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精选5篇)

这是两个互相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超越民族国家经济之上的全球经济的发展,各种用以协调乃至管制各国内部经济政治政策的超国际组织的涌现,跨国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依存关系的加深,使得民族国家愈来愈被包容在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之中,今天,没有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脱离全球范围之外,也没有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不受到全球因素的影响。美国经济的增长可能因为亚洲国家的经济危机而放慢,巴西的债务问题可能因为美国联储利率的变动而趋于恶化,日本国内的政局兴许因为中东的一

场战争而发生动荡,而印度新的工业发展政策在过去完全是国内的问题,现在则可能因为会威胁到邻国的环境状况而遭到这些国家的抗议。凡此种种,无不说明国家内部的问题愈来愈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压力,带有很强的外部痕迹。这从客观上迫使我们必须在观念上纠正对国际关系和国内政治的一些传统看法,既要看到国际问题的国内因素,但更要注意国内问题的国际因素。

(四)南北关系的相互依存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流下,发达国家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给国际关系注入更强的和平因素,还是导致国际关系可能的更剧烈的冲突呢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是加重了还是转化了呢这些问题都是关系到国际社会能否持续、公正、和谐发展的关键。

战后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技术特别是资本和金融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二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相应加强。发达国家的经济相互依存关系还体现在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加强和发展。

除发达国家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依存外,我们也应看到,当今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之间同样处于一种互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且互依存已不只是产品市场上的互补交换关系,而是在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中的深层次的相互联系。不过这种相互依存的意义既不同于殖民主义时期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相互依存,也不同于发达国家问的依存关系。发展中国家往往处于一利依附发达国家的地位,这是全球化进程中南北关系的典型现象。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与科技部随后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2002年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实践上开始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仿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向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转变。2003年以来,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根据适度超前原则,科技部着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国家意志化。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基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争论有一清醒的判断。

一、国际政治动因:技术威慑成为斗争焦点

民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既决定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也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制约。20世纪末以来,现代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技术优势成为各种威慑力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国际关系的强权背后是技术强势的支撑,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体现。今天的高科技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主要因素,技术上的领先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政治较量、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物质基础之一,技术威慑是比直接使用武力更为有效的威慑手段。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现代科技工业体系,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实力和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中的战略主动权。在当代世界上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竞争力问题的那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央政府必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通过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来引导其发展。

二、国内经济动因: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过去20多年中国的发展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经济增长明显超前于科技进步。在比较优势战略指导下,虽然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中国自主科技进步进程缓慢,统计意义上的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知高并不等同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新世纪开始后,由于科技和信恩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时期。在全球化所导致的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在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和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积累资本、换取技术、发展经济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中国自主产业的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前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阶段。这一时期自主科技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国能否在21世纪中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主要原因。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不仅是经济数量增长的概念,更是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质的提升。作为从属于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现在,我国科技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实现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设想,争取到2020年前后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的中期目标,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支撑我国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础,必须完成科技发展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正因为如此,我们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从2003年开始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使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和科技市场,但是“全面开放、跨越发展”应该是我们在确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坚持始终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全球化产业竞争力汽车产业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特征[2]。是对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增强而导致经济联合与合作趋势的产生和动态发展过程的描述,也是对未来世界经济特征的预测。新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和通讯技术的革命把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过程连成一体,形成所谓的经济全球化。

(二)汽车产业全球化

二、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国或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并从竞争力资产和竞争力过程两方面研究了国际竞争力态势,这是从国家的角度来分析国际竞争力。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协调化和高度化的综合。我们认为产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的基础竞争力、政府管理能力以及产业的国际化能力等几个方面。

我们将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各个方面的指标汇总如下:

三、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一)投资不足

据专家分析,在中国每形成一辆汽车生产能力,大概需投资2--3万元人民币。这样,建设一个年产30万辆的轿车厂,就需投资60亿元。不仅初始阶段需要大量投资,而且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也需要不断的资金注入。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投资强度一直偏低、结构不合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投资主体过于分散、投资比例不合理。投资强度不足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各汽车厂商难以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研发经费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生产方式落后,产品换型周期长等弊病。

