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互联网冲击,近年来国内外科普期刊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一、总体情况
(一)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状况总体欠佳。
根据《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2011—2012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849种,全年总印数32.9亿册,增长2.2%,总印数创历史新高;有14种期刊平均期印数超过100万册。近年来全国期刊行业出现纸质期刊规模萎缩的现象,在近万种期刊中真正活跃于市场的不足3%,能够自我发展的只有10%。以手机杂志、网络期刊全文数据库、电子杂志等为代表的新兴电子期刊规模迅猛膨胀。期刊行业向电子平台延伸产业链,重构盈利模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趋势。
2011年全国自然科技类期刊共4920种,是全国期刊总数的49.95%。然而,自然科技类期刊平均期印数只有6670册,是全国平均期印数的38.9%,仅达到文化教育类和文学艺术类平均期印数的四分之一左右。与其它类期刊相比,自然科技类期刊的总印数、总印张的增长幅度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综合类期刊(见表1)。由于纸质期刊印制成本高,通常发行量超过7千册才能收回印刷费(不包括人员费用),这使得发行量普遍偏小的自然科技类期刊面临着巨大的收支平衡压力,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表12011-2012年度全国各类期刊出版状况
发行情况
全国期刊
综合类
哲学社会科学类
自然科学技术类
文化教育类
文学艺术类
总数(种)
9849
435
2516
4920
1349
629
平均期印数(册)
17138
27724
28517
6670
27161
24689
年总印数(册)
333536
582943
542352
99018
565028
589285
(二)我国科普期刊总体发展举步维艰。
科普期刊作为自然科技类期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低于全国自然科技类期刊平均水平。据《中国科普期刊发展报告》,全国科普期刊共455种,占全部科技期刊的8.9%。其中,中国科协系统主管的科普期刊63种,占13.8%。全年全国科普期刊期发行量在3万册以下者占总数的70.4%。
中国科协直属单位主办的科普期刊,主要有《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观园》和《家用电脑与游戏》等,总体发行量在1万-1.6万册之间,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其号召力和影响力也与创刊时代有着天壤之别(见表2)。
表2中国科协所属部分科普期刊
刊名
知识就是力量
科学大观园
家用电脑与游戏
主办单位
中国科协
科学普及出版社
定位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喜爱科学的大众读者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喜爱科学的大众读者
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游戏爱好者
内容
综合性科普月刊
综合性科普半月刊(上半月以科技知识为主,下半月以人文与科学为主)
月发行量
12000
16000
10000
数字化情况
没有自己的电子期刊,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的电子期刊合作
有自己网站,与搜狐、新浪等网站有合作
经营管理
单独核算、自负盈亏
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尽管当前全国科普期刊发行量普遍下降,但也有小部分科普期刊通过调整定位,转换运营机制,实现了逆势而上,发行量取得提升和突破。如《家庭医生》的期发行量一直保持在100万册以上,2009年更是突破了150万册;《人之初》和《第二课堂》分别突破了100万大关和50万大关;《中国国家地理》期发行量60万册,2011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期刊之一,2012年与《舰船知识》一道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
目前国内即便是运行状况较好的科普期刊,其发行量、影响力、覆盖面,均与国内优秀期刊有一定差距(见表3)。
表3全国知名期刊和科普期刊的比较
2011年十大期刊
发行量
(万册/期)
知名科普期刊
读者
500
我们爱科学
120
半月谈
450
小学生时代
100
知音
423
小哥白尼
50
瑞丽
85
家庭医生
180
南风窗
30
科幻世界
40
新周刊
28
课堂内外
200
财经
舰船知识
20
中国国家地理
60
科幻画报
青年文摘
213
奥秘
10
家庭
305
大众软件
(三)发达国家科普期刊的盈利能力强。
在美国300种最赚钱的期刊中,有7、8种属于科技类期刊(不包括特别赚钱的电脑类期刊)。以美国和欧洲最畅销的5种科普类期刊为例:《大众科学》期发行量超过180万份,年收入为7000万美元;《大众力学》发行160万份,年收入6300万美元;《发现》发行130万份,年收入6000万美元;《牛顿》发行将近120万份,年收入4000多万美元;《科学美国人》发行60万份,年收入4000万美元。
