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已经被这个消息刷屏了,达叔是因肝癌逝世的,小编作为一名中医人,又再次把养肝的话题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更好的认知肝的重要性。
肝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既排毒也藏血,中医有百病从肝治的说法,本文介绍肝脏和人体健康的各方面关系,以及保养方法。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
明天下午3点,精彩继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动动手指转发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收获知识与健康喔!
《董氏奇穴视频资料》免费下载
针灸减肥针灸甲乙经中医针灸
一、肝为脏腑病之贼
肝为脏腑病之贼,主要是因为肝主疏泄,对全身气机的调节起着关键的
作用。中医认为,肝脏,为风木之脏,风善行而数变,为百病之长。木其母为
水,其子为火,水为阴,火为阳,水火为阴阳之征兆,木介于水火之间,有汲
水纵火之能,所以有阴尽阳生之象。肝藏血调气机,体阴而用阳,也就是说,
肝气冲和则气机流畅,其气升发而诸脏生化,可保证津、血、精液等生命物质
的流通,阴阳才可得到平衡,才能保证生命力之旺盛。基于以上原因,肝被
为“阴阳统一体”。中医强调人体阴平阳秘,可见肝在协调人体阴阳平衡中
重要地位和作用。
《张氏医通》指出:“肝藏升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
留著。”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津液流通顺畅,经脉通畅,脏腑器官的功能活动就能保持协调,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功能。若气机受阻失于调畅,则会影响其他脏腑功能。
如肝失疏泄,导致气机郁滞,不但表现为肝脏本身的病变——肝气郁结和肝
气上逆,而且影响气的运动,导致血液运行失常,出现血瘀或者出血;还可影响肺、脾、肾和三焦的气化功能,导致津液的代谢障碍,凝聚成痰或者发为水肿,而见梅核气、瘰疬、瘿瘤、臌胀等。清代名医林琴曰:“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飨泄,为颓疝,皆肝气横逆也。”
另外,肝为五脏病之贼,还指的是肝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都有重大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涉及乘土、刑金、冲心、耗肾之变。如肝气横逆
克脾土太过,肝火过盛而侮于肺金,成木火刑金之势,或乘浮游相火之上冲,
会致心肾不交,肝亢日久,耗伤肾阴等。而且肝主藏血,脾主统血,故肝若有
病,可妨碍扰乱月经,出现经期不准、闭经、崩漏等变化。
在临证中观察发现:肝脏为病,不但表现为本脏出现病变,并能累及他脏,导
致其他脏腑也出现病变。如肝病后除出现克脾、乘胃、冲心、侮肺、耗肾诸变外,甚至,有时肝病本身的症状表现不明显时,其他脏腑已经出现一些征候表现。《知医必辨》日:“人之五脏,唯肝易动难静。其他脏有病,不过自病……唯肝一病可延及他脏”,正所谓“肝为内科万病之贼,肝和则其气生发为诸脏生化”。
总之,不论是肝病影响到其他脏腑,还是其他脏腑病变影响肝脏;不论是内伤,还是外感,有将近60%~70%的病都与肝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在临床中,佟老非常推崇“肝为万病之贼”的观点,强调治肝的重要性,通过治肝而和五脏。
二、佟御医从肝论治
佟老与其父亲长期在宫内担任御医,面对的病人是帝后嫔妃,深知他们虽地位高贵,受人尊仰,整日衣食无忧,贪于膏粱厚味,但因身陷朝廷、后宫禁戒森严之地,几乎天天都要经历种种钩心斗角,看似奢华的生活背后,是残酷的清
戒律和枯燥紧张的氛围,人人自危,难以有片刻的宁静。官员之间派系冲突,明争暗斗,争权夺利,只求自保而不能,为一些虚无缈的东西闹得天翻地覆,走错一步,则满盘皆输,必须谨小慎微,提心吊胆,如履薄冰。后宫嫔妃们则因为深宫怨梦,惆怅满怀,却无从倾诉,往往身不由己陷人复杂阴暗的后宫争宠旋涡,甚至沦为权势党派的棋子。而在等级森严的那年代,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样并不舒心,整日为生活操劳奔波,心情也时常处于抑状态。
