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之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战略下的投后风险管理德勤中国风险咨询

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跨越、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技术管理水平的增强,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等政策积极推动的环境下,中国对外投资迎来了黄金时期。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全年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折合112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1%),实现连续14年快速增长,创下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历史纪录。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与世界500强企业境外风险管理实践相对比,中国企业亟需进一步强化境外企业投后风险管理。德勤风险咨询部多年来一直协助客户加强投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投后风险管理过程中需要以价值提升为导向,充分理解境外监管及运营环境,重点聚焦全球运营管控定位,运营决策机制,一体化运营管控体系,风险控制与监督四大方面,利用现有资源和管理经验,实现境外企业的合法合规运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中国企业集团公司作为一级法人主体,承担战略引领的职责,是战略中心、规划中心与投资决策中心。中国企业集团公司通过进行集团管控架构的顶层设计,进行资本运作与业务拓展,实现战略目标。

二级公司是境外公司的直接管控实体,是境外公司业务运营指导与监控中心、财务专业管理中心。通过搭建全球化运营平台,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增加协同效应。作为直接管控实体,二级公司要通过严把业务模式设计、计划与绩效、设计与工艺、质检、采购、研发等加强运营管控。通过加强预算、资金、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等的管理进行财务管控。

流动性风险:构建与业务计划、全面预算和资金管理紧密衔接的营运资金体系,及时对资金缺口进行测算,选择合适的地域建立财资中心,通过现金池实现资金在不同实体间的平衡,降低企业的总体资金成本。

货币风险:为了有效防范汇率风险、资本管制以及投资所在国的政治风险,需在投资协议的商谈阶段即对未来营运资金进行模拟测算,确定投资款项以及未来收入款项的币种组成。

信用风险:通过财资中心着力构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框架并予以规范应用,在建立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时,应特别考虑不同国家、地区、行业的风险。

外汇风险:充分合理的利用合同条款、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他资金管理手段,规避境外资金汇率、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进而有效控制和降低境外资金的风险。

融资风险:需搭建多层次的融资管控架构,特别是明确集团总部,财资中心以及境外公司间的融资权限及管控界面,依托业务计划计算资金缺口,确定融资规模,并积极通过财资中心的融资平台功能,利用海外便利的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投资风险:在全球化运营背景下建立基于价值提升理念的投资管理框架,需对投前管理/投资优选,投后以资金管理能力整合为代表的资源整合能力进行提升,以及收益测算模型和投资退出机制予以规范与明确。

境外企业决策体系主要通过治理架构,落实公司决策机制。完整的公司治理框架至少包括七大主要构成要素:清晰的产权结构;简洁有效的委托代理;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良好的三会一层的制衡机制;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优秀的企业文化。

中国企业应通过公司治理对境外企业管控进行合理布局,通过派驻股权代表及设置决策层职责权限的方式依法为公司争取最大的管控权利。将重要管控事项通过公司章程、制度等形式予以固化,并通过境外企业决策层的审议通过后严格执行。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统筹应逐步建立可移植的一体化全球运营管控体系,使集团对境外新设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资本输出向管理输出的转变,形成良性管理循环,实现管理标准化移植,降低由于管理经验不足造成的各类风险。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轻资产”、“属地化”将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通过资本属地化,逐渐增加当地资本的参与程度,通过吸引当地投资者或在所在地当地资本市场上市等途径,逐步稀释集团的资本投入;通过培养和吸纳等途径,实现人员属地化,逐步增加所在国人员在管理层中的比例,使公司更为融入当地社会,集团总部通过管控架构实现对当地公司的有效控制,降低人员流动等因素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全球一体化运营管控体系的建立要坚持“集团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原则,以集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建立能够支持集团业务布局的管理架构;提升集团专业化水平,强化职能管理、运营管理专业化能力,提高运营效益,打造以交付和拓展为核心的产业平台,加快产业发展;充分考虑境外企业的行业特点、企业的发展阶段,外部经济环境差异,采取必要的差异化管理措施。

