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友善用脑”:让学生成为快乐高效的学习者①——“友善用脑”的教学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策略;多感官教学;思维导图;冥想;克里斯蒂·沃德
一、“友善用脑”教学十原则
我们对“友善用脑”理论及与其相悖的传统教学观点进行了对比梳理,提出了“友善用脑”的教育教学十原则。
1.不给大脑太大的压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感觉学习是件苦差事,需要高度的注意力和巨大的精力投入。“友善用脑”理论认为,过大的压力是阻碍有效学习的主要因素。因为在过大的压力环境影响下,大脑产生的化学物质会阻碍信息的接收、储存及重现。过大的压力还会抑制创造性思维,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3.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参与者
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在上课时需要端坐,保持安静,等待接收信息。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学生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在其学习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建构新的神经通路之前,他们必须利用其特有的方式接收和加工信息。
4.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满积极情绪
6.鼓励左右半脑之间的信息交流
7.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失败的恐惧
传统教学观认为,惩罚能够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注意力。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惩罚只会带来负面影响,并给学生带来压力,进而阻碍有效学习。教师应该对学习成绩不好或行为不良的学生的每一次进步进行及时的鼓励,直到他们克服学习失败的恐惧,并形成对学校和学习的积极情绪。通常情况下,若管理措施得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很快就会有所改善。但在学生错误的行为模式根深蒂固,或在负面压力反复重现的情况下,管理的积极效果会有所削弱。
8.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所有人的学习方式都是相同的,都与授课教师的学习方式一致。而“友善用脑”理论则认为,人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1)受遗传基因(DNA)的影响,个体的思维模式各不相同。(2)个体的经验有所差别。(3)人的智力水平受制于脑部神经元的形成及其关联方式。生理条件不同,人的智力水平也不相同。通常情况下,神经元关联越丰富,人的思考和记忆能力就越强。(4)左右脑信息传递的强度对学习效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只要人乐观地生活,保持身心健康,避免意外事故,其脑部的神经元路径就能够持续生长和发展。(5)活跃的想象力对学习方式也有影响。因为在想象情境中,人脑部的神经通路和记忆与在现实情境中一样在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照顾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
10.让多感官参与知识的重现
二、“友善用脑”课堂教学八策略
1.确保学生课前营养膳食,课上正常饮水,并保障教室的空气流通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课前用过富有营养的膳食,课上正常饮水,并保障教室的空气流通。因为良好的能量摄取、充足的水分和氧气,能保持学生思维、活动和学习的积极状态。
2.创造一个安全、轻松、充满刺激的自主学习环境
教师应当尽可能创设“友善用脑”教学的物理环境和情感环境,这种教学氛围对所有学生都是友善的、鼓励性的。这要求教师调整教学规定和教学传统,创造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充满刺激、充满选择、多样化的自主学习环境。
3.组织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肢体活动
在刚上课时或教学进程中,为了恢复学生的积极思维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进行连贯的、有节奏的肢体活动。这种活动有助于学生保持身体平衡、活跃思维,也有利于唤醒享受学习、积极合作的学习情绪。
4.将多感官教学方式贯串教学始终
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风格各有不同,所以教师应该将多感官教学方式贯串教学始终。学生看到的应该是色彩丰富、生动有趣的教学呈现,听到的应该是变化的声音和适宜的音乐,并且有机会在各种教学活动中进行肢体运动。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以两人组或多人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即使在拥挤的教室里,熟练掌握“友善用脑”理论的教师也能找到恰当的方式,冷静、积极地掌控课堂局面。
5.创设鼓励团队合作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该利用指导性语言,创设鼓励团队合作的课堂氛围,并对班级整体或学生个体进行及时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一方面认可学生的努力,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建议。教师应该把不合格的作业视为帮助学生改善学习的机会。
6.鼓励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教师应当鼓励并帮助学生对自身行为和个人作业进行监控和评价,帮助学生掌握同伴评价的方法,并指导学生从同伴处获得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反馈信息。
注释:
①本文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项目“友善用脑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理论研究”(课题号:FBB060236)的课题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