(二)自主开发能力差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中,完全属于自主研发的产品可以说几乎是没有,我们国内目前销售的一汽大众的捷达品牌、上汽的桑塔纳品牌均属于德国国内二、三十年前的产品,我们进行技术及产品引进后,进行过几次改型,但只是涉及到外观及简单功能上的增加,关于发动机等关键性技术始终没有创新,更没有在这些成熟产品中寻找经验来研发自主的新产品。

(三)汽车销售模式不成熟

我国目前的汽车销售主要是以单一品牌的4S店为一级商,各种规模的汽车经销商可以从一级商处进货,消费者可以到上述二种商家中的任一一处实现购买,这当中势必存在一个商品质量保证和差价的问题。

(四)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由整车生产、发动机生产、零部件制造和改装、深加工构成的,每一个部分的发展程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目前我国的整车生产企业大部分与发达汽车工业国家的先进厂商进行合资、合作,引进了一系列的产品及技术,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汽车集团,同时也建立了自主品牌和产品;发动机生产除货车外几乎是空白,其他大部分发动机生产企业是外资产品和技术在国内的实现;零部件制造业基本已被外资并购,未并购厂家只能生产和提供一些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品。

(五)需求开发不足

在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汽车市场像中国这样具有如此大的潜力。如果中国能达到全球人均汽车拥有率水平,其市场还将需要1.5亿辆汽车,但巨大的潜在需求并没有转化为实际购买力,需求开拓不足成为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价格过高以及派生需求产品如油价居高不下,由于技术改进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导致产业的竞争力低。

四、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成为世界经济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中国汽车产业也必须在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格局之下,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自身比较优势,使其能在国际上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方面,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当前,全球共有20多家最有实力的轿车制造商,在市场上处于表面上相对平衡的竞争中;而目前能够算得上世界顶级汽车生产企业的只有9家。另一方面,汽车生产有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汽车生产特别是轿车生产,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生产的汽车流向世界市场。上世纪后期,一批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发展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速度明显加快。本世纪,这一趋势仍将继续下去。

(一)中国加入WTO后的汽车产业政策调整

政府政策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一个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与格局。中国加入WTO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中国汽车产业原有的发展战略、管理模式和政府政策需要进行全方位调整。

中国加入WTO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适应全球化趋势和WTO通行规则要求,在充分尊重市场竞争机制基础性作用前提下,通过政府管理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转换,重新定位政府、市场与企业角色;打破目前不合理的条块分割格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过程中,实施系统的、前瞻性产业政策,以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参与国际分工与重组,以实现净出口为目标,在开放中寻求和实现大国比较竞争优势。在此过程中,政府职能转换与战略调整至关重要。

此外,政府还应推动产业重组,实施产业组织合理化,加快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企业制度改革,规范政府采购制度,调整城市规划思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有计划的实施产业调整援助政策,帮助产业界加快结构转型过程。

(二)加快实施汽车产业组织合理化

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而中国汽车企业资产存量严重不足。从现实来看,通过上市筹资及兼并联合,以增量资金投入和结构优化来盘活企业现有资产存量,是解决资金问题的重要手段。资本运营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上市、转配股、分拆、国有股权转让和出售、股份回购、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国际租赁、对外股权投资、资产置换等,其高级形式为企业的并购、联合、重组。另外,还要确立中国的汽车产业组织合理化,尽快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对整车组装工业和零部件工业实施合理化,最终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迅速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竞争力。

(三)加强政府政策制定和产业管理能力

根据现时期国内及国际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消费政策,如利率政策,引导各个产品结构的合理发展;制定合理的出口指导政策,为汽车厂商创造一切机会将产品推出国门,趋向世界。由原来的数量上提要求转变为政策上做保证。同时,提高产业管理能力,规范产业内部政策、引导产业机制协调发展。

