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由省政府主办、以“湖南食材供天下,天下湘菜回娘家”为主题的“湘菜产业促进周”盛装起航,一系列活动精彩纷呈。而论坛上事关湘菜未来的话题,最抓人心。
创业的艰辛、成功的经验、智慧的火花、激情的碰撞。湘菜的话题,历久犹有余香;湘人的故事,常讲百听不厌。
热议的,正是“湘菜出湘”。
“湘菜出湘”正其时
天下湘菜的“大时代”已经来临!
“支持餐饮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四川16条,湖南19条”,不少湘菜人每谈及此,言语中无不透露出自豪的神色。娘家人支持,是湘菜人开疆扩土的底气。
他们说的,是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湘菜产业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措施》,文件明确提出了由省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湘菜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对湘菜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给予贴息、减免税费等政策鼓励,支持湘菜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这些政策,从田间到餐桌,从农业、食品加工业到服务业,从湘菜人才教育到就业培训,从湘菜饮食文化的挖掘到宣传推介,从传承到创新,从企业到市县,从省内到省外乃至海外,无所不至,“纵向三次产业,横向多个领域”。省政协原副主席、省湘菜产业促进会会长李贻衡称是“春风春雨促发展”,每一条举措都是“实打实”、“硬通货”。
中华八大菜系,湘菜名列其中,是东方美食的奇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打造湘菜千亿工程”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有力推进了湘菜产业的发展。
《东方美食》杂志负责人刘广伟说,长期以来,湘菜一直是川菜的影子,在全国餐饮市场上,没有显著的地位。但是近年来,湘菜发展迅猛,走到了前台。
对湘菜的发展变化,广州洞庭鱼头王总经理汤红兵感同身受,他举了一个例子,广东的湘菜协会,仅东莞分会就有200多名会员,全东莞的湘菜馆有近6000家,几乎占到当地菜馆的一半。
以前,人们一提起川菜,几乎人人都知道有“小天鹅”火锅;提起粤菜,自然知道各种“燕翅鲍”高档菜;提起湘菜呢,往往只记得“辣”,是大众菜。今非昔比。北京秦皇食府董事长柏鹏告诉人们,湘菜出湘,已经远远不是从前的概念了,不但包括有高档菜系,而且口味丰富,远远不是一个“辣”字所能概括。他说,在北京,湘菜至少有4个系列:一是宫廷菜系,二是名人菜系,三是流域菜系,第四才是排档菜,即“农家乐”里的大众菜。
在省内,全省2009年湘菜产业营业额达870亿元,有一定规模的湘菜经营单位达3.8万家,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涌现出华天、毛家饭店、新长福、大蓉和、湘西部落等一大批湘菜领军企业。
在湘外,湘菜遍地开花,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成为5大湘菜旺城。北京上规模的湘菜餐饮企业已逾3000家,浏阳河大酒楼、金莎苑等各领风骚;上海餐饮市场刮起湘菜风,望湘园、聚三湘、西湘记、金湘阁、湘乐汇、同湘烩、湘月楼等,湘字号餐厅如雨后春笋;广州餐饮消费中湘菜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占10%以上;深圳的湘菜企业已超500家,当地媒体有“深圳的湘菜时代”之说。湘菜已渗透到我国的110多个城市。
在海外,湘菜声名鹊起,湘籍厨师不断输出到美、英、德、日、澳大利亚等国家,促进了湘菜文化的交流。许多有识之士为湘菜香飘海外默默耕耘:1980年,周家萌把湘菜馆引进新加坡后又开到了印尼;1997年,李小牧在东京创办了第一家正宗的湖南菜馆;英国鼎轩湘菜董事长邵伟,是在伦敦传播新湘菜的第一人。
在资本市场上,湘菜也在八大菜系中拿到了头彩,湘鄂情已率先在A股上市。望湘园等一批新型湘菜餐饮企业已经获得了股权投资基金、私募投资基金的支持,正在筹划上市。餐饮湘军将在资本市场上确立耀眼的地位。
湘菜大有可为,湘菜前景广阔。湘菜的销售收入已由全国八大菜系的第7位跃居第3位。湘菜已处于发展的最好时期。“湘菜出湘”正其时!
