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的制作过程

目录:准备阶段;获得食材:大豆;获得半成品:豆浆;获得食材:卤水;获得成品:豆腐;饮食禁忌;菜谱。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豆腐的制作过程

准备阶段

食材

大豆

卤水

工具

石磨

获得食材:大豆

种子

别称

通称黄豆。

古称菽shū。

篆文写作“尗shū”。

栽培历史

大豆起源于中国。

春秋以前:从野生到栽培

先秦

《诗经·大雅·生民》

“艺之荏菽,荏菽旆旆。”

《诗经·小雅·小宛》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

《诗经·小雅·小明》

“岁聿云莫,采萧获菽。”

《诗经·豳风·七月》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礼记·檀弓下》

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水煮豆子,豆饭、豆粥

《楚辞·招魂》

“大苦咸酸,辛甘行些。”

王逸注:“大苦,豉也。”

豆豉

《孟子·尽心章句上》

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墨子》

“耕家树艺,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春秋·考异邮》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地理位置

我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西北等多地均出土过春秋时期以前的半栽培或栽培大豆品种。

战国到秦汉:“豆饭藿羹”时代

秦朝

秦二世下令“下调郡县转输菽粟刍藁”

西汉

《淮南子·主术训》刘安

“肥酡浓甘脆,非不美也,然民有糟糠菽粟不接于口者,则明主弗甘也。”

《淮南子·齐俗训》

“贫人则夏被褐带索,含菽饮水以充肠,以支暑热。”

豆腐

最早是在西汉时期由淮南王刘安发明。

《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迁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鞠五种,抚万民,庆四方。”郑玄曰:“五种,黍稷菽麦稻也。”

《氾胜之书》氾胜之

“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战国策》刘向

“韩地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

种植范围已逐渐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西自四川,东至长江三角洲,北起河北、内蒙古,南到浙江。

东汉

《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

“己货之户曰大豆,为下物。”

汉代以后:由主食变副食

北朝北魏时期

《齐民要术》贾思勰

关于豆豉、豆酱的加工制作流程

北宋

《清异录》陶谷

“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物类相感志》苏轼

大豆榨油

南宋

《湖堤暮归》陆游

俗孝家家供菽水。

《南宋市肆记》周密

市场上出售豆团、豆芽、豆粥、豆糕等豆制品

大豆种植范围已基本遍布全国。

明清

豆豉、豆腐、豆酱、豆油、豆浆、腐乳、腐竹等多种豆制品

大豆的种植范围不仅遍及全中国,而且在同治年间就有了对外出口。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辑

“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近代以来:从出口到进口

参考文献:《我国大豆起源和历史发展研究》石慧,王思明

形态特征

株形

一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

茎粗壮,直立,或上部近缠绕状,上部多少具棱,密被褐色长硬毛。

叶通常具3小叶。

托叶宽卵形,渐尖,长3~7毫米,具脉纹,被黄色柔毛。

叶柄长2~20厘米,幼嫩时散生疏柔毛或具棱并被长硬毛。

小叶纸质,宽卵形,近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顶生一枚较大,长5~12厘米,宽2.5~8厘米,先端渐尖或近圆形,稀有钝形,具小尖凸,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通常两面散生糙毛或下面无毛。

侧脉每边5条。

小托叶铍针形,长1~2毫米。

小叶柄长1.5~4毫米,被黄褐色长硬毛。

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

总花梗长12~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

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

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

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紫色或白色,长4.5~8(~10)毫米,旗瓣倒卵状近圆形,先端微凹并通常外反,基部具瓣柄,翼瓣蓖状,基部狭,具瓣柄和耳,龙骨瓣斜倒卵形,具短瓣柄;雄蕊二体。

子房基部有不发达的腺体,被毛。

荚果肥大,长圆形,稍弯,下垂,黄绿色,长4~7.5厘米,宽8~15毫米,密被褐黄色长毛。

种子2~5颗,椭圆形、近球形,卵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5~8毫米,种皮光滑。

淡绿、黄、褐和黑色等多样,因品种而异,种脐明显,椭圆形。

花期6~7月,果期7~9月。

大豆植株直立,有分枝,高度从几厘米到2米以上。

自花授粉,花白色或微带紫色。

种子为黄、绿、褐、黑或双色,每个荚果内含1至4粒种子。

大豆在各类土壤中均可栽培,但在温暖、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旺盛。晚霜过后播种,9、10月成熟。一般要等大豆落叶后种子含水量降至13%以下时进行收割,以便贮藏。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

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

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

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

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

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

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发芽

选种

用清水选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将准备种植的大豆种子倒入清水中清洗。清洗过程中,我们要挑去漂浮的大豆。这些大豆大多是未成熟或者已经变坏的,发芽率极低。

浸泡

将挑选出来的优质大豆,放入清水中浸泡一个晚上。

挑容器

根据种子的习性,不同的种子发芽,对容器的要求也不同。

虽然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但也不可将大豆种子长期浸泡在水里。因此,容器需要一定的排水功能。例如,编织的竹篮、有缝隙的木盆等。

培育

先在容器底部铺一层5CM厚度的干净沙子,然后将洗净并已泡致膨胀开裂的豆子均匀铺一层在沙子,最后再均匀覆盖一层1CM厚度的干净沙子。

古今长度换算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一尺合今30.7cm;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以本人(成年女性)为例

5CM大约为小拇指的长度,1CM大约为指甲的长度。

浇水

每天浇水数次,在保持种子湿度的同时,不能让水份滞留。

完成

等待几天后,豆芽拱出。这时,就可以将豆芽取出,在清水中将沙子洗去即可。

注意事项

豆芽喜湿阴生,怕光。因此,在大豆发芽过程中,不要让种子见到阳光。可以用盖子盖在容易上,或将容易放入阴凉无阳光的室内。

种植

生长周期

大豆生长周期包括发芽、生长、出枝、开花、结痂。

150天左右

《神农书》中说道:“大豆生于槐。出于沮石之峪中。九十日华。六十日熟。凡一百五十日成,忌于卯。”

