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

不准以任何借口推诿、刁难患者,延误诊治及抢救时机。

不准利用行医之便收受患者及家属的“红包”、物品及接受宴请。

除医院财务收费部门外,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准以任何借口、任何理由向患者或家属自行收费或收取现金。

不准利用职务或职业之便,收取医疗设备、器械、药品、试剂、卫生材料等各种助销和促销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不准私自代开处方或介绍患者到院外药店购药,损公利己。

未经医院批准,不准以任何理由把患者介绍到院外治疗收取介绍费。

不准开大处方、人情方、假诊断证明和私自进行免费医技检查及治疗。

未经批准不准私自到外院会诊及执行医疗护理等行为。

不准上班期间利用电脑或手机等玩游戏或上网炒股票及买卖基金。

不准上班期间串岗和无故离岗。

不准工作期间饮酒或醉酒上岗。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廉洁文明行医若干规定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在医疗服务中向社会群众的承诺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职工道德规范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严格禁止工作人员为医药营销人员“统方”规定

五、坚决执行医院药品、耗材、设备及其它物资的“阳光采购”、“阳光物流”制度,加强医院药品采购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药品集中采购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对容易产生“回扣”的采购项目进行严格监控。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关于上交、拒收“红包”登记制度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医德考评细则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入院、出院工作制度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医嘱制度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三级查房制度

(二)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病人讨论;对主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治疗方案和进一步检查措施,了解病情变化并评定疗效,签发会诊单、特殊药品处方,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等事宜。

(三)检查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提供影像学检查资料。对危重病人、疑难病人、手术病人应随时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总住院医师、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叫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晚查房。疑难、危急病例或特殊病例,应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联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教学查房必须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

(六)听取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及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加强病房管理。

THE END
1.三年级公共安全教育课5、小结:饮食卫生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卫生、安全的环境当中。 6、引入: 师:每天你都搞个人卫生吗?为什么要搞个人卫生?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7、可是有一位小朋友却不是这么想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小朋友对个人卫生的看法吧!(出示课件《邋遢大王奇遇记》片段) http://hyxx.mhedu.sh.cn/wmjw/sxjysssszcs/hsdy/242460.htm
2.DesignPattern(一)设计模式的六个基本原则SeedQiDesignPattern(一)设计模式的六个基本原则 使用设计模式的根本原因是适应变化,提高代码复用率,使软件更具有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并且,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也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单一职责原则、开放封闭原则、里氏代替原则、依赖倒置原则、接口隔离原则、合成复用原则和迪米特法则。下面就分别介绍了每种设计原则。https://www.cnblogs.com/qixinbo/p/8728047.html
3.最强大脑高效记忆方法金牛2代理3.8.2.2.2.3主管如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https://blog.csdn.net/qq877507054/article/details/123987891
4.《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简阅读领导者管理笔记这本书阐释了一个核心:要完成人生最渴望的目标,需要游刃有余地应用一些原则,所谓原则就是人类行为的指导准则,是久经考验并具有永恒价值的。 分享| 领导者养成笔记 引言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无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伟大的书籍之一,它的创作者是斯蒂芬·柯维,本书是柯维研究了自美国建国以来所有讨论成功因素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3078608.html
5.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同,在提高、公平、发展的原则下,应该根据员工对于公司所作出的贡献作为考 核的依据。这就是绩效考核的指导方法。绩效考核计划要从员工的工作成绩的数 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缺点进行策定。譬如科研人员和公司财 务人员的考核体系就不一样,因此其在制定考试计划时,应该根据工作性质的不 http://www.chinahrd.net/blog/264/1011645/26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