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综合模拟题及答案

2017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综合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一:

1.食物中1g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是(B)。

(A)36.7kJ(B)16.7kJ(C)29.3kJ(D)7.0kcal(E)9.0kcal

2.在耐力运动中,主要的供能物质是(B)。

(A)蛋白质(B)脂肪(C)碳水化合物(D)矿物质(E)维生素

3.不可能使基础代谢水平升高的因素是(E)。

(A)炎热(B)寒冷(C)摄食过多(D)精神紧张(E)饥饿

4.不属于轻体力劳动的是(E)。

(A)办公室工作(B)售货员(C)讲课(D)化学实验操作(E)学生日常活动

(A)体内碳水化合物(B)肝糖原(C)体内脂肪(D)体内蛋白质(E)肌糖原

6.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其本身产生能量的(B)

(A)4%、6%、30%(B)6%、4%、30%(C)6%、30%、4%

(D)4%、30%、6%(E)10%、6%、30%

7.食物热效应作用最强的是(C)。

(A)碳水化合物(B)脂肪(C)蛋白质

(D)蛋白质与脂肪混合(E)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混合

8.以下对食物热效应的解释,不正确的叙述是(D)。

(A)过去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B)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

(C)这种额外能量消耗,伴有体温升高(D)这种额外能量消耗,与摄食无关

(E)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最高

9.1kg的水从15℃升高到16℃所吸收的能量即是(A)。

(A)1.0kcal(B)4.0kcal(C)9.0kcal(D)7.0kcal(E)16.7kcal

10.食物中1g脂肪产生的热量是(C)。

(A)16.7kJ(B)29.3kJ(C)37.7kJ(D)4.0kcal(E)7.0kcal

11.基础代谢是指(D)。

(A)食物热效应(B)因摄食而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

(C)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需要额外消耗的能量

(D)维持生命的最低能量消耗(E)轻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12.食物热效应是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额外消耗的(B)。

(A)维生素(B)能量(C)蛋白质(D)脂肪(E)碳水化合物

13.成人摄入混合膳食时的食物热效应约相当于基础代谢的(B)。

(A)5%(B)10%(C)15%(D)20%(E)30%

14.成人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应为(C)。

(A)12%~14%(B)25%~30%(C)55%~65%(D)30%~50%(E)70%~80%

15.一成年男性,身高175cm,体重70kg,其身体质量指数为(B)

(A)19.8(B)22.9(C)23.6(D)24.7(E)28.0

16.在人体内氧化产生200kcal能量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是(C)

(A)10g(B)25g(C)50g(D)100g(E)200g

(A)碳水化合物(B)脂肪(C)蛋白质(D)矿物质(E)维生素

18.成人膳食中脂肪供能比最好不超过(C)。

(A)10%(B)20%(C)30%(D)40%(E)50%

19.在人体内氧化产生360kcal能量所需要的脂肪是(A)。

(A)40g(B)90g(C)120g(D)150g(E)180g

20.人体在摄食过程中会消耗额外的能量,其中耗能最少的能源物质是(C)。

(A)混合膳食(B)蛋白质(C)脂肪(D)糖类(E)维生素

21.成人每增加10岁,热能摄入量较青年时期减少10%的起始年龄是(B)。

(A)45岁(B)50岁(C)55岁(D)60岁(E)65岁

22.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公式:储留氮÷吸收氮×100表示的是(D)

(A)蛋白质的消化率(B)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C)蛋白质的净利用率(D)蛋白质的生物价

23.限制氨基酸是指(D)。

(A)氨基酸分较高的氨基酸(B)氨基酸分较低的氨基酸

(C)氨基酸分较高的必需氨基酸(D)氨基酸分较低的必需氨基酸

24.一般食物的含氮量转换为蛋白质含量的系数为(C)。

(A)5.85(B)6.05(C)6.25(D)6.45

25.以下为必需氨基酸的是(D)。

(A)丙氨酸(B)甘氨酸(C)丝氨酸(D)蛋氨酸

26.下列哪个蛋白质是结合蛋白质(D)。

(A)球蛋白(B)清蛋白(C)谷蛋白(D)磷蛋白

27.氮平衡概念是指(D)。

(A)摄入氮量大于排出氮量(B)摄入氮量小于排出氮量

(C)摄入氮量等于排出氮量(D)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之间的关系

28.自然界中的蛋白质常见分类原则是(D)。

(C)按化学结构分类(D)按营养价值和化学结构分类

29.完全素食且不吃豆类者,最容易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C)

