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定义,标准是指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机构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其他各级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相抵触。国家标准一经发布,与其重复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应废止,国家标准是标准体系中的主体。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GB。
推荐性国家标注是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作为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GB/T,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代号:GB/Z。
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是指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行业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是在全国范围的某一行业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在相应国家标准实施后,应自行废止。
地方性标准
地方标准是指在国家的某个地区通过并公开发布的标准。如果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满足地方自然条件、风俗习惯等特殊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团体性标准
团体标准是由团体按照团体确立的标准制定程序自主制定发布、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社会团体可在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情况下,制定团体标准,快速响应创新和市场对标准的需求,填补现有标准空白。团体标准编号由团体标准代号(T)、社会团体代号、团体标准顺序号和年代号组成。
该执行那个标准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选用标准时的顺序为:国标→行标→团标。有国标和行标时优先选用国标和行标,没有国标和行标时社会可以自主制定团体标准。但在有国标和行标时制定的团体标准必须高于国标和行标,指标低于国标和行标的团标为无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