(四)正确理解和分析汽车消费市场

消费结构升级为汽车工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必然带来消费结构的升级。目前,中国城镇居民基本跨过了以家电为代表的千元级商品,消费热点正在转向汽车、住房万元、十万元级商品。国家在政策上明确鼓励住房、汽车、旅游等新兴消费,使其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国外汽车工业汽车市场发展经验,当人均GDP达到500美元时,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达到1000美元时,汽车市场需求正进入新一轮的扩张时期。汽车消费需求的迅速增长是近年来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因素。而私人购车市场的形成为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提供了支撑。

(五)确立合理有效的产品结构

国内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主要一部分还是私人购车。而私人购车比例提升的同时,又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在2005年以前,各大主要汽车集团是以生产大排量豪华汽车作为主要的产品,小排量汽车在政策上也有许多限制,导致小排量车销量增加比例小,速度慢;从国际市场上看,我国出口的轿车中却以小排量车为主,与国内相比明显看出政策上的区别。因此,应从长远眼光来确定产品的结构,及时进行调整,适应市场需求。

(六)扩大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

尽管国内汽车市场发展迅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合资、合作企业不断涌现,但主要还是采用国外的关键技术,甚至部分零部件都是外采的,自主研发的产品可谓是少之又少,自主研发的产品也在产品设计上聘请国外的设计师或是模仿国外其他品牌,产品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必须扩大自主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其中提高自主产品的技术含量及产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

(七)寻找世界汽车空白市场

如今世界各大汽车厂商不断加快产品研发的速度以适应市场需求,所谓的汽车空白市场可谓是不存在。可是本文所指的汽车空白市场是“以某一特定需求为目标的产品空白区域”。目前,汽车产品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产品品种繁多的时代,只有针对某一国家或地区或行业的特殊需求研发产品才能寻找到更大的市场空间。一直以来以购车者来划分消费群体,而购车者又基本被定义成为新车的驾驶者,并未考虑到乘车者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需求,一些厂商已考虑到选配儿童座椅,但在设计上并未考虑到老人、残疾人的需求。如果将这些问题都能充分融入设计观念中,势必会创造出一个新生的消费空间,划分出一个新的空白市场。

(八)给经销商创造合理的销售空间和资金政策

从我国目前的形势看,国家和汽车厂商、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2002年汽车市场井喷至今,国内汽车市场一直存在着“销售泡沫”,也就是说厂商实现的销售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经销商身上实现的,也即为了实现厂商的销售目标被迫进货。厂商逼迫经销商进货、压货大部分又是因为国家有这样那样的政策和数量要求。这样,不仅限制了经销商的资金流动,也打破了汽车价格市场的合理性,造成每年年初都会出现经销商为了回笼资金低价抛货的现象,进而加重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最终还是经销商受到的损失最大,从长远来看,厂商的行为和政策有待于调整,以便理顺市场销售渠道,重建信心。

(九)完善汽车产品召回制度

2004年10月1日起执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改变了味道,执行得不够彻底,本应是返加厂商进行缺陷的修复,但往往是召回到经销商,由经销商进行产品修正,每一个经销商的技术力量及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返修的质量也很难实现召回目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不能保证返修产品的质量。

(十)更好地把握融资政策

在融资方面,厂商应配合银行为经销商创造更为便利的融资渠道和环境,保证流通市场更为有效。因此,从厂商角度来合理有效的把握和运用金融融资政策,对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文忠,杨萌凯:《中国产业竞争力再造》,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5页-23页

[2]史恩义:“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8期,第60页-64页

[3]郭连成:“经济全球化及其对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影响”,《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第60-64页

