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核安全局公布的16起事件

这是一起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对中日两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事故起因是日本在奉天县的南关铁路爆破,以制造虚假的袭击事件为借口,发动对奉天的全面进攻。

由于奉天县地理位置特殊,受限空间导致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进攻时无法有效展开防御。

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指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核事故。

该事故导致了大规模的辐射泄露,造成了重大的环境和人身伤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位于乌克兰与白俄罗斯边境,被认为是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

核电站的建筑和设施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核反应堆的爆炸,释放出大量辐射物质。

周边地区的居民无法及时撤离,受到了不可逆转的辐射伤害。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严重影响也与受限空间有关。

事故发生地点附近有着大片的农田和森林,这些环境被严重污染,对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农业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三、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是指2003年2月1日发生在美国的一起航天飞机事故。

这是一次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造成了航天飞机及机组成员的彻底毁灭。

事故发生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返航过程中,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瓦斯被从外部飞来的脱落的泡沫击中,导致了瓦斯层的损坏。

这在受限空间内是难以修复的,最终导致了整个航天飞机的解体和坠毁。

这次事故的教训是在受限空间内需要严格考虑各种可能的外界因素,并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防。

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任何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综上所述,受限空间下的典型事故案例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教训。

在受限空间中,应该加强事前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核辐射案例核辐射案例是指由于核事故或核武器爆炸等原因而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扩散,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的危害。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核辐射案例: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和火灾,释放了大量核能和放射性物质。

这次事故导致数十人当场死亡,数百人后来死亡,数千人受到辐射污染。

此外,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空气中扩散,超过30万人被迫疏散,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

2.福岛核事故(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在强烈地震和海啸的冲击下发生了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和大海里,导致福岛附近地区数百人死亡或失踪,更多人被迫疏散。

此外,农田、水源和海洋生态系统也受到严重破坏。

核辐射案例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其直接影响,还在于其长期的影响和后果。

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导致癌症、基因突变、遗传疾病等长期健康问题,也会对环境造成持久的污染。

因此,预防核事故和加强核安全非常重要,以避免核辐射案例的发生。

核污染案例分析一、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于1986年4月26日发生在苏联(现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座反应堆。

事故引发了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对周边地区和更远处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事故导致两名员工立即死亡,后续估计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在数百至数万之间。

此外,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并随着风向传播,波及了数十个国家。

事故周边区域被迫进行大规模疏散,约有30万人被迫离开家园。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了长期而严重的影响。

受到辐射的人们面临着癌症、心血管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等风险。

当地土壤和水源也被放射性物质污染,影响了农业和食品安全。

二、福岛核事故福岛核事故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由于日本东北地区遭受了9.0级地震和海啸的重击,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受损。

在事故中,三座反应堆发生了熔毁,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

事故造成了3名员工死亡,很多人也面临着放射性辐射的影响。

周边区域的人们被迫被疏散,超过15万人被迫离开了家园。

福岛核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较为严重。

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海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损害。

该地区的土壤和水源也受到了污染,影响了农业和水产业的发展。

此外,人们对核能的安全性和环境风险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

以上两个案例显示了核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严重威胁。

这些事故对核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都加强了核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以减少核能灾难的发生。

海洋污染核污染事件案例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发生在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导致大规模的核辐射泄漏。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千人死亡、核辐射污染了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导致数千人长期健康问题。

2.福岛核事故(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规模9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这一事件导致多个核反应堆熔毁,核辐射污染了大面积土地和海洋。

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海洋中,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

3.马其顿废弃铀矿泄漏事件(1999年):位于马其顿共和国的泽卡尽头镇的废弃铀矿发生坍塌,导致大量放射性尘埃和水泄漏。

这一事件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并导致大量土地和水源受到长期污染。

4.奈加拉瓜湖污染事件(2016年):位于尼加拉瓜的奈加拉瓜湖,发生了一起由开采金矿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