佟老在其父亲的引领下,经过多年在宫廷的御医生活,结合其祖父在民间行医积累的经验,抓住肝主疏泄,主藏血,肝与人的精神情志以及各个脏腑器官之间存在紧密关系的特点,深刻地认识到心情过度紧张和长期压抑,势必导致肝郁气滞,并最终酿成各种疾病。正如《珍本医书集成·医经类》所言:“(肝)然于其五脏为独使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赡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佟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治疗百病皆重调肝的思维模式。
(一)肝的正常生理功能表现
1.肝主藏血调节血量
肝主藏血而调血运,在全身血液贮藏、调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内
经·五脏生成篇》中云:“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
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说的就是卧则养肝,肝能藏血以支持全身多器官、多组织的功能。古人认为肝为藏血之脏,藏血这一生理功能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唐容川说:“‘补血者,总以补肝为要’,
‘治一切血症,总不外乎理肝也。’”
肝为血脏之一,调节全身之血,以气为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有赖于肝
藏血以濡养。肝脏调节血液在人体内保持一定的分布,以供机体不同器官组织的各种需要,当人体进行剧烈活动或白天从事其他活动时,机体需血量就相对增多,肝脏就排出储存的多余血液,分布到各个器官组织,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而当夜间睡眠或休息时,机体需血量相应减少,多余血量又回归于肝脏。“肝藏血,心行之,人动血流诸经,人静血归于肝藏,肝主血“。
所以王冰日:
海故也。”李挺在《医学人门》中也提到“人动则血运行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
·川脏”。这些都说明肝脏对于人体血量的调节作用。如若肝脏不能居中协调,各之功能必然受到损害。
2.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
肝主疏泄的理论最先在《内经》中论及,其后汉、晋、唐、宋诸代名医均有
论述,至明清时此理论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受到诸多名医重视,并在临床中不断应用与完善,有很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
我们都知道,华夏民族智慧的祖先早就从对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的探索中发
现,在一年四季中,春天万木复苏,一派欣欣向荣之象,是花草树木生根发芽,木气主令的季节。根据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只有肝具有像树木一样喜疏展条达升发,而恶抑郁压制的特点。在与五行木、火、土、金、水相配当中,将春季与肝脏五行相配,肝和于春气,归属于木,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提出了“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理论。所以中医认为,肝具有喜疏通、条达、升发、畅泄,而厌恶被压抑、郁滞的生理功能特点。
古人通过不断实践观察研究认识到:肝居左侧,其气在人体从左侧向上升散,肺为华盖,居于膈上,其气从人体右侧向下肃降——肝脏与肺脏相配合,如
此一升一降,循环往复,全身气机方可调畅。而肝脏依靠其升发,喜条达的特
性,在调节人体气机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我们要注意保持肝气升发正常,使气机条畅无碍。
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的含义也非常广泛,非是专指气机的调畅,它还涉
及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如推动津、血、液等物质的流通,调节精神活动,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调节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帮助消化吸收,调节和控制月经周期等,都需要肝的疏泄功能。肝藏血主疏泄,藏血是疏泄的基础,疏泄是藏血的功用,故曰“体阴而用阳”。体阴指能藏血,用阳指主疏泄。