180天左右

生长习性

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

种子发芽要求较多水份,开花期要求土壤含水量在70%-80%,否则花蕾脱落率增加。

大豆在开花前吸肥量不到总量的15%,而开花结荚期占总吸肥量的80%以上。

通常,大豆是在每年的秋季11月份进行种植,到来年春季的3、4月份进行收获。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灰斑病

危害特点

大豆灰斑病主要为害成株期叶片,也可侵染幼苗、茎、荚和种子。

病粒出生的幼苗子叶上出现半圆或圆形褐色病斑。

成株期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退绿圆斑,逐渐发展成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状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规则形病斑。

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层,为病菌的分生孢子。

严重时病斑布满叶面,病斑合并,叶片枯死脱落。茎斑纺锤形或椭圆形,荚斑圆形或椭圆形,因荚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层。籽粒上的病斑与叶斑相似,多为圆形蛙眼状。

防治方法

苗期较湿润多雨的地区,用50%福美双或50%多菌灵拌种,每100公斤种子用药0.3公斤。

针对感病品种,生长茂密的豆田,于发病初期或荚和籽粒易感病期喷药,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药剂有40%多菌灵胶悬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兑水80公斤-100公斤-雾。视病情发展,间隔7天-10天,共2次-3次。

真菌病

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

霜霉病遍及各地。

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

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它靠轮作法防治。

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细菌病

有斑点病和斑疹病。

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病毒病

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

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

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

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

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

虫害

大豆红蜘蛛

主要是成、幼、若螨在叶背叶丝结网吸食汁液,受害豆叶初期呈黄白色斑点,逐渐变成灰白斑和红斑。

严重时叶片卷缩、枯焦脱落,严重地块如火烧状。

受害豆株生长矮小,结荚小,豆粒变小。

农业防治

除地头、路边及田间杂草和枯枝落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源。合理灌溉和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螨害能力。

生物防治

大豆红蜘蛛的重要天敌有多种草蛉、塔六点蓟马、横纹蓟马及一些瓢虫、长蝽和蜘蛛等,在田间捕食红蜘蛛,对其发生有一定抵制作用。

药剂防治

加强虫情检查,控制点片发生阶段。发现有零星豆株叶片出现黄白斑为害状时,立即点片喷药防治。

可选用20%哒嗪硫磷乳油、20%三氯杀螨醇乳油、30%杀螨特乳油、40%水胺硫磷等稀释成1000倍液,每亩喷50千克稀释液;73%克螨特乳油1500倍稀释液,每亩用药液50千克。打药注意喷头朝上,上下喷透,喷匀。

地老虎

幼虫多从地面上咬断幼苗,造成缺苗断垄,主茎木质化后,取食近地面植株根部表皮,造成根部受伤,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水分,使植株逐渐萎蔫枯死。

选好茬口,前茬不易选玉米地,应与小麦、水稻轮作倒茬。

及时秋翻冬灌,消灭虫源,早春清除田边地头杂草。

诱杀防治

黑光灯诱杀成虫。

糖醋液诱杀成虫。

化学防治

喷雾

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较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

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50%杀螟硫磷1000-2000倍液、20%菊杀乳油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喷雾。

毒饵

多在3龄后开始取食时应用。

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0.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均匀拌在切碎的鲜草上,或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2.5-5千克,均匀拌在50千克炒香的麦麸或碾碎的棉籽饼(油渣)上,用50%辛硫磷乳油50克拌在5千克棉籽饼上,制成的毒饵于傍晚在菜田内每隔一定距离撒成小堆。

大豆毒蛾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食害叶肉,留下叶脉。以后便分散开为害,将叶片咬成缺刻和孔洞,当虫口密度大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造成植株衰弱,产量下降。

幼虫老熟后在叶背结茧化蛹,茧暗褐色。

灯光诱杀成虫

必要时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对好的药液75升。

提倡喷洒每克含100亿孢子杀螟杆菌粉700-800倍液。

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敌敌畏熏蒸

在成虫盛发期(当田间蛾量突然增多,出现打团现象即是成虫盛发期。多数年份在8月12日到18日)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玉米穗轴或向日葵秆瓤截成约5厘米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按每隔4垄前进5米1个药棍的密度,将药棍夹在大豆枝叉上。

这种熏蒸法适用于大豆长势繁茂、垄间郁蔽的大豆田,防效可达90%以上。

喷粉

用20%倍硫磷粉剂,可用2%杀螟松粉剂,或用1.5%甲基1605粉剂,或用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

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它菊酯类药剂,每亩25-30毫升对水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

这种方法防治成虫,无论大豆长势怎样效果都很好。

大豆蚜虫

大豆蚜虫具有趋嫩的习性。

以成虫和若虫在大豆植株的生长点、顶叶嫩叶及嫩茎上刺吸汁液.