(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赖氨酸(D)色氨酸

30.在下列食品中蛋白质消化率最高的是(B)。

(A)整粒大豆(B)豆腐(C)豆芽(D)豆浆

31.实验期内动物平均每摄入1克蛋白质所增加的体重克数是(A)

(A)蛋白质功效比值(B)生物价(C)利用率(D)消化率

32.以下四组食物中蛋白质互补作用最好的一组是(A)。

(A)红豆米粥(B)红薯米粥(C)南瓜米粥(D)红薯玉米粥

33.下面哪一组氨基酸都是必需氨基酸(C)

(A)赖氨酸、亮氨酸、胱氨酸(B)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

(C)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D)苏氨酸、缬氨酸、甘氨酸

34.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乘以消化率是(B)

(A)PER(B)NPU(C)NPR(D)BV(E)NBI

35.食物中生物学价值最接近于100的蛋白质是(B)

(A)大豆蛋白质(B)鸡蛋蛋白质(C)鱼类蛋白质(D)谷类蛋白质(E)肉类蛋白质

36.一般来说,膳食营养供给量比营养生理需要量(B)

(A)稍低(B)稍高(C)相等(D)低得多(E)高得多

37.以下引起食物中毒因素中可留后遗症的是(A)

(A)霉变甘蔗(B)四季豆(C)赤霉病麦(D)肉毒毒素(E)葡萄球菌肠毒素

38.营养生理需要量是指(E)

(A)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B)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所需要的量

(C)从事劳动所需要的量(D)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量

(E)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的最低数量

39.用于测定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的元素为(C)

(A)碳(B)氢(C)氮(D)氧

40.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B)

(A)脂肪酸(B)氨基酸(C)核苷酸(D)蛋氨酸(E)葡萄糖

41.可通过加热来避免的食物中毒为(A)

(A)四季豆中毒(B)河豚毒素中毒(C)赤霉病麦中毒

(D)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E)苦井水中毒

42.大米和大豆混合食用,哪两种氨基酸发挥了互补作用(C)

(A)亮氨酸和赖氨酸(B)赖氨酸和色氨酸

(C)蛋氨酸和赖氨酸(D)赖氨酸和苯丙氨酸

43.黏膜所分泌的黏液中的黏液素(Mucin)是属于那一种复合蛋白质(B)

(A)核蛋白质(B)糖蛋白(C)磷蛋白(D)色蛋白

44.治疗铁缺乏应该多吃的食物是(B)。

(A)鱼、蛋、蔬菜和水果(B)瘦肉、动物全血、鸡蛋(C)牛奶、大豆及其制品

(D)营养强化食品(E)酸奶、肉松和骨粉

45.营养学上,从食物蛋白质的含量、(A)和被人体利用程度三个方面来全面地评价食品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A)被消化吸收的程度(B)蛋白质种类(C)氨基酸分类

(D)蛋白质的生物价(E)氨基酸评分

46.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测定一般使用(B),测定食物中的氮含量。

(A)称量法(B)微量凯氏定氮法(C)灰化法(D)系数计算法

47.食物中含氮量占蛋白质的(D),由氮计算蛋白质的换算系数即是6.25.

(A)10%(B)14%(C)12%(D)16%

48.蛋白质的消化率测定的实际应用中,一般不考虑粪代谢氮,不仅实验方法简便,且对人是有一定安全性,这种消化率称为(C)。

(A)消化率(B)实际消化率(C)表观消化率(D)真消化率

49.蛋白质净利用率(%)表达为(A)。

(A)消化率×生物价(B)功效比值×生物价

(C)消化率×功效比值(D)利用率×生物价

50.以下为必需氨基酸的是(D)。

(A)半胱氨酸(B)酪氨酸(C)丝氨酸(D)苯丙氨酸

51.50g食物蛋白质中含氮量约(B)。

(A)6g(B)8g(C)16g(D)36g

52.在以下食物中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油脂是(A)

