘、性凉,能清热解读、与大米、虾米同煮粥,有清热和胃、化痰止咳作用。

以上都是蔬菜粥的家常做法,荤素的搭配,才能够补充我们身体所需要的营养。不同种类的蔬菜,可以给我们的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补充我们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当然在里面加上1些粗粮!也能够起到促进日常的消化的作用。

THE END
1.降粥有哪些做法名菜谱健康粥有哪些做法 健康粥的做法: 1. 红豆薏米粥:将红豆和薏米混合煮粥,有利于消除水肿和湿气,对于女性来说尤其适合。 2. 南瓜粥:南瓜富含维生素A和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3. 玉米粥: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E,有助于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脏健康。https://www.mingcaipu.com/51ffab0822.html
2.50种养生粥做法大全养胃,养胃粥的做法养生粥有哪些做法? 1、黑米粥 做法: 黑米80克,大米20克、红枣40克,枸杞子5克。 白糖5克。黑米淘洗干净,浸泡5小时;大米洗净,浸泡30分钟;红枣洗净、去核;枸杞子洗净。 锅置火上,放入黑米、大米、红枣和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入小火熬煮成粥,再加入枸杞子煮5分钟,用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 黑米性平味甘,含15https://www.mala123.com/baike/175023.html
3.玉米粥要怎么做?玉米粥有哪些作用功效?来自养生长寿V【玉米粥要怎么做?玉米粥有哪些作用功效?】1、玉米粥的做法玉米粥的制作材料:主料:玉米面100克,黄豆粉15克。做法:在水快要煮开的时候,加入玉米及黄豆粉一起煮成粥状,趁微温时服用。2、玉米粥的功效1、适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等。2、要特别留意玉米的新鲜度,避免吃下玉米粉发霉后产生的致癌黄https://weibo.com/1759158377/NiMHIvb6H
4.粥的各种做法导语:粥的各种做法大家都知道吗?随着秋天的脚步慢慢向我们走来,天气微微转凉,气候会变得干燥。这时候就要来点清肺润喉的粥来滋补一下。想知道怎么煮粥和粥有哪些做法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银耳红枣粥 材料 糯米、银耳、红枣、冰糖、水适量。 做法 1.干银耳用水泡10分钟。 https://www.jy135.com/meishi/241789.html
5.正宗集北水蛇粥这样做!会吃的顺德人还有哪些约定“吃法”?会吃的顺德人还有哪些约定“吃法”? 3月25日,由顺德区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主导,顺德区龙江镇集北村委会与集北多家饮食企业参与起草的团体标准《集北水蛇粥》于当天正式实施,该团体标准通过现代化方法,将食品安全与传统技艺有机结合,严格规范水蛇粥烹制的原料选取。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3/25/c2044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