在一次矿山泄漏事故中,大量有毒化学品和重金属进入湖水,导致湖水和附近地区的水源严重污染,威胁当地居民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

5.阿普卡污染事件(2013年):发生在越南的阿普卡镍采矿和冶炼工厂,导致大量化学物质和重金属进入附近的土壤和水源。

这一事件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影响了当地居民的健康,并破坏了附近的农田和自然资源。

海洋生物或异物的堵塞可能导致机组的降功率乃至停堆,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对最终热阱的可用性构成威胁,需引起高度重视。

分析表明,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对海洋环境背景了解不充分的问题,有取水和过滤系统的设计问题,也有近些年海洋富氧化等原因产生的未曾预计的问题。

将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事件(见附件)印发给你们。

为做好类似事件的应对工作,我局对各核电厂营运单位提出如下建议:一、高度重视海洋生物或异物对海水系统特别是安全重要厂用水系统的影响,结合有关案例,分析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二、与有关单位合作,努力掌握海洋生物或异物的产生和运动规律,建立预警和预防机制;三、对取水和过滤系统可能存在的设计或建设问题加以改进,增强抵御海洋生物或异物的能力;四、定期对取水构筑物、系统和设备进行检查,做好日常维护、清理和清於等工作;五、完善应对海洋生物或异物堵塞取水系统的应对预案并加强演练,重点要放在保证安全重要厂用水系统的功能上。

附件:海洋生物或异物影响核电厂取水安全典型事件国家核安全局2016年4月27日。

1.福岛核电站事故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系列严重的核事故。

这一事件导致了核泄漏,危及了周边的居民和环境,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起事故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天然灾害(海啸和地震)以及电站设计和管理上的缺陷。

2.挪威安德烈海上石油平台事故挪威安德烈海上石油平台发生于2019年,这一事故是因为一艘油轮与石油平台发生碰撞而导致的。

事故造成了平台的燃烧和沉没,造成了14人死亡。

这两次事故造成了346人死亡。

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事故的原因是出现了飞机的安全缺陷,而且当时培训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也被揭示出来。

这一事件引起了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等飞机制造商的重新考虑和改变飞机设计和培训方面的策略。

4.美国三气泡航天飞机事故在1986年和2003年,两次美国航天局的三气泡航天飞机发生了灾难性的空难事故。

这些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

根据调查结果,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与航天器的设计和制造有关,加上管理和项目运营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当然,在吸取教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在管理和监管方面不断加强力度,不断完善法规和标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全面提升行业和企业的安全水平。

2.福岛核事故(2011年):由于9级地震和海啸导致日本福岛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失去冷却功能,造成核泄漏和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周边地区被迫撤离,并对海洋和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污染。

3.钚工厂泄漏事件(1957年):苏联乌拉尔地区的马雅克核工厂发生了一次钚工厂泄漏事故,造成了大规模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和核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5.非法倾倒核废料事件:此类事件通常涉及非法运输和倾倒核废料的行为,破坏了环境和健康,可能导致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长期污染。

这类事件不止一起,它们通常是由于盈利动机或不负责任的行为所引起的。

这些事件都表明核能事故、泄漏和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强调了核能的安全、管理和监管的重要性。

核污染中国区域中国是世界上最严重受到核污染影响的国家之一。

以下是几个中国区域受到核污染的例子:1.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地区是核设施稠密区,包括核电站、核研究所和核武器试验场。

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尔滨和敦煌两个核污染事故。

哈尔滨事故发生于2005年,导致严重的土壤和水源污染。

敦煌事故发生于1989年,造成了该地区辐射严重。

2.湖南湖北地区:这两个地区有一些核设施,包括核电站和核研究所。

其中最知名的是湖南的岳阳核电站和湖北的荆州核电站,这些核电站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发生过一些事故,导致辐射泄漏和环境污染。

3.青海地区:青海省是中国的核试验场之一,自1960年代起,中国在这里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这些试验导致该地区的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的核污染。

