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决定是否发放一笔贷款时,我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借款人拿什么钱来还我们。
这里面分析的重点有两个:
二是借款人是否具备相应的经营能力能保证企业持续经营下去。
1、什么是企业经营能力?
企业经营能力是企业对包括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经营能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企业素质的强弱,是通过企业的经营能力集中表现出来的,经营能力强的企业会表现出对人、财、物的有效利用及管理,有比较强的盈利能力、债务偿付能力并能持续发展。经营能力主要包括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两方面,硬件因素如人的因素、财(资金)的规模、物(设备)的性能等,其中企业主的素质及个人能力对小微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软件因素如发展战略、制度、技术、理念等。具体包括以下方面:股东背景、经理人员、员工队伍、企业文化、技术水平、设备状况、营销能力、融资能力、以往业绩等。
至于资金的规模及财务运作,也属于企业的经营能力,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对借款人的财务分析本身也是对借款人经营能力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来看,对企业经营能力的分析,既包含对企业主等管理者经营、管理、资金运营、信用调度等方面的个人能力的分析,又包括对企业自身规模决定的营运、获利和偿债等能力的企业能力的分析。
经营者能力和企业能力是构成企业经营能力的两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比如有的时候,经营者虽然有卓越的才华,但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和力量有限,经营者能力再强,也无法取得更大的发展;而有的时候,如果经营者平庸无能,即便让其掌握庞大的企业,企业也发展不好甚至难逃倒闭的命运。考察企业的经营能力,应从企业能力和经营者能力两方面人手,舍弃其一都会失之偏颇。就小微企业信贷而言,在对经营者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对企业主能力的评估至关重要。
2、分析借款人经营能力的几个要素
对经营者尤其是企业主能力和拥有资源的分析
经营者能力是企业经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核心的是对企业主能力的分析。
企业主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这里面的核心是对企业主能力的分析。对于企业主的能力主要通过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经验、性格因素、以往经营业绩、所担任社会职务、对行业熟悉程度、经营理念、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对未来是否有长远的规划等方面来进行评估,对于企业主能力的评估,在本书非财务信息分析一章有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经营者拥有的资源也很重要,这里不再展开讨论。
财务分析
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是借款人历史经营情况的积累,是借款人历史经营能力的体现,是企业经营的基础。我们虽然是对借款人的未来进行评估,但未来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只有在了解借款人的过去、现在的基础上,才能对借款人的未来进行预测和评估。我们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不能看企业现在的静态的财务状况,还要对借款人之前两到三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并对其核心的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以便对其未来进行评估和预测。财务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性、现金流这五个方面的评估,而其中,对借款人现金流的评估是整个财务分析的核心。在本书中,我们已经通过专章对财务调查和财务分析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个系统的概念,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因素、组织因素、技术和产品因素、采购因素、生产因素、销售因素、企业文化、战略规划等方面,对于这一部分,本书在非财务信息分析一章经营管理信息调查部分有过详细描述,读者可自行查阅。这部分分析的重点就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是否能支撑企业的发展。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减少)额。
现金与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减少)额反映的是企业的现金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一般来说,一个经营周期内,如果企业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增加了这是好事。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过去经济上行时期,很多企业的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持续为负,筹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持续为正,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仅够支付利息甚至持续为负,则表明企业既负债扩张,又借新还旧。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五、对担保和其他保障措施的评估
对担保的分析和评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这里不再重复。但这里需要注意,担保作为一项保障债权实现的制度,其核心功能是保障债权的实现,按照担保法的规定,法定的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定金和留置,在信贷领域我们只用到保证、抵押、质押这三种方式。但从保障债权实现这一功能来看,实践中还有一些方式和做法,其虽然不是担保,但同样能起到保障债权实现的作用,我把这些方式统称为其他债权保障措施,比如设置监管账户、对借款合同进行强制执行公证等,如果能通过这些方式提高债权的保障力度,则授信的可能性会加大。
另外,担保只是能提高授信的比率,但担保不是授信的必要条件,对于条件特别好的借款人,没有担保也可以授信。
六、总结
以上是我们在信用分析时的五个重点,在适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我们对借款人的评估虽然是对借款人的未来进行评估,但未来是建立在历史基础之上的,因此,我们在对借款人进行评估时,要了解借款人的过去、现在,并在了解借款人过去、现在的基础上,对借款人的未来进行预测。
02
03
04
每个借款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在做出授信决策的过程中,需要综合权衡,要结合借款人的资产状况、资产结构及变现能力、负债情况、盈利能力、担保情况、人品、违约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授信以及如何授信。
05
我们对借款人的分析是对借款人未来的分析,而我们所调查了解的信息里面,财务信息是根据我国的财务制度对借款人历史经营情况的记录,财务信息反映的是借款人的历史,而我们需要评估的是未来,那如何平衡这两方面的关系呢?以企业借款人为例,未来是建立在历史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对借款人进行调查时,要对借款人申请贷款之前2—3年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核心的财务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的对未来进行预测。而很多非财务信息更多的是在反映借款人的未来,比如借款人的从业经验,从业经验越丰富的借款人,往往能将生意经营的更好,出现风险时的抗风险能力往往也更强,所以,在对借款人的未来进行预测时一定要重视对非财务信息的评估。
06
07
就信贷业务而言,笔者认为授信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第二,关于人品。企业的品格主要通过企业管理者的行为表现出来,就小微企业贷款而言,企业的人品约等于其企业主的人品,对小微企业“人品”的评估其核心是对其企业主人品的评估。本着先看人后看事的原则,在贷款发放前的任何一个阶段,哪怕贷审会已经通过的业务,只要发现借款人人品有问题,该项目都应该通过召开临时贷审会的方式终止该项目。
8、信用分析是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一门艺术。从实践中的做法来看,有些信贷机构将影响借款人未来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的一些主要指标提炼出来,比如年龄、受教育程度、从业经验、资产负债率等,并赋予一定的权重,通过打分的方式根据评分结果决定是否给借款人授信,这种量化的方式我认为其代表了科学。另外,由于企业的规模、经营模式、所处行业、所处发展阶段都不一样,尤其是不同行业差别会比较大,无法弄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分体系对所有借款人进行评估,如果单纯依靠这样的评分机制,有的时候也容易出问题,因此,还需要信贷机构的业务人员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信贷经验对借款人进行评估,这时候,从业人员的经验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