“湘菜出湘”带动大
“也许说起来你们觉得可笑,我父亲这次派我专程来参加‘湘菜产业促进周’,一是要回‘娘’家交流学艺,二是还交待了个任务,就是要带回两样东西——湖南的筒子面、冬苋菜,”台湾彭园集团总经理彭铁诚在论坛上说。
彭园集团是今天台湾湘菜企业的龙头,仅在台北、基隆、新竹等城市,就拥有颇具规格的店面8家,且皆处黄金地段,如今在台湾做湘菜的,大多与彭园有着“枝叶之缘”。彭铁诚的父亲彭长贵,有着“湘菜神厨”之称,老人家91岁高龄,身体硬朗。
一点都不必笑,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老人家的一片乡情。湘人出湘,湘音不改,口味不变。
湘菜,最先是随着湘人的脚步,由湘菜精英做给湘人吃。后来,吃湘菜的人五湖四海都有,做湘菜的人也来自全国各地。这次来参加“湘菜产业促进周”的很多湘菜精英,不是湖南人。湘菜火了,他们也做起了湘菜。源源不断地,来自湖南各地的有机、生态、绿色的食材,就是湘菜的金字招牌,湘菜的“根”。
湖湘的食材、土特产,被带到五湖四海。据组委会统计,这次的“湘菜产业促进周”上,湘菜食材供销展已签订合同金额1.2亿余元,洽谈的订单达2580份。11月24日,湘菜食材供销展已圆满结束,省湘菜产业促进会常务副会长陈敬高兴地说,还有从扬州、东莞等地赶来的外省企业要求订货,展览效果出人意料!
出湘的不光是食材,还有湘厨。日本湖南菜馆总经理李小牧,3年前从省内一家知名的连锁餐饮企业挖了几位厨师去日本新宿,现在月薪2万多元,但人手还是不够。这一次,李小牧到湖南,不论是在“湘菜产业促进周”启动前的媒体见面会上,还是在论坛上,都希望大家给他推荐厨师。美国状元楼董事长张国丰介绍,他有10多位厨师,月薪都是2至3万元,但这些年他的菜馆生意太好了,也在着急找厨师。
采用连锁店的方式,已有相当多的湘菜企业出湘。华天集团董事长陈纪明在论坛上说,华天集团旗下已有60余家遍布三湘四水以及全国各主要中心城市的连锁酒店。从2002年起,每年的餐饮营业收入均突破1亿元。2009年,仅长春华天餐饮收入就突破5000万元。据毛家饭店执行董事毛宇介绍,毛家饭店在全国的连锁已达300多家。还有湘临天下、大蓉和、新长福等,均已成为湘菜出湘的有力推手。
湘菜出湘,带动的还有湖湘文化的出湘。左宗棠鸡、毛家的红烧肉,本身就是一段湖湘文化的故事。很多湘菜店,开在上海,开在京城,包房命名用的都是韶山、南岳、张家界、岳麓山、橘子洲头,湖湘的文化,就这样在餐饮当中不经意地传播了开去。李小牧说,不少日本人只知道毛泽东,但不知道毛泽东是湖南人,还以为是延安人,进了他的湖南菜馆,吃了毛家红烧肉,湖南的名字就真正地记住了。湖南在哪里呢,有些人只知道粤菜、川菜,李小牧就告诉他们,湖南在粤和川的中间,因此,湖南菜博采两者之长,很好吃。
“湘菜出湘”香全球
新加坡湘菜大师黄清标、美国状元楼董事长张国丰、日本湖南菜馆总经理李小牧、英国鼎轩湘菜董事长邵伟、加拿大Lee餐厅董事长李国伟、新加坡同乐餐饮集团董事长周家萌、加拿大温哥华的韩冰……他们,从世界各地来到湘菜的发源地;他们,还有越来越多的湘菜人,将湘菜推向了全球。
加拿大人只知道湘菜好吃,为了推介菜品,李国伟就每一道菜讲一个故事。讲湘菜的辣,就说毛泽东的名言“不辣不革命”,加拿大人吃起来饶有兴趣。
为使英国人更喜欢湘菜,邵伟专门请来当地的文学界、史学界精英,按英国人的习俗和爱好,给每道菜都起一个名字。这些菜名典雅、大方,英国朋友口耳相传,生意越来越好。
