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靠天吃饭”如今“知天而作”

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县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脆弱,旱、涝、病虫害频发,农业生产水平极其低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农业发展,从大兴水利到家庭联产承包,从肩挑背扛到机械耕种,通过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系列举措,从过去“靠天吃饭”到如今的“知天而作”,我们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实现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

从养牛耕田,到农业机械化

现在,不少年轻人只知道牛肉是美味,却不知道以前农民把家里养的牛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

在以前的忠县农村,耕牛十分金贵,因为一头耕牛能保住一家人的“饭碗”。

居住在马灌镇果园村的范正权老人已80多岁,每次看到孙子浪费粮食心里就非常难受。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述自己年轻时种粮的艰辛。

范正权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10岁时已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放牛割草,以保住家里一头水牛的“口粮”。这头牛除了耕作自家的两三亩田地外,时常还会到别人家去“打工”,换一些粗粮回来,以维持一家人生计。

“为了全家有饭吃,我一个人辛辛苦苦,就为了养好一头牛。”范正权特别怕过春冬两季:春季是耕田的农忙时节,水牛食量大,要两背篓草才够牛吃一顿,他不得不四处割草;在冬季,野草已经枯萎,但他还得四处为牛觅食。

过去,养牛成了农民沉重的负担。耕田的工具以犁、耙等为主,通过“人力牲畜”翻耕田地。因稻田零散,三四亩田从翻耕、整平到整修田坎,往往需要半个月才能达到栽种水稻的条件。

“原以为这辈子只能累死在田坎上,那想到后来实现了机械化耕作。”范正权第一次见到收割机,是在2008年。

那天下午,邻居家的稻田里传来阵阵马达声,范正权好奇地前去观看,发现一台小型收割机在收割水稻。他看到,收割机作业时,稻谷与稻草自然分离,一片水稻很快完成收割。他暗自感叹:这机器不得了,至少相当四五个劳动力

随后,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激励下,范正权家添置了微耕机和收割机,种粮一下子轻松多了。他家种的水稻和小麦,每年只需一个月就完成耕种和收割。几年后,家里的微耕机和收割机也开始闲置,农机合作社借助大型插秧机和收割机提供代耕代收服务,种粮完全不用农民操心。

如今,范正权的儿子已和村里大多数村民一样,成了兼职农民。他们虽然生活在农村,但种粮有了代耕、代管、代收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少村民就近务工,已不再像父辈一样早出晚归地在田间劳作。

近年来,我县围绕提升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农业机械化发展有较好基础的粮油主产区域,探索、集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建成一批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示范基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85%,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得到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从靠天吃饭,到智慧生产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早稻清明浸种,立夏就插秧;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从流传至今的一些农业生产谚语可以看出,以前人们没有办法把控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光照、温度等,种田主要是靠天吃饭。

6月初,70多岁的杨天海老人在子女陪同下,特意到三峡橘乡田园综合体参观。看到新立镇官坪村智慧大棚里种出的蔬菜后,老人家无不感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程度。

在新立镇官坪村,重庆超派农业智慧大棚内,西红柿、西瓜等长势良好。电脑综合分析大棚内各类数据后,根据农作物生长所需最佳生长条件设定参数,通风、光照、水肥和喷淋等系统,通过手机远程操作就可精准控制湿度、温度、水分,实施精准施肥。智慧化种植与传统方式相比,单位产值提高了40%左右,实现了高效、生态的目标。

杨天海是官坝镇龙泉村人。干了一辈子农活的他回忆,以前种庄稼主要有“两怕”:怕旱涝、怕虫灾,而现在这些都不是问题了。

“稻田干得发裂,老天不下雨,后来颗粒无收。”杨天海回忆,在他十多岁的时候,秧苗栽下不久就出现旱灾,离得最近的水库有近2千米远,水根本引不进稻田里来,结果成片的水稻绝收。

除了旱灾,虫灾也给杨天海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一年,他家的水稻在成熟前20多天时,遇到虫害,由于没有防治措施,一家人束手无策。那一年,他家3亩多水稻只产了不到400公斤稻谷。

完善和发展农业生产的配套设施,力争补齐农业发展短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县大兴水利,不少大中小型水库建成,加上一条条配套的引水堰渠,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旱灾的影响。

“现在基本不担心旱灾了!”杨天海说,他家周围就有3口山坪塘,随时蓄满了水,以备急用。

2014年,全县大规模整治山坪塘。到2017年,全县共整治6000多口存在挡水、放水、排水设施不全,以及坝体不同程度损毁、蓄水效果不好、淤泥严重等问题的山坪塘,为保证农作物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县不断加大科技成果的转换和应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更加精准地洞察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变“靠天吃饭”为“知天而作”,降低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此外,自2015年以来,全县每年有100多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田间地头指导农业生产,全县已经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示点基地10余个,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智能化程度迈向新台阶。

