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是在一些群或者某某书等平台上看到诸如“一线的基因就是容易暴毙”、“一线都有糖尿病会暴毙”、“国内一线是杂交的所以爱暴毙”、“一线超过50g就会暴毙”等等对坎贝尔仓鼠有失偏颇的看法,这些说法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鼠本身而不先反思饲养者的过失,得到的结论未免过于草率过于绝对。
第一部分我想先谈一下我所见到过的一线暴毙。
首先说实话,我本人没有亲身经历过一线暴毙,我自养的19只一线没有一个是暴毙的。硬要说暴毙的话,有两只我几乎同时在花鸟同家店买的一线在买来第二天双双衰竭死亡,这两只鼠我没算在自养的19只一线里,我也认为这与我们现在要谈的一线暴毙无关,我们现在要谈的一线“暴毙”是指那些你养了超过一周,一直觉得他“很健康”,年龄也不到18个月,突然有一天回家他就死掉了的情况。
我只听到过别人家的一线或者我繁殖出给别人的一线暴毙,我以前玩贴吧的时候听过咨询我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我的一线为什么会暴毙?”,现在听到这种问题越来越少了(也可能是因为我变透明了),我以为是现在养一线的多了科普慢慢多了的缘故,结果发现是大家自我总结成“一线就是基因里容易暴毙”???
相信我,一只一线(其他鼠也一样)的基因好坏只能决定他活1岁8个月还是2岁8个月,而绝对不能成为他8个月英年早逝的主要理由。
在这一部分我想先聊一聊自己最开始听闻“一线容易暴毙”这一说法的经历。
早在2015年我刚开始养一线的时候就存在这种说法,这也确实是大家那时养一线的经验之谈。那时候养一线的远远比现在少,了解一线的人屈指可数,少部分有养老送终过一线的鼠友告诉我一线寿命短,很容易暴毙,活到1岁都不多,活到2岁那是凤毛菱角几乎没见过的事。不过他们口里的这些一线是更早的13,14年的那一波,那时候国内品牌粮种类还很少,吃某些自配还是不错的科养,吃滨田还是可接受范围。。大家对一线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容易得糖尿病,不幸得了就不吃甜零食就可以了的程度。
我养的第一只一线麻薯,也是现在我家所有崽子的祖先,他的父亲在我收到麻薯以前就暴毙了,他的母亲在带娃期间也暴毙了,麻薯是一只12天就失去了妈妈、半人工养大的倒霉孩子,小时候因为过早断奶还比同龄鼠子体型小,你们说他的基因和体质是不是理论上应该很差?从他满1岁开始我就以为我哪一天就要突然失去他了,每过1个月我都很伤感,想着他太老了,快没了……
然而最后麻薯活了整整3年,是我活得最久也是我见过活得最久的一线仓鼠。。他的繁殖人喂滨田水果混马卡星星,到我家吃了2年半的纯爱宝和近半年的vk高级生命,没错,就是某些德标党认为的头号渣粮Top1和Top2。
后来到了2016年出现了一些喂纯爱宝的一线活到了2年以上,明显比父母和同窝喂五谷自配的一线寿命要长,我们开始推荐一线选择爱宝作主粮,不论有没有糖尿病都禁食添加糖的主粮和零食,一线比其他品种寿命短的传闻才慢慢销声匿迹。
