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音乐

中国音乐体裁的一种。具有以叙述性为主,兼有抒情性并与语言音调密切结合的音乐特征。其音乐由唱腔和伴奏两部分组成。曲牌体、板腔体为其音乐的基本形式。由于各曲种所操的方言不同,因此曲艺音乐不仅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又各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一、历史概况

曲艺音乐有悠久的历史。现存早期的唱本是公元前3世纪荀子的《成相篇》。汉魏的相和歌以及南北朝的各种长篇叙事歌曲(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唐代民间流行的“说话”和佛教徒宣传教义的“俗讲”(变文)等,都是曲艺音乐的先导。

宋元时期,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曲艺音乐成为城镇市民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当时除小型曲艺如“陶真”、“涯词”、“小唱”、“货郎儿”、“鼓子词”外,还产生了所谓集诸家腔谱而成的大型曲艺“唱赚”和“诸宫调”。曲艺音乐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

明清以来,有些古老的曲种如“道情”、“宣卷”、“莲花落”等,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更新,一直流传至今;有的则停滞不前而自行消亡,或被其他艺术品种所吸收。如货郎儿到明时已不流行,但其音乐却一直保留在昆曲里,称为〔九转货郎儿〕。宋元的唱赚、诸宫调等,到元明时已经衰落,但音乐却大量为元明杂剧、传奇剧所吸收。有些曲种在流传过程中与各地民间音乐、地方语言相结合,或因变换主奏乐器,派生演化出许多新的曲种。如元明的“鼓词”,到清代中叶以后,在北方逐渐演化出各种不同的大鼓。流行于南方的一支由于改用三弦、琵琶伴奏和受南方音乐和方言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种弹词类曲种。

二、曲种分类

中国曲艺据1982年调查有341个曲种。各曲种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汉族曲艺根据主奏乐器、历史渊源、音乐格调以及演奏、演唱特点等,大致可归纳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等5大类。

1、鼓词

演唱者自己用鼓、板作伴奏,俗称大鼓。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如河北的西河大鼓、乐亭大鼓、京韵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京东大鼓,辽宁的东北大鼓,山东的梨花大鼓、胶东大鼓,山西的上党大鼓和新创造的太原大鼓等。此外,在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也有不同的大鼓流行。

2、弹词

演唱者自弹自唱。主奏乐器为书弦(一种有堂音的小三弦)或琵琶(有时加用二胡、阮、筝等),流行于中国南方。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等。

一般认为,弹词是从唐代变文演化而来。元末杨维祯所作的《四游记弹词》(即侠游、仙游、梦游、冥游),是现知最早以“弹词”命名的唱本。明代中叶,弹词在江浙一带已相当盛行。杨慎(1488~1559)编写的《二十一史弹词》,是当时著名作品之一。明代留存下来的弹词唱本较少,但从清初陶贞怀的《天雨花》中曾有“弹词万本将充栋”的话,可以想见当时弹词之盛。

3、道情

以渔鼓和简板为主要伴奏乐器,也称渔鼓或渔鼓道情。流传各地的有陕北道情、义乌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山东渔鼓、广西渔鼓、四川竹琴、河南坠子等。道情渊源于唐代道曲,为道士传道和募化时所唱的歌曲。唐代道教盛行,以道教故事为题材,宣扬安贫乐道、无荣无辱的出世思想的道曲如《九真》、《承天》等应运而生。道情至明清有较大发展,题材有所扩大,演唱者也不局限于道士。道情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各地道情的音乐不同,但多数仅有一支上下句或4乐句的基本曲调,反复演唱,节奏自由,带吟诵性。有的曲种音乐渐渐向板腔体发展,出现了散板、四拍子、二拍子等不同板式;有的大量采用当地其他曲种声腔,如四川西部的竹琴唱腔多来自四川扬琴;有的则与其他曲种合流,音乐发展较大,并取消了渔鼓,如道情与莺歌柳相结合,成为河南坠子。道情原为1人演唱,后来渐渐引入其他乐器伴奏,并制成不同音高的渔鼓,演唱人数也时有增加。