完善的全球一体化运营管控体系要涵盖境外企业核心运营活动的管理要求,例如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交付管理,客户服务等;同时全球一体化运营管控体系还要覆盖保障支持职能管理的各项要求,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务管理,研发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政策,形成技术标准包,信息技术标准包,职能管理标准包,争取在投资完成后的“黄金100天”内完成决策机制、管理机制、信息平台及文化基础的快速移植。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管理闭环就是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督与评价,从价值管理的角度,结合境外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范围,建立差异化的监督评价标准体系,强化执行力。该监督评价体系是以投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脉络,确定投资决策、并购整合、投资退出等关键环节活动清单;同时,确定“评价级别标准”,针对每一项任务,从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角度进行定义:定性标准从职能的完备程度、流程的标准化程度、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程度、流程的自动化程度等角度进行描述;定量标准是达到定性标准后的可量化效果,以体现定量和定性的结合、企业管理需求和世界领先实践的结合。

通过定期运用评价工具,以及持续的统计分析、风险管理、审计监察、绩效评价,明确公司提升、改进方向,加强境外公司运营活动的内部控制管理、绩效管理,提升分析和决策支持职能,充分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促进全球一体化运营管控体系的落地。

THE END
1.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家族企业如何走好出海这条路当前在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战略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出海战略也从企业发展原本的“可选项”逐渐转变为“必选项”。此次论坛聚焦“家族企业国际化”这一关键议题,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企业掌门人、传承者及专业服务机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家族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下的传承与发展之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59912
2.观点教授/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的成长成熟,很多企业开始考虑国际化战略。 企业寻求国际化的动因,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国际化可以带来更广阔的市场机会,走出去的企业通过拓展海外客户,增加销售和盈利渠道;二是国际化允许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包括利用全球供应链降低原材料成本、在人力https://www.ckgsb.edu.cn/faculty/article/detail/157/6977.html
3.中国跨国企业经营战略分析6篇(全文)中国跨国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第2篇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将不可避免地融入这一洪流。企业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和企业争取更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对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oyiznob.html
4.2023年ppt考试试题含答案.pdfA 、放手走 B、走上去 C、走进去 D、走出去 【对的答案 】D 【您的答案】 【答案解析】国际化连续决策第一步是走出去。 12 、观念和思维方式 的 ( )为海尔连续做出对的决策起到先到作用。 A 、创新 B、转换 C 、格局 D、发展 【对的答案】A 【您的答案 】 【答案解析】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为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0708/7021154100005131.shtm
5.国资委:2013年以来央企累计上交税费18.2万亿元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大河财立方消息】11月18日,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2)》,报告指出,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2012年底的31.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底的75.6万亿元,年均增长10.3%。中央企业营业收入从22.3万亿元增长至36.3万亿元,年均增长5.5%。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211182564435995.html
6.资讯“十四五”期间将完善跨境产品,利用自贸区政策红利,发挥业务全牌照及境外布局优势,提升综合化联动服务及产品组合能力,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持续引导境外优势赋能境内业务。“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是刘珺在2020年年报致辞中引用的一句古语。下一步,要以新方法论和数字化思维,构建形成交http://www.bankcomm.com/BankCommSite/shtml/jykj/cn/2601303/2601336/2601513/list.shtml
7.2011中央企业发展高层论坛——聚焦央企“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今年4月下旬,国资委在北京召开了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央企业“走出去”工作会议,会议着重强调了中央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意义和历史责任,并从树立国际视野,提高国际化经营的认识和水平,立足使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强管理,防范控制风险,加强队伍建设,培育国际化经营人才,坚持合作共赢和积极https://www.yicai.com/news/1169349.html
8.第一届延边州优秀企业家事迹珲春农商行开展的国际业务,促进了边境地区贸易发展及合作交流,推动了国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进了东北亚区域合作,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得到了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2015年9月14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支持珲春市加快发http://www.ybqilian.com/index.php?a=show&catid=18&id=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