严重时布满茎叶,幼英也被为害,造成叶片卷缩,发黄,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分枝及结荚的数量减少,百粒重下降,产量降低,甚至整株死亡。

种子处理

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即可防治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

用1.5%乐果粉剂或1.5%灭好净粉剂或2%杀螟松粉剂喷粉,每亩用量1.5-2公斤。

用40%乐果乳油或50%灭蚜净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

合理轮作换茬

严禁重茬与迎茬。

对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和以病残体越冬为主的病害(灰斑病、褐纹病、细菌斑点病等),以及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通过3年轮作即可减轻危害。

当前推广的麦-麦-豆、麦-豆-杂、麦-杂-豆,以及麦-麦-豆-杂、麦-豆-麦-杂和玉-玉-豆等轮作体系可达到减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对发生大豆孢囊线虫病的地区,至少应实行5年以上轮作方可减轻病情

清除病残体

大豆收割后应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并及早翻地,将病残体深埋地下,以加速病原菌消亡,减轻病情。

对越冬于土壤中的害虫,通过耕翻将害虫翻到土表,经过耙、压、耢地、机械损伤,加之日晒、风吹、雨淋、天敌食取,可大大增加害虫的死亡率,有效减缓第二年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选用抗病虫品种

结合本地区自然条件及病虫害种类,选用高产抗病虫品种。要从无病区地块或无病株及虫粒率低的地块留种。

外地调种时,要掌握产地的病虫害情况,严格检验有无检疫对象,凡是种子中混杂有菟丝子、野燕麦、菌核等严禁调用或调出作种,尽可能避免从孢囊线虫病较重地区引调种子。

加强栽培管理

播种期过早或播种过深均可加重根腐病发生。

一般表土0-5CM土温基本稳定在6-8℃时即可播种,注意墒情,湿度大时,应晚播而不能顶湿强播。

播种深度一般掌握在4~5厘米,如应用播后苗前除草剂时,可适当调整播种深度,因过浅时,易造成药害,但又不能过深。

增施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

N、P、K配比要适当,避免单纯过多施用N肥,防止贪青徒长、倒伏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虫能力,使大豆整个生育期间均能健壮发育。

进行至少两次中耕。

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块根据苗情及早进行,改善土壤通透性,地温提高,促进新生根大量形成。

对连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一次,可以堵塞食心虫羽化,使成虫不能出土或减少出土量或机械杀伤大量的幼虫、蛹、成虫,减轻虫食率。

每次中耕前要全面掌握豆田草情、病情、虫情,用以确定配装复式作业。

成熟

收获

晒干

绿色是新鲜的大豆。带豆荚直接水煮,或剥开豆子蒸熟,不仅方便简单,而且能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本的味道。加上适量的盐,下酒又下饭,男女老少皆宜。

黄色是晒干后的大豆,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黄豆。方便储存,避免生虫霉变。

大豆晒干的方式一般为自然晒干。将整株的大豆,放在地面或席子上晒。待大豆晒干后,豆荚内的大豆就会掉出来,可以节约不少人力。

获得半成品:豆浆

最初叫硙wèi。

汉代才叫做磨。

发展历史

从战国到西汉为早期

磨齿以洼坑为主流,坑的形状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枣核形等,且形状多样极不规则。

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

东汉到三国为中期

磨齿的形状为辐射型分区斜线型,有四区、六区、八区型。

从西晋至隋唐(至今)为晚期

磨齿主流为八区斜线型,也有十区斜线型。

用水力作为动力的磨,大约在晋代被发明。

原理

石磨的上下扇的里边都有规则的沟槽,而且中间深外边浅,中间还留有一定的间隙。豆子下到里边时,先按照刻好的斜槽通道进入中间部分的间隙里,随着上扇石磨的旋转,豆子得到的间隙越来越小,最后成粉末了。

构成

由两块尺寸相同的短圆柱形石块和磨盘构成。

磨是平面的两层,两层的接合处都有纹理,粮食从上方的孔进入两层中间,沿着纹理向外运移,在滚动过两层面时被磨碎,形成粉末或浆。

制作过程

圆规

锤子

钻子

无齿锯

取材

石磨的用料是花岗岩。

磨盘制作

选石头

石头约有十厘米厚,如果过厚还要从中间分开。

找中心

用圆规画圆,确定石头的中心

凿石头

将多余的石头砸掉

先粗砸,再细致加工

开磨眼

石磨中心处要打成磨眼,磨眼是用来放豆子的。

开磨拐

磨拐位于磨眼对角的侧面,磨眼与磨拐不在一侧。

方便使用者一手摇磨拐,一手添豆子。

铺齿

在上下磨盘结合面,凿出“齿岭”。

图|青岛西海岸新闻网孙伯玲

磨盘面共要凿出八个斜块,斜块中有七个岭,组成交错状。

七亩地,八亩斜,里头坐个木爷爷

“齿岭”的讲究还在于,磨盘外沿的3厘米要稍高于内侧。

这三厘米的牙口就是将豆子磨细的关键。

豆子磨出的粗细效果全看磨盘的咬合程度。

组装

在下磨盘中心位置钉上磨蹄(木头,用于组合两块磨盘),两块磨盘便可以组装在一起了。

参考文献:《打石磨:正在远去的老手艺》孙伯玲

磨豆浆

浸泡大豆

大豆浸泡7~8小时,把豆子泡涨,泡软。

洗净石磨

洗净石磨,确保石磨能正常转动。

准备容器

准备好容器放在石磨出口,用来盛装石磨磨出的豆汁。

开始磨豆

将泡好的豆子从石磨口中放入,并开始转动石磨。同时在石磨口加水冲出豆汁。加的水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使豆汁均匀流出。