(二)肝与其他脏腑及器官组织的关系
1.肝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中医强调整体观,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气血津液靠相互协调和制约
维持其生理功能正常进行。五脏六腑、经络系统相互连贯,相互协作、维持气血津液在人体内的正常化生、运行、代谢,并保证脏腑功能的协调正常。从整体上讲,若失其一,兼或气血代谢、运行失调,皆可变生疾病。
肝脏正常的生理功能与心、肺、脾、肾,气、血等关系密切。从五行关系上
讲,木(肝)之生发,有赖于水(肾)之滋养和土(脾)之培植,肝赖肾阴以涵
养,依脾土以培养;受金(肺)之控制,以制其太过,得为柔和之体,而为无病之肝。通俗地讲,肝与心的关系为:人身之血,肝藏之,心行之;肝主疏泄,心主神明,共同调节人的情志活动。肝与肺的关系为:肝居隔下,其气升发上行,肺居上焦,其气清肃下行,肝升肺降以调全身气机运行,肝影响着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及肺所主司的气血津液输布运行。肝与脾的关系为:肝主疏泄,为藏血之脏,脾主运化而生气血,任统血之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可使气机的升降得以帮助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化生气血津液,两者共司人身气血之生化收藏。肝与肾的关系为:肝为乙木,肾为癸水,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故称“乙癸同源”;肝主疏泄,肾主闭藏,共主男子生精排精和女子月经妊娠的生理功能。肝与胆的关系为:肝藏血主疏泄,胆贮精汁主升发排泄,肝的疏泄功能还有助于胆汁的排泄,以助人体消化功能;“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两者共同影响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肝在君主之官心的英明统治之下,受为相辅之官肺之有效治节,赖于作强之
官肾之水的充分滋养,靠仓廪之官脾胃化生之营血濡润培育,并在能贮精汁不偏不倚的中正之官胆的果决之下,行使藏血、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当好司谋略的将军之职。
2.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肌腱。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
是联结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食气人胃,
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素问·痿论篇》说:“肝主身之筋膜。99《灵枢·九
针篇》说:“肝主筋。”筋膜有赖于肝血的充分滋养,如肝血充盛,筋膜濡养充
分,肢体才能强健有力,活动自如,屈伸灵活。而且因为肝以爪甲为其外华,故肝之功能强弱与否,可从人的指甲好坏加以推断。
3.肝主目窍在液为泪
《素问·经脉别论篇》说:“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论》也说:“肝
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开窍于目,目即眼睛,又称为“精明”
有视物之功能。《素问·经脉别论篇》说“肝受血而能视,肝的经味上,肝的经脉上联下、
2正所谓肝受到血的滋养而能视物。此外,五脏人之相气、血脉运达皆、
注于目。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长。”眼睛的视力正常与否,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荣养。
旺开密干目,泪为两目正常分泌的液体,具有润浑和保护眼睛的功能。泪
肝的关系密切,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肝为泪。”在正常情况下,泪液是濡润目窍而不外溢的,但在异物侵人目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配睛和排除异物的作用。
肝主藏血调配血量,又主疏泄,性喜条达,恶抑郁,以调畅气机。肝虽为刚
