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食物看似健康,一不小心可能已經踩中飲食地雷。食物一旦經過加工,其營養價值可能會流失,甚至轉化成有毒物質。美國有專家指出,市面上有7種普遍被標籤為健康的食物,皆暗藏健康危機,嚴重甚至可致癌。
市面上有很多標榜為天然全穀物製作而成的穀物棒,稍微以天然蜂蜜調味,成分天然無添加。事實上,有些穀物棒含基因改造成分,如草甘膦(化學農藥),有可能會致癌;其他成分包括,糖(或是甜菜糖)、種子油(如葵花籽油或菜籽油)和精製澱粉。Dr.Berg指出,穀物棒最主要的成成分——全穀燕麥,不等同於有機燕麥。二來,營養成分表中沒有標明使用哪一款糖,若使用甜菜糖,亦同樣是基因改造食品。他強調,糖漿比一般糖的升糖指數更快,僅1條穀物棒就已經含有28克糖(約7茶匙糖)。
很多人以為龍舌蘭糖漿升糖指數低,適合糖尿病病人和生酮人士食用就等同健康食品。Dr.Berg指出,當糖轉化成糖漿,會形成果糖,尤其是龍舌蘭糖漿含85%果糖,比蔗糖及玉米糖漿更多。然而攝入果糖後,體內只有肝臟可以分解,其毒素與分解酒精不相伯仲,繼而增加肝臟負擔。果糖亦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風險。
超市購買的調味乳酪一般被標榜為健康食物,富含鈣質、蛋白質、或腸道益生菌,一杯撕開包裝就能方便快捷吃早餐。事實上,這類乳酪在製作時加入大量糖(約30克)或味精等調味。當蛋白質混合糖,反而會增加食品中的壞菌,好菌亦無法在胃酸中生存。故此,Dr.Berg不建議選購脫脂或低脂產品,最好選擇全脂乳酪,如無糖希臘乳酪、保加利亞乳酪,特別推薦吃克菲爾乳酪(Kefie),更含腸道益菌。
專家不吃7種健康食物
1.穀物棒
含基因改造成分:草甘膦=化學農藥
●有可能致癌
全穀燕麥≠有機燕麥
糖漿比一般糖的升糖指數更快
●1條穀物棒就已經含有28克糖(約7茶匙糖)
2.龍舌蘭糖漿
糖轉化成糖漿會形成果糖
●含85%果糖,比蔗糖及玉米糖漿更多
●肝臟分解果糖=分解酒精
●影響胰島素分泌,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風險
3.調味乳酪
製作時加入大量糖(約30克)或味精等調味
●當蛋白質混合糖?增加壞菌
●好菌亦無法在胃酸中生存
推薦吃克菲爾乳酪(Kefie)
4.奶精
奶精比牛奶含更少脂肪
含反式脂肪(由高果糖糖漿合成)
選購貼士:留意成分
不含種子油或蔬菜油
只用普通或有機鮮奶油
5.豆奶
豆奶含大量雌激素
●建議適量飲用
●過量恐刺激乳房發育
6.速食/包裝沙律
沙律醬是致肥元兇
●大量植物油和隱藏反式脂肪、澱粉等
使用化學劑延長保質期+殺死細菌恐攝入殘餘物質危害健康
7.早餐穀物或米餅
膨脹榖物難以消化、分解、及排出體外
●增加腸道負擔
資料來源:美國脊椎科醫生兼營養學教授Dr.EricBerg
據外媒報道,外國6名腸胃科醫生及權威,盤點6種食物絕對不吃或甚少食用,以維持腸道健康,其中1種容易讓大部分人跌入「健康陷阱」。
腸胃科醫生6大不吃食物名單
蛋白能量棒
●高度加工,並含有大量用途未知的添加劑
●看似健康但從來不吃
紅肉
●每天攝入超過100克,可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加工肉類
●每周攝取紅肉和加工肉類4次或以上
●大腸癌風險增至20%
油炸食物
●研究指出,煎炸油可能會對腸道微生物組產生不利影響
●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加劇(即脂肪和其他物質在動脈壁上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