豆汁过滤

将收集好的豆汁初步过滤,去掉一些比较大的碎片,还有豆子的残渣碎片。

煮豆浆

在锅中加入清水,在将过滤好的豆汁放在锅中煮,煮至豆浆冒出白色泡泡两至三次即可出锅。

豆浆

获得食材:卤水

盐卤

成分

是由海水或盐湖水制盐后,残留于盐池内的母液。

主要成分有氯化镁、硫酸钙、氯化钙及氯化钠等。

味苦,有毒。

卤水本身是有毒,因为它是氯化镁氯化钠和硫酸镁的混合物。但在点豆腐的过程中,其中的氯元素将豆浆中的钙离子置换出来,其卤水本身已经不再是卤水了,也就无毒了。

如果卤水加多了,会因为反应不完全而使豆腐有毒。这时,加多了卤水的豆腐就会变成黑的,十分明显。

蒸发冷却后析出氯化镁结晶,称为卤块。

凝固剂

我国北方制豆腐常用的凝固剂,能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凝胶,把水分析出来。

用盐卤做凝固剂制成的豆腐,硬度、弹性和韧性较强,称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材料

老式盐罐

盐罐由陶土或陶瓷制成,有上下两层。上层体积大,底部有小孔,用来放粗盐。下层体积小,有壶嘴,用来盛盐卤水。

粗盐

粗盐,指的是未经加工的大粒盐。

盐卤制作

石膏

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二水硫酸钙。

二水硫酸钙

单斜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纤维状,白色或灰、红、褐色,玻璃或丝绢光泽。

无气味。

有吸湿性;微溶于水。溶于盐酸;微溶于酸、硫代硫酸钠和铵盐溶液;在热水中溶解较少,极慢溶于甘油,不溶于乙醇和多数有机溶剂。

贮存方法

避免光、明火、高温。

贮存于干燥,洁净的库房中。注意防潮、防湿。

硫酸钙

斜方晶系,晶体为板状,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白、灰白色,玻璃光泽。

先是用生石膏,放火炉里烧一烧,让它失水变成熟石膏。再将熟石膏碾碎成粉末,粉末溶于水里,就成了卤水。

其他

内酯

白醋50g、盐5g、凉白开150ml

白醋40ml、清水200ml

获得成品:豆腐

卤水点豆腐

准备

纱布/棉布洗净

卤水化开

卤水过滤后,用水稀释。

豆腐模具:豆腐包

上方有盖子,下方能漏水的容器。

过程

将过滤后的豆浆,加入锅中,边煮边搅拌。

点豆腐

将卤水多次少量加入锅中,慢慢搅动,感觉到豆浆有要凝固的倾向,减少卤水每次加入量。

压豆腐

将凝固后的豆花盛到豆腐包里压紧实,静置几十分钟,待豆腐包不再滴水,即可。

卤水稀释时,可以添加适度食用盐,有一点食用盐沉定为宜。

豆浆的温度要控制在80-85度,不停搅拌,防止糊锅。

点豆腐时,卤水的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絮状物出现时,就可以减少卤水每次加入量。当出现80%絮状物时,就可以停止加卤水。之后,盖锅盖,焖上几分钟。

豆腐的力道不能过大,也不能太小。太大,可能就成了豆腐干。太小可能成不了豆腐。

饮食禁忌

功效作用

健脾养脾

防癌抗癌

排毒解毒

清热

禁用人群

痛风与血尿酸浓度增高的病人忌食用豆腐。

病后体弱老年患者及小儿忌食用豆腐干。

食用豆腐干后,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危害身体健康。

服用土霉素、四环素类药物时,忌食用豆腐。

含钙多的食物所含的钙能与药物结合成一种牢固的络合物,破坏食物的营养,降低药物的灭菌作用,达不到治疗效果。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忌多食豆腐。

豆制品含有丰富的亮氨酸,食入过多或久食,亮氨酸在酸的作用下,将会转变为同型半胱氨酸,进而损伤动脉器官内壁的细胞,促使血管硬化,加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情。

服用优降宁和苯乙肼药物时,忌食用豆腐。

服用降压药优降宁、抗抑郁药苯乙肼等药物时,食用豆腐将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引起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危及生命健康。

酮症酸中毒患者忌食用豆腐。

酮症酸中毒,是重症糖尿病患者的一种并发症,在饮食方面,患者应严加限制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中的氨基酸、苯丙氨酸和亮氨酸均能在体内生成酮体而加重酸中毒。

肾结石患者忌食用豆腐。

肾结石的主要病因,往往是尿钙排泄增多所导致的,以草酸盐结石最多,豆腐含有较多的钙元素,既有使尿中含钙量增加的作用,又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又产生尿酸,二者都能使结石患者的病情加重。

急性肾炎患者忌食用豆腐过多。

急性肾炎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免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排泄困难,蓄积中毒,危害身体健康。

忌食用生豆腐。

大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在豆腐的制作过程中,虽经加热煮沸,但尚未彻底地破坏它,仍需进一步加热才行。如果食用胰蛋白酶抑制素未完全破环的生豆腐,不但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降低食用效果,还容易刺激消化道,引起疾病。

相克

豆腐+含草酸高的食材(西兰花、春笋、荠荠菜、葱、菠菜、鲜笋、苦瓜、茭白等)

水豆腐含钙量高,钙与草酸可转化成难溶或不可的草酸钙,影响钙的消化吸收,长期一起食用易形成结石。

可以将含草酸高的食材先用沸水过一下,就可去除绝大多数的草酸,降低其影响。

豆腐+蜂蜜

豆腐中有多种矿物质,植物蛋白及有机酸,蜂蜜含酶较多。同食可致腹泻甚至耳聋。

豆腐+羊肉

豆腐是由大豆制成的,性味甘微寒。羊肉是大热动火的食物,与豆腐的功能恰好相反,两者长期同吃易发生黄疸和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