4.辽宁地区:辽宁省是中国最大的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基地之一。

然而,该地区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发生过一些事故和泄漏事件,导致辐射污染。

这些区域的核污染对人类和环境都产生了严重影响。

它们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受到严重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采取措施来减少核污染和提高核安全意识,但仍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中国历史上的核污染中国历史上的核污染事件相对较少,但仍然存在一些重要的事件:1.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其中最著名的是在新疆罗布泊进行的多次核试验。

这些核试验导致了罗布泊地区的严重辐射污染,对当地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了长期的巨大影响。

2.197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导致了尘肺病疫情。

3.1987年:中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核事故,即中国黑龙江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核废料泄漏事故。

该事故导致了黑龙江河道严重污染,影响了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4.2011年:福岛核事故对中国的核污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福岛核电站的爆炸和泄漏,中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轻微的核辐射。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政府在近年来对环境保护和核安全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加强了核设施的监管,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核安全标准,并加大了对核事故和核污染的防范力度。

我国主要的核电站事件警钟长鸣——我国核电设备制造中重要经验反馈例1“两张黄牌、一张红牌”的警示2000年3月,某厂在为秦山第二核电厂二号压力容器(RPV)接管安全端焊接过程中,因违反质量保证要求,焊接工艺不成熟,检验工序不合理,导致RPV共6个接管中5个存在超标焊接缺陷(B5、B6、B7、B8为主管道接管,B9、B10为安注管道接管)。

在返修中,又出现不遵守质保大纲要求,无指令操作,错标缺陷位臵(标在B6上)、错挖、违规补焊,无任何质量记录,造成一条焊缝质量无法确认的重大责任事故,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国家核安全局(NNSA)于2000年4月下令该厂停工整顿(这是第二张黄牌,它的第一张黄牌是1998.10),并在民用核设施,以及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和安装单位范围内进行了通报。

为了严肃法纪,确保核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质量,NNSA于2003年12月30日吊销了该厂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

2004年上半年,NNSA对该厂的重新申请进行了审查,并召开专家委员会对该厂的重新发证进行了咨询。

2004年8月NNSA重新给该厂颁发了民用核承压设备制造资格许可证。

事件后果:-秦山二期2号机组推迟装料约22个月-经济损失巨大例2、某厂承接了秦山II期的安全壳喷淋热交换器(4台)的制造任务,该热交换器属核3级设备,壳侧为核安全2级。

其管板与筒体焊缝是承压边界,属核2级焊缝。

施焊过程中,由于筒体变形,在筒体与管板对接时,最大错边量超过5毫米,超出最大允许错边量(4毫米)1毫米以上,且完成焊接后也未按规范要求对焊缝进行体积性探伤。

该缺陷发生在该设备的承压边界上,当时秦山核电联营公司和某厂均未向NNSA报告。

NNSA1999年12月在秦山II期现场进行检查时发现了该不符合项,为此专门成立了专项检查组。

经审评,NNSA认为联营公司所采用的纠正措施违反了RCC-M规范,也不符合我国常规压力容器规范(GB-150)的规定。

核泄漏事件简介核泄漏事件是指核设施(如核电站、核试验基地等)发生意外事故,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历史上的核泄漏事件核泄漏事件自核工业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

以下是一些历史上发生的主要核泄漏事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是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件之一。

该事件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号一机组发生严重爆炸,造成大量的辐射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这次事故造成数百人直接死亡,数千人受到严重的辐射污染,并导致大量人口被迫撤离。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后果持续至今,辐射区域依然无法居住。

福岛核事故(2011年)福岛核事故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由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发生的9.0级地震引发了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的冷却系统失效,核反应堆发生部分熔融。

这次事故造成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并迫使数万居民撤离。

福岛核事故是自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以来规模最大的核泄漏事件,对日本和全球的核能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霍尔马核事故(1957年)霍尔马核事故发生在1957年,位于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霍尔马核电站发生了火灾和爆炸,造成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泄漏。

