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章(精选5篇)

选定报纸的标准首先参考其发行量,从入选“2007年世界日报发行量排名前100位排行榜”的中国报纸名单中,选择《参考消息》、《人民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钱江晚报》、《每日新报》作为调查对象。除此之外,在党报类报纸中,选择《经济日报》、《光明日报》、《长江日报》和《河北日报》作为调查对象;在行业专业类报纸中,选择《南方农村报》和《农民日报》作为农业类报纸中的调查对象,选择《大众科技报》和《科技日报》作为综合科技类报纸中的调查对象。同时还选择了在青年人群体中影响力较高的《中国青年报》。综上,调查对象包括了党报类报纸8种,都市报晚报类报纸4种,行业专业类报纸4种,共16种报纸。

报纸抽样的时段为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按照等距抽样的原则,每种报纸按每月逢6的日子(6日,16日及26日)抽取,共查阅了519期报纸,平均每种报纸查询32期。①

现状及问题

2.以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题材,科技宣传受忽视

提升我国报纸科学传播能力的对策

(一)政府需引导和扶持市场化报纸从事科学传播

(二)政府应支持发行量大、受众面广的报纸

报业面向从十几岁到几十岁的广泛人群时,需要考虑大众各层次的需求。应当将最广大的人群进行细分,追求受众的最大化。因此,在科学传播的内容选择上,大众传媒应该更加注重对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与专业化的知识相比,传播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更容易为受众接受,因为后者不需要受众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对不具备相应专业基础的受众群而言,通过各种事例报道来传播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易于让广大读者接受。

注释:

①调查对象中有3份报纸并非日报。

【关键词】网络时代科普编辑业务素养

一、互联网时代,编辑要与时俱进,适应信息化的工作方式

编辑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职业。在我国,商代就出现了有文字记录的典册,说明那时已经有人从事编辑整理的工作。实际上,我国的编辑业和中国文化一样源远流长,正因为有了精湛的编辑活动,灿烂的文化才得以保存和发展。

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编辑都是用笔和纸,对各种作品进行加工和整理,尽可能把作者的劳动成果完美无缺地奉献出来。从这个意义看,编辑的纸笔就好比裁缝手中的针线,故有“为人作嫁衣”之说。

最近十几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传统的编辑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除了书籍、报纸、期刊等出版物外,还出现了以光盘、网站为载体的多媒体出版物,这类新型载体利用声频、视频、图像等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因此,编辑工作的内涵扩大了。

科普编辑作为编辑队伍中的重要力量,更要适应信息化工作方法。不断自我加压,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新的技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科普编辑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在不断地细化,人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许多科学现象的背后,往往要由多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来解释,才能把某一现象说清楚。这些都对科普期刊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尽可能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

其次,科普编辑要正确认识科学的两面性。科学是人们认识自然与社会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可是,当人们用大脑去分析、判断、解释这些科学规律时,又是主观的、局限的。因此,科普编辑不仅仅要把科学知识讲述给广大读者,更重要的是要怀有一种批判的人文精神,让读者理性地认识今天的诸多科学成果,以及科学发展带给人类的好处和缺憾,从而让读者形成一种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科普编辑的业务素质呢?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要多看多想多学,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一些具体学科的知识,从各种渠道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编辑部应该鼓励编辑们走出去,参加学科最新的学术报告会。鼓励青年编辑参加短期培训,多结交新的、年轻的作者群体,做到眼界开阔,这样才知道自己怎样做是最好的。

总的来说,科普编辑不仅要成为科普领域的杂家,更要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只有具备这样的本领,才能在工作中识别细小的差错,避免失误。

三、科普编辑要有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在版面的安排上,其实也有许多工作要做。随着网络的渗透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在改变。一组热点话题究竟用哪一种编排方式来表现,这是我们在排版时经常思考的。也许有的人会说,版面设计是美术编辑的工作,不关文字编辑的事,其实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四、科普编辑应该培养原创能力,积极投身到科普创作当中去

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是我国第一本普及版的百科全书,堪称科普读物中的精品。该套丛书内容非常广泛,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介绍各类科学知识,文字不长,深入浅出,非常符合青少年读者的认知方式和阅读特点。《十万个为什么》至今修订过5版,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了中国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近年来,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虽然把众多前沿学科的问题也纳入进来,但同质化倾向严重,有的图书为了追求出版速度,编校不严,甚至出现谬误,在读者中造成不良影响。