豆腐+牛肉

容易令人发燥上火。

豆腐+柿子

柿子含鞣酸多,豆腐中含有氯化钙,同吃易生成鞣酸钙沉淀,造成胆结石、肾结石等结石疾病。

豆腐+鲫鱼

易引起水肿。

豆腐+比目鱼

增加蛋白质的吸收率。

豆腐+苦瓜

易结石、补钙、降血压。

豆腐+木耳菜

破坏营养素。

不可抛开计量。

菜谱

衍生品

豆浆点卤,出现豆腐脑。豆腐脑滤去水,变成豆腐。将豆腐压紧,再榨干去些水,就成了豆腐干。

名菜

平桥豆腐

菜系

江苏省淮安市的一道名菜,属于淮扬菜。

典故

平桥豆腐是提及这菜的来历,还与乾隆南巡有关。平桥是隶属淮安的一座古镇,濒临京杭大运河的东岸,古色古香的街道,加上淳朴敦厚的乡风民俗,使这里很自然地成为了富有情趣、令人向往的地方。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之时,乘龙舟路经这里。当时有位名叫林百万的大财主,认为这是天赐良机,是讨好皇上的大好时机,于是他依仗自己拥有百万家产,令人在淮安至平桥镇四十多里的路上,张灯结彩,铺设罗缎,硬是把皇上接到了家里。林百万是个很有心计的财主,早在接驾之前,他就派人探听到皇上的饮食口味,所以他命家厨用鲫鱼脑子加老母鸡原汁烩当地的特色豆腐款待乾隆。乾隆虽然尝遍山珍海味,可是他何曾品味过如此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呢?因此他品尝以后,连连称好。接驾以后,鲜美可口的平桥豆腐便不胫而走,从此誉满江淮,成为淮扬菜系里的传统名菜。

特点

平桥豆腐绝在两条:一是用鲫鱼脑和鸡汤调味,普天之下,只此一家,姑且不论汤口如何,能想到这一点已是匪夷所思、鬼斧神工;其二是成菜上桌后,略带油脂看似不冒热气,其实很烫,勺不起,气不起,勺起气起,因此需吹后食之,小心慢用。

烩制时,用原汁鸡汤,加上鲫鱼脑和蟹黄、猪油、葱、姜等佐料,煮沸后,将去卤的精豆腐片和熟肉丁、虾米、少许酱油一起放进锅里。烧开之后,用菱粉勾芡,再加少许味精便可起锅了。若要增加香味,还可稍加一点麻油或胡椒粉。

烹饪

原料

豆腐(南)

海参(水浸)

虾米

鸡胸脯肉

蘑菇(鲜蘑)

干贝

青蒜

配料

大葱

料酒

味精

淀粉(玉米)

香油

做法

将整块豆腐放入冷水锅中煮至微沸;

以去除豆腥黄浆水,捞出后片成雀舌形,放入热鸡汤中,反复套过两次;

鸡脯肉、蘑菇、海参均切成豆腐大小的片;

虾米洗净,用温水泡透;

干贝洗净,去除老筋,入碗内;

加葱姜、绍酒、水,上笼蒸透取出;

炒锅上火烧热,放油,放入配料、高汤、干贝汁、烧沸;

将豆腐捞入锅中,加精盐、绍酒、味精,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淋入麻油盛入碗中;

撤上青蒜末即成。

判别

判别是否是平桥豆腐,除了上述的辅佐料以外,关键在于豆腐的刀工。平桥豆腐的碎片,就像瓜子一般,切得越薄,越显出功夫,同时也越入味。

锅塌豆腐

山东省的一道特色名菜,属于鲁菜。

历史

最早的锅塌系列菜是来自山东省,早在明代山东济南就出现了锅塌豆腐,此菜到了清乾隆年间荣升宫廷菜。后传遍山东各地,又传入到天津、北京及上海等地。

豆腐(北)

鸡蛋黄

小麦面粉

虾籽

植物油

做法一

豆腐切成16片,加盐、味精腌10分钟,放入面粉中两面沾裹均匀,再沾上一层蛋汁备用。

大火烧热炒锅,加500克油烧至五分热时,下豆腐片炸至皮色金黄即捞出沥油,并修去多余、不均整的蛋衣。

锅内放油10克,以大火烧热,下葱花、姜末爆香,续下酒、高汤、盐、虾籽、豆腐,再将豆腐翻个面便可出锅,盛盘时盘底可垫生菜叶作为装饰。

做法二

豆腐切成0.5cm厚、5cm长、2.5cm宽的片,用少许盐、味精、生抽、淀粉腌10分钟。

豆腐两面面粉和鸡蛋糊,一片片入温油锅两面煎黄,捞出。

锅中留少许油,加入葱姜末爆香,然后加入豆腐、高汤(用水和鸡精兑也行)少许盐,大火将汤煮开后,改小火将汤汁收到快干时即可。

文思豆腐

江苏省的一道传统特色名菜,属于苏菜系-淮扬菜。

相传,由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僧人文思和尚所创制。一度成为清朝宫廷名菜,入选了满汉全席。

冬笋

火腿

香菇(鲜)

生菜

将豆腐削去老皮,切成细丝,用沸水焯去黄水和豆腥味;

把香菇去蒂,洗净,切成细丝;

冬笋去皮,洗净,煮熟,切成细丝;

鸡脯肉用清水冲洗干净,煮熟,切成细丝;

熟火腿切成细丝;

生菜叶择洗干净,用水焯熟,切成细丝;

香菇丝放入碗内,加鸡清汤50毫升,上笼蒸熟;

将锅置火上,舀入鸡清汤200毫升烧沸,投入香菇丝、冬笋丝、火腿丝、鸡丝、青菜叶丝,加入精盐烧沸,盛汤碗内加味精;

另取锅置火上,舀入鸡清汤500毫升,沸后投入豆腐丝,待豆腐丝浮上汤面,即用漏勺捞起盛入汤碗内上桌。

选用盐卤制作的豆腐3块约重450克;

刀工精细,对厨师手艺要求很高。香菇、冬笋、火腿、鸡脯肉都必须切成头发丝粗细的丝。

西施豆腐

浙江诸暨的传统风味名菜

相传是西施遗留的习俗,西施本来是农家妇女,洗衣服织布,心灵手巧,而且擅长烹饪,曾经用葛粉调制豆腐浓汤。因为它鲜美可口,邻居都竞相效仿她做豆腐的方式,当时人们就称它为西施豆腐。后来西施把自己许配给了国家,父老乡亲们尊敬她为国献身,就用山粉做成的豆腐作为宴席的第一个佳肴,来怀念西施,流传的风俗迄今未变。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与宠臣刘墉一起微服私访来到诸暨,两人尽心游玩,信步来到苎萝山脚小村,只见农舍已炊烟袅袅,方觉肚中饥饿,在一农家用餐,享用“西施豆腐”后,不禁击桌连声称妙,闻其菜名,“好一个西施豆腐”,脱口而赞。