PS: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那时候没人喂bunny专家,答案是第一波长寿一线活着的时候bunny专家这款配方根本不存在;而Rodipet之流更是近一两年才出现在国内的东西。
在一开始就举这个例子是想强调,一个严格的无糖低碳水高纤维饮食对养好一线来说是最最重要的,许多一线暴毙的主因都是喂食不当,包括主粮选错和频繁饲喂零食辅食。
关于为何不能频繁饲喂零食辅食我再举一个例子:
2017年我曾经把油桃寄养给我出鼠的一个鼠友,她收了红薯同窝的琥珀dd,养鼠也很用心,她会每周定时定点喂一次辅食糊糊,1-2次冻干豆腐和bunny磨牙饼,一次不落。这个频率在当时就是科学饲养标配甚至可以说是圈内推崇的精养必备,并且她喂的都是大家公认一线也可以吃的无糖食品。然而,油桃寄养了40多天,送过去的时候体重是42g,接回来的时候却只剩下29g,弓着背踮着脚,瘦瘦小小,估计再养几天就可以迎来暴毙的结局了。然而我拿回来放笼子里倒上爱宝啥也没管,一星期后就38g了……此外,在同样都是爱宝作主粮的情况下,那只红薯的同窝兄弟只活了1年7个月,而红薯活了2年8个月。
说了这么多乱喂会引起暴毙后,有的人可能会问我没有乱喂为什么还是暴毙?这样信誓旦旦的人太多了,我觉得大家对乱喂的定义可能存在偏差。我说的乱喂可不仅仅指dy那种显而易见的大杂汇配粮配零食暴毙套餐,我指的还有那些今天一个可怜鼠喂的谷穗,明天一个可怜鼠喂的冻干;定期拿来保健的益生菌营养膏;还有现在造景特别流行放的装饰谷穗。。并不是那些零食辅食是一线可以吃的,一周不超过3次就叫不乱喂。特别是当你的一线还在挑食不吃爱宝,或者bunny还在吃一半倒一半的时候,你喂那些东西会导致鼠更挑食主粮,鼠不仅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状态,而且主食摄入不足或不全,靠着根本不适合作为一线主食成分的东西在吊命,会使每日摄入的整份食谱的营养比例变得不再适合一线,这么吃的一线能活得长久么?
其次,你的仓鼠到底吃没吃,吃了多少,吃了哪些,你真的了解么?现在流行用大笼子,有的人几个月才彻底清理一次,喂食也不用碗,直接洒在笼子里。这就为了解仓鼠的进食情况设置了一道很大的障碍。我认为与一线暴毙有关的一大原因是牙齿问题,牙齿问题简直是我饲养一线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麻烦,主人能不能根据食物的残余量或残余种类及时发现仓鼠出现牙齿问题是挽救鼠子的关键。
牙齿问题包括明显的断牙、缺齿、咬合不正,也包括牙齿变白、质地变脆、分叉等,后者没经验的饲养者可能根本看不出来。当鼠子出现牙齿问题时他会变得不怎么吃一直吃得很好的食物(要看出这一点是建立在你的鼠已经不挑食的基础上),或者疯狂屯粮一秒搬空却一直放着不吃。这样子过不了多久仓鼠就会暴瘦,毛发变得没有光泽,弓背,走路踮着脚尖一跳一跳的,性格也会更暴躁,等到鼠子拖到走路摇摇晃晃或者疯狂跑轮时他就离暴毙不远了。发现这种情况时喂合成粮的主人大多会换成天然粮,而喂天然粮的主人……如果不是鼠子明显断牙又正好掰开鼠子的嘴看,可能根本不会发现牙齿问题。事实上我遇到的大部分出现牙齿问题的一线换了天然粮也不能很好的咬动里面的所有成分,体重可以有所恢复但难以恢复如初,我不认为这样长期下去鼠子能免于衰竭早死的命运,所以最后我还是会选择喂泡软的爱宝或者打成粉末的天然粮。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一线是因为牙齿问题长期营养不良被活活饿死的,毕竟鼠子真实的情况只有主人自己能够了解到,我只能根据我的饲养经验推测牙齿问题会是一线“暴毙”的一大因素。