科普佳作的稀缺,折射出我国科普人才匮乏的现实。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普作家所占比例仅为20%多一点,而许多已退休的学者或科普工作者仍在发挥余热,但这批作者毕竟精力有限,而且无论是从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上,还是从写作手法和语言来看,跟新生代读者的需求存在着明显差距。因此,发现和培养中青年科普作者,是科普编辑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科普编辑要有市场意识,具备宣传和推广能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科普作品既有精神产品的属性,又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因此,科普作品也受着商品经济规律的制约,也要进入市场竞争。科普编辑不仅要做编辑业务上的强者,更要善于推销产品。

现在又不少科普作品在市场上不叫好,这固然与选题和编校质量有一定关系,但编辑人员在市场、经营方面的经验不足、参与不够,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实际上,科普编辑参与经营的过程,也是全面检验、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这对搞好发行工作也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编辑对自己的产品最了解,它的特色何在,内容如何,宣传起来更容易到位。编辑虽不能代替发行部门,但可以通过一系列公关活动,如读者座谈会、新书会、科普讲座等方式,提高书刊的知名度,从而拓展发行渠道,扩大发行量。同时,编辑直接与读者见面,不但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还能更迅速地掌握读者反馈的信息,这对提高编辑水平、改进作品的质量大有裨益。

所以,要做一个业务全面的科普编辑,不仅要具有较强的市场意识,善于开发选题,了解文化市场的新动向,也要有宣传自己文化品牌的能力。

六、科普编辑要恪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说到底,编辑工作是一种服务性工作,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而存在的。一个编辑只有牢固地树立了服务意识,才会在日常的选题、组稿、编辑加工过程中,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对广大读者而言,他们有一个本质的共同点:那就是崇尚科学,渴望看到高品位的科普读物。真正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术办法,能使他们“茅塞顿开”乃至受益一生。

有过科普编辑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喜欢科普作品的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喜欢新鲜和猎奇。因此,科普栏目要办得新奇有趣,图文并茂,才会吸引读者的眼球。当然,单纯和一味地追求刺激和猎奇,久而久之,读者也会产生倦怠感。因此,科普编辑只有根据读者的需求,不断调整思路,提高自己的编辑水平,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有些编辑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放弃社会责任,在作品中宣扬庸俗低下甚至封建迷信的东西,这无疑损害了读者的利益,也是编辑职业道德所不容许的。

美国青少年读物出版社总裁兼总编辑福格曼在谈到少儿读物出版时说过:“一本好书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影响他们对于事物的感觉和看法,参与儿童读物编辑的过程不仅仅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而且是很重要的责任。”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对科普事业一往情深的出版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更多的科普精品奉献给青少年朋友。

关键词:高校媒体科技普及

1引言

科普知识是一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种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的知识文字。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以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是切实发挥科技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科普知识的普及措施比较单一,不够新颖,而且,科学的普及的涉猎面极其广泛,科普知识普及的效果不是很好。

2大学生科技普及的必要性

人类进步史已雄辩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历史动力。而科学普及作为科学技术通向人类社会的桥梁。大学生是国家的主力军,高校普及大学生科普知识尤为重要,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科普工作。网络、电视、报刊和广播是我国公众获取各种科技信息的渠道,这些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主要并且最感兴趣的途径之一。本文认为高校除了举办一些特色活动还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提升同学们的科学素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营造校园学术氛围。

3利用校园媒体进行科普知识普及的有利条件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产生,校园中构建了以报刊、广播、网络为主的校园媒体。为了更好地普及科普知识,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各项媒体。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结果:“报纸杂志”是我国公众获得科技发展信息的重要渠道。大学生通过校园科技期刊获得科技信息来改变知识结构,拓宽大学生的视野,引导研究方向,推动社会进步。

广播科技节目能够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社会舆论、提倡科学生活、起到教育受众的作用等功能,科普广播具有传播迅速、覆盖面广、制作方便灵活性强等优点,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广播电台对科普广播栏目的制作与开发不足,采用新的模式对广播电台进行开发,制作丰富多彩的科技广播栏目,使大学生在校园中能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了解科技资讯。

