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寒怎么办中医按摩调理脾胃最有效

现代人的饮食没规律、作息不正常,从而影响到了脾胃的健康,很多人都出现了脾胃方面的问题。在中医养生中,调理脾胃的方法有很多,今天咱们主要来聊聊中医养生的按摩调理法。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中医养生中是如何进行脾胃调理的按摩法的吗如果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感兴趣的话,就跟着小编一块儿来了解一下吧!

现在处于寒冷的冬天,天气多变,受到寒气的侵袭,再加上在饮食上不注意,难免会出现一些肠胃问题,而脾胃虚寒是冬季最为常见的肠胃问题之一。那么脾胃虚寒的话要怎么进行调理呢不用担心,下面就让老中医教教大家如何通过穴位按摩来有效调理脾胃。一起来看看吧!

穴位按摩法: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穴位按摩法: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穴位按摩法:推按两肋

用两个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从乳房的下缘向下推按到侧腰部,一直到局部发热为止,这样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穴位艾灸法: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穴位艾灸法:艾灸足三里穴

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中医教你认清脾虚对症治疗

中医中所说的脾虚值得是脾脏虚弱从而引起的病症,这个病情比较复杂,主要症状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下面来介绍一些脾胃虚寒的治疗方法。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

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脾不适的症状分类

脾热

指脾受热邪或过食燥热食物所引起的热証。主要症状有唇红、咽乾、心烦、腹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小便黄短等。

脾气虚

指脾气虚弱,运化无力。临床表现有乏力,食欲不振或食后易胀,伴有眩晕,倦怠,面色萎黄等气虚症状。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慢性痢疾,贫血等。

脾虚湿困

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主运化水湿,为胃行其津液,脾虚则运化功能低下,引起水湿停滞;水湿的停滞,又反过来妨碍脾的运化。主要症状有饮食减少,胃脘满闷,大便泄泻,甚或噁心欲吐,口粘不渴或渴喜热饮,肢体困倦,甚或浮肿,舌苔厚腻,脉缓等。多见於慢性胃肠炎,慢性痢疾,慢性肝炎等疾病。

脾阳虚

即脾胃虚寒。主要症状有胃脘冷痛、腹胀满、呃逆、呕吐、食少、便溏或久泻久痢、倦怠、尿少、浮肿、消瘦、舌淡苔白、脉虚缓。多见于胃十二指扬溃疡、慢性胃肠炎、慢性肝炎、慢性痢疾、水肿、白带等

脾阴虚(脾胃阴虚)

指脾胃的阴液不足而影响受纳运化。主要症状有唇燥口乾,喜饮,口淡无味,饮食减少,大便乾结,舌红苔少或舌面光滑等。

心脾两虚

即心脾两脏俱虚。主要症状有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腹胀、便溏、倦怠、面黄、苔白、脉细。多见于神经官能症、贫血等。

脾胃湿热

指湿热内蕴脾胃。主要症状有身目俱黄,腹胀脘痞,饮食减少,噁心,倦怠,尿少而黄,苔黄腻,脉濡数。多见于黄胆型肝炎或其它急性肝胆疾患。有些皮肤病如湿疹,脓庖疮等也和脾胃湿热有关。

常按摩脚趾有益脾胃

中医认为,脚趾按摩,对*保健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脾胃虚弱的人经常活动或按摩脚趾,可使体内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如果特别注意对脚趾的保健,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养生功效。

*的各脚趾都与脏腑相通。肺、大肠属金,对应大趾,脾、胃属土,对应二趾,心、小肠属火,对应三趾,肝、胆属木,对应四趾,肾、膀胱属水,对应五趾。脚趾位于*的末端,远离心脏,足尖部的血液循环较差。足趾产生病理的改变会通过经络反馈到相应的脏腑器官,产生多种症状。