日常对仓鼠食量、饮水量、排泄物状况、体重和大体外观的细致观察,及时了解仓鼠的身体状况变化并调整饲养方式,远比纠结于怎么喂辅食保健品更重要。即便有时没有很好的挽救措施,起码也能得到某种饲养经验,反思一下自己下次如何避免,而不是闭着眼养死了就甩锅基因。
1食量变化:通过观察食量变化除了可以得知上述牙齿问题外,也可以早发现多种疾病和饲养问题。比如大部分消化道问题都会引起食欲不振,仓鼠因为水壶出水不畅而饮水不足时也会如此。
2饮水量变化:监测一线的饮水量变化比其他品种更加重要。有严重的糖尿病症状的一线饮水量可达每天20ml以上,非常明显;但是无尿糖阳性的一线饮水量可能从每天3,5ml到十几ml不等,大于健康熊的饮水量,这可能是每只鼠糖尿病倾向程度不同的表现。不同的饮食和年龄段也会有饮水量的变化,老年突如其来的多饮多尿很可能是慢性肾衰竭的征兆。
3排尿量变化:排尿量结合饮水量变化也是评估一线身体状况的重要指标,饮水量的增加有时不一定引起排尿量增加,反之亦然,要警惕突如其来的尿量改变。
4粪便状况:未换粮情况下粪便量、形状、颜色、含水量的改变都是仓鼠身体状况出现变化的信号,比如仓鼠进食量显著下降,便秘、肠套叠、肠梗阻时会粪便量减少,颗粒变小;蛋白质摄入过量、上消化道出血会排黑便;肠道菌群紊乱时会排软便或稀便等。
5体重变化:体重变化可以综合判定身体状况,不论是会引起暴毙的急性病还是慢性的老年病大多都会伴随体重变化。体重减轻可以是脱水、营养不良、食欲不振的表现,体重增加可以是腹水、水肿、便秘、子宫蓄脓、腹腔内肿瘤的信号。
有的人怕被咬只把一线用于观赏,有的人用大笼子厚垫料经常不跟鼠见面,这样一来由于很少能通过捏仓鼠来判断肌肉的紧实度及脂肪的量,准备一个称定期称一称并记录体重真的很有必要。
有不少仓鼠的死因是伪冬眠或者中暑,我个人在饲养中并没有觉得一线比其他品种更容易伪冬眠或者中暑,不过理论上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仓鼠更容易脱水,继而发生中暑。我觉得大部分不是太不负责的主人都应该能发现死因是伪冬眠或中暑,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归因于暴毙。
还有一种暴毙原因类似于低温症,我自己的仓鼠并没有发生过,根据其他鼠友描述的经验发现虽然仓鼠可以忍受较低的温度,但是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仓鼠的体重和食欲会下降,在某些情况下会演变为伪冬眠或者暴毙,本来就体型较小较瘦的仓鼠更是如此(一线体重40g以下)。
回南天的时候一线似乎也易于暴毙,我本人并没有在那么潮湿的南方生活过所以也只是转述其他鼠友的体会。仓鼠确实本来就不适合潮湿的环境,但是国外的资料显示仓鼠对湿度的容忍度是非常大的,高湿度可能是暴毙的某种促进因素而并非主要原因。
暴毙与一线的基因问题到底有没有关系,难道都是人的饲养问题么?
