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菜谱“复原菜”,真的会好吃吗?

本文首发于虎嗅年轻内容公众号“那個NG”(ID:huxiu4youth)。在这里,我们呈现当下年轻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一切流行的尽头都是复古。

昨晚第1001次划动手机屏幕后,我顿悟了这个道理。

不过这回复古的不是潮流鞋服,而是口腹之欲。最近不知吹起了什么风,美食视频博主一窝蜂开始复刻起“老菜谱”来。

不是费钱,就是费命,关键看起来也没多好吃。

让人不由得疑心,这菜谱确定不是消遣人的把戏?

揣着一肚子好奇,我找到了老菜谱收藏爱好者@悟饭,借阅他的藏品,和他聊了聊“老菜谱”与美味的话题。

人类素来喜新厌旧,但在味觉上,却格外念旧。

因此,“老菜谱”三个字,听起来就格外好吃。

想必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同一道家常菜,离家后自己试做,总觉得没有妈妈做的好吃,而当你向妈妈讨要秘方时,妈妈又说她不过是继承了姥姥的一半衣钵。其实未必是三代人之间有什么手艺的天差地别,只是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早年间,古早味蛋糕火遍大街小巷,仿佛普普通通的鸡蛋面粉,只要加上象征漫长时光的定语,就能得到美味加成。

所以但凡开店,必强调历史悠久、血统正宗,不管真有假有,编也要编一个皇帝落难的故事来,给食客添几分佐餐的雅兴。

但听起来好吃,就是真好吃吗?

悟饭告诉我,经过多年实践他验证,绝大多数老菜谱是不错的,尤其在经典菜色上,表现比不少流行教程还要靠谱。

比如老菜谱传授,做水煮肉,一定要用刀口辣椒、刀口花椒。所谓刀口辣椒,就是干辣椒下油锅慢炸,炸至“蟑螂壳色”再捞出碾碎的新鲜辣椒碎末。非如此,不能得椒麻的鲜香。

现代教程为免麻烦,多用现成的辣椒末代替,就欠了最后这一口活气。

这类老菜谱最好的代表,是出道即巅峰的《中国名菜谱》。

为什么说是出道即巅峰?

请想象一下,如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起写一本武林秘籍,那是什么排面?

这套新中国第一套全国性大型菜谱基本就是这个规格。

1958年,合并食品工业出版社后,轻工业出版社组织全国各地饮食服务公司,联络各地名店名厨,共同编纂了《中国名菜谱》。

菜谱按地区共分十辑,共北京、广东、山东、苏浙、福建、上海、四川等十册,几乎将天下名厨一网打尽。

单单北京一册,看当年留下的编写人员名录,就是全明星阵容:

黄子云,国宝级烹饪大师,川菜名厨,与叶焕林等人并称北京饭店中餐厨房的“五虎上将”,师弟于存是毛主席钟爱的私人厨师,由他设计和制作的国宴,曾喂饱过铁托、金日成和撒切尔的肚皮。

彭长海,南北兼通的谭家菜掌灶人。

张文藻、田文宽,全聚德烤鸭厨师魁首。

武钰盛,改进“宫保鸡丁”做法的峨眉酒家名厨。

曲有功,京城名楼萃华楼一代大厨,随周总理访苏时,一道“火烧冰山”惊艳四座。

常静,当年少见的女性厨师,凭借自创“八大名菜”把康乐餐厅经营成京城雅士人人向往的胜地。

几乎全京城有头有脸的厨师,都被请了过来,个个拿出看家本领,而且每个人的菜谱都由当地其他厨师品评鉴定过,完全可供实操。

这套《中国名菜谱》详实到什么程度?

单只一道烤鸭,就用了整6页来讲。从充气到挂鸭,再到烤制,用什么样的角度、火候掌握到什么温度,方方面面讲得巨细靡遗,掰开了揉碎了好比师傅带徒弟,生怕你有一点儿不懂。

康乐餐厅的名菜“桃花泛”,青虾去皮以盐水浸泡使其脆而不软,锅巴掰成3.3厘米见方,辅料与番茄酱汁炒熟后,需把酱汁移至大炒勺中,用微火持续保温,然后另起一灶炸锅巴,最后连勺一起上桌,趁热滋啦一声浇在锅巴上,才有声色形的全方位体验,酱汁万万不可离火。

平日里本该藏着掖着的要点难点,师傅们统统倾囊相授。

不论是此前还是此后,再难见到一本如此真诚的菜谱,当时很多烹饪学校,甚至专门把《中国名菜谱》当做教材,

可以说,但凡是个略有厨房经验的人,参照菜谱照做,就能学个七七八八。书中记载的很多菜肴,如今仍是我们餐桌上的常见菜品。

它们涌现于1958年人民公社之后,截止于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的开端。

这几年里,中国人第一次普遍吃上大锅饭,也第一次因为大锅饭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夹击,陷入空前的饥馑。

不知你有没有奇怪过,为什么中国人热爱兔头,甚于热爱兔肉?