脏,却喜柔而恶刚。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和血,皆属于肝的生理功能控制范畴,影响了神经、内分泌、循环及消化系统等一些器官的生理功能,同时肝的功能对其他脏腑功能影响很大,下面将在肝的异常功能表现中予以说明。
未完,待续。下一节内容为肝的异常功能表现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腑之间互相配合制约,保持气血运行的平衡,肝气温升而成心火,肝属心之母,心火上炎却被肺气敛降而下温于肾,肾为水脏,来自心的阳气肝与脾,肝藏血脾生血。二者主疏泄与运化。若肝郁结可影响脾胃的升降,而脾弱则必影响肝血之数,而脾若现湿热之象则必影响肝胆的疏泄。
临床所见肝之病变虚实寒热错杂,气机不畅、血行瘀滞,毒邪蕴结,痰瘀互结、水瘀互阻,阳亢风动,阴竭阳脱;病证迁延善变,重症招致症积、鼓胀,危症则见出血、昏迷。内外妇儿,从古中医来讲“六经辩症”,看症状属那条经络,感冒风寒属太阳病,找阳明经,胃和大肠。懒得动脸黄,肌肉泄,大便不成形是脾,厥阴就是肝,抑郁,肝气郁结、经血等都属肝。以上这些都是中医从肝论治的一些基本概念,其适用性很广泛,肝脏和其他的脏腑诸有多关联,除了从疏肝养肝补肝血等方法治肝为主之外,也常涉及疏肝健脾、疏肝和胃、滋补肝肾很多疾病的产生与肝脏有关,一是因为肝脏主管血液的贮藏,二是因为肝脏主管气机的疏泄,人体内的功能发挥,无外气血,张景岳说过“人体不过气血而已”,而肝脏既能主管气的疏。
肝在人体实为重要的器官,肝亦称为"将军“之官,肝的经络循行人体四肢百骸,上于巅顶,谓之诸风眩晕阶属于肝,所以"百病"皆由肝脏失调所致,在治疗方法上分虚实为治疗的如果眩晕,爪甲不华,筋肉颤动僵直抽搐,四肢麻木,眼睛干涩,可能是肝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如果急躁易怒,面目赤,头晕头痛,口苦,胸胁胀满不适,月经不调,可能是肝火上亢,表证中,与实证有关亦离不开肝脏,因肝脏主藏血,当有实证的时候,使患处淤堵之血快速回流肝脏也是一个思路。
一招一式养五脏,说出来您可能不信,然则在保健养生的内行看来,只有越简单、越便于操作的方法,才有利于长期演习,后果才是任何药物所不克不及及的。
下面5个动作,择一保持都大规语益,假如只是看看,那么,会错失很多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解决身材缺点的机会。
1
单举手臂调脾胃
单举手臂这个动鬃愿黑八段锦,在宋代的时刻就已传播于世,对脾胃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脾胃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胃气主降,性格主升,经由过程起落有序的运化,将水谷精气输送到全身遍地,滋养机体。所以,保养脾胃的关键是使其相符脏腑气机的变更规律。
具体做法是:天然站立,两膝微微曲折,两手捧在小腹前,掌心向上;然后左手翻掌经由胸前去上举,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两掌一上一下撑开,同时两腿站直,把全部身材拉张开;略停两秒后,两手原路返回,从新合于小腹前,全身放松;然后换为单举右手,反复30次。
别看这个动作简单,想做到位还需领会内劲儿,即手臂上举时渐渐吸气,小腹微收,单臂上举至头顶时,力达掌根,感触感染撑天拄地的尽力,使身材对拉拔长;手臂下落时慢慢呼气,小腹微松,尽可能地呼尽体内浊气。
2
展肩扩胸宣肺气
肺是所有脏器中最娇嫩的,保养以宣散为主。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可哄动肺经,宣散肺之浊气,加强肺宣发和宿降的心理功能。这个动作不仅合适肺病患者,也很合适久坐一族。
具体做法是:两掌合抱于胸前,然后左手变八字掌,右手像拉弓一样变勾手,同时向阁下两侧水等分开;左臂伸展,右臂屈肘,就像前人开弓射箭一样,展胸夹背,用力伸展,稍停两秒;接下来两手均变掌,两臂侧平举,然后合于胸前,再换右手做另一侧,反复30次。
经由过程展肩扩胸及后背松紧的变更,可以刺激督脉和背部腧穴;八字立掌和勾手等指端末梢的变更,可刺激分布在手指和手段的肺经穴位,如少商、太渊等,进而起到宣发肺气、进步肺功能的作用。
3
常闭双眼养肝血
眼皮就比如肝脏工作和歇息的开关,人只要闭上眼或者一睡着,肝脏就开端休整,发挥其藏血之功。在闭目标同时可合营眼功演习,可以或许改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肌疲惫等症状。
养肝大法就是闭眼睛,人的神明,都可以从眼神耗出去。
