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资控制的目标是:筹资活动发生前的审批,筹资业务的合法性,利息和股利计提和支付的适当性,股东权益记录的合规性。
1.筹资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包括:
(1)筹资方案的拟订与决策。
(2)筹资合同或协议的审批与订立。
(3)与筹资有关的各种款项偿付的审批与执行。
(二)筹资决策控制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因筹资活动而引起的收益不确定性以及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和投资人报酬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债务规模过大,利率过高而导致筹资成本费用过高。
2.应对筹资风险
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
3.拟定筹资决策方案
(1)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
具体来说,拟定筹资方案就是要确定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降低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负债经营。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化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率可以适当高些;
(2)因地制宜地确定资本结构
财务管理的任务之一就在于通过筹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通过经营和投资管理调整不合理的资产结构,使之趋向于收益和风险相宜的最佳结构。否则,不加强事前的预测和规划,不实行主动的财务管理,就会形成两种恶性循环:一是负债过重→高风险→投资者望而却步→负债筹资→债务更重→效益流失,净资产收益降低;二是权益过大→低效运行→投资吸引力不高→效益不佳。
4.筹资执行控制
(3)对筹集资金的使用控制。
5.筹资偿付控制
具体控制政策和措施包括:
企业应当建立筹资业务偿付环节的控制制度,对支付偿还本金、利息、租金、股利(利润)等步骤、偿付形式等作出计划和预算安排,并正确计算、核对,确保各项款项偿付符合筹资合同或协议的规定。
企业应当指定财会部门严格按照筹资合同或协议规定的本金、利率、期限及币种计算利息和租金,经有关人员审核确认后,与债权人进行核对。本金与应付利息必须和债权人定期对账。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处理。
企业委托代理机构对外支付债券利息,应清点、核对代理机构的利息支付清单,并及时取得有关凭据。
企业应当按照股利(利润)分配方案发放股利(利润),股利(利润)分配方案应当按照企业章程或有关规定,按权限审批。企业委托代理机构支付股利(利润),应清点、核对代理机构的股利(利润)支付清单,并及时取得有关凭据。
企业财会部门在办理筹资业务款项偿付过程中,发现已审批拟偿付的各种款项的支付方式、金额或币种等与有关合同或协议不符的,应当拒绝支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企业以抵押、质押方式筹资,应当对抵押物资进行登记。业务终结后,应当对抵押或质押资产进行清理、结算、收缴,及时注销有关担保内容。
企业以融资租赁形式筹资,其内部控制应当参照本规范执行。
企业筹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