(A)鱼油(B)猪油(C)牛油(D)羊油

53.C18∶0是(C)。

(A)单不饱和脂肪酸(B)多不饱和脂肪酸(C)饱和脂肪酸(D)类脂

54.在以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最高的是(C)。

(A)猪肉(B)猪肝(C)猪脑(D)猪舌头

55.下列物质中,(B)是目前已经肯定的必需脂肪酸。

(A)C16:2(B)C18:2(C)C18:3(D)C20:3(E)C20:4

56.按碳链长短分类,中链脂肪酸是指含碳(D)。

(A)2-6(B)3-7(C)6-9(D)8-12

57.亚油酸是(A)。

(A)18碳2稀酸(B)22碳4稀酸(C)24碳6稀酸(D)18碳4稀酸

58.食物脂肪的吸收率一般在(D)以上。

(A)95%(B)85%(C)70%(D)80%

59.组成低聚糖的单糖分子数为(B)

(A)1~2个(B)3~9个(C)11~15个(D)16~20个

60.属于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是(A)

(A)果胶(B)木质素(C)纤维素(D)淀粉

模拟题二:

A1型题

1.属于毒理学上限指标的是

A.ADI

B.LD0

C.NOAEL

D.LOAEL

E.MAC

2.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A.一群个体中不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B.阈剂量

C.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D.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E.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3.人类日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多少种

A.300万

B.8万

C.40万

D.100万

E.15万

4.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存在选择毒性的原因有

A.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B.不同生物及其细胞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差异

C.体内生物转化过程差异

D.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修复能力差异

E.以上都是

5.关于物理性质与毒性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A.毒物脂/水分配系数越大,毒性越小

B.毒物在体液中的溶解度越大,毒性越小

C.非离子型比率越高,毒性越大

D.Ich越大,产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越小

E.毒物分散度越小,毒性越大

6.同种动物接触毒物吸收速度和毒性大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口>经皮

B.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

C.静脉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经皮>经口

D.静脉注射>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经口>经皮

E.腹腔注射>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经皮>经口

7.毒作用敏感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A.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

B.修复能力差异

C.受体因素

D.宿主的其他因素

8.马拉硫磷可以增强苯硫磷的毒性,体现

A.相加作用

B.协同作用

C.拮抗作用

D.独立作用

E.以上均不是

9.急性毒性试验常用阐述有

A.LD50

B.Zac

C.剂量一反应曲线

D.LD84/LDl6

10.经呼吸道动式染毒的主要优点是

A.受试化合物保持浓度不变

B.保证染毒柜内氧和二氧化碳分压不变

C.温湿度恒定

答案:BDBECDEBEE

11.几种实验动物的一次灌胃容量范围正确的是

A.小鼠0.1~0.5ml/100g

B.大鼠1ml/10g

C.家兔<5ml/kg

D.狗<50ml/kg

E.以L均正确

12.寇氏法的要求是

A.各剂量组剂量呈等比级数排列

B.各组小鼠不可少于10只

C.最大剂量组死亡率100%,最低剂量组死亡率0%

D.动物数相同

E.以卜都是

13.亚慢性毒性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A.探讨阈剂量及最大无作用剂量

B.观察中毒症状

C.探讨剂量反应关系

D.预测有无潜在性危害

14.蓄积作用是

A.化学物质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B.分为物质蓄积和功能蓄积

C.是化学毒物分布的一种特殊形式

D.多来自小剂量的长期接触

E.以上均正确

15.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A.成年动物

B.必须雌雄各半

C.大鼠100g左右,小鼠15g左右

D.仅使用单一性别

E.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

16.对简单扩散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物质分子由浓度低的部位向浓度高的部位分散

B.消耗能量

C.依赖于外源性化学物质在脂质中的溶解度

D.不受外源性化学物质的电离状态影响

E.以上都对

17.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唾液

B.母乳

C.胃肠道

D.肾脏

E.汗液

18.影响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

A.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

B.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

C.胃肠蠕动情况

D.胃肠菌群环境

19.一种pH是6.8的有机碱在消化道中最好的吸收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十二指肠

D.小肠

E.结肠

20.异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

B.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

C.前者没有特异性,后者有特异性

D.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

E.前者没有饱和性,后者有

答案:CEAECCDEDB

21.某化学物质经动物实验致癌证据充分,但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尚不足,它应归类于

A.确认的致癌物

B.潜在的致癌物

C.可疑的致癌物

D.动物的致癌物

E.人类的致癌物

22.观察到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是

A.引起畸形的最低剂量

B.引起DNA损伤的最低剂量

C.引起某项检测指标出现异常的最低剂量

D.引起染色体畸变的最低剂量

E.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低剂量

23.为了评价化学物质对人类的致痛性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将致癌物分为四大类,其中第四类是指

