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通过现金自给率,来判断一家公司通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满足公司战略投资需求的能力。如果现金自给率持续高于1,即是内涵式发展;反之,则为外延式发展。
现金自给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战略投资活动综合现金需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长期经营资产净投资额+并购活动净合并额)
(二)筹资需求
结合公司的存量资金,可以计算新增的筹资需求。可以以期初金融资产作为公司的存量资金,理由是把公司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理财型投资的金融产品视同为公司的现金蓄水池。
筹资需求=期初金融资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战略投资活动综合现金需求
(三)筹资活动事项
1.与股东之间的筹资活动事项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这个项目的不足之处是把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利润和支付给债权人的利息混淆到了一起,但是股东和债权人明显不是同一类投资者。
股东筹资净额=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支付的现金=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支付给上市公司股东的股利、利润+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
其中,“分配股利、利润支付的现金”无法从现金流量表中直接得到,需要从现金分红公告中查找“支付给上市公司股东的股利、利润”,加上“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可以从现金流量表中直接查到,该项目包括在“分配股利、利润支付的现金”中,但是并非上市公司给股东的现金分红中)。
股东筹资净额为正,说明公司股东追加投入;为负,说明公司给予股东分红回报或公司股东减资。
2.与债权人之间的筹资活动事项
“借款收到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举借各种短期、长期借款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发行债券实际收到的款项净额。
“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包括归还金融公司的借款本金、偿付公司到期的债券本金。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公司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其中,与债权人有关的是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债务筹资净额=借款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其中,“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有两种计算方法:
①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支付给上市公司股东的股利、利润+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
②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期初应付利息+当期利息支出总额-期末应付利息
(注:理论上来说,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应该是一样的,但实际计算可能存在细微差异)
二、筹资现金流分析的五大内容
(一)资本成本
一家公司的资金来自股东的权益资本和债权人的债务资本,一般债务资本成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两者按权重加权平均可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
债务成本包括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多数债务利率在筹资期限内不变,利息费用可以于税前列支,因而利息可以产生节税效应。
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税前债务资本成本×(1-25%)=利息支出/有息债务×75%。(“利息支出”在年报财务费用附注中取数)
股权资本成本就是股东的最低预期回报,实际计算中可以采用8%。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有息债务/投入资本)×税后债务资本成本+(股东权益/投入资本)×股权资本成本。
(二)资本结构
(三)资本期限
根据资本期限可以把公司筹资划分为短期筹资和长期筹资。短期筹资指期限在1年以内的筹资,为了满足公司临时性短期资金需要。长期筹资指筹集和管理可供公司长期(一般为1年以上)使用的资本,主要用于公司新产品、新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生产规模的扩大、设备的更新与改造等。
(四)筹资顺序
一般情况下,公司在创业初期需要通过外源筹资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到成长期阶段,公司规模扩大,可供抵押的资产增加,债务筹资(短期债务、长期债务)就成了首选;到成熟阶段,前期的积累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实行长期债务筹资和内部筹资成为首选。
(五)筹资时机
当前我国很多公司采取在交易价格基础上给予一定折扣的方式进行定向增发,就是对现有股东利益的侵蚀。从这个意义上讲,给现有股东配股筹资比折扣价定向增发对现有股东更加公平和有利。我们可以通过筹资时机分析来判断一家公司的管理层是否认真对待股东的利益,是否真正是负责任的管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