这是那个时代在我们口舌间留下的遗迹。

1958年出版的《兔肉菜谱》在前言中写道:

兔的经济价值很高,毛皮可做工业原料,并可争取外汇……兔繁殖很快,容易饲养,随着工农业的大跃进,目前养兔业亦在迅速发展中。

因此推荐广大人民群众多多食用兔子,好攒下毛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并给出了兔肉的100种吃法。

但兔虽价贱,肉却并非一般百姓消费得起。好肉与皮毛大多还是换了外汇,只剩没二两肉的兔头,加上重麻重辣的作料一炮制,成了4分钱一个的新鲜副食,也构成了中国人对兔子美味的集体记忆。

带鱼游上内陆人的餐桌,也少不了食谱的推波助澜。

1957年,带鱼丰收,成了中国人最易得的海鱼品种。冻得邦邦硬的大坨带鱼摆在店里,谁要来买,售货员就用锤子往下一条条凿。

买带鱼不需凭票,但起初因为不会吃,购买者寥寥。于是1959年,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带鱼食谱》,茄汁、干炸、面拖、红烧,列举几十种吃法,教内陆朋友烹调。

为解决口粮问题,国家推广种植亩产更高的白薯、土豆。

于是有了《粗粮细作一百种》、《地瓜食用法》、《山药蛋吃法一百种》、《马铃薯吃法四百种》。

吃过白瓤番薯的朋友大概知道,那时高产的白薯口味远不如今天甜美,粗粝而无味,吃多了还要反酸。

但有白薯可吃,已经是种幸运。

更多连白薯也没得吃的人,只能学会糊弄自己。

最有名的糊弄方式是“双蒸法”,也就是把米先蒸一次,再加水蒸第二次,让米粒看起来比正常蒸出来要膨大许多,视觉上十分出数。

但当然,碳水化合物总量该是多少还是多少,并不会因为多加水而真的变多,不过是眼睛骗肚子的把戏。

饥饿最严重的那几年,普通食谱几乎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各省市地区自主编写的《野生食用植物》图鉴,教导人们如何靠野菜树叶挣出一条命来。

《北京地区食用野生植物和有毒野生植物图谱》1961年3月出版,书中列出48种可以吃的野生植物,9种经过严格处理才可以吃的野生植物和16种有剧毒不可吃的野生植物。

排在第一位的,是每逢灾年必净身的榆树,关于它的食用方式,书中这样介绍:

清明节前采嫩榆钱,洗净,掺粮蒸吃。芒种后采嫩叶,阴干后贮藏备用,如果先蒸一蒸再阴干,味道更好。叶子和榆钱吃法相同。发芽前从伐倒的树干和根上剥皮,去掉粗皮,晒干磨成榆皮面,可掺粮混吃。

最后图谱强调:“注意活榆树不要剥皮,剥皮后会死去。”

第二位的杨树,要先烫再泡,泡两三天去除苦味才可入口。第三位的柳树,泡过后还要挤去黄水,“不可多吃,吃得不宜太久”。

好不容易挨过三年自然灾害,1966年后动荡的十年里,菜谱又被批评为“毒草”。

上海召集锦江、和平、华侨饭店等知名酒楼编写的《菜谱集锦》,因为大肆宣扬吃喝,被斥为适应资产阶级需求,推行和平演变,腐蚀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的罪证。