4校园新媒体普及科技知识的开发及利用

4.1丰富科技期刊的内容,拓宽同学们的科普知识视野

4.2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台普及科普知识

科普广播在运作中解释自然现象,报道科技新闻,介绍丰富的思想和鲜为人知的科技事件,了解科技人物,传达科技政策等等。

科普广播中如果有意识并讲究方法地渗入探索求知的理性精神、实验验证的求实精神、互助合作的协作精神等科学精神内容,就能使科普广播增加人文色彩,增加可听性与感染力。科普广播在内容选择、形式安排上应该通盘考虑,要因对象不同而异,尽量做到各种层次的内容和形式的合理安排,在主要面对某种层次受众的安排中,又要精心处理科普广播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受众也能受到影响,选择好所传播的内容,以在最大程度上影响受众。

目前,广播业提倡创新,节目要常变常新。需要经地进行收听率的调查,根据对同学们的满意度、最喜爱的栏目及建议等调研,定期的对广播栏目进行调整和创新性的改版,吸引更多的听众,使更多的大学生在娱乐中收获知识,了解科技,营造一个良好的科技氛围。

4.3大力发展校园科技网络

4.3.1电视科普栏目的质量切合大学生,吸引受众

(1)提高电视科普栏目的制作能力,保持创新性,增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特色栏目。创新性表现为电视节目的创作者时刻以创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作品,以不断创新的思维模式去修改现有的节目,时刻保持节目的新颖性,以满足受众日益变化的要求。强调科普栏目制作的科学性,有针对的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点的大学生的科普需求,使得栏目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普及工作。(2)学校需要加大一些对科技普及的投入,在普及科普知识的同时,进行一些提升高度的栏目,拍摄事宜电视传媒广泛宣传的专题电视科普栏目及科普电视片。

4.3.2网络新媒体对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的开发,营造科技普及的良好氛围

新媒体是应运信息技术飞跃发展而生的一类新的媒体,使各种科技表演也成为科普宣传的有力武器,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表演是新近崛起的科普文艺品类,它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主题。通过新媒体,做好以下几点,把校园科普歌曲等科技类文艺科普潜能的有效开发推上更高层次。

(1)学校各级领导重视科普歌曲和表演的开发和推广,招募学科教授、音乐教师、校园歌手、科技和音乐爱好者等进行创作团队的建设,通过平面媒体的宣传和广播、电视、网络等校园媒体将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延伸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充分发挥学校科技组织的作用,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普歌曲演唱和表演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到其中,让科普歌曲的演唱提升到“唱红歌”那样的规模。在网络中上传科普类的文艺表演视频,让科普歌曲等文艺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3)在网站上开辟视窗,让包括科普歌曲在内的科普文艺作品出现在我们科协系统的网站系统中,更让其它网站、及至知名网站能从我们的网站系统中下载这类科普资源,扩展我们的科普网络阵地。

综上讨论,各个高校大力推广运用各项媒体宣传普及科普知识是一项有意义并且势在必行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翟杰全.科技传播与知识经济[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0(04).

[2]陈维瑶.强化公共关系意识,重视科技期刊形象建设[J].中国期刊研究,2003,14(2):216-217.

[3]陈辉.新媒体时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特征解析[J].中国音乐学,2009(3):113-119.

[4]鲁晓波,黄石.新媒体艺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J].科技导报,2007,25(13):30-33.

提升公众的科学素质,呼唤互联网时代的科学精神,让科学“跑”在谣言前面,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是一柄“双刃剑”

回想几年前,2011年,日本发生的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不少地区曾掀起一场抢购食盐风波,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言致使香蕉价格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这些现象一方面折射出网络已成谣言集散地,一方面也凸显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

“互联网+科普”需要多元主体的参与

互联网的传播规律证明,互联网媒体的科学产品和内容越丰富,科学流言得以传播的机会就会越少。谣言的猖獗,恰恰是因为各种网络平台上,既有吸引力又有说服力的科普作品还远远不能满足网民对于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需要。

2016年11月,由20余位院士担任分册主编,40余位院士亲自撰稿,来自世界各地、各个学科的600余位科学家和科普作家共同参与编写的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获得了2016年上海科普成果奖一等奖。

