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黑餐厅”谁来管,怎么才能管好?在可以预期的未来,这个食品安全新问题将有更加完善的答案。
志愿者体察结果惊人
上个月,市消保委公布的志愿者体察调查结果惊人:在100家餐厅中,仅39家在平台上同时公示了可辨识的营业执照和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图片;而这39家餐厅中,仅19家餐厅的证照信息与入网餐厅的实际经营主体相符。
“零号线”和“大众点评(外卖)”平台上的商户没有一家公示餐厅资质证明,而“饿了么”、“外卖超人”和“百度外卖”的亮证(照)率也分别只有13%、25%和38%。
公示与实际情况比较后的证照符合率更是让人忧心。市民耳熟能详的一些网络外卖订餐平台劣迹斑斑:“饿了么”的证照符合率为0%,“点我吧”为25%,“美团外卖”为33%。
而且,在志愿者体察过程的100次订餐中,有2次被取消订餐,原因非常“神奇”:“口碑外卖”平台上的“韩韩烧腊”显示“卖家未接单:超时关闭”,“外卖超人”平台上的“星美便当”反馈“餐厅暂时无法配送”。
此外,网络外卖订餐平台网页上明示可提供发票,但即便消费者主动索要,仍未提供;网页上明示不提供发票或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提供发票。比如“饿了么”平台上的“川味小菜”、“福记港式烧腊”、“家庭小厨之便当”、“食乐坊快捷餐厅”、“苏皖农家菜”等商户不开发票,“咖喱屋”开票订单金额500元起,“特色黄焖鸡米饭店”订单金额50元以上才开发票。“大众点评(外卖)”平台上的“星期一便当(建国西路店)”在网页上明说“本店不提供发票”。
新《食品安全法》有明确规定
如果第三方平台没有做到这些,会面临什么呢?可能是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此外,消费者如通过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购买食品,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而该平台又不能提供入网食品经营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可直接向平台要求赔偿。
10月份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先后组织了对饿了么、美团外卖、外卖超人、大众点评(外卖)、百度外卖、到家美食汇、口碑外卖、点我吧等8家主要网络外卖订餐平台进行执法抽查,并对其中大部分平台进行约谈,指出其存在的违法行为,责令其限期整改。
“以誉跟罚”是趋势
本报记者陈杰
网络外卖如何“共管”
方法一订餐平台“防伪36计”
■“僵尸证”
有入网商户竟然拿出本市2009年6月1日后不再核发的《上海市食品卫生许可证》,目前所有餐饮单位的《上海市食品卫生许可证》均已失效。另外,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仅能从事食品生产,不得从事餐饮服务(制售饭、菜等膳食)。持有《食品流通许可证》的单位仅能从事食品销售,不得从事餐饮服务(制售饭、菜等膳食)。《上海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是卫生行政部门对于餐厅环境核发的许可证,持有该证的单位同样不得从事餐饮服务(制售饭、菜等膳食)。
■经营玩“越位”
按照规定,餐饮单位应根据《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准的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不应超范围经营。
然而,超范围经营的情况在网络外卖订餐平台上还是屡屡出现。比如《餐饮服务许可证》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准为“饮品店”(饮品店仅能制作饮料、冷饮等饮品),但店家却实际经营盒饭、炒菜等食品。《餐饮服务许可证》“备注”栏标注“不含熟食卤味”,或者《食品经营许可证》“经营项目”栏未包括“冷食类食品制售”,店家却实际经营凉拌菜、改刀熟食、色拉等食品。《食品经营许可证》“主体业态”栏标注“食品销售经营者”或者“单位食堂”(单位食堂仅能供应单位内部),未标注“餐饮服务经营者”。
■“查无此店”
《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均实行“一个地址一张证”,然而,记者曾经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入网商户在网络上提供的实体店铺地址和公示的许可证地址不相符合,甚至按照地址找不到这家店。
■假证蒙人
记者注意到,本市所有餐饮单位《餐饮服务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均应为其所在辖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或者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内人士坦言,如果许可证发证机关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卫生局或某区(县)卫生局,该许可证为伪造或变造的可能性较大。
■一次办证,永久使用?
《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有效期一般为三年,《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一般为五年。超过有效期限的许可证为无效许可证。
方法二对接监管“大数据”
当然,完全依靠第三方网络送餐平台来鉴别“李逵”和“李鬼”,并不是件简单容易的事情。现在大家走进实体饭店时看到的笑脸、平脸、哭脸,诸如此类的政府监管信息,向第三方平台开放、与第三方平台对接,无疑是严格监管的重要一环。
网络外卖订餐平台与监管部门实现数据互通之后,能够对入网商户形成一个更加完善的评价体系。一方面,监管部门会给每家入网餐厅的食品安全进行评级,如“笑脸”、“哭脸”等;另一方面,消费者能在订餐平台上对每家餐厅的环境、口味、服务态度等各方面进行客观点评。双管齐下,督促商家进行改进。对此,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局长陈彦峰说:“仅凭第三方平台线上核查,或是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线下监管,力量都是有限的。”该合作项目的实施将达到订餐平台、餐饮商户、政府部门以及消费者“多赢”的目标,今后还将把信息共享、信用监管的模式向其他平台、领域推广。
对于这样的政企合作方式,网络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CEO张旭豪称,“我们一直致力于加强对入网商户的透明化、规范化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上传证照扫描件,但是很多信息我们无法准确掌握,在进行资质审查时确实有困难。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政府权威信息的支撑。互联网正深刻改造餐饮行业,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是技术,通过技术去促进、规范行业的发展”。
他说,无证经营确实是餐饮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现象,订餐平台应在审核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不仅有线上证照审核,还有线下的实地考察。10月开始,“饿了么”进行了系统升级,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证照接近过期时的“预警提示”等更自动化、智能化的新功能。一旦入网餐饮企业的证照临近过期,就会自动预警,平台也会协助入网商户去续办、补办证照。
记者调查
多数“问题餐厅”已在网上“消失”
11月12日,市食药监局曝光了7个网络外卖订餐平台上的52家问题餐厅,其中19家无证经营、11家伪造或借用他人证照、7家标称的实际经营店址根本不存在。
一个月过去了,这些“问题餐厅”情况如何呢?记者逐个对其查询和走访发现,绝大多数已经在网络平台上难觅踪迹,但仍有些点点滴滴的不规范痕迹。
比如美团外卖上的“峰味香黄焖鸡米饭”,平台显示其地址为宁海东路93号,营业执照显示为上海市长宁区麦强小吃店,地址为定西路1224号第四幢底层。目前在平台上仍能查到其网页,但状态显示“休息中”。
大众点评外卖上的“黄开”,平台显示其地址为吴淞路371号,未公示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显示为浦东新区东波路63号的静心苑食府,而且还能下单点外卖。记者试着用手机点了个早餐套餐,顺利地收到了验证码。而“黄开”网页的点评栏目内页点开后,却显示“该商户不存在”。本报记者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