这次事故造成数百人死亡,成千上万人受到辐射污染。

霍尔马核事故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认定为国际等级的核事件,它揭示了核事故的严重后果,并促进了核安全的改进。

核泄漏事件的影响核泄漏事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以下是核泄漏事件可能引发的一些影响:放射性物质的扩散核泄漏事件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这些物质可能通过大气、水体和土壤等途径扩散。

这会导致广泛的辐射污染,对野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和人类产生长期的危害。

健康风险核泄漏事件暴露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直接损害。

暴露于辐射物质中的人们可能患上癌症、遗传性疾病和其他长期健康问题。

附件核电厂人员行为导致的典型运行事件一、多个核电厂人员违反程序误操作导致的运行事件1.宁德核电厂现场操作人员误开阀门导致排气烟囱总β活度短时超化学技术规范限值运行事件2016年8月30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现场操作人员跟踪硼回收系统(TEP)除气器(4TEP002DZ)状态时,发现除气器压力偏高,在未通知主控人员且无操作指令的情况下,未依据泄压操作程序开启排含氢废气隔离阀(4TEP430VY),而是凭经验在辅助控制室两次错误开启排含氧废气隔离阀(4TEP426VA),导致含氢废气排向废气处理系统(TEG)含氧子系统,经TEG风机进入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烟囱,触发烟囱排气低量程惰性气体β活度一级、二级报警,违反最终安全分析报告中关于特殊排放的安全承诺。

2.宁德核电厂化学人员取样错误导致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运行事件2016年9月6日,宁德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进行核取样系统阀门内漏处理过程中,隔离经理查询最近一次稳压器液相定期取样记录时,发现稳压器液相取样阀近期无开启记录。

经进一步查询得知,自2016年8月15日,稳压器液相取样阀无开启记录。

排查发现,1、4号机组也存在稳压器液相硼浓度失去定期监测的类似问题。

3.阳江核电厂调试人员误操作公用机组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导致已运行机组碘排风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5月25日,阳江核电厂3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4号机组处于热态功能试验准备阶段。

4.宁德核电厂维修人员误拔通讯柜光纤插头导致电站计算机信息和控制系统(KIC)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5月1日,宁德核电厂3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工作人员在处理主控制室系统(KCS)A列通讯柜Ⅱ系CPU(COM-A-Ⅱ系)与堆芯监测机柜B系CPU通讯故障时,由于工作文件包不完善、重复工作过程验证失效及风险分析不足等原因,在插拔Ⅱ系光纤插头进行故障定位过程中,误拔临近的I系CPU光纤插头,导致4个操纵员站及A列安全级显示单元操作功能丧失,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5.防城港核电厂操纵人员误操作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导致DVW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4月25日,防城港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由于计划准备不充分、调试人员未执票作业、操纵员缺乏质疑的态度及试验程序不完善等原因,在执行1号机组防火挡板关闭能力及关闭指示灯试验过程中,1、2号机组核辅助厂房通风系统(DVN)和2号机组DVW部分防火挡板未预期正常关闭,主控操纵人员在未经机组长同意情况下,仅与调试人员简单沟通后,错误的通过防火分区风门动作按钮(9SFZ520KG)发出关闭指令,1号机组DVW系统回路阀门关闭,导致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6.岭澳核电厂维修人员漏拆接线导致主控制室空调系统(DVC)碘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4月2日,岭澳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由于现场空间狭窄,且存在视觉盲区,仪控人员在工作中漏拆接线,导致在模拟风门关闭信号时,DVC系统风门(040/160/061/066VAF)意外关闭,碘回路不可用,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二、多个核电厂人员误碰导致的运行事件7.田湾核电站搭设脚手架人员误碰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泄油阀触发停堆的运行事件2016年9月11日,田湾核电站2号机组处于满功率运行模式。