但改革开放后,菜谱立刻成为最早复兴的出版物之一。

1983年,《中国烹饪》杂志创刊,为一代饕餮启蒙。

1992年,王柏春《红楼菜谱》问世,写遍63种红楼菜。

1995年,张伯寅《西游记菜谱》问世,把从齐天大圣到玉皇大帝,统统做成了谐音梗菜肴。

同年,胡德仁写《金瓶梅饮食谱》,自《金瓶梅》280种冷热菜点种选180种登用。

正如悟饭所说,那个时代,“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发”。

不过这些菜谱究竟是好不好吃,就是见仁见智了。

老菜谱脱胎自大酒楼,固然少不了奇珍异味,但更多的,是平民百姓也能操作的穷人智慧。

比起炫耀财力或炫技,老菜谱更想教会大家如何料理一顿好饭,在有限的食材里,吃出生活的乐趣。

1973年出版的《大众菜谱》及其修订版,前后重印十次,总印数超过230万册,算上翻印的各种版本,可以说就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人的国民厨房教材。

这版菜谱里,名列第一的菜肴是“熬白菜”。

白菜七两、大油三钱、盐半钱、葱花少许,来自北京市服务局献方,简简单单,就是北京人消耗冬储大白菜的一顿普通简餐。

凭票时代,油脂珍贵。于是红烧肉不需焯水,不需过油,反而还要靠在锅上用火干煎一会,借助肥肉自身渗出的油脂,生成美拉德反应。

虎皮尖椒也不可用油煎,只需炉火燎出虎皮即可。

凡是需要油炸的菜肴必写明,需要“芝麻油一斤,实耗二两”,让看菜谱的主妇能打好算计。

想肉而不可得时,老菜谱教你“点面成肉”。

生面筋过水煮一遭,下油锅炸至肉色,加糖醋酱油一咕嘟,就是一盘“糖醋排骨”。

南煎丸子、荷叶肉、软炸腰花、焦溜肥肠,只要拥有面筋,就可以变幻出无限种香喷喷的素肉。

有条件的,多加两撮味精,没条件的,精心掌握火候。丰俭由人,老菜谱只是给你指出一条思路。

《饮食男女》里有句话说:“人心粗了,吃的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反过来说,人心精了,吃的再粗也趣味横生。

悟饭的收藏中,有一本极为珍重的笔记,被他保存在单独的封套中。

笔记主人并非名人,但对食物充满热忱。笔记里贴满他搜集的剪报、菜谱和各大酒楼菜单,缝隙间,写着主人的料理心得和想吃的好菜。这本笔记陪伴他度过1960和1970,走进1980。

在困难的年代里,对食物的精心,为人们留下了生活最后一丝体面。

仿佛不论生活怎样动荡,灶头上那口热气还暖着,心就还有着落。

其实回头来看,当年那些“名菜”,有些已经相当落伍了。

譬如北京新桥餐厅的仿西餐名菜“生菜鸡腿”,今天看起来仿佛一个笑话。

焖煮入味的小母鸡腿,码在生菜叶子上,“生菜叶青脆爽口、别具风格”,活像哪家韩式料理店的廉价烤肉。

但在当年,这可是地地道道的高贵菜码,因为生菜稀罕,普通人只能在西餐厅尝到,这道菜其实是“鸡凭菜贵”。

今天的我们不会再为几片生菜啧啧称奇,也不会陷入物资匮乏的窘境。

在我们已被美味腌渍入味的舌头尝来,那些曾经令人垂涎三尺的大菜,不是太落伍,就是太豪横。

老菜谱里“宫保鸡丁”之类真正好吃的菜肴,经过几十年传播,早已成为家常菜。

剩下那些等待美食博主复刻的“失传名菜”,其实猎奇多过馋人,真要是摆在你我面前,可能还没有一顿麦当劳更吸引人。

反倒是那些困难年代里“穷人的一顿好饭”,正在成为都市人刮油解腻的健康食谱。

榆钱麦饭成了春天的信号,素肉排骨变成超市货架上的低脂零食。

与此同时,定价6毛2分的老菜谱,从千家万户流入旧货市场,重新被人标的它的价值。

悟饭发现,这些年,老菜谱越来越紧俏。他清楚记得,从前几十块钱就能买下的菜谱,现在涨价到了几百上千元。

一套1958年的《中国名菜谱》,在孔夫子旧书网甚至能卖到1.5万元。

当老菜谱不再因其工具性而被人们需要,它的价值反而水涨船高。

老菜谱收藏市场的升温,是可以体感的。

每周六潘家园旧书摊上新时,悟饭都会趁凌晨两三点去赶头茬的新货,但最近因为竞争者入场,收到好书的机会越来越少。

对一些购买者来说,老菜谱是美味记忆的载体,对另一些购买者来说,老菜谱是下一个爆款视频。

在世人眼里,二者或有市侩与否的分别,但不论读者是谁,老菜谱永远只讲一件事:

THE END
1.一说杭帮菜图6 2019杭州亚洲美食节推荐书《杭州家常菜谱5888例》 一是为杭帮菜正名,界定内涵外延。2019年亚洲美食节,杭帮菜与粤菜、川菜并列,为杭帮菜突破“八大菜系”的范畴,形成“8+1”新菜系格局迎来了契机。为此,按照“名菜+名店”“名厨+名材”“名栏目+名主播”“名著+名作家”八个“名”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MzNDM0MQ==&mid=2651631514&idx=1&sn=e8369327e643b9aa9e44dc86f7e45f1a&chksm=bdbe63708ac9ea66d0d07a5e19ae95c34c8a1e5407ce814bc53004ce9730c484f9986d2005da&scene=27
2.菜谱和菜单有什么区别1、概念不同:菜谱是烹调厨师利用各种烹饪原料、通过各种烹调技法创作出的某一菜肴品的烧菜方法;菜单最初指餐馆提供的列有各种菜肴的清单。 2、用途不同:菜谱是用来烧菜的方法;菜单是顾客用来下单的媒介。原来 2024-07-08 13:46:26相关推荐 梦幻西游游戏中战神的属性是什么? 向前冲 1、《梦幻西游》游戏中战神的https://edu.iask.sina.com.cn/jy/leAS4H7oVv.html
3.英美德法留学生经常被问的问题没事看看好欢乐某些餐厅有素食菜谱,专门的没见过 33、年轻人喜欢看什么书啊? 日本动漫 34、有佛教寺庙吗?他们信什么教的比较多? 没见过,老一辈信天主教的多,年轻人啥都不信 35、他们最喜欢上的论坛是哪个?有类似于天涯百度的地方吗? 不知道,我不混法国人的论坛 https://www.51offer.com/article/detail_59066.html
4.酒席菜谱大全不同酒席菜式大全吃酒席有哪些忌讳→MAIGOO知识【酒席菜谱大全】不同酒席菜式大全 吃酒席有哪些忌讳 摘要:酒席的类别和菜品是要相搭配的,如果你举办的是西式宴席则搭配西餐好一些,如果举办的是中式宴席则中式的菜单更合礼仪。那么,不同酒席之间菜式上有哪些不同呢?少数民族的宴席他们都吃些什么?有没有忌讳呢?下面,一起来看看了解一下吧!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7118.html
5.全民降网饮食频道家常菜谱食谱大全婴幼儿补钙全民健康网饮食频道提供家常菜谱大全、食谱大全、健康饮食文化、婴幼儿补钙、营养常识、营养知识、科学饮食,更多家常菜谱食谱大全、科学营养饮食营养知识常识、婴幼儿补钙、健康饮食文化等。http://food.qm120.com/
6.2004年5月最新版的《北京好吃地点大全》ZZ宝宝*堕落天使养眼。但可能是河虾的须须太多,吃起来费事麻烦,味道不错。 汤菜饭:忘了它菜谱上写的那个名字了,俺自己就给它起了这个挺形象的名字。 总之,一个大盅里,有青菜有汤还有饭,还有还有,就是味道很不错。 密制排骨:感觉也是一般偏上。主要是密制的卤不够好,用的 酱,好象还和 https://www.cnblogs.com/baobaoking/archive/2004/08/02/29567.html
7.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怎么吃?(附7天食谱巧搭配)1.糖尿病饮食即健康饮食,所以此菜谱对于没有糖尿病的家人及糖尿病高危人群同样适用。而高尿酸血症、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妊娠糖尿病、1型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患者应详细咨询主管医师或营养师以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 2. 图片为饮食种类参考,具体饮食量应根据身高体重以及每日活动量来决定。 https://www.dnurse.com/v2/today/detail/21891.html
8.经过家庭会议把一日三餐做成excel,再也不用为吃什么发愁了菜谱都是我们家大人孩子爱吃的菜。基本都是快手菜,需要长时间炖煮的用电饭煲定时,一般两个小时就非常软烂了。 我一周买2次菜,每次买菜时间30分钟,备菜时间30分钟,每天做菜30分钟。 两个小朋友都在长身体,营养均衡非常重要。早餐我一般会选择表格中的3种,保证碳水和蛋白的摄入。中午小孩在学校吃,大人在单位吃。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180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