4、牌子曲

演唱者或执手鼓,或持檀板,伴奏乐器因地而异。北方以三弦为主,南方以琵琶、二胡为主。其唱腔主要以同宫或不同宫的若干曲牌联缀而成。单弦牌子曲、河南大调曲子、山东聊城八角鼓、陕西关中曲子、兰州鼓子、青海赋子、四川清音、常德丝弦、广西文场等等。

牌子曲是继承宋、元时期唱赚、诸宫调的音乐传统,并在明清小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曲种所用的曲牌名称大多相同。其中,有的曲调基本一致,仅因唱法不同而有风格上的差异;有的相去较远,不过仍可从曲式结构、旋法等方面寻找出共同的渊源;有的则名同而实异。

5、琴书

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如山东琴书、徐州琴书、安徽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四川扬琴、云南扬琴等。

各种琴书的起源不一。其音乐大多由当地的戏曲、民歌中演变而来。有些邻近地区的不同琴书,主要唱腔基本相似,但是由于各地的民间音乐、方言、唱法润腔及伴奏特色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如山东琴书的〔凤阳歌〕(亦称〔四平调〕),运用在安徽琴书中,由于渗入了尾音上挑,并用假声的唱法,赋予了特有的安徽琴书风格。

琴书的表演形式,深受弹词、滩簧的影响,演出者兼奏乐器,并在唱腔、唱法上还分角色行当、近似不化妆的戏曲清唱。在演出过程中,有时仍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表述情节、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的曲艺也很丰富。如维吾尔族的热瓦甫弹唱,藏族的析尕,蒙古族的好来宝,傣族的赞哈,白族的大本曲,壮族的唱师、蜂鼓、莫伦,哈萨克族的冬不拉弹唱,瑶族的铃鼓,苗族的果哈,彝族的四弦弹唱,佤族的芒锣弹唱,侗族的琵琶歌,哈尼族的哈尼哈巴,朝鲜族的三老人等。

三、唱腔体式

曲艺的唱腔体式与戏曲相似,基本体式为曲牌体、板腔体、曲牌与板腔兼用的综合体3种。

1、曲牌体

吸收到曲艺里的曲牌,由于长期运用,都赋予了不同曲种的独特风味,又具有说唱化的特点,如其中插用说唱结合等表现手法。

曲艺中曲牌联缀的体式,大多由数个曲牌作为该曲种的基本腔调,又可将其中某一曲牌一分为二,用于唱段的头、尾,中间插入其他若干曲牌,构成套曲形式。

曲牌体曲艺中也有用单曲变化重复构成的段式,即用1个曲牌或1首民歌曲调,变化反复演唱多段唱词。

2、板腔体

就是在一个基本曲调(上下句或4句)基础上,通过速度快慢、节拍与节奏的紧宽、调性及旋律的变化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所谓“板”,是指不同速度的各种板式;

“腔”,是指旋律变化的腔调。

板腔体式的唱词格式,以7字句为主,偶句押韵,平仄不那么严格,其他10字句及长短句是7字句的变化句式。属于板腔体的曲种很多,但所用板腔的多少和名称并不一致。以京韵大鼓为例,其板式有慢板、紧板、垛板等;腔调有挑腔、平腔、起伏腔、预备腔、长腔、悲腔、甩腔、落腔等。根据唱词内容灵活运用。

板腔体曲艺唱段的结构布局大体如下:

①引奏。在大型唱段前,有个篇幅较长的器乐段作为引奏,其作用是定场静心,陈述意境。

②成块分段。大型唱段,根据唱词段落,常用成块分段的结构布局。各段大多用“起平落”的形式,即由起腔—平腔—落腔组成(或省略起腔)。起腔是上句,音调上扬,具有不稳定的功能;落腔是下句,音调下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平腔的旋律性不甚强而节奏变化多,尤其鼓词类曲种的垛句比较典型。