嫩豆腐

肉末

水发香菇

金针菇

木耳

花生油

精盐

葱花

湿淀粉

鸡汤

芝麻油

将香菇、金针菇,木耳切碎;

将豆腐切成小块;

锅内放油,下入香菇末,金针菇末,木耳末炒香后,再下入肉末,待肉末炒熟后,加入鸡汤;

待汤滚后,再加入切好的豆腐,放些许的盐、味精调味;

将淀粉加少许的冷水搅拌后,倒入锅中,使得锅内的汤汁变得浓稠后即可出锅;

最后,将葱花撒在表面,增加颜色,若觉得味道有些许的淡,可加些白胡椒提味;

制作西施豆腐原料质量是关键,其次是勾芡,太稀成汤,太稠也失去味道。

貂蝉豆腐

又名泥鳅钻豆腐、汉宫藏娇、玉函泥,是一道来自民间的传统风味名菜。

传说是由周口渔民邢文明创制而成的。据说起源于河南周口圈神庙街,说是一个叫邢文明的渔民,以捕捞鱼虾为生,他在捕鱼的时候,却常常捕到一些泥鳅,往往较大的泥鳅卖掉后,剩下的小的无人问津,每次只好带回家里自已烹食。有一次,他为调剂口味翻翻花样,索性把小泥鳅在家放水盆里吐净了泥,并从街上买回一些豆腐和葱、姜等调味佐料,因泥鳅小不易拾掇,便捞放锅内盖上锅,用姜蒜同豆腐一起煮。待煮后揭盖看时,发现小泥鳅都钻进豆腐中去了,只是尾巴留于外。此法很快便在当地民间传开,即名之为“泥鳅钻豆腐”。

民众以泥鳅比喻奸猾的董卓。泥鳅在热汤中急得无处藏身,钻入冷豆腐中,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被烹煮的命运。恰如王允献貂蝉,使出美人计一般。

泥鳅

高汤

生姜

胡椒粉

姜拍松,泥鳅静养几天后洗净;

锅内放入冷水,开小火,将豆腐放在锅中间,把泥鳅放在周围,待锅中的水慢慢加热,泥鳅就会往豆腐里钻;

在泥鳅全部钻进豆腐后,将豆腐取出,放在汤碗中,灌上高汤,放入盐、胡椒粉、姜、味精,蒸8分钟即可。

菜品质疑

泥鳅钻豆腐这道菜比较常见,但一直没有见过泥鳅钻进豆腐块里面的。为此,有人专门做过实验。然而,实验均以失败告终。从实验结果看,“泥鳅钻进豆腐里”也许是假的,真的只是一个传说。

麻婆豆腐

四川省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

始创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在成都万福桥边,有一家原名“陈兴盛饭铺”的店面。店主陈春富(陈森富)早殁,小饭店便由老板娘经营,女老板面上微麻,人称"陈麻婆"。当年的万福桥是一道横跨府河,常有苦力之人在此歇脚、打尖。光顾饭铺的主要是挑油的脚夫。陈氏对烹制豆腐有一套独特的烹饪技巧,烹制出的豆腐色香味俱全,不同凡响,深得人们喜爱,她创制的烧豆腐,则被称为“陈麻婆豆腐”,其饮食小店后来也以“陈麻婆豆腐店”为名。

变化

早期的麻婆豆腐用料是菜油和黄牛肉。烹饪手法是先在锅中将一大勺菜油煎熟,然后放一大把辣椒末,接着下牛肉,煮到干酥烂时再下豆豉。之后放入豆腐,稍微加水并铲几下调匀,最后盖上锅盖用小火将汤汁收干,起锅前再洒上花椒末。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制作麻婆豆腐时,油必用花生油,肉则不拘牛猪。肉炒熟后,加入豆瓣酱、豆豉、红椒粉、酱油、盐、糖,爆香后再加入豆腐片、高汤,滚煮后加入葱、姜、蒜,以水调太白粉勾芡,起锅前加花椒粉和麻油。作料与程序已有些变化,口味强调麻、辣、烫、咸。

牛肉

蒜苗

花椒粉

黄酒

豌豆淀粉

小葱

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氽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姜切末;

炒锅烧热,放油,放入牛肉馅炒散;待牛肉馅炒成金黄色,放入豆瓣酱同炒;放入豆豉、姜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上色;

下肉汤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钟,加酱油、蒜苗段、糖,用盐调味,再用湿淀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葱末即可。

麻婆豆腐的特色在于麻、辣、烫、香、酥、嫩、鲜、活八字,也称之为八字箴言。

总督豆腐

河北保定的一道地方传统名菜,属官府菜。

李鸿章是清代74位直隶总督中,兼衔荣任衔最多的直隶总督,有“八实八虚”的美称。他注重饮食,讲究营养。有次,官厨采用传统烹饪手法,做了一道家常豆腐。李鸿章品尝后不太满意。后来官厨又加入了虾籽、干贝等原料重新烹制,请总督大人品尝,李鸿章甚为满意,之后就成了李鸿章常吃的一道菜。后人将此菜命名为“总督豆腐”。

肉馅

虾子

白糖

酱油

辣酱

泡辣椒

水淀粉

将豆腐切块,油锅烧至6成热时关火,下豆腐炸至微黄,捞出备用。

锅中留底油,下肉馅煸散,加入姜蒜末、泡辣椒、辣酱炒出红油,烹入料酒,加酱油、少许水,白糖、盐,放入虾子、干贝丝、豆腐翻炒均匀,再加少许水,大火烧制入味,加味精,水淀粉勾芡,出锅撒入青蒜末即可。

