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肉类的最佳食用量按照合理的饮食标准,成年人每天平均需要动物蛋白质44~45克。这些蛋白质除了从肉类中摄取外,还可以通过牛奶、蛋类等补充。成年人每天最好在午餐时吃一次肉菜,食用量以200克左右为宜。再在早餐或晚餐时补充点鸡蛋和牛奶,就完全可以满足身体一天对动物蛋白的需要了。
二、晚餐不宜过多进食肉类食物晚餐过多进食肉类食物,不但会增加胃肠负担,同时人在睡觉时血液运行速度大大减慢,大量血脂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易患高血压病。据科学实验证明,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2~3倍,而患高血压、肥胖症的人如果晚餐爱吃荤食,害处就更多了。
三、肉块要切得大些肉类内含有可溶于水的含氮物质,炖猪肉时释出越多,肉汤味道越浓,肉块的香味则会相对减淡,因此炖肉的肉块要切得适当大些,以减少肉内含氮物质的外溢,这样肉味可比小块肉鲜美。另外,不要用旺火猛煮。一是肉块遇到急剧的高热时,肌纤维变硬,肉块就不易煮烂;二是肉中的芳香物质会随猛煮时的水汽蒸发掉,使香味减少。
四、炖肉少加水在炖煮肉类时,要少加水,以使汤汁滋味醇厚。在煮、炖的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溶于汤汁内,如随汤一起食用,会减少损失。因此,在食物红烧、清炖及蒸、煮的肉类及鱼类食物时,应连汁带汤都吃掉。
六、肉类焖制营养最高肉类食物在烹调过程中,某些营养物质会遭到破坏。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其营养损失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如在炸肉类食物的过程中,其所含的蛋白质的流失量可达8%~12%,若采用煮或焖的方式,其蛋白质的损耗则较少;在炸肉类食物的过程中,其所含的B族维生素的流失量为45%,若采用煮的方式,其B族维生素的流失量为42%,而采用焖的方式,其B族维生素的流失量为30%。
由此可见,肉类在烹调过程中,焖制损失营养最少。另外,如果把肉剁成肉泥,与面粉等做成丸子或肉饼,其营养损失要比直接炸和煮减少50%。
此外,还有以下三类肉类食物要少吃。
熏制肉类:肉类食物在熏烤过程中会产生如杂环胺、多环芳烃、亚硝胺;卤制肉类:卤制食物含亚硝胺,长期食用会导致鼻咽癌和食道癌;腌制肉类:其含有硝酸盐,腌制不透更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可还原为有毒的亚硝酸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与胺结合成为致癌性极强的亚硝酸胺类化合物,长期食用易患食道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