在二回路现场大修准备工作中,承包商搭设脚手架人员误碰汽轮机调节油系统泄油阀(2MAX30AA502),触发甩负荷信号,机组降功率至40%FP。

随后现场操纵员关闭该泄油阀,调节油压恢复,汽轮机主调节阀开启,随即引起主蒸汽压力迅速降低,触发“二回路主蒸汽管线破口(AA14)”停堆保护信号,反应堆自动停堆。

9.昌江核电厂操纵员误点击蒸汽凝汽器排放系统(GCT-C)阀门转换按钮导致控制棒落棒的运行事件2016年7月29日,昌江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热停堆模式。

在拆除主蒸汽管线调试用临时压力仪表过程中,操纵员根据工作票要求将GCT-C阀门置于手动全关状态,由于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操纵员误点击GCT-C阀门转换按钮,导致GCT-C阀门转变为自动控制状态。

在投运主蒸汽管线压力仪表后,仪表读数大幅上升,GCT-C阀门开启,相继出现一回路平均温度低低信号和主蒸汽流量高信号,两个信号叠加触发安全注入系统动作,控制棒全部落入堆底。

10.宁德核电厂运行人员误碰48V直流电源系统配电盘开关产生多个随机第一组I0的运行事件2016年6月14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按计划解除隔离操作时,由于未严格执行关键敏感区域的工作要求、开关设计缺陷等原因,运行人员误碰身后48V直流电源系统配电盘按钮,造成配电开关跳闸,380V应急交流系统(LLD)失去控制电源,由LLD母线供电的电动阀无法按要求动作,导致产生低压安注系统一列不可用、至少一个参与高压安注直接注入功能的阀门不可用、至少一个参与安注双端注入功能的阀门不可用、一列安全壳喷淋系统(EAS)不可用、EAS系统氢氧化钠注入回路、安全壳隔离阀不可用和防误稀释的一个通道不可用等多个随机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11.阳江核电厂检修人员误碰DVC碘回路入口风门动作机构导致碘过滤功能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4月13日,阳江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在执行DVC系统检修时,由于未按工作指令要求检修、现场空间狭小及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工作负责人在攀爬过程中误碰DVC系统碘回路入口风门(DVC089VAF)动作机构,风门关闭,DVC系统碘过滤功能全部不可用,人为产生第一组I0,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12.防城港核电厂施工人员打磨、焊接作业误触发多个感烟探测器报警导致DVW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6年1月19日,防城港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2号机组处于安装、调试阶段。

施工人员在对2号机组连接厂房进行打磨、焊接作业时,由于施工人员作业不规范、风险分析不充分、隔离防护措施不当及防火区完整性管理不足等原因,导致粉尘扩散至相邻的1号机组核辅助厂房,触发火灾探测系统多个感烟探测器报警,导致DVW防火阀关闭,DVW碘排风回路全部不可用,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三、经验反馈落实不到位造成的运行事件13.福清核电厂DVC碘过滤器回路风机动力电缆接线错误导致碘过滤器回路不可用的运行事件2015年8月,我局印发《关于2015年度上半年核电厂建造和调试质量事件与问题的通报》(国核安函〔2016〕76号),对核电厂发生多起电缆未端接或接线错误导致系统不可用事件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营运单位加强排查和经验反馈工作。

2016年8月23日,福清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14.昌江核电厂调试设计变更未及时经验反馈至2号机组导致停堆的运行事件2016年6月24日,昌江核电厂2号机组处于功率运行模式。

因1号机组调试期间设计变更未及时经验反馈至2号机组、DCS供货商对主给水窄量程流量表超量程质量位设置了上限和下限触发等原因,在功率由15%FP升至30%FP过程中,主给水窄量程流量表超出主给水流量表量程上限,产生主给水流量信号质量位信号,触发蒸汽发生器主给水流量低信号,叠加核功率大于30%FP信号,导致反应堆自动停堆。