选材普通,取新鲜豆腐和猪肉即可。做成后,色泽浅红,鲜咸醇厚,鲜味浓郁。

臭豆腐

中国传统特色小吃之一。

话说朱元璋出身贫寒,年少时当过乞丐和和尚,有一回因饿得无法忍受,拾起人家丢弃的过期豆腐,不管三七二十一,以油煎之,一口塞进嘴里,那种味道刻骨铭心。后来他当了军事统帅,军队一路胜利地打到安徽,高兴之余,命令全军共吃臭豆腐庆祝一番,臭豆腐之美名终于广为流传。

传说这道菜起源于清康熙年间,由落榜考生无意间发现的。而且很受慈禧的喜爱,相传,一天慈禧食欲不佳,大发脾气,无奈之中,御厨就试着在精致的小碟里散放上红白萝卜雕花,中间配有大小均匀的数块臭豆腐端给慈禧品尝,慈禧尝后感觉味道特别爽口,从此,她每顿饭都离不开臭豆腐了。

明代学者何日华在当时则已在著作中说,安徽黟县人特别喜欢在夏秋之际用盐使豆腐变色生毛,擦洗干净投入沸油中煎炸,有海中鳄鱼的味道。

长沙臭豆腐

焦脆而不糊、细嫩而不腻、初闻臭气扑鼻,细嗅浓香诱人,具有白豆腐的新鲜爽口,油炸豆腐的芳香松脆。

豆腐切块压实

豆腐切成小块,用白布包好豆腐块,包好的豆腐块,放在一块木板上,整齐码好,上面再用一块木板压上,压上重物压一整夜后,豆腐里的水分已经差不多榨干,取出来打开看看,可以看出来豆腐已经压得很结实了,这样做出来的臭豆腐质地会非常细腻。

卤水制法

采用豆豉、纯碱、青矾(青矾尽量别用,这是商家为了提高发酵的效率才用的)、香菇、冬笋、盐等共同煮制成。用黑豆豉煮沸,冷却后加香菇、冬笋、白酒等佐料,浸泡15天左右即可。

把若干块水豆腐用纱布包好,放入缸内底料中浸泡10天,至水豆腐里外均呈浅绿色时,取出弃之不用,再取新鲜水豆腐包好泡入底料中,每隔10天一换,用此方法一直泡至立夏时,底料便会生出一股浓郁的臭香。随之加入2%的青矾,这制作臭豆腐的底料才算制成了。

浸泡发酵

泡好后取出,用冷开水略洗,沥干水分,再将茶油全部倒入锅内烧红,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约5min,放在豆腐洞里即可成。

南京臭豆腐

先用上好的黄豆制成水豆腐,然后把白嫩的水豆腐压制成白白的豆腐干子,再把豆腐干加入到一种卤液中。

卤液需要用隔年留下的烂咸菜汁做成,纯绿色、纯天然,没有添加任何色素,散发出来的是很自然的臭味。

把盛放的坛子封好口,再埋到地底下,数天之后取出,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干了。掰开豆腐干,可以看到从里面到外面,都是青墨色,闻闻奇臭,炸熟后入口却又是奇香无比。

危险性

臭豆腐虽小,但制作流程却比较复杂,必须经过油炸、加卤和发酵等几道程序。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要求一直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而且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非常高,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受到有害细菌的污染,轻者会引发人体胃肠道疾病,重者还会导致肉毒杆菌大量繁殖,产生一种有毒物质——肉毒毒素。这是一种嗜神经毒素,毒力极强,曾报道过的臭豆腐中毒事件,就是由这种毒素引起的的。

家常菜

鲫鱼豆腐汤

鲫鱼

香葱

鲫鱼宰杀好,去干净鱼鳞和鱼肚里的黑膜,彻底洗净,控干水份。豆腐切小块,姜切片,香葱打成结。

热锅凉油,放入姜片爆香(可以提前用姜片擦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鱼皮粘锅),放入鲫鱼,煎至鱼皮微露金黄色,翻面,同样煎至金黄色,煎鱼可以去腥和定形,不被煮烂。

加入没过鱼身2-3cm的开水(水要多加些,因为要大火中火熬煮,避免中途水不够添水),放入葱结。大火滚煮15分钟,放入豆腐,转中火继续煮10分钟。出锅前5分钟调入盐即可。

加开水:炖肉炖汤基本都是直接加热水,这样不但汤白,味道也更好。

加入开水后,一定要大火煮15分钟以上,然后可以转中火继续,不易用太小的火。所谓小火出清汤大火出白汤就是这个道理。

小葱拌豆腐(凉菜)

