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菜谱类平台来说,社区做不好,用户活跃度与忠实度不高,最终不免沦为工具性质的网站和应用,一切变现的想象也就也就只能是想想了。所有社区的商业逻辑,都是建立在用户量与活跃度基础之上的,所以做了6年,杨荣波依然说,“美食社区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基础,把社区建设好依然是最重要的事。”
1、提供优质服务
首先,菜谱是“好豆”提供的最基础的服务。UGC模式下,美食达人的创造性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发布菜谱,获得认可和赞誉,得到的是情感激励。同时,对于普通美食爱好者,好豆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在线上,好豆有“新手课堂”等视频教学栏目,以及每周一次的“一起学做家常菜”活动。另外,好豆也在尝试做电商,销售手工美食,也是一种个性化的服务。
2、进行用户激励
在线上,“好豆”每个月有一系列“广场”活动。拿11月正在进行中的活动为例,有初冬食补、烘焙学堂、享受餐桌、育儿私享家、厨房生活小妙招等,每月初有活动预告。用户参与讨论、互动,有机会赢取豆币奖励,豆币是一种物质激励,用户可以用豆币在好豆商城兑换各种礼品。
3、增强线下连接
在线下,“好豆”召集用户参与豆友会、美食品鉴会、吃货节等线下活动。除了学习制作美食,也给了线上陌生好友相互熟悉的机会,提升用户之间“弱连接”的稳定性与强度,让用户的社区归属感更强。
美食社区拥抱电商,有多少种姿势
由于平台上聚集了很多美食达人,除了上传美食菜谱以外,“好豆”想给他们更大的价值空间。今年8月,好豆网旗下手机APP“好豆菜谱”上线C2C项目“到家”。他们从私厨领域切入,在移动端应用“好豆菜谱”上,为美食达人搭建了一个交易平台——到家,在平台上贩卖手工食品。例如,手工酱料、腌制品、饼干、酱猪蹄等。借助真空包装、冷链运输等手段,商家卖的手工食品都有着不短的保鲜期限,没有太强的地理位置割据性。商家除了提供同城上门配送外,也可以提供全国快递配送服务。
但是,购买其他人做的手工食品,是一个相对低频的需求。要想打败高频低价下的规模化与极致效率,低频需求下,就需要寻求差异化、注重个性化匹配,不做普通饭店菜品和外卖食品。这样一来,在入驻商家(达人)的筛选上,就必须更为严格。
虽然项目已经上线三个月,但是对入驻商家的审核还很严格,已入驻商家300户,有3000家商家在排队中。另外,在“到家”入驻的商家,不能在其他平台入驻。“这么做是为了监控其交易量,从而判断其是手工生产,还是批量生产。”好豆品牌总监李佳介绍说,“该项目目前还是一个免费平台,我们最初想法就是为了回馈用户,让‘懒一点’的用户吃到美食达人们做的真正的美食。”
菜谱类社区做电商,其实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豆果美食、下厨房等早已坚定地拥抱电商。豆果美食主打半成品,崇尚轻烹饪;下厨房的电商平台“集市”只在移动端上线,拥有2000多种产品,五花八门、品类繁杂。但是,在竞争者纷纷进行各种商业化尝试之时,好豆菜谱的反应似乎有些慢。杨荣波说:“之所以这么晚才开始做电商,主要是在考虑什么样的模式能符合‘好豆’用户对‘美食’的要求,不想太着急而让用户失望。”
关于智能厨具,美食菜谱只能是宣传平台吗?
构建与家电制造商新的合作模式,美食社区上优质的菜谱内容或许是一个好的突破点。对于智能厨具,在“好豆”似乎有着更大的野心,智能厨具是将是他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心,他们看上的是物联网这盘大菜。但是,“好豆”毕竟不是一家技术公司,在“智能厨具”市场中或许难以占据主导地位。那么,依托自己的菜谱内容与用户资源,在今后的发展中,与美的等家电制造商的合作能达到怎样的深度,在合作中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决定着他们能分得多大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