A.对人类很可能或可能是致癌物

B.对人类肯定的致癌物

C.对人类很可能不致癌的物质

D.对人的致癌性尚不能明确的物质

E.对人类为间接致癌物

24.关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具有DNA反应活性

B.在大多数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为非致突变物

C.经代谢活化可形成亲电子剂

D.一般具有可检测的阈剂量

E.作用一般是可逆的,需长期染毒

25.一般对致癌物制定的实际安全剂量在人群中引起的肿瘤超额发生率不超过

A.10~2

B.10~3

C.10~4

D.10~5

E.10~6

26.在危险度评价中,进行危险度特征分析的目的是

A.确定化学毒物能否产生损害效应

B.确定人体接触化学毒物的总量和特征

C.测算化学毒物在接触人群中引起危害概率的估计值,及其不确定度

D.阐明化学毒物剂量与接触群体(实验动物或人)反应之问的定量关系

E.阐明待评化学毒物所致毒效应的性质和特点

27.遗传毒理学试验成组应用的配套原则不包括

A.包括体细胞和性细胞的试验

B.在反映同一遗传学终点的多种试验中应尽可能选择体外试验

C.包括多个遗传学终点

D.包括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E.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试验

28.基因突变不包括

A.转换

B.颠换

C.移码突变

D.DNA大段损伤

E.裂隙

29.化学致癌过程至少分为哪三个阶段

A.引发(启动),促长,进展

B.促长,进展,浸润

C.引发(启动),促长,转移

D.进展,浸润,炎症

E.引发(启动),进展,转移

30.煤焦油可致皮肤癌。研究发现,经煤焦油涂抹的皮肤如再接触佛波酯,肿瘤的发生率增加,潜伏期缩短。据此实验,佛波酯应属

A.无机致癌物

B.免疫抑制剂

C.促长剂

D.助致癌物

E.细胞毒剂

答案:BCCCECBEAC

31.毒理学试验中溶剂的选择原则不包括

A.受试物溶解后稳定

B.不被机体吸收

C.与受试物不发生反应

D.不改变受试物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活性

E.本身无毒

32.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与下列哪类细胞有关

A.B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NK细胞

E.中性粒细胞

3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人群健康

B.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D.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E.原生环境与健康

34.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介质

A.大气

B.水体

C.土壤

D.生物体

E.有机和无机物

35.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自然环境包括四部分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食物圈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C.大气圈、水圈、有机圈、无机圈

D.大气圈、水圈、土壤圈、食物圈

E.生产圈、消费圈、分解圈、非生命圈

36.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

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E.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37.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收与排泄

C.信息传递

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E.营养物质的转换

38.环境卫生学研究的范畴不包括下列哪项

A.环境质量评价

B.公共场所卫牛

C.城乡规划卫生

D.环境污染治理

E.化妆品卫生

39.在制订环境中必需微量元素的卫生标准时,应考虑

A.平均浓度值

B.适宜浓度范围

C.上限浓度值

D.下限浓度值

E.最高容许浓度值

A.潜隐性

B.蓄积性

C.迟发性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CBEBDDDBB

41.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B.影响人群面广

C.多为低剂量、高浓度、多种物质联合作用

D.环境污染一旦形成,消除很困难

42.环境的自净作用有三大作用方式,即

A.硝化作用、氨化作用、无机化作用

B.物理作用、化学作用、生物作用

C.中和作用、氧化作用、分解作用

D.稀释作用、沉淀作用、扩散作用

E.还原作用、络合作用、吸附作用

43.化学性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

A.呼吸道、消化道、皮肤

B.鼻腔、口腔、鼻窦

C.皮肤、黏膜、结膜

D.血液、唾液、淋巴液

E.腮腺、淋巴腺、扁桃腺

44.生物富集作用是指

A.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蓄积,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间传递,并且浓度逐步增高

B.某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浓缩,在生物体内含量增加

C.污染物在生物体作用下发生转化

45.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是

A.急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B.慢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