脚趾按摩养生方法

看老中医如何调理脾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于是很多人都热衷养生,其中中医养生就是人们最为青睐的一种养生方式。现代人生活方式不科学,对脾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中医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保证*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要好好调理我们的脾胃。那么,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脾胃调理的呢有没有什么药膳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脾起着运化食物中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的作用,而我们的胃部则是我们身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因此,一旦我们出现脾胃功能不好的情况,那么我们的身体紧接着就会出现营养不良,气血不和的情况,从而导致脸色差、身体差、皮肤差。

怎么样才能养好脾胃

1、要健脾养胃先养心情

脾胃是有“感情”的,“情志养生”也是养脾胃。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研究发现,在胃病患者中约七成跟情绪有关,而胃功能失调者,患抑郁症等各类情绪病的机会比一般人高3.1倍至4.4倍。由于“情绪”变化常可引发胃肠功能的改变,所以胃被称为*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中医学很早就意识到“情志伤胃”,所以古代先贤对于胃病的治疗多是强调“调节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说明了情绪对脾胃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我们要养脾胃,首先先要调理好我们的心情。

2、五谷饮食健脾胃

脾胃者,仓廪之官也,饮食养生从养脾胃开始。

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所以养脾胃最好的莫过于五谷。《黄帝内经》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意思就是谷物(主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而水果、蔬菜和肉类等都是作为辅助,发挥补益作用。

养脾胃不仅要多吃五谷糙米,还要注意饮食有节和多样化,顺应四时,各种美味食物:如粳米、糯米、锅巴、番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牛肚、鲫鱼、鲈鱼、大枣、莲子肉、花生、栗子、藕、香菇、高粱、玉米、豇豆、马铃薯、芋头、面筋、花菜、大白菜、胡萝卜、荠莱等。

3、多动脚趾增强脾胃

另外,脾支配我们的身体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就是健脾胃。站在中医学角度,经络系统分布*四肢,因此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经气运行,反作用于*脾胃,增强脾胃功。

一般来说脾胃功能强的人,四肢肌肉也比较发达,而对女性来说,脾胃健康的人胸部通常比较丰满,因为胃经的循行路线即经过乳头,脾胃功能强健,胃经经气充足,对胸部的发育和丰满曲线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你脾胃功能不好,不妨锻炼,尤其是腿部,对小腿上的脾经起到很好的紧松刺激作用。研究显示,多动脚趾可以养脾胃。

4、选择适当运动益脾胃

专家认为,最好选择和缓、低强度、少量、持续坚持的运动方式,运动后身体微微汗出,筋骨舒展,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运动后大汗淋漓的项目并不适合,因这种运动方式耗气伤津,反而会加重气短乏力的症状,降低我们的机体免疫功能。

专家建议,易气短喘息的人首选的运动项目是打太极,因太极动作缓慢、流畅,在运动过程中同时有调息要求,如最常见的‘气沉丹田’要求练习者以意引气达于腹部,使之不能上浮。实际上这些练习对动则气喘的人大有裨益。

可以常做一些类似太极、八段锦、五禽戏、扇舞以及各式各样的养生功等具有中医养气功能的运动,此外,像慢跑、广播体操、踢毽、打桌球、广场舞、交谊舞等项目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4个按摩法强健脾胃

1.捏脊

捏脊疗法通常用于小儿,但对成年人一样有效,适用于消化不良、口臭、胃胀、胃痛、腹泻、萎靡不振、乏力等患者。每日捏1~2遍,坚持1周即可见效。

操作方法: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然后用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提拿背部正中的皮肤,沿脊柱自下而上,双手交替向前捻动。

每捏三下将皮肤提一下,这叫“捏三提一法”。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且要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2.揉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消化不良、胃寒、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的患者。

3.擦小腹

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擦动,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病人可选用,每日2~5次。肚脐两侧旁开2寸为天枢穴,这个方法能刺激此穴,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积食、呕吐、腹泻、便秘等。

4.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是*的保健要穴,位于膝眼外下方。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5、灸法补气健脾滋肾

