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冠心病
C.糖尿病
D.高血压
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答案:E
2.预防医学是研究
A.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B.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C.人群的健康
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答案:A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预防为主
B.三级预防
C.强化社区行动
D.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E.群众性自我保健
3.体现了新公共健康精神的项目是
答案:C
4.属于健康观内容的项目是
答案:B
5.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
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
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C.个体预防向治疗与预防相配合发展
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
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下列均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直接损害,除外
A.急性中毒
B.机体免疫力下降
C.儿童佝偻病的发生增加
D.变态反应
E.致癌作用
1.在防止矽尘的工艺过程中,能根本消除粉尘危害的是
A.生产设备的技术革新
B.远距离操作
C.密闭发尘场所
D.加强工人防护
E.以无SiO2物质代替含石英的材料
答案:D
2.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采取的措施是
A.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B.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C.使用解毒剂
D.对症治疗
E.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3.一份粉尘样品分散度测定结果如下:
粉尘粒径(μm)构成比(%)
<2352~455~15≥105
其中呼吸性粉尘占
A.35%
B.45%
C.15%
D.80%
E.95
1.我国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
A.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个
B.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C.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个
D.每100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个
E.每500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个
2.某社区为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区,一般认为氟骨症多见的年龄段为
A.幼儿
B.学龄期儿童
C.青壮年
D.新迁入的老年人
E.新迁入的成年人
3.食物中每克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可供给能量(kcal)分别为
A.4,4,9
B.9,4,4
C.4,9,4
D.4,9,9
E.9,9,4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玉米
B.鸡蛋
C.黄豆
D.鱼
E.大米
4.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5.食物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低的是
6.大豆与谷类食物混食,主要补充谷类中最缺乏的必需氨基酸是
A.赖氨酸
D.苏氨酸
C.蛋氨酸
D.亮氨酸
E.异亮氨酸
7.小白菜在烹调过程中最易损失的营养素为
A.维生素A
B.维生素E
C.维生素D
D.维生素B1
E.维生素C
(8~9题共用备选答案)
A.砷
B.氟
C.钙
D.磷
E.硫氰酸盐
8.促甲状腺肿物质是
9.影响钙磷代谢的物质是
10.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
A.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需要的量
B.为满足机体从事轻劳动所需要的量
C.为满足机体需要,每日必需由膳食摄取以满足机体需要的量
D.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量
E.为保证机体正常健康与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量
10.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细菌性食物中毒
C.有毒植物中毒
D.有毒动物中毒
E.霉菌毒素食物中毒
1.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描述离散趋势的指标最好选用
A.全距
B.百分位数
C.方差
D.标准差
E.变异系数
2.若不知总体标准差,反映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用
A.S
B.Sx
C.SP
D.σp
E.σx
3.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两组资料的比较,检验统计量的计算用(注公式放大就可看清)
x-μ
A.——
σ
B.——
σx
χ-μ
C.——
sx
d-μ
D.——
Sd
x1-x2-μ
E.——
Sx1-x2
4.两个正态双变量资料,自变量记为X,真因变量记为Y,真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系数为0.2,经统计学检验,P=0.05,则
A.X增大一个单位,r增大0.2个单位
B.X增大一个单位,r减少0.05个单位
C.X增大一个单位,r增大0.05个单位
D.X增大一个单位,r减少0.2个单位
E.X增大一个单位,r减少或增大0.2个单位都有可能
5.从一个呈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样,X≠μ,该差别被称为
A.系统误差
B.个体差异
C.过失误差
D.抽样误差
E.测量误差
6.n足够大,P不接近于0或1,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统计量u为
A.|P-π|
SP
B.|P1-P2|
σP
C.|P-π|
D.|P-π|
E.|P-π|
(7~9题共用题干)
7.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应是
A.H0l=P2=P3=P4=P5
B.H0l=P2=p3=P4>P5
C.H0:πl=π2=π3=π4=π5
D.H0:πl≠π2≠π3≠π4≠π5
E.H0:πl=π2≠π3=π4=π5
8.图示对比不同职业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的高低,应绘制
A.普通线图
B.直线图
C.直方图
D.圆图
E.散点图
9.比较不同职业人群的冠心病患病率的假设检验,应计算的统计量为
A.t
B.χ2
C.F
D.x
E.P
10.两组呈正态分布的数值变量资料,但均数相差悬殊,若比较离散趋势,最好选用的指标为
B.四分位数间距
(11~13题共用题干)
为了研究45岁以上的男性中体重指数(BMI)≥25者是否糖尿病患病率高,某医生共调查了9550人,其中BMI≥25者有2110人(n1),糖尿病患病人数为226人(X1);BMI<25者7440人(n2),其中糖尿病患病人数为310人(χ2),问BMI≥25者糖尿病患病率是否高于BMI<25者。
11.统计学检验的无效假设和备选假设分别是
A.H01=P2,H1:P1≠P2
B.H0:P1=P2,H2:P1<P2
C.H0:π1=P2,H1:π1≠P2
D.H0:π1=P2,H1:π1<P2
E.H0:π1=P2,H1:π1>P2
12.若进行u检验,公式为
A.|P1-P2|/SP1
B.|P1-π|/SP
C.|P1-P2|/σP
D.|p1-P2|/SP
E.|P1-π|/σP1
13.经u检验,若u值等于2.95,则最接近的概率P应是
A.P>0.05
B.P=0.05
C.P>0.01
D.P=0.01
E.P<0.01
14.为比较工人、干部中高血压患者所占比例有无不同,进行了χ2检验,χ2值为9.56,χ2(0.05.1)=3.84,应得出的结论是
A.接受π1=π2
B.拒绝π1=π2
C.接受π1>π2
D.拒绝π1>π2
E.拒绝μ1=μ2