③趋紧结束。在唱段结束前,通常运用快板,速度逐渐趋紧,到一定高潮时戛然而止。尾奏篇幅短小,或者不用。

无论板腔体或曲牌体的唱腔曲调,总是在唱词所规定的感情语势及句式结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曲艺音乐具有独特的抒情功能,通过音乐的强调、渲染,能把唱词的含义更深刻、更充分地表现出来,从而使听者获得生动美好的艺术感受。

四、音乐特点

曲艺是采用1人多角的表演方式。用写意的方法,以说和唱来表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曲艺中的说与唱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说唱难分。因而曲艺音乐既是音乐艺术,也是语言艺术。其特点如下:

1、说唱结合

说唱结合的说,是有一定节奏的念诵,或带有音调的吟诵。一种是半说半唱,在1句唱词中大多前半句是说,后半句是唱。一种是唱中夹说,在唱的过程中插入成句的说,成为唱—说—唱的结合。第3种是似唱似说,是在生活语音基础上,加以音调的润色。如四川清音《尼姑下山》:

这种似唱似说的腔句,最能表现出地方语音的特色。

2、字调、语气与音调密切结合

曲艺是凭借语言来叙述故事的,对字音声调及感情语气的处理极为重要。中国汉语的每个字都有一定声调,如普通话语系的阴、阳、上、去四声,又因感情因素而引起的异音读法(语音学上称为“变调”),因此字音本身就含有音乐性。如骆玉笙唱的京韵大鼓《林冲发配》一段,字调四声唱得很准。

“空洒英雄泪飘零”一句的旋律运行,却并未被字调所束缚,是根据感情语气,放宽腔幅,并在音调组合上使其有较大的波折,利用字调来美化音乐,用音乐来深化字义,将字调、音调、感情辩证地统一起来。

3、节奏富于变化

说唱性唱腔,常将既定的词格节奏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来加强其生动性。主要有两种情形:

①节奏的紧松变化。如评弹《李双双》中“喜旺他定神对着双双看”这句唱词,就是在生活语言的节奏上通过音乐节奏的紧松变化,将书中人喜旺当时又悔又恨而又不好意思的复杂心情,形象地表露出来:

②节奏的闪让变化。所谓闪让,就是在相对强拍上运用休止而成为强拍弱唱的意思。如北京单弦《一盆饭》中开始两小节中的闪让变化:运用节奏上的闪让变化,能使词意表现得活泼明快,富于生活气息。

4、讲究声音造型

曲艺与戏剧的表现方法不同,戏剧演员是直接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曲艺演员则既可以第1人称即书中人的身份来说唱故事,也可以第3人称即说书人的身份间接地来描叙情节,剖析人物。因此,曲艺演员在刻划不同人物时,主要是通过不同声音的造型来表现的。

五、音乐伴奏

曲艺演员一般都兼任伴奏。由于演唱者自己掌握乐器(尤其是打击乐器),歌唱时的节奏和速度变化就更灵活,感情的抒发也更充分自如。曲艺伴奏所用乐器,以弹拨和拉弦乐器为主,偶尔也加入笛类吹管乐器。弦乐器的音色柔和,音量适中,容易与说唱性的歌唱相合。

伴奏与唱腔的配合关系有如下几种:

①唱简伴繁:即伴奏在唱腔旋律基础上加繁伴托,以增强唱腔的表现力。

②唱繁伴简:即唱腔旋律较繁,伴奏则用简化的方法,使唱腔突出。

THE END
1.盘点经典“一进听”牌型,精彩等你盘点经典“一进听”牌型,精彩等你白宸侃片 天津 0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水平低了根本看不懂为啥送子!帽子哥步步都是高招,让人难以理解 帽子哥讲棋 1579跟贴 打开APP 对手想招帽子哥当旗下主播,观众们说建议棋艺比拼!全程惊心动魄 帽子哥讲棋 4跟贴 打开APP 帽子哥的弃象陷车陷阱很浅显,对手感觉到被https://m.163.com/v/video/VVHOFPUV4.html
2.下列说唱音乐属于牌子曲类的有()【单选题】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烹饪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范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关于角膜上皮细胞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 )不是烹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下列关于角膜基质层说法正确的是( )。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https://www.shuashuati.com/ti/1aab0d10faca4ca68203c167b2f2f961.html?fm=bdbaf46f855ecebae7f8f3e9541abbd22f
3.$$以下曲种属于“牌子曲”类说唱的有()$$以下曲种属于“牌子曲”类说唱的有()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48/36688902.html
4.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10篇(全文)在我国说唱音乐中,较为突出的是牌子曲类的说唱音乐和鼓书类的说唱音乐。它们的旋律性都很强,并且曲调多种多样,但是两者在唱词和唱腔的发展历程上存在着些许差别。 1.牌子曲是中国众多曲艺形式类别中的一种。凡是将各种南北小曲连串着唱用于叙事、抒情的都是这一类。牌子曲突破南北曲用一样宫调曲牌入套的局限,而常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y60ukqo.html
5.说唱音乐的类别及艺术特点其曲调来源于京津地区流传的各种民间曲调。这些民间曲调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为“马头调”、“快书”、“插曲”、“牌子曲”等说唱形式。后来这些音乐类型中的“插曲”和“牌子曲”相互融合,形成了现在的单弦牌子音乐。 (二)作品欣赏第四章说唱音乐二、四川轻音(一)概述https://djzijia.com/detail/205533.html
6.曲艺南方地区: 苏州评弹(苏州弹词) 南京白局、海安花鼓、徐州琴书、扬州评话、淮安十番、扬州清曲、地水南音(广东说唱)、 凤阳花鼓 东北地区: 二人转 说唱类 :相声、快板书、评书、独角戏 曲艺音乐 牌子曲类 以曲牌为基本音乐材料,或单支曲牌反复演唱、或多个曲牌联缀而成,用以说唱故事的曲种。流传于全国各地,如北京http://www.pinjiwang.cn/pinji/vip_doc/6562209.html
7.我国鼓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我国鼓书类说唱音乐主要包括以下哪两种?() A.四川清音 B.苏州弹词 C.单弦牌子曲 D.京韵大鼓 单项选择题 说唱音乐是指音乐与以下哪一类的结合?() A.相声 B.歌舞 C.语言 D.戏剧 单项选择题 《光明行》是什么乐器的独奏曲目?() A.板胡 B.二胡https://m.zhaokaoti.com/view/shiti/7F1BE81AE18EC635.html
8.京韵大鼓属于()说唱音乐。京韵大鼓属于()说唱音乐。 A.弹词类 B.道情类 C.鼓词类 D.牌子曲类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填空题 民族器乐曲的标题类型分为:()性标题和()性标题两种。 参考答案:标名;标意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填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1220059.html
9.音乐考试复习题(通用10篇)4.下列选项不属于说唱音乐的是()。 A.苏州弹词 B.四川清音 C.河南梆子 D.河南坠子 【答案】C。解析:我国说唱音乐的品种十分丰富,大致可分为五类,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类、琴书类。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唱月琴,属于说唱音乐中牌子曲的一种。演唱形式过去都以女演员为主,男演员为辅,坐唱而不表演,演https://www.360wenmi.com/f/filet4m6bq8b.html
10.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ppt文档介绍:第二节说唱音乐的类别鼓词类弹词类道情类牌子曲、杂曲类琴书类走唱类板诵类一、鼓词类本章重点与难点:鼓词的发展概况及特征重要曲种的介绍与欣赏:京韵大鼓1、鼓词的发展概况鼓词是由元、明时期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清代以后,主要盛行于北方,其明显的特点就是演唱时,演员要自己击鼓掌握节奏。https://m.taodocs.com/p-225797314.html
11.课程第二章 说唱音乐 2.1 说唱音乐概述 2.2 鼓词类 2.3 弹词类 2.4 道情类 2.5 牌子曲类、杂曲类 2.6 琴书类 2.7 走唱类 2.8 板诵类 视频数23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戏曲音乐 3.1 戏曲音乐概述 3.2 昆腔 3.3 高腔 3.4 梆子腔 3.5 皮黄腔 3.6 地方戏 视频数19 第四章 作https://higher.smartedu.cn/course/63604e7996788f54b7677e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