这部由科学家群体编纂的图书最大亮点在于,改变了以往每个“为什么”只有一个答案的问答方式,将科学界的不同说法同时展现,让孩子在获得多种答案的同时,最大程度激发起他们对世界、自然的好奇和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钻研和探索的精神。例如,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至少有5至6个观点,小行星撞击地球仅是其中一个观点。

但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科研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基本上仅仅以科研成果衡量科研成绩,对于科学家做科普工作没有量化评价。这就很难调动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中科院院士林群道出了我国科学家参与科普活动较少的深层次原因。同时,林群提到,“现实中,有些科学家在心态上对科学普及存在‘别扭’情绪,带有长久以来的偏见与误解,因而致力于科普教育的科学家并不多。一些人甚至认为从事科普是不务正业,没有创新性,科

研搞不下去了才去搞科普。”

对此,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刘小勘指出,不论是网络科学流言的治理还是科学知识的普及,仅靠科协的力量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必须依靠科技界、网民和媒体工作者的共同参与,“互联网+科普”需要多元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创新方式,让科普变得不再“高冷”

科学普及的工作,除了需要更为多元的参与主体以外,还需要努力创新方式,让高冷的科学充满趣味与温度,增强贴近性和接受度。几年前,有谁能想到,在开着车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就能听权威科学家讲几段妙趣横生的科普小故事?又有谁能想到,每天看几分钟漫画,就能学到日常必备的医学常识?

不久前,一款独具特色的科普音频节目《科学队长――孩子耳边的科学家》,在手机应用“喜马拉雅”上线。这是一档由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鲁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3位科学家打造的音频节目,将原本深奥的科学知识趣味化,带孩子领略科学的神奇魅力,受到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

互联网时代,要让科普变得有趣。果壳网副主编吴欧就谈及,“要让科学知识以有趣的、接地气的、可传播的方式在互联网上流行,让公众觉得科学知识不是那么高冷、遥远的东西。”多年前,林群也曾撰文指出:“一些科学家不懂得如何与公众沟通。交流传授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有意无意地只用专业、枯燥的术语与公式,不善于把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通俗化、简单化,无法吸引广大群众,更别说让公众理解掌握了。慢慢地,公众对于科学的热情也就减少了。”