当前,国外科普期刊呈现出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在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大的期刊出版公司中,已经完成了数字化转型。如英国的泰勒和法郎西斯公司,50%的人从事传统的纸媒出版,50%的人从事数字出版。在其平台的1.5万份期刊中,收入的80%来自数字出版。
二、青少年科普期刊现状与需求情况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科普期刊基本情况。
青少年是我国科普工作的主阵地。然而,当前我国科普期刊市场上,面向青少年的刊物种数偏少,且缺乏精品。在全国455种科普期刊中,目标读者是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的少儿科普期刊共56种,占总数的12.3%。其中,面向幼儿(0-6岁)的6种,小学生(6-12岁)的19种,面向初中学生(12-15岁)的20种,面向高中生(15-18岁)的11种。国内期发行量比较大的少儿科普期刊,有《我们爱科学》(120万册)、《小学生杂志》(超过100万册)和《小哥白尼》(50万册)等。在中国科协科普期刊中,少儿科普期刊则只有《中学生数学》1种,其余62种都是面向大众群体、没有明显年龄界限的一般科普期刊。
(二)青少年科普期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研究所“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市家庭子女教育成本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家庭课外学习费用支出数量惊人。2010年,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城市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平均达8773.9元。有76.0%的家庭为子女支付课外培训或辅导的费用,平均支出为3820.2元。2009年全国科普期刊平均定价为9.0元/期,这与青少年课外学习资料的巨大花费相比不构成负担。总体来看,科普期刊在中小学生学习成本中较低,提升空间较大,如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定位准确、制作精美、经营得当,将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例如,中国少年新闻出版总社的少儿科普期刊《嘟嘟熊》改版做成高端精品期刊之后,不仅发行量一点没降,利润还上涨了80%。
三、当前我国科普期刊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全国科普期刊办刊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办刊观念陈旧、编辑队伍老化、运行机制落后和内容质量不高等几个方面。
(一)办刊观念落后。
全国科普期刊大多还是以向读者单向灌输具体的科学知识为主,不注重科学兴趣的培养,较少顾及内容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封闭办刊,不重视科普活动的开展。
(二)编辑队伍老化。
由于国内大多数科普期刊在体制上、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上管理僵化,用人机制不灵活,无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致使人员队伍老化严重。以中国科协科普期刊为例,截至2009年底,中国科协科普期刊办刊队伍总人数达881人,刊均14.0人。其中,社长的平均年龄54岁,主编平均年龄51岁,50岁以上的社长、主编占39.4%,整体年龄偏大。职称方面,高级和中级职称人数占72.3%,初级职称人数最少仅占27.7%(见表4)。此外,经营人员短缺,高科技人才匮乏。国内科普期刊队伍的素质已经明显跟不上期刊事业发展的需求。
表4中国科协科普期刊办刊队伍结构现状
统计项目
项目分类
比例(%)
社长、主编年龄
40岁以下
9.8
41—50岁
50.8
51—60岁
21.3
61岁以上
18.1
员工学历结构
博士
3.2
硕士
14.0
本科
57.5
大专
21.8
大专以下
3.5
员工职称结构
高级职称
31.9
中级职称
40.4
初级职称
27.7
(三)运营机制落后。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科普期刊已经走向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科普期刊出版单位仍处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下,虽然这些单位大多应用“企业化管理”模式多年,但并未成为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僵化的运营管理机制使得吃大锅饭现象严重,不能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制约了期刊出版单位的发展。
(四)内容质量不高。
在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编校质量抽查中,差错率在万分之五以下的合格受检科普期刊仅为52%,总体编校差错率高于一般的科技期刊,达到优秀的只有《家庭医生》和《保健医苑》两种期刊。2009年仍然有25.4%的中国科协科普期刊,未能设置专人负责管理与审读以保证期刊编校质量。此外,国内科普期刊稿件报酬普遍偏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科普创作,进而影响到科普期刊的质量、发行量及收入,形成恶性循环。
尊敬的用户,您未能注册“中国数字科技馆”账号,请重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