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血糖一高就调整降糖药?先区分这两种现象

「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两个常见的以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现象。这两种病理现象的症状虽然十分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不同。

很多糖尿病患者往往会将这两种现象相混淆,一发现自己早晨的空腹血糖升高,就盲目地加大胰岛素或降糖药的用量,从而导致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确区分这两种病理现象对他们安全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黎明现象

黎明现象(DawnPhenomenon)是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控制尚可,且无低血糖的情况下,于黎明时分(3:00~9:00)出现高血糖或胰岛素需求量增加的情况。

目前认为,清晨至早餐前血糖升高属于黎明现象的范畴,而早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被定义为延伸的黎明现象。

1.发生机制

黎明现象普遍存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机制尚不确切,可能与黎明时分胰岛素拮抗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

健康人群中,在凌晨1:00~4:30时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4~6点时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5:30以后肝葡萄糖生成和外周葡萄糖利用同时增加,胰岛素和C肽分泌也同时增加,因此健康人在凌晨时分血糖维持稳定。

而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在夜间增加,但肝葡萄糖生成于凌晨3:30开始增加,血浆葡萄糖浓度同时升高,而外周葡萄糖利用并未同时增高,而是延迟到凌晨5点才开始增加,因此出现明显的「黎明现象」。

因此,在黎明时分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同时肝葡萄糖生成增加和外周葡萄糖利用减少,是「黎明现象」的主要原因。

另外,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与凌晨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关。夜间生长激素的大量分泌使肝和肌肉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加重了胰岛素抵抗,因此产生了胰岛素需求量增加或早间高血糖的「黎明现象」。

除了生长激素的影响外,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现象」可能还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1)水平升高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降低等多种激素有关。

2.如何及时发现

黎明现象是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薄弱环节之一,及时、准确的血糖监测是发现黎明现象的前提。

糖尿病患者如果未能及时改善黎明现象,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水平会持续升高,进而使全天血糖升高,HbAlc水平上升,进入高糖毒性的恶性循环,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管理和并发症的防治产生不利影响。

3.治疗方案

为了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应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控制「黎明现象」的发生。

从「黎明现象」的病生理机制出发,其治疗方案的核心是恢复体内激素平衡。研究显示使用生长抑素抑制夜间胰高糖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避免「黎明现象」的发生。

(1)使用赛庚啶,其通过较强的抗组胺与抗5-羟色胺作用,抑制垂体前叶分泌生长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降低「黎明现象」幅度。

(2)使用甲吡酮抑制皮质醇也可改善「黎明现象」。

(3)选择合适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以控制晨间高血糖。

(4)晚上适当体育运动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降低晨起血糖大有帮助。消除自身的精神负担,不要熬夜,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对改善黎明现象亦有一定作用。

苏木杰反应

苏木杰(Somogyi)反应是指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后引起的高血糖反应。

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自身保护,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代偿性地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类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

苏木杰反应是一种继发于严重低血糖之后的反跳性血糖升高。该反应实际上是人体对低血糖的一种保护性调节。

苏木杰反应发生的机理是:当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出现低血糖后,其体内升血糖激素(如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就会增加。

这些升血糖激素会促进人体内肝糖原的分解,使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升高,以帮助机体纠正低血糖。

身体健康的人其胰岛β细胞的功能正常,当其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时,其体内胰岛β细胞就会分泌足够的胰岛素,使其血糖的水平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

因此,身体健康的人即使发生了低血糖反应,也不会出现血糖反跳性升高的现象。

而糖尿病患者其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当其血液中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时,其体内胰岛β细胞无法分泌出足够的胰岛素来降血糖。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出现低血糖后,其血糖水平就会反跳性地升高。

苏木杰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苏木杰反应常以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会觉得胰岛素应用剂量不够,因此而增加睡前胰岛素用量,进一步造成这种低血糖后高血糖现象,使得血糖极难控制。

临床如发现患者血糖波动大且空腹血糖较高同时伴有如下现象应高度警惕苏木杰反应:

虽然出现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都表现为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但他们患病的原因不同,故采用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

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应先进行鉴别诊断。

鉴别方法

鉴别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的方法是: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不仅是因为这为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提供了精确的数据资料,还因为它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更加了解。

考虑到经济因素,也可通过监测0点,2点,4点及6点血糖来代替。如果患者在黎明前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就说明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的现象是苏木杰反应。

如果患者在夜间没有出现低血糖的症状,而是表现为血糖逐渐升高,其出现的空腹血糖升高就是黎明现象。

一般来说,出现苏木杰反应的糖尿病患者应酌情减少晚餐前(或晚上睡觉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并可在晚上睡觉前适当地加餐,以免因夜间发生低血糖而导致早晨空腹血糖反跳性升高。