C.慢性中毒、致癌作用

D.致癌、致畸、致突变

E.慢性中毒、三致作用

46.环境有害物质是指环境中对人体可产生不良作用的

A.物理因子、化学因子

B.化学因子、生物因子

C.生物因子、物理因子

D.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

E.物理因子、化学因子、微生物因子

47.根据实验研究和流行病调查,诱发人类癌症主要是与

A.病毒因素有关

B.放射性因素有关

C.物理因素有关

D.化学性因素有关

E.遗传因素有关

48.有奖体细胞突变的后果,下面哪项是错误的

A.可使体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分裂

B.可使体细胞发生不正常的增生

C.不具有传递性质

D.是癌变的基础

E.也是致畸的基础

49.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必须考虑哪种情况

A.已知暴露因素,研究健康效应

B.已知人群中健康已出现异常,寻找病因

C.因果均已清楚,研究剂量一反应关系

D.以上均考虑

E.以上均不考虑

50.环境中某些化学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致使生物体内该化学物质的浓度成千上万倍增大,这种现象称为

THE END
1.这种不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素,有4个益处,利降血脂护肠胃!都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在身体健康方面尤为明显:机体各系统功能正逐渐由旺盛转向衰弱;新陈代谢缓慢,消化酶分泌减少;免疫能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改变对身体营养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在提醒每一个成年人应该高度关注这两个基本营养问题: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848284673480463&wfr=spider&for=pc
2.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在人体内具有的生理功能包括()膳食纤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它在人体内具有的生理功能包括( ) A、降低胆固醇 B、增加肠蠕动 C、提高能量 D、防止便秘 E、组成原生质的原料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考点: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专题: 分析: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http://www.1010jiajiao.com/gzsw/shiti_id_f5a29b0c0eb0d8f3dfd595c05fbe0988
3.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不包括()【题目】 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不包括 ( ) A、增强肠道功能 B、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C、增加体重 D、预防结肠癌 纠错 查看答案 查找其他问题的答案?助考班推荐 HOT:整专业保障班 全专业资料、题库、学位、网课 最高直省2344元 超值精品网课 剖析考点 上千+科次精品网课 买网课即送全真模考题库 自考https://www.zikaosw.cn/daan/6205932.html
4.食品标签与食品营养标签解读是指某营养成分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正常生理功能等作用的声称。 描述奶粉对健康的益处,如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 例2、现有某营养麦片的食品标签,标注有一下内容:该麦片每100克营养成分见下表: 该营养麦片富含9种维生素、6种矿物质、富含膳食纤维。添加培保因子(水溶性https://www.nujiang.gov.cn/xxgk/356072064/info/2021-181713.html
5.膳食纤维的结构特点是什么膳食纤维的6大生理功能→MAIGOO知识摘要: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补充适量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的6大生理功能分别是吸水性、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吸收、减缓吸收重金属、改善肠道菌落、延缓糖类吸收、具有饱腹感。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树胶,木质素,抗性淀粉等膳食纤维的结构和主要成分,以及各自的功能特性等相关知识要点。一起来看看膳食纤维的https://www.maigoo.com/goomai/123203.html
6.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是什么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通常包括增加饱腹感、预防便秘、降低胆固醇、调节血糖、吸附有害物质等。 1、增加饱腹感: 膳食纤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元素,能吸水膨胀,使食物更厚,从而增加饱腹感。 2、预防便秘: 膳食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能起到软化大便的作用,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加速大便排泄。 https://www.bugu120.com/articles/442207.html
7.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包括()A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B维护结肠功能C有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包括()。 A、防止能量过剩和肥胖 B、维护结肠功能 C、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过程 D、预防胆结石形成 E、降低血清胆固醇 该题目是多项选择题,请记得选择多个答案!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TAGS膳食纤维生理功能包括包含囊括防止避免 关键词试题汇总大全本https://m.12tiku.com/newtiku/24322/21363542.html
8.降管理师三级练习题营养与食品安全5.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包括() A.膳食纤维 B.粮谷类食物 C.薯类食物 D.坚果类食物 E.大豆类食物 6.食物中毒的特点包括() A.具有季节性 B.具有暴发性 C.临床表现具有相似性 D.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 E.具有传染性 7.蛋白质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 https://www.52pxw.cn/school-9947/document-id-135533.html
9.认识膳食纤维(一)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排出体内毒素,促进有益菌增殖 膳食纤维的加速排泄和吸附作用,可有效的帮助人体排出各种毒素,包括内源性(肠道宿便和沉积的其它毒素)和外源性(环境污染和食物中的农药残留)的毒素,包括血铅浓度等。同时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长。 https://www.meipian.cn/37jiwk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