古代有一个养生大法:眼睛一闭,就养肝。因为“肝主藏血”,肝主目。比如眼睛干涩、眼睛迎风流泪,都是肝病,迎风流泪属于肝的收敛功能不足;眼睛干涩是肝的精血不足,所以养肝大法就是闭眼睛。
闭目降气,食指轻压眼睑,微微揉搓到眸子发烧发胀,便认为燥怒平息。
具体做法是:轻闭双眼,用两手大拇指在外眼角太阳穴邻近揉圈,然后每转5圈棘手按住太阳穴往后偏向轻轻带一下,酸胀为好。
4
勤踮脚尖养肾气
踮起脚尖可疏浚足三阴经、驭气上行,从而温补肾脏、激发中气、改良肾功能,不仅能促使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还有保护心血管健康、锤炼小腿肌肉、加强踝关节稳定性等作用。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较严重的骨质松散症患者,应避免站立不稳而摔倒,建议最浩揭捉择坐位或平躺时演习,保持膝盖与大腿平行,用力踮脚尖或勾脚尖,反复30~50下。
5
调息摩脐降心火
解心疾的关键是降心火。小腹又叫“丹田”,就像一块膏壤,为养分脏腑之根、气血生发之源。演习时要呼吸徐缓,身心合一,即“引心火下行,荡平心意”。
具体做法是:眼微闭,可以或许看到一丝光亮即可,同时意想肚脐处暖和舒适;把呼吸放缓,吐息绵绵,深刻小腹,一呼一吸间,领会小腹微微开合的感到;
分钟后展开双眼,两掌先顺时针摩腹数周,再做逆时针摩腹,嘴里的唾液会越来越多,然后慢慢吞咽下去。
6
摇头转颈提精力
看电视间隙,做些转颈、前俯、后仰的头晨活动,或用空拳轻轻叩击头部,能解除颈部肌肉的疲惫。
具体方法:取竖立体位,两手下垂,头渐渐抬起,仰视角尽量达最大限度,保持这种姿势15秒钟阁下。此法能改良大脑的血氧供给,起到健脑提神的作用,还能帮助治疗由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等病症。
7
梳头,梳通你的胆经、膀胱经
天天梳头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为什么前人老是说要天天梳头?因为梳头实际上就是在梳经络。
梳头就是在梳经络
有人说梳头多了,轻易毁伤毛囊,那咱们把指甲剪平了,用10个手指肚来梳,这样怎么梳都毁伤不了毛囊,并且还很有力量。
您看头的侧面满是胆经,有20多个穴位,您都不消找,就这么一梳,哪块有点疼,就证实哪块有壅塞,您就反复地揉它,不知道那个穴叫什么名字没紧要。因为您一梳头,胆经上的20多个穴位就全部“一网打尽”了。
开端梳头的时刻,您会发明,长期头痛或者胆囊不好、有乳腺增生这些胆经壅塞方面问题的人,头上必定有响应的阻滞点。经络是连着的,下面有堵的处所,它上面也堵。所以您这么一梳,就会发觉某处有疼的处所,用大拇指一点一揉,会发明里面还有一些结节、疙瘩的器械,这时,您必定要把这个器械揉开了。
您把头一梳,头部一清爽,这些问题就全解决了。所以梳头是能消百病的妙法。
有人说:“我不敢梳头,因为头发本来就少,还老掉”。我说:“越是这样的人,越得多梳。为什么?您别怕掉头发,因为,凡是用手指肚一梳就掉的头发,它根本就是在头上面浮搁着呢!
您不动它,睡觉起来后也是一床,您不如干脆先给它弄下来就完了,剩下的头发就个个都是精英了。这就跟莳花似的,您得把那些枯叶剪下去,别让它也跟着一块接收养分,最后剩下的那些擦雎壮的。”
还有的人说:“我也不敢梳头,我一梳头就白花花的跟下雪似的,满是头皮屑,没法梳。”他认为越梳头皮屑越多。其实,假如能保持天天梳头至少300次,连着梳1周,您再梳的时刻就会发明已经没什么“雪花”了,并且梳完今后会看到满手都是油污污的。这解释您把堵塞在毛孔上的这些黑油(中医讲的湿气、痰浊)给梳出来了,这样当然就不长头皮屑了。
梳头治疗白发和头发无光泽
梳头不只可以治疗脱发,还能治疗白发和头发无光泽。当头发稠密起来后,就证实您的气血越来越足,肝肾的功能进步了。
别的,有的时刻我们想补补肝、补补肾,但往往直接补不到,效力达不到这个处所,怎么办呢?“诸痊愈内,必形于外”,人体的里面和外面是有通路的。谁是它的通路?头部就是它的通路。您经常梳梳头,就跟肝肾通上了。
人弗成能头发很稠密而肝肾却很弱,这是绝弗成能的。头发稠密了,肝肾的功能也就进步了,这是一体的两面,只要进步一方面,另一方面就进步了。
梳头防感冒通督脉
梳头时,除了头两侧,正面也要全梳。头的正面是膀胱经,是专门抵抗风寒的。有的人经常轻易感冒,就长短寒老进来的原因。您把膀胱经多梳梳,就不轻易患感冒了。
还有的人总认为头晕,脑供血不足,什么原因?是督脉堵塞住了。督脉这条中心线,下至尾骨,与肾经相通,上行巅顶百会穴,假如不时保持通行的话,不只您不会得老岁首年代呆,并且会越梳越精力。
所以梳头应当把头部全梳一遍,天天梳得越多越好。
别小看梳头这个动作,靠它就能打通璩的很多经络,是属于给身材打地基的。当打通经络后,再集中看看哪个穴位有问题,特意去揉一揉,这就是为身材添砖加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