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舌尖儿上的“陷阱”:警惕这八种吃出来的疾病!凤凰网陕西

潮汕六大生腌——虾蟹血蚶皮皮虾等,

挑战生命极限的扬中“全河豚宴”,

人食五谷,病从口入。

享受美食,也要注意科学饮食。

先来看一个专业性的名词儿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通俗的讲就是“吃”出来的病,食品中致病因子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也可伴有其他系统的症状,如发热、头昏、神经精神改变等,严重的可出现脱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吃”出来的病,有哪些?

01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被致病菌或细菌毒素(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毒素等)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

02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被病毒(如甲肝病毒、诺如病毒等)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03

寄生虫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被寄生虫(如广州管圆线虫、旋毛虫等)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04

化学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被某种化学物污染,或在加工、制作、存储过程中产生或误用某种化学物(如亚硝酸盐、钡盐等)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05

真菌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有毒蘑菇或被某种真菌毒素污染(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的食品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06

有毒动物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含有天然毒性成分的动物性食品(如河豚、有毒贝类等)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这个外表萌萌哒的河豚,其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等脏器中含有河豚毒素,此为剧毒,只需0.5mg即可致人死亡,而且这种毒素有金刚不坏之身,一般的加热、烧煮、晒干等方法都不能消灭它,处理不当或误食可导致中毒甚至丧命。

07

有毒植物性食源性疾病:

摄入含有天然毒性成分的植物性食品(如鸟头类、菜豆等)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人员及消费者,普及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卫生学知识,遵循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彻底加热、在安全的温度下储存食物、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

1

保持清洁:饭前便后和食物制备过程中都要勤洗手,餐具、厨具使用前后要清洗干净、厨房环境亦要保持清洁。

生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品要与其他食物分开储存,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都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2

3

彻底加热:加工肉、禽、蛋、海产品等食物时要烧熟煮透(食物中心温度至少达到70℃),尤其是烤肉、肉馅、大块的肉和整鸡等食品。从冰箱里取出的生冷熟食,特别是暂时冷藏的剩饭剩菜,一定要彻底加热后才能食用。

在安全的温度下储存食物:70℃以上和4℃以下温度可以抑制大部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

熟食在室温下存放超过2小时容易腐败变质,食物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尽量不要食用隔夜的剩饭剩菜;

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料: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清洁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原料,不要使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原料。

THE END
1.预防食源性疾病,按“五大要点”做预防食源性疾病,按“五大要点”做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平均6个半人中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随着天气越来越热,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食源性疾病也将进入高发期和多发期。与此同时,全球化的产业链运行使得https://www.chunyuyisheng.com/pc/topic/44651/
2.夏季饮食莫大意,病从口入要警惕!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预防食源性疾病,关键是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一、保持清洁 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准备食物和拿食品前要洗手。 ②餐具和厨具要清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 ③厨房环境要清洁,避免虫、鼠及其它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https://wjw.hefei.gov.cn/xwzx/gzdt/18507527.html
3.了解食品安全的头号敌人—食源性疾病对于这个头号敌人,我国建立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系统和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通过这些系统和网络,我们能够了解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发病趋势,评估发生在不同地区的食源性疾病是否由同一种食品引起的,准确快速地对食品中的致病因素进行追踪溯源。因此可以更早地发现、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隐患。 https://m.kangyanghongya.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794221
4.盛夏到来微生物生长繁殖严防食源性疾病华声在线衡阳频道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现在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头号的食品安全问题。食源性疾病常见的致病因子包括微生物、有毒动植物和化学物质等。下面针对我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特http://hy.voc.com.cn/view.php?cid=213&tid=122079
5.食源性疾病是我国最大食品安全问题应遵循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韩宏伟建议,要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做熟、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五要点”呢?日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消费提醒,重温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再次提示消费者加工制备安全食物的方法。 http://www.chinatt315.org.cn/rdgz/2020-6/12/93018.html
6.天气转暖,谨防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预防食源性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五大要点”。 1、保持清洁:勤洗双手多消毒,食材清洗莫马虎,厨房卫生要做好; 2、生熟分开:生食熟食有区分,案板刀具分类放,交叉感染要不得。 3、烧熟煮透:海鲜水产肉禽蛋,虫卵病菌需杀尽,烧熟煮透保平安。 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628352&moduleid=21
7.世界卫生组织提示“食品安全五大要点”3.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避免因环境污染引起食源性或水源性腹泻等。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五大要点”覆盖了从人到物的食物加工关键环节,精炼地总结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有效经验,适用于食品加工、餐饮单位,特别是家庭厨房。愿大家都从我做起,讲究卫生、养好习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https://wenku.baidu.com/view/90f18e1d48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3.html
8.降管理师25D.使消费者不但蒙受经济损失,但不会延误疾病的治疗时机 E.在目前这种保健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下,应该学会购买和食用安全的保 57.下列属于必需常量元素的是 A.钾、钙、钠 B.锰、钻、锌、硒 C.磷、硫、氯、镁 D.铁、铜、锰 E.碘、硒、铬 58.食源性疾病按发病机制分类分为 https://blog.csdn.net/robin9409/article/details/123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