生抽

蚝油

麻油

小葱切成葱花,豆腐切块。豆腐静置十分钟后,把多余的豆腐水倒掉。

调酱汁:将所有调料放入盛有葱花的碗里,拌均匀。葱花一定要和调料拌一起,可以激发出葱花的香味。

THE END
1.自制菜谱大全自制菜谱的做法大全关于自制的菜谱:自制酸甜可口的冰糖葫芦,自制午餐肉,自制超嫩豆腐脑(豆腐花),自制脆皮小蛋糕,零失败自制桃酥一次成功酥到掉渣,有这些配方谁还去汉堡店 9款自制汉堡! ?,有手就会自制米糕家庭版(无专业模具),秒杀路边摊https://www.xiachufang.com/category/52377/
2.洗面筋的制作过程的做法菜谱56837浏览/288 作者:素兰_KD 食材用料 面粉600g 水1700ml 小苏打2g 盐2g 洗面筋的制作过程的做法 1.和面硬一点 加盐2g 2.加水 3.搅拌 4.旋转面团 5.手捏,倒出洗面水,放在盆里备用 6.一个方向旋转 7.继续旋转 不停 8.手抓旋转洗面 9.抓https://www.xiangha.com/caipu/92022472.html
3.我的菜谱清单(番茄炒蛋)制作过程一大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超市买我需要做的菜谱食材,第一个采购的食材是新鲜的番茄 我的第二个食材找到啦!看着就好吃的鸡蛋 制作美味佳肴的第一步,先把我们精心挑选的番茄洗干净,再把它切成小块,放在一边待用 第二步把鸡蛋敲进我们提前准备好的碗里,再用筷子把它搅拌一下,待用 https://www.meipian.cn/50vs6g68
4.年夜饭制作过程手抄报年夜饭菜谱小报,年夜饭制作过程手抄报,年夜饭制作过程手抄报年夜饭菜谱小报,年夜饭制作过程手抄报,烹饪美食手抄报,年夜饭菜肴制作过程手抄报来啦,教大家一起做排骨玉米汤哦,线稿?打印出来涂色哈#年夜饭 #年夜饭手抄报 #年夜饭制作过程 #年夜饭年夜饭菜单 #年夜饭菜谱 - 璐璐老师爱绘画于2024020https://www.douyin.com/note/7330960227409349897
5.烹饪技巧微波炉菜谱豆浆机食谱辣椒油的做法均匀抹在鸡的身体上,腌制2小时以上,洋葱切片,土豆和胡萝卜削皮切滚刀块,切好后放在烤盘上,把生抽和蜂蜜调匀成酱汁,均匀地扫在鸡的身体上,晾晾后再把酱汁扫在鸡的表面上,把香茅草拍裂,姜片和柠檬片一起塞在鸡的肚子里,200°C预热好的烤箱中层,烘烤50分钟,在烘烤的过程中可以取出扫一层酱汁,整个制作过程https://m.pcbaby.com.cn/baike/qzbd/5526.html
6.传统中式烹饪技巧:一道经典菜品的制作过程1、选择食材:选择新鲜、优质的食材是制作任何一道中式菜肴的基础,你需要准备的主要食材有:猪肉、青椒、红椒、大蒜、豆瓣酱、酱油、料酒、糖、盐和胡椒粉。 2、清洗食材:将所有食材清洗干净,沥干水分。 3、切配食材:根据菜肴的烹饪需求,将食材切成合适的片、丝或丁。 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55500.html
7.美食数据接口API(豆果美食NodeJs版API)豆果菜谱api必选参数:keyword:菜谱关键字 接口地址:/recipe/list 调用例子:/recipe/list?keyword=土豆 4. 获取菜谱详细内容(包含制作过程,评论等) 说明:调用此接口,传入菜谱id,可以获取菜谱详细内容 必选参数:id:菜谱id 接口地址:/recipe/detail 调用例子:/recipe/detail?id=839234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693643/article/details/102362672
8.备战开学季学生营养餐制作流程,菜谱编排“黄金法则”,都在这篇文面对学生集中返校复课,服务于学生营养餐的团餐企业如何保证食安与营养问题?学生营养餐菜谱编排的“黄金法则”是什么?还应注意哪些要点呢? 学生营养餐企业急需掌握的加工流程与管理要点 01 科学的菜谱搭配 学生营养餐制作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菜谱制作。 以《学生餐营养指南》标准中,每日营养摄入量为参考依据,对各个菜品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685435777
9.配图制作过程)葡式蛋挞怎么做小诺私房菜的菜谱葡式蛋挞(包括蛋挞皮详细配图制作过程) “【爱上烘焙,我的diy分享】——原味葡式蛋挞。弹指一挥间,国庆七天假期就该画上句号了。不论是外出旅游的,还是走亲访友的,或是宅在家里的,对于明天的上班,想必多半是千般不舍、万般不愿吧!而我,便是实实在在的宅家一族,许是害怕了那扎人堆、看人头的壮观景致,倒也https://home.meishichina.com/recipe-144138.html
10.经营成本包括哪些项目(餐饮成本控制有效方法)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程序,统一器材规格和装盘形式,表明质量要求、用餐人数、成本、利率和售价的菜谱。 3. 制定控制过程 要达到各项标准,要有训练有素、掌握标准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证制作过程中菜品优质达标。 ① 加工数量的控制 组织采购,按净料率实施加工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640852-1.html
11.鱼的十种菜谱与制作方法(按此步骤煮出来的汤,可以制作出浓白的效果。为了做出浓白的汤也是实验了好多次才出来这个效果,最关键在于用油香煎鱼而且一定得加盐才会出现转换达到汤汁浓白)。 5.制作过程:用鱼骨熬汤完成后可以选择性把鱼骨等捞出后加入酸菜(酸菜提前用冷水浸泡降低咸度和酸度、泡菜味道等)。https://www.douban.com/note/792057691/?from=author
12.菜谱集锦菜谱集锦 菜谱集锦 甜点、主食 9 法国甜点 9 水果塔 9 甜酒炖洋梨 9 奶茶9 姜撞奶(1) 10 姜汁撞奶(2) 10 炒鲜奶 10 冻柿子冰激凌 11 鸡蛋茶(治嗓子疼嗓子哑) 11 米浆11 鸡茸粟米羹 11 法式煎面包配牛奶(豆浆) 11 蛋白蒸糕(日本) 11 百合枸杞粥 12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2/0401/11/21842090_1024333895.shtml
13.好好吃超酷炫的火焰虾制作过程看完热血沸腾食欲大增【好好吃】超酷炫的火焰虾制作过程 看完热血沸腾 食欲大增 节目简介 好好吃 2018 播出: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内地 类型:美食 简介:好好吃,致力于打造中国美食生活第一社群。好好吃汇聚国内外优秀创意团队制作优质美食内容;产品线覆盖菜谱、餐厅、美食达人等热门美食领域;提供图文、短视频、美食节目、综艺等多种https://www.mgtv.com/b/323395/4394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