爱喘的人多是由于肾阳亏虚,不能纳气,所以容易出现喘息气短,呼多吸少的症状。要想改善动则气喘的状况,可以通过灸法、食疗等方法助力,以提升运动能力。

艾灸是不少人常用的保健方法,可以用艾灸盒、随身灸等来灸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定喘穴(第7颈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厘米)、足三里(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肺俞(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脾俞(11胸椎棘突旁开1.5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这些穴位或要定喘顺气的要穴,或为补脾益肺健肾的强壮穴,以艾灸之可振奋阳气,改善虚劳气喘的症状。

脾虚可以从2个方面进行调养

脾虚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一、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

1、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2、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

3、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胃阴虚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二、注意饮食调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

①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②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

③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

④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中医滋补肝脾的食谱

山药红枣糯米粥

材料:山药100克、红枣10枚、糯米100克、白糖或冰糖适量。

做法:山药洗净削皮切块,将糯米、红枣洗净后与山药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共煮,先武火煮开再转文火慢煮,至粥成时加入适量白糖或冰糖即可。

功效:山药红枣糯米粥可健脾补气、养胃和中,常服可健脾养胃。

黑木耳炒猪肝

材料:猪肝、黑木耳、葱、姜、料酒、盐、油

制法:黑木耳泡发洗净撕朵。猪肝洗净切薄片,在水淀粉中抓芡均匀,在热水中焯一下。将猪肝下入八成热的油锅中,加料酒,葱末,姜丝,精盐煸炒至熟,倒出。锅留底油,用旺火将木耳炒至亮滑透香,倒回猪肝,加味精,香油炒匀即成。

功效:补益肝肾,强体抗癌,黑木耳是一种质优味美的胶质食用菌和药用菌,再配伍有补肝作用的猪肝,用来治疗老年肝癌早期病人,不仅有很好的补益肝肾功效,而且能起至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

莲子木耳羹

材料:莲子肉30克、白木耳20克。

做法:莲子肉30克、白木耳20克,加入400毫升水,文火煮烂;放冰糖少许,每日清晨食之,食后稍事活动。

功效:莲子肉善入脾胃之经,能补脾胃之虚。白木耳善入肺胃二经,能滋养肺胃之阴,二药相用,能气阴双补。健康人食用,益于心脾。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中医养生如何进行脾胃调理的详细内容介绍,里面涉及的有关于中医养生中的穴位按摩、食疗等等。如果您有脾胃不适的情况,或者在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而导致脾胃出现问题,都是可以通过上面介绍的一些调理脾胃的方法来进行脾胃调理哦,只有我们的脾胃好了,身体才会健康哦!