15.正态分布曲线下横轴上,从-∞到μ+1.96σ的区间面积占总面积的
A.90.0%
B.95.0%
C.97.5%
D.99.0%
E.99.5%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60名正常成年女性血小板数所得资料只能是计量资料
B.统计工作步骤中最重要的是分析资料
C.概率是描述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指标
D.样本一定具有随机性
E.样本的指标称为参数
17.来自同一总体的两样本,下列哪个指标小的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时更可靠
A.Sx
B.CV
C.S
D.t0.05,vS
E.x
1.对慢性疾病进行现况调查,最适宜计算的指标为
A.罹患率
B.发病率
C.患病率
D.感染率
E.发病比
2.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疾病的联系程度,应计算
A.RR
B.RR-1
C.OR
D.OR-1
E.P1-P0
3.病例对照研究中,选择偏倚不包括
A.入院率偏倚
B.回忆偏倚
C.检出症候偏倚
D.无应答偏倚
E.错误分类偏倚
4.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实验组发病率之比,为
A.有效率
B.治愈率
C.生存率
D.保护率
E.效果指数
(5~7题共用题干)
某小学有大批的学生发生不明原因的腹泻,为了寻找病因及流行的线索。
5.首先应进行的研究是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临床试验研究
D.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E.现况调查研究
6.通过第一步的研究,结果提示大批学生的腹泻可能与饮用了某厂生产的饮料有关,下一步最好采取
B.临床试验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
E.队列研究
7.若证实导致这次腹泻的病因,有
A.临床试验
B.实验室检查
C.病例调查
D.队列研究
E.理论流行病学研究
A.资料搜集
B.科研设计
C.资料整理
D.资料分析
E.结果的表达
9.在一种分析性研究中,计算了RR值,可说明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程度,该指标为
A.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归因危险度
D.患病率
E.相对危险度
11.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的发病结局,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程度,该研究为
A.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D.临床试验研究
E.现场干预试验
12.试验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发病率差值再除以对照组发病率,所得指标为
13.为研究老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拟进行抽样调查,下列哪一项不是抽样调查中决定样本含量的因素
A.预期现患率
B.调查者的数量
C.个体间的变异程度
D.精确度
E.把握度
14.某医师欲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高血压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指标为
A.病死率
C.死亡率
E.二代发病率
15.为尽量发现病人,在制定筛选方法标准过程中,常采用
A.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B.提高方法的特异度
C.降低假阳性率
D.提高假荫性率
E.使假荫性率与假阳性率相等
16.选定有特定疾病的人群组与未患这种疾病的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分析暴露于该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该研究为
A.现况调查研究
C.队列研究
D.实验性研究
E.理论性研究
17.某医生观察某新药对预防流感的效果如下
观察人数未发病人数发病率(%)
未服药组18013027.78
服药组23019017.39
下列说法最合适的是
A.服药组的发病率低于未发病率,可以认为该药有效
B.由于两组发病率相差不大,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C.由于未设对照组,不能认为该药预防流感有效
D.本资料应做假设检验后再作结论
E.因为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作出结论
18.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
A.复发
B.再燃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19.某地区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超过历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则认为该病
A.大流行
B.散发
C.有季节性
D.爆发
E.流行
20.现况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包括
A.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
B.观察某疗法的远期疗效
C.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
D.描述某种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E.进行疾病监测,早期发现病人
21.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A.爆发
B.大流行
C.季节性升高
D.周期性流行
E.长期变异
试题点评:本单元是整个预防医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每年均出3~4题。
1.高血压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全人群
C.中老年人群
D.高血压病高危人群
E.高血压病人
2.一职工从沿海某城市归来,腹泻1天,10余次,水样便,到市医院求治,疑为肠炎,后大便培养出E1-Tor型细菌。诊断后11小时医师上报疫情,国家要求上报此类传染病最迟不超过
A.6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E.48小时
3.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时限
A.向当地人民zhengfu报告疫情
B.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疫情
C.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
D.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报告疫情
E.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疫情
心理学
(1~3题共用备选答案)
A.变态心理学
B.健康心理学
C.神经心理学
D.临床心理学
E.生理心理学
1.研究心理咨询、心理诊断的属于
2.研究脑和行为关系的属于
3.研究促进心身疾病康复和预防的属于
4.在人本主义治疗中最重要的是
A.表达
B.分析
C.指导
D.倾听
E.同情
5.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A.只在实验室中完成
B.只以人为被试对象
C.只记录生物学指标
D.只在有目的的一定控制条件下进行
E.只使用各种现代仪器设备
6.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
A.心理活动的规律的学科
B.人类行为的科学发展
C.疾病的发生发展的规律
D.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
E.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原则
1.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A.个别属性的反映
B.整体属性的反映
C.本质属性的反映
D.特殊属性的反映
E.发展属性的反映
2.“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知其香”说明的是
A.感觉过敏
B.感觉适应
C.感觉相互作用
D.感觉减退
E.感受性补偿
3.既想参赛锻炼自己,又怕成绩不好被人讥笑,此时的动机冲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