基于上述所讲理论简单的来说,一线不是因为吃甜的吃出糖尿病也不是某些人所谓的都有糖尿病,而是这种动物压根不适合进食高GI高碳水的食物罢了,我们可以把这一特点称之为糖尿病倾向。进食这类食物会导致一线的血糖居高不下,而他们的物种特性却是糖代谢速率慢,这样一来长期维持高血糖水平会同糖尿病患者一样带来全身性多系统并发症(牙齿问题也是其中的一种),这些并发症往往会造成猝死。但绝大多数的一线只要喂食低碳水、低GI、高纤维的食物就不会受到这种糖尿病倾向的影响,不仅不会有糖尿病症状也不会暴毙,更不会寿命比其他种类的仓鼠短。
此处我想强调一点,一只一线它试纸测不到尿糖阳性也没有明显的多饮多尿不代表他的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只有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才能表现为尿糖。所以千万不可认为我的一线测不出来、不多饮多尿就可以随心所欲瞎喂,没有公认的糖尿病症状还暴毙的一线大有鼠在。
我发现在喂食主流适宜一线的无糖品牌粮时,虽然一线尿糖阳性的检出率已经相当低了,但是一个一切表征都正常的一线,日常检出尿蛋白阳性的概率可不低。一般会喂一线吃的粮蛋白质都不过只有15%左右,侏儒仓鼠正常尿液是否允许存在尿蛋白并无可靠文献说明,而且确实有检测不出尿蛋白的个体。部分一线老年后会出现多饮多尿的现象,并慢慢衰竭死亡;由于一线糖尿病更像人类I型糖尿病那样在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病,这些多饮多尿的老年鼠更可能是死于慢性肾衰竭。以上现象提示一线不仅有糖尿病倾向,而且有一定的肾功能不全倾向,亦或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在仓鼠肾功能不全时喂食高蛋白食物无疑是雪上加霜,冻干肉类、昆虫干、鱼虾干、冻干豆腐、奶粉都是一小块就会让你的仓鼠食谱蛋白质爆表的零食,现在流行的诸如仓鼠食谱需要15%的昆虫(这种标准很可能指的是新鲜虫占食谱的比例,由于含水量差异巨大这种比例根本不能套用在虫干上)或者仓鼠需要17-22%蛋白质的新标准,会是使部分一线由于肾衰竭暴毙的误导性建议。
基于肾功能问题的暴毙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钙磷比,特别是磷的摄入量在控制肾衰竭过程中是关键,所以依旧是需要好的品牌粮+不乱喂零食辅食保健品。切记要以整份食谱为主体看各营养素的比例,不要分割主粮和主粮以外的食物。
其实养好一线不复杂,甚至还特别省事(因为啥也不能喂),重点在于你能不能严格遵守。总结一下也不过这几点:
1狠下心来让你的仓鼠不能挑食,主粮吃到渣都不剩的那种
2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喂零食辅食保健品,实在忍不住就喂低GI的新鲜蔬菜
3确保每日摄入的整份食谱为低碳水、低GI,高纤维,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适当,且有正确的钙磷比
4最好保证每日观察到仓鼠并对整体身体状况有一个评估;如果不能每日观察则更需要用具体化的数值来监测仓鼠的身体状况,比如定期记录体重、进食量、饮水量等。
其实除了3外也完全适用于其他种类的仓鼠,只不过其他仓鼠即便不遵守也不容易发生暴毙这种过于突然过于短暂的告别方式。
近两年圈内追捧的饲养方式不断变化,比如再次兴起了自配(德系)、仓鼠蛋白质要17%-22%、合成粮不应该喂仓鼠、商品粮添加剂多、爱宝草圈很垃圾等等,我不信也不想尝试的原因除了很多理由根本站不住脚外,还因为其中很多方式无法严格实现上述一线的饮食策略,我这些年所遇所闻所见的关于一线暴毙的种种也让我根本不敢轻易改变饲养方式。我不敢说我拥有最优的一线饲养策略,因为我的一线还是会受到慢性老年病的困扰,我依然会不断寻找能让一线类活得更健康更长久的饲养方式。即便如此,我总不可能去取那些鼠子英年早逝动不动就赖基因不好的人的经,他们的很多所谓经验也不过是照搬国外网站上不知道多少年以前的知识。就像我受益于那些最初有饲养2岁+一线的鼠友的经验一样,我们需要长期的和一定数量的实践经验来确定某款粮某种饲养方式对某一类仓鼠是有帮助的,而不是用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理念抛给所有种类的仓鼠,出现了不好的结果就是这种仓鼠有问题,而拒绝接受自己的理念可能存在偏差。
总而言之,我的经验是仓鼠基因再不好也只是养起来会多费点心,只要你选对了方式,仓鼠其实很顽强,年纪轻轻就拖着一身病活着也能混到差不多岁数的鼠很多。仓鼠没能活到老年就死亡真的或多或少都有主人的因素,甩锅基因是很轻松,但这样你恐怕永远都很难养到一只所谓“基因好”的鼠了。不要忘记生物最终的表现型永远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