从争相迈出“农门”,到返乡创业就业

5月底,位于双桂镇的忠县汐韵生猪养殖家庭农场又一批肥猪出栏。该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宗华的硕士研究生身份让许多人感到诧异。

今年36年的岁李宗华是华中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2018年,我县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的实施,点燃了李宗华回乡投资创业的热情,他毅然放弃在外较为优越的工作,回乡投身到生猪养殖业,成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大学毕业,还愿意回来当农民?”6月20日,居住在县城六合花园小区的熊康年老人听闻李宗华的故事后还心存疑惑。

年近80岁的熊康年是黄金镇黄土村人,从小就“土里刨食”的他在农村生活了60多年,深知耕田种地的辛苦。他和妻子起早贪黑、节衣缩食地供3个孩子读书,立志要让他们迈出“农门”,不再遭受父辈的种田之苦。

让子女走出农村,是熊康年那个年代大多数人的强烈愿望。而今,许多像李宗华一样的优秀人才返乡创业,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让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经历了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发展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1年又连续1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当年,我县第一个家庭农场在金声乡桂香村成立。

随后,涉及种植水稻、花椒、柑橘、笋竹等产业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成立,拉开了我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的大幕。

2017年,我县启动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工作。当年,全县116人通过审核认定,涉及种植业44人、养殖业72人。

近年来,我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717个,其中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9家。

农村大有可为、农业大有发展。我县农业产业强劲的发展势头,让不少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回到农村。他们流转土地集约化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全县规模发展起了柑橘、花椒、笋竹、水稻、生猪、水产等产业,让广大农民除了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还实现了就地就近务工挣钱的愿望。

THE END
1.从“十大流行语”看时代脉动与社会变迁它们或来源于游戏、网络文化,或用于形容人的状态、情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与运用,也反映着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与活力。每年的流行语,如同一部活生生的社会编年史,记录时代变迁与社会成员的心理变化。捕捉这些变化,剖析变化背后的深层逻辑,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与社会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A5MDQ2OA==&mid=2650371175&idx=3&sn=70cb935b9b15bb2f78d30c0c63c0f4d2&chksm=865b04684ce8a113c94af57e16ad868fcc6f721b9a8ff058d144a353ade793f70d7e03328a76&scene=27
2.总喜欢拿自己弱项去和别人强项比。说起文明就说我们有三千年,说起回复@思想穿越十年后: 有些人思维清奇,总喜欢拿自己弱项去和别人强项比。说起文明就说我们有三千年,说起发展就拿这三四十年,别人就变成三百年,难道中国历史才四十年?反正在这些人永远都在赢,我不知道是哪里有问题,逻辑还是智商?//@思想穿越十年后:回复@宽指一生:哈哈哈哈哈 https://xueqiu.com/2958425447/315774422
3.一手握一个高峰:描绘现代人勇攀科技与生活双重顶峰的挑战与成就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身处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本文将探讨现代人如何面对科技与生活双重顶峰的挑战,以及如何在这些挑战中寻求成就。 科技顶峰的挑战与成就 1、科技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人需要不断学习新技能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科技环境,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从物联网到虚拟现实,每一种新技术都对我们http://pujiangyisheng.com/post/12592.html
4.#原创@抖音创作小助手@DOU+上热门@DOU+小助手过去靠天吃饭更多的人出去玩儿了,老牌文旅企业反而不赚钱了? #张家界上半年亏损逾6000万 #旅游 #张家界 #经济 #原创 @抖音创作小助手 @DOU+上热门 @DOU+小助手 过去靠天吃饭的文旅发展模式,正在逐渐告别历史舞台……..,于2024年8月29日上线。西瓜视频为您提供高清视频,画面清晰、播https://m.ixigua.com/video/7408515759796388387
5.南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报告长期以来,城市所需要的水、电、道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都是由国家提供,而农村的公共设施主要靠农民自己解决,国家仅给与适当的补助。例如农村修路国家只补贴水泥,而由农民自己出工。我们可以看出,在对农村和城市公共福利设施建设投资上,国家的政策很明显存在二元性,城乡差别相当明显。 http://nnmj.nanning.gov.cn/czyz/yzdy/t1348610.html
6.经验启示范文12篇(全文)昆山和上海,就像深圳和香港、广州的关系。深圳依托香港创造了深圳奇迹,昆山依托上海成为第二个“深圳”,并一度被认为是上海的“殖民地”,就连当地居民都这样说到“我们到苏州去苏州人说我们是上海人,我们到上海去上海人说我们是苏州人”。 人脉连接(台商落户):台商落户昆山,早期是靠人脉,熟人之间相互介绍,后来发展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x0n3g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