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红烧羊肉、白切羊肉、羊杂碎,再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又或是涮肥羊,想想都忍不住直吞口水。
羊肉肉质鲜美且肥嫩、易消化,常吃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尤其适合手脚冰凉的人。
《本草纲目》指出:“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因此,怕冷者和体虚的人千万别错过这冬日肥羊。
话说回来,怎样吃才能更好发挥羊肉的作用呢?这就不得不提羊肉的最佳搭档了,那就当归和生姜!
入冬进补,必喝当归生姜羊肉汤
早在两千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药膳——当归生姜羊肉汤。
此药膳中,当归能补血,性质偏温,有养血活血的功效;生姜作为常用中药,能温中散寒、发汗解表;羊肉性质温热,能温中补虚。
三者配合起来,具有温中补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不仅适合手脚冰凉的女性食用,有冻疮史的人服用还可预防冻疮。
当归生姜牛肉汤(一人份)
食材:当归10克,生姜一小块(拇指长、两手指粗大小),羊肉100克。
做法:羊肉洗净后,除去筋膜并切成小块,放入砂锅;生姜切成薄片,当归洗净,一齐放入砂锅;加水后,先用大火煮开,再用微火煨煮2小时,最后适量加盐调味,吃肉喝汤。
注意:炖汤时最好用砂锅。这是因为用砂锅煮药膳,不仅能受热更均匀,还能更好地保护药材的保健作用。
小提醒:
羊肉本性偏热,平时常有上火生疮、口干口苦等症状,体质偏热的人,最好少吃或不吃羊肉。
如果你是喝了当归生姜羊肉汤,才出现喉咙痛、牙龈肿痛等“上火”症状的,那可以等到天气再冷点时再吃。
此外,羊肉富含蛋白质,大量摄入蛋白质会加重肝脏负担,诱使肝病患者发病。
入冬后,我们不仅要讲究进补,还要养好气血。
“气血”,在中医眼中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力。
正所谓:阴阳和谐,气血健旺,经络顺畅,则百病不生。因此,养足气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养好气血,胜过吃补药
如果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弱、气短懒言、精神不足,常表现出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疲倦无力等症状,那多半是气虚。
气虚体质的人,由于身体机能低下,抗病能力较弱,往往易受外邪侵袭,因此更易患感冒、咳嗽等外感疾病。
且一旦得病,恢复起来又会比常人要慢得多,影响生活、工作质量。
因此,气虚的人,平日更要多选用补气的食材来调养,如太子参、西洋参、党参、黄芪、白术、黄精等。
健脾补气第一名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是著名的古方剂,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被称为健脾补气的第一名方。
方剂组成为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其中,党参性味甘平,补脾肺气、补血生津;炒白术性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甘淡,健脾利水、安神;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气。
这四味中药都是甘温和缓之品,不热不燥,补性平和犹如君子,故得名“四君子汤”。
补血第一方:四物汤
血虚与气虚不同,血虚的人常表现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毛发枯萎、失眠多梦等。
而血虚的女性,又多有月经不调、月经量少、闭经痛经等症,此时,不如喝点四物汤。
四物汤,它是中医补血、养血的经典药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在中医临床应用已有千年历史,被称为“妇科第一方”。
方剂组成为熟地、当归、白芍苓、川芎。
四物汤以甘温味厚的熟地为主,滋阴养血。配伍当归补血养肝,和血调经;白芍养血,并增强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
注意:
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分别是补气、补血的基本方,且均为药物,大家不宜随意服用,应视病症而辨证使用。
对于不知自身体质或病症者,应及时咨询专业中医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加减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