15.红沿河核电厂运行人员操作不当导致一回路压力超出“压力和温度运行许可图”(P-T图)范围的运行事件2016年2月24日,红沿河核电厂1号机组处于余热排出系统冷却正常停堆(NS/RRA)模式。

在后续的一回路灭汽腔后快速冷却降温过程中,操纵员在风险分析不充分的情况下启动H1RRA001PO,导致一回路冷却速率过大,水体积收缩,一回路压力快速下降,超出P-T图范围约46秒,违反运行技术规范。

16.宁德核电厂施工人员多次误碰阀门传动钢缆导致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日用燃油罐排空的运行事件2016年1月14日,宁德核电厂4号机组处于维修停堆模式。

由于阀门传动钢缆布置设计存在缺陷、作业前风险分析及辨识不足、作业空间狭小、现场风险防护措施以及经验反馈不到位等原因,施工人员误碰应急柴油发电机组日用燃油罐(LHP102BA)排油阀传动钢缆,排油阀开启,导致日用燃油罐排空,应急柴油机组不可用。

调查发现,宁德核电厂曾多次发生误碰排油阀传动钢缆导致日用燃油罐排空的情况。

THE END
1.食物中毒案例分析(1).ppt是最典型、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一.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1)全文共16页,当前为第4页。 (一)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 二.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二)现场调查 (四)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 (三)现场处理 食物中毒案例分析(1)全文共16页,当前为第5页。 (一)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 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检,初步确定是否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825/5322103120010314.shtm
2.警惕美味凉拌皮蛋!有的一家10多人中招说起皮蛋,咱们国人对皮蛋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了。但凉拌皮蛋的风险说起来,是没有人相信的。实际上,凉拌皮蛋食物中毒风险不小,真实案例就在我们身边。案例一 一天中午,某家庭共12人(祖孙三代)在某农家乐聚餐,食用了餐厅提供的凉拌皮蛋等食物。一家人回家后,当天晚餐时,孙子(6岁)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885470594948019&wfr=spider&for=pc
3.食物中毒案例分析PPT课件食物中毒案例分析-PPT课件,食物中毒,案例,分析,PPT,课件食物中毒案例分析https://www.jinchutou.com/p-152089109.html
4.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自助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一起沙门氏菌引起的自助餐食物中毒案例分析 陈凤格;冯冬颖;赵伟;宋杰;范尉尉;白萍;杨军 开通知网号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和病原菌检验以确定引起本次食物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共同就餐者216人,发病https://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XDYF201619045.htm
5.列举一个食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包括:1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列举一个食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要求包括: 1、详述该中毒案例是哪年发生的,发生在什么食物上,事故经过; 2、是什么细菌引起的,该菌的特点是什么(属于什么菌属,菌的生长繁殖条件等https://www.shuashuati.com/ti/88029073c796465dbf3e27d55690a153.html?fm=bd3474385c72c5ef42d5e801c055d16738
6.一起食物中毒案刑事判决案例分析9廖新龙,全淑平,姜碧芬两起集体宴席食物中毒案剖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1994年01期 10王建辉49起食物中毒案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1年06期 11李东海,钱士鹤两起迟报食物中毒案的反思[J];江苏卫生保健;1999年03期 12王华钦,王倩嵘,韩良峰,冯新元两起校园食物中毒处理引起的反思[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WSJD199904010.htm
7.壹生资讯笔者作为一名疾控人员,近几年在处理聚集性发病事件时,常常会发现,明明是诺如病毒性胃肠炎却被误判为食物中毒,明明是食物中毒,却误判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案例分析 曾在一所幼儿园发现数例诺如病毒性胃肠炎,起初却以为是食堂食物出了问题,因为每个班都有呕吐、腹泻幼儿,但通过就餐食物排除调查,也从留样食品中抽样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7bb43132-1ca9-4641-8feb-0e6564dd80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