湖湘文化的兼容并蓄,在湘菜里照样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怀抱着梦想,带着一手厨艺,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扎下根来,生存、壮大。湘菜也由此在越来越多的国家生根发芽。生存、壮大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兼容并蓄,不断地吸收当地的风味,不断地按照当地人的口味革新。这样,湘菜到了日本,变得精致;到了英国,变得典雅;到了加拿大,又几乎变成甜的了。
10年前,周家萌在新加坡开湘菜馆的时候,是新加坡第一家湘菜馆,现在,湘菜馆已经有了5家。湘菜在美国的发展很快。张国丰说,已有4万多家中餐馆,其中湘菜就占有四分之一,而且还呈增长之势。
“湘菜出湘”香全球,湖湘文化传万里!
下一页:吃不厌的是家常菜
吃不厌的是家常菜
易博文
任何菜系,无论是鲁、苏、川、粤,还是浙、湘、闽、徽,其源头都是家常菜。家常菜是千万百姓的创造,是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后留下的金子,是与时俱进锐意革新汇聚的精华。
世界上只有吃得厌的山珍海味,没有吃得厌的家常菜。当宴席渐成应酬和摆设,不少人在酒足饭饱之余,心里念想的,还是那一小碟臭豆腐,还是妈妈一直炒了几十年的豆豉辣椒炒酸菜。四海漂泊,梦里忽然闻到隔壁厨房里飘出的呛人辣味,痛痛快快地打几个喷嚏,嘈杂的世界便远离而去,心胸归于平静,不再艳羡繁华。
湘菜里有的,是地道的湖南特色。不管是传统还是时尚,是正宗还是新潮,是商务宴请还是普通宴席,总能从寻常百姓家的灶台上寻找到源头。这个道理,餐饮老板们都懂,很多人常年在外面采风,苦心寻觅的,就是民间的美食;拿回来,提质升级,又一个招牌菜出笼了。哪里有正宗的湘菜?湖南!是常德钵子菜、岳阳鱼席、湘西酸辣、湘南山珍、湘中牛杂,是浏阳蒸菜、邵阳猪血丸子、东安鸡。这里是湘菜的源头,湘菜的基地。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地的湘菜精英们,听闻省政府主办“湘菜产业促进周”,便如朝圣般赶来,学习,交流、采风、淬金。
湘菜里有的,还是乡味,不仅滋润舌头,更滋润心田。也正因如此,有着“湘菜神厨”之誉的91岁高龄的彭长贵,让儿子彭铁诚千里迢迢从台湾来湘,还叮嘱不要忘了给他带回湖南的筒子面、冬苋菜。他们有湘情,他们还有乡愁。这是一条促进我省湘菜产业发展的血凝的纽带,他们是湘菜出湘的希望、湘菜出湘可倚仗的中坚。
伴随着湘人的脚步,湘菜出湘,解湘人乡愁;伴随着湘菜出湘的脚步,全国各地、全球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也吃上了湘菜,喜欢上了湘菜,逐渐视湘菜为家常菜。今天,绝大部分前来寻找地道湘菜的,是出湘的湘菜精英们;明天,越来越多的前来寻找地道湘菜的,将会是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宾朋。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