THE END
1.食疗养生:自然馈赠的降之道食疗与药膳结合:药膳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通过烹饪的方式制作而成的美食。它既能满足味蕾的需求,又能发挥药物的疗效,是食疗养生中的高级形式。如当归羊肉汤,既能补血又能温阳,非常适合冬季食用。三、食疗养生的注意事项 适量为宜:食疗养生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适量食用。过量食用某些食物可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760844897001628&wfr=spider&for=pc
2.中医食疗学期末答案2023秋A:和胃调中 B:健脾开胃 C:养血催乳 D:降压消脂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75.食疗重在什么为先() A:食 B:养 C:疗 D:健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76.中医食疗的途径是() A:调脾胃 B:补益气血 C:膳食方式 D:重脏腑机能 内容已经隐藏,点击付费后查看 https://www.wkebb.com/c/19a1f9e6a17c54c149bc3150ea530c78.html
3.脾胃虚弱怎样调理调理脾胃的常用中成药脾胃虚食疗疏肝善治气病,使肝气郁滞病理解除,不向肝火、肝风、血瘀发展,从而既治“已病”,亦治未病。补益脾胃可以保护和巩固元气,元气充沛,则邪不可干。肝属木,脾属土,如果肝气抑郁不舒,必然导致肝木克犯脾土。疏肝解郁,调畅气机,可调畅情志,促进脾胃运化,进而全身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https://yangsheng.120ask.com/article/104180.html
4.糖尿病人的饮食调理9篇(全文)1.1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在用药方面主要是考虑降低血糖, 扶正补虚, 针对糖尿病患者五脏皆虚, 气血不足, 胰岛素功能减退等原因造成的胰岛素缺乏症状, 我们可以从调补脾肾入手, 脾气得升, 胃气得降, 升降协调, 脾能为胃行其津液, 水谷精微不致于从尿道流失。中医治病最大的特色是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 最讲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gqttysc.html
5.中医食疗学一.概念–食疗就是食物疗养,通过饮食的调养,以补益精气,达到健体益寿、防病治病的目的。中医食疗学是利用中医的理论来研究食疗的学说。–《黄帝内经》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https://shufang.docin.com/p-210661.html
6.中华医学《降红宝书》:中医语录第三章食疗——药食同源数千年来,医药同宗,食药同源,食药同理,食药同用已成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一大特点。在众多的本草、方剂典籍中不难发现食药同用的例证,如:乌鸡、羊肉、驴皮、鸟卵、葱、姜、枣等为补益阴阳气血之用,或调补胃气之用,以达到防治疾病之功效。而大量古代食谱、菜谱、茶谱中又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少药物,如枸杞、怀山药https://www.360doc.cn/mip/943134259.html
7.中医食疗(精选8篇)千百年来,中国医药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医食疗在高血压防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联系患者家庭和医院治疗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与药物治疗相辅相成。【关键词】 高血压 食疗 中医食疗,似乎是中国人社会生活方式之一特色。远在二千多年前,《黄帝https://www.360wenmi.com/f/filefok1psq9.html
8.科学网—整理中医对药食同源养生和食疗的理解须指出的是,为了养生保健与食疗目的,历代以不同食料或药食两用本草制作的食膳、药膳不计其数,其色香味虽都俱佳,但因其“气味”差异而只能是适宜特定人群。 6、药食同源于“气味”旨在补其所需泄其多余 中医从所食之物“气味”要与人相宜出发,来严防“病从口入”,始终是指导合理膳食,透视健康的根据。这种以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571534.html
9.心脾两虚怎么调理心脾两虚怎么调理食补心脾两虚可以通过食疗和中医调理的方法进行改善。以下是一些调理建议: 1. 食补调理: * 食材选择: - 选择补益食物,如红枣、桂圆、山药、小米、南瓜、胡萝卜等,可以炖汤、煮粥食用。 - 可以加入当归、熟地黄、龙眼肉等中药材,做成药膳。 * 食补方法:将食材烹饪成美食,例如将山药与红枣炖成汤品,连续食用一段时间https://www.uslshop.com/jiankangzhishi/357243.html
10.章节资料考试资料15、【单选题】哪一时期出现了食疗学专著?() A、先秦时期 B、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6、【单选题】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食疗学专著是?() A、《肘后备急方》 B、《食经》 C、《千金要方》 D、《食疗本草》 17、【单选题】世界食疗学鼻祖是谁?() A、张仲景 B、葛洪 C、孙思邈 D、孟诜 https://bnjyedu.cn/pc/news_xx-5530-.html
11.女性气血不足应该怎么进行饮食调理39问医生女性气血不足可以通过食用乌鸡、黑芝麻、红枣、桂圆、阿胶等食物进行调理,但食物调理并不能替代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治疗。1.乌鸡乌鸡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一定的补益气血作用。从中医食疗的角度而言,乌鸡入肝、肾经,对于因气血两虚所致的身体不适症状如头晕目眩、心悸https://wapask.39.net/question/30649052.html
12.亚降人群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方案丹阳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亚健康是介于有病与健康之间、数量庞大的一群特殊群体,对这一部分人群,西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缺少良好的方案,而中医在这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通俗的讲就是有“认识”、有“作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有疲乏、精神不振、胃口不佳、失眠等不适的感觉,但到医院后,却无法诊断为何种疾病,现在人们对这种状况逐渐https://www.dyszyy.cn/zyyss/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