而出现黎明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则应适当地增加晚餐前(或晚上睡觉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用量,以控制早晨出现的高血糖。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和黎明现象的症状十分相似,但治疗方法却截然相反。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早晨空腹血糖升高的症状时,应先进行鉴别诊断,然后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THE END
1.能够刺激与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什么于姗医生的语音科普能够刺激与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什么 能够刺激和增加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叫做胰岛素促泌剂,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胰岛素促泌剂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磺脲类的胰岛素促泌剂,代表药物有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吡嗪,格列本脲等等,格列美脲是属于第三代的磺脲类促泌剂,起效时间比较长维持的效果也是比较长的,现在临床上用的比较广泛https://www.miaoshou.net/voice/655962.html
2.能够刺激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能够刺激并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是()。A.格列吡嗪(美吡达)B.瑞格列奈(诺和龙)C.拜唐苹D.二甲双胍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https://www.shuashuati.com/ti/7adbccb852e3417693af092aa67849dd.html?fm=bdbds75d8447767ac06e4b19485865f66b815
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是GDM孕妇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15%~45%,高于普通孕妇的10倍,与妊娠期高血糖有关。由于孕妇血中葡萄糖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而胰岛素不能通过胎盘,使胎儿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胰岛的β细胞增生,分泌较多的胰岛素,致使胎儿过早产生非生理性成人型胰岛素分泌类型,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自身正常的血糖。胰岛素能https://ccdas.pmphai.com/jeesitede/appdisease/toPcDetail?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0001AA100000000EOJQ0
4.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生理学题库考点(强化练习)48、单项选择题 有关胰岛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降低时,使血糖下降,产生胰岛素休克 B.胰岛素可促进蛋白质合成 C.血糖升高可刺激胰岛素分泌 D.胰岛素不足可导致血脂升高 E.迷走神经兴奋时,胰岛素分泌增多点击查看答案49、单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http://www.91exam.org/exam/87-1081/1081297.html
5.Nature子刊研究:替尔泊肽激活GIP受体对刺激胰岛素分泌必不可少Nature子刊研究:替尔泊肽激活GIP受体对刺激胰岛素分泌必不可少 扫码免费学习 替尔泊肽(Tirzepatide)是一种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受体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的双重激动剂。激活GLP-1受体,能够减少饥饿感,从而减少饮食和热量摄入,而激活GIP受体可以减少饮食和热量摄入并增加能量消耗。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8b24fc25-e034-46ff-b9ef-ecc58fbc2cd8
6.有哪些药物可治疗胰岛素抵抗,内分泌科指导意见: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有很多种,如二甲双胍缓释片,格列吡酮,吡格列酮等,这些药物都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的抵抗,平时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锻炼来进行治疗,适当锻炼身体,控制好体重,饮食上低盐低脂低糖,不要吃含糖高的食物,忌烟酒。 2022-09-20 19:05 胰岛素 药物 相关https://m.bohe.cn/iask/mip/489ypgg6kx42rla.html
7.餐后血糖增高型2型糖尿病药物干预的研究及临床实施糖尿病饮食运动临床上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非药物方法有:(1)在饮食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少量多餐;(2)进食升糖指数低的食物,食物中增加植物纤维; (3)运动锻炼改善胰岛素抵抗。 在所有降糖药物中,目前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主要包括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以及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https://www.haodf.com/neirong/wenzhang/408575391.html
8.如何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人体胰岛素的分泌,主要是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当人体进食或者是注射葡萄糖以及进食了蛋白质食物的时候,胰岛细胞会受到刺激来分泌内源性的胰岛素,但是这些是和饮食有关的。而如果说是药物方面,通过是磺脲类的促泌剂、格列奈类的促泌剂,是可以促胰岛素分泌的。除此之外,2型糖尿病的患者,如果是早期进行强化治疗,https://www.myzx.cn/voice/139371
9.胰岛素促分泌剂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可能是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笔试考试会遇到的考点,医学教育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供考生朋友们参考。 胰岛素促分泌剂 【1、磺脲类】:甲苯磺丁脲棵、格列吡嗪、达美康 等。 作用机制:主要是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的作用,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https://www.med66.com/zhongxiyiyishi/fudaopeixun/qi2003267595.shtml
10.格列美脲和瑞格列奈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为啥更推荐瑞格列奈?格列美脲作用机制及代表药物 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表,它能与胰岛β细胞表面的磺脲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分泌。就像是赶马的鞭子,马跑不动了给它一鞭子,马就会跑得快一些。不仅如此,格列美脲还能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可使血糖升高的胰高血糖素。 一方面刺激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878518.html
11.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有问必答胰岛素是由胰腺组织的B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直接分泌到血液中,起调节血糖的作用,当出现糖尿病时主要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有直接关系的,治疗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 胰岛素为何会分泌不足 潘永源主任医师 内科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三级甲等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时候会引起https://3g.club.xywy.com/wenda/106944403.htm?from=360glyswd
12.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技术规范b.餐时胰岛素分泌:进食后,胰岛在血浆葡萄糖刺激下(当血糖>5.55 mmol/L时)可立即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根据个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同,可较基础分泌率增加 3~ 10倍不等),从而抑制餐后血糖的急剧升高,这就是进食后胰岛素的高分泌。随着消化过程的结束,血糖逐渐下降,大约在进食后 2~ 3h胰岛素的大量分泌也结束,很快恢http://www.zjsmyy.com/home/Info/3815
13.药物制剂为了做出口服胰岛素,有人开了这些脑洞……II型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而造成的血糖代谢紊乱。临床治疗以口服降糖药为主,包括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苯甲酸衍生物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类似物和二肽基肽酶(dipeptidyl peptidase 4,DDP-4)抑制剂等药物。 https://www.canbigou.com/d/643.html
14.每日热点0423目前降糖药物的主要机制多为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以及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其中以胰岛素为代表的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最为常见,其余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主要有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等,上述这些药物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若应用剂量不当或过大则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发生。 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3429
15.湖北省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大众版)冠心病卫生降引起我国冠心病患病率急剧增加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引起膳食结构改变,膳食中的热量、蛋白质、脂肪来源从以植物为主转向以动物为主,总热量过剩,同时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患者越来越多,而这些代谢异常会促进http://yrz.snj.gov.cn/fdzdgknr/gysyjs/fp_51456/202204/t20220421_40924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