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真核域Eukarya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目:十字花目Brassicales科:十字花科Brassicaceae/Cruciferae属:芸薹属Brassica种:油菜种BrassicacampestrisL.
形态特征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苔属,一年生草本。直根系。茎直立,分枝较少,株高30-90cm。叶互生,分基生叶和茎生叶两种。基生叶不发达,匍匐生长,椭圆形,长10-20cm,有叶柄,大头羽状分裂,顶生裂片圆形或卵形,侧生琴状裂片5对,密被刺毛,有蜡粉。茎生叶和分枝叶无叶柄,下部茎生叶羽状半裂,基部扩展且抱茎,两面有硬毛和缘毛;上部茎生时提琴形或披针形,基部心形,抱茎,两侧有垂耳,全缘或有技状细齿。总状无限花序,着生于主茎或分枝顶端。花黄色,花瓣4,为典型的十字型。雄蕊6枚,为4强雄蕊。长角果条形,长3-8cm,宽2-3mm,先端有长9-24mm的喙,果梗长3—15mm。种子球形,紫褐色。细胞染色体:2n=20。
地理分布
北方小油菜原产我国西部,分布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内蒙古及长江流域各省(区)世界各地也广泛分布。
生态特征
油菜不是一个单一的物种,它包括芸苔属中许多种,根据我国油菜的植物形态特征,遗传亲缘关系,结合农艺性状。栽培利用特点等,将油菜分为三个类型,即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每个类型中又包括若干个种。白菜型油菜:主要有两个种,一是小油菜的原始科(B.camPestis)一是普通白菜的油用变种(B.chinensisvar.oleiferaMak.)。
种植
饲用价值
栽培要点
种植油菜的方法有商种,即直播或育苗。北方多采用直播,南方则以育苗为主。大面积种植多用直播,小面积多为育苗。油菜种子较小,千粒重2.5-4g。要求整地精细,施足底肥,根据利用目的,选择不同的行距。做青饲用2.5-40cm行距,播量0.3-0.4kg/亩,若收子用则加大行距,减少播种量。饲用的油菜可条播,也可撒播。育苗的油菜,要先做苗床,整地更精细,施肥、灌水条件较好,苗床撒播,待长到1-2片真叶时,即可移人大田。在油菜生长期间,要施肥、灌水,保证苗壮。北方冬季要覆盖一层有机肥以保温.防冻。
病害
药用
食疗作用
保健食谱
文献选录
《齐民要术》“蜀芥、芸台取叶者,皆七月半种。地欲粪熟。蜀芥一亩,用于一升,芸苔一亩,用于四升。种法与芜箐同。既生,亦不锄之。十月收芜箐讫时,收蜀芥。芸苔,足霜乃收。”《食疗本草》:‘芸苔,若先患腰膝,不可多食,必加极。又,极损阳气,发口疮,齿痛。又,能生腹中诸虫。道家特忌。”《本草纲目》:‘芸苔:寒菜,胡菜,苔菜,油菜。此菜易起苔,须采苔食,则分枝必多,故名全苔;而淮人谓之苔芥,即少油菜,为其子可榨油也。”《本草从新》:“炼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为五荤,道家以韭、薤、大蒜、芸苔、胡荽为荤。”《随息居饮食谱》:“芸苔,辛滑甘温。烹食可口。散血消肿,破结通肠。子可榨油,故一名油菜。形似菘而本削,茎狭叶锐,俗呼青菜,以色较深也。”
我国栽培史
油菜栽培历史十分悠久。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国家。从我国陕西省西安半坡社会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菜籽或白菜籽,距今约有6000-7000年。印度公元前2000-1500年的梵文著作中已有关于“沙逊”油菜的记载。油菜的起源地一般认为有两个:亚洲是芸薹和白菜型油菜的起源中心;欧洲地中海地区是甘蓝型油菜起源地的起源中心。芥菜油菜是多源发生的,我国是其原产地之一。我国古代油菜称芸薹,东汉服虔者<<通俗文>>中,“芸薹谓之胡菜”。最昌种植在当时的“胡、羌、陇、氐”等地,即现在的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一带,其后逐步在黄河流域发展,以后传播到长江流域一带广为种植。历史上栽培的都是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50年代在长江流域推广,并以胜利油菜为基础逐渐培育出大批早、中熟高产甘蓝型品种。70年代初,甘蓝型油菜引入黄淮地区,由于具有较好的丰产性的抗逆性,在北方冬油菜区大面积推广。
适宜人群
烹饪指导
温馨提示:如果您怀疑自己有某种健康问题,可在线咨询专家或尽快去医院就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