THE END
1.我国科普类杂志.pdf我国科普类杂志.pdf 9页内容提供方:百分卷 大小:616.06 KB 字数:约9.8千字 发布时间:2023-10-29发布于河南 浏览人气:1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我国科普类杂志.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涂黑的https://m.book118.com/html/2023/1027/6115212030010001.shtm
2.科技类科普类杂志《科学世界》非常的好 《博物》也行 《中国国家地理》 也可以 https://wenwen.soso.com/z/q146856927.htm
3.科普类科幻类杂志在俄罗斯的起源与发展18世纪出现的科普杂志成为了俄国科学作品刊发的主要平台。1755年,俄国出现了较为成熟和标准的科普类杂志《每月益趣》(Ежемесячныесочинения,кпользеиувеселениюслужащие)1。俄罗斯科学史学家西?谢?伊利扎罗夫(С. С. Илизаров)指出:https://www.shkp.org.cn/articles/2023/06/if237331.html
4.有什么有益的青少年科普杂志例如《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有什么有益的青少年科普杂志例如《我们爱科学》《小哥白尼》《少年科学》那样类型的,不过可以更有难度一点的,价钱也不太贵的.希望有科学爱好者推荐几本书给我,最好可以加上邮发代号和价钱.(书的类型可以有关天文,科技,动物等) 扫码下载作业帮搜索答疑一搜即得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957ccf59bf6f4e069f00ce6135c26a79.html
5.科普天地杂志《科普天地》是一本由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科学类杂志,该刊是省级期刊,主要刊载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该刊创刊于2005年,出版周期月刊。该期刊已被维普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收录。出版信息: 期刊类别:科学 出版地区:江西 出版语言:中文 纸张开本:A3 基本信息: 国内刊号:https://www.gwyoo.com/qikan/jyyshkxqk/shkxzh/201511/612706.html
6.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妙趣横生类型丰富轻松愉快科学科普杂志科幻世界少年版杂志 2024年 内容充实 图文并茂 妙趣横生 类型丰富 轻松愉快 科学科普 杂志铺 杂志订阅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降价通知 ¥108.00 定价 ¥144.00 配送至 四川成都市 至北京市东城区 服务 由“杂志铺旗舰店”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关联商品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55394015.html
7.《少儿科学周刊》杂志成功入选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日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暨中国一流科技论文世界影响力评价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公布了2024年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普类)评选结果,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河北阅读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少儿科学周刊》杂志成功入选。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由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研制的国内权威的https://www.hbynet.net/html/heqing/daohang/hebeichuban/1838406402826301441.html
8.国内十大知名科普杂志全国科普杂志排行国内著名科普刊物推荐科普杂志是传播、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媒介,对儿童少年教育、国民科学素养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于科普杂志领域,将带大家看看中国科普期刊都有哪些。例如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国家地理、知识就是力量等旅行杂志,都较具代表性,其中有的被誉为中国最好的https://m.maigoo.com/citiao/list_105117.html
9.科普研究杂志期刊要求科普研究杂志简介 科普研究杂志简介 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科普研究》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2103301,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科普研究所内。 《科普研究》(双月刊)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创办的目前国内的以科普理论和http://www.sciqk.com/gnqk/dzqk/10127.html
10.《学习与科普》学习与科普期刊学习与科普杂志社投稿经验《学习与科普》(旬刊)杂志社是由国家新闻广电出版总局批准,中国科普研究协会指导,昌吉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家级科普类学术期刊。旨在与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期刊名称:学习与科普 主管单位:昌吉日报社 主办单位:昌吉日报社 国内刊号:CN 65-1236/N 国际刊号:ISSN 2095-http://www.wanxiangqikan.com/service/1494.html
11.《科普创作》期刊《科普创作》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科普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中国文学类学术期刊,科普创作期刊的创办时间为2017年,出版周期为季刊。期刊的国内统一刊号:10-1488/I,https://www.xueshushe.cn/ke-pu-chuang-zuo-3
12.科普期刊范文9篇(全文)科普期刊, 顾名思义, 是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期刊。它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以清通俗易懂的文字, 深入浅出地解析科学知识, 同时承担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的任务。传统的科普期刊, 与其他文学艺术以及休闲类杂志相比, 本身的娱乐性就较低, 不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其读者群也相对固定, 拓展读者群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vgd4lan0.html
13.科普期刊是什么意思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 以下是对科技期刊分类介绍 (1)按期刊内容分类:综合性期刊、学术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检索性期刊、科普性期刊。 (2)按出版方式分类:正规期刊、非正规期刊。 (3)按期刊文献产生顺序分类:一次文献期刊、二次文献期刊、三次文献期https://www.qikan58.com/Info-detail-30564.html
14.降类报纸排行榜?《家庭健康》1981年创刊,杂志系山东省卫生厅主办、山东卫生报刊社编辑出版、国内外公开的科普类杂志。30年来,以时尚、健康、科学、实用的特色,丰富多彩的内容,活泼新颖的板式,精美的的装帧设计,极强的可阅读性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曾被评为全国优秀卫生刊期、华东地区优秀刊期、山东省十佳期刊、两次获得国家重点期刊讲https://www.lnky.net/hsjj/26115.html
15.长期看杂志的孩子见识不一样!10本高水准儿童杂志青峰力荐!今天青峰给大家推荐几本目前很值得订阅的儿童杂志,咱们家长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选择。 1、《万物》 科学科普 推荐人群:5-15岁 据说是海淀牛娃几乎人手一套的杂志《万物》,想让孩子在知识方面不”偏食”,这一本绝对足够。 作为科普类杂志《万物》,是国内最具知名度的青少年科普杂志之一,是世界顶级少儿科普杂志《Hohttps://k.sina.cn/article_1823348853_6cae1875020012ipj.html
16.职称评审发表期刊要求及科普所谓正刊,就是在新闻出版局备案的杂志,这些杂志都有国际刊号和国内刊号,还有邮发代号,国内刊号是CN,CN后面的数字是这个省的代码 02 NEWS 增刊【职称论文中不认可此类期刊】 增刊就是在正常的期刊以外增加发行的一期刊物,如一年12期,中间增加一期就是增刊。增刊也有小标题 。 https://www.szaicx.com/page192?article_id=1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