[摘要:2002年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实践上开始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拟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向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转变。2003年以来,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根据适度超前原则,科技部着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国家意志化。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基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争论有一清醒的判定。有助于增强政策设计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关键字]:科技发展战略科技发展战略转变动因动因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科技发展战略开始发生转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和科技部随后制订的科技发展规划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目标,强调要在“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两个层面进行战略部署,在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和新的比较优势。2002年12个重大科技专项的启动,标志着我们在实践上开始摆脱多年来以跟踪模拟为主的科技发展战略,向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跨越式发展模式转变。2003年以来,按照“十六大”的要求,根据适度超前原则,科技部着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转变进一步国家意志化。对这一转变过程的基本动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若干争论有一清醒的判定。

一、国际政治动因摘要:技术威慑成为斗争焦点

民族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选择,既决定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也受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0世纪末以来,现代高科技广泛运用于战争使得技术优势成为各种威慑力量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国际关系的强权背后是技术强势的支撑,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体现。今天的高科技已经成为影响国际政治军事格局的主要因素,技术上的领先是国家参和国际政治较量、扩大国际影响力的物质基础之一,技术威慑是比直接使用武力更为有效的威慑手段。一个国家只有拥有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趋向的现代科技工业体系,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追求实力和影响,获得国际政治中的战略主动权。在当代世界上的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对涉及国家平安和国家竞争力新问题的那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心政府必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出发,通过科技发展战略的制订来引导其发展。

二、国内经济动因摘要: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过去20多年中国的发展是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数量型增长”,经济增长明显超前于科技进步。在比较优势战略指导下,虽然技术引进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功能,但是中国自主科技进步进程缓慢,统计意义上的中国产业竞争力的知高并不等同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同步提升。新世纪开始后,由于科技和信恩化的飞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到不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就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时期。在全球化所导致的南北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下,在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单纯依靠消耗自然资源和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来积累资本、换取技术、发展经济的做法已经落后于时代。只有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增强中国自主产业的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换,我们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21世纪前1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阶段。这一时期自主科技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决定了中国能否在21世纪中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这是我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型的一个主要原因。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这个目标不仅是经济数量增长的概念,更是生产力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综合体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质的提升。作为从属于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科技发展战略必须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服务。现在,我国科技竞争力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实现科技发展“三步走”战略设想,争取到2020年前后科学技术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的中期目标,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形成支撑我国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基础,必须完成科技发展由跟踪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战略转变。正因为如此,我们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从2003年开始了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经济全球化和地区经济一体化使我们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的层次上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科技人才和科技市场,但是“全面开放、跨越发展”应该是我们在确定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时必须坚持始终的基本思路。

三、世界经济动因摘要:贸易保护主义和知识产权争端加剧

四、科技动因摘要:科技短缺和科技起飞新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在经济活动中存在一种“短缺效应”,即经济增长水平和速度是由最短缺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的。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科技短缺是种普遍的现象,是制约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高新技术研发基础仍然较为薄弱。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科技短缺主要表现在缺乏原始性创新能力上,即自主知识产权少,由此导致中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内形成强烈的对外技术依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2002年科技部印发了《有关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指出原始性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科技和经济获得重大发展和超越的前提,已成为决定国家间科技乃至经济竞争成败的一个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利用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入WTO的机遇,把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作为我国新时期科技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加快实施专利战略,切实提高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总量,科技部又于2003年2月出台了《有关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以促进国家科技计划在高起点上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但是我国现在仍然有一些人认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的产业分工体系是一种内生地促进产业升级和转换的机制。国内差距和国际差距的缩小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两大根本任务。尽快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和世界经济的联系中取得超过其他国家的利益。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技术水平和附加值低,显然无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强化了对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依靠,使我们的科技开发能力呈惰性降低,无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由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民族国家政策设计的自利性,中国的科技进步不能完全放在国外技术的“本土化”上,而应该考虑把“国产化”作为追求目标。开放市场和加入WTO并不意味着不能有国家意志和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国际分工,而应主动地调整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的竞争实力。我们不把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本土化”,不可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收益。当然,我们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赋予“国产化”以新的内涵。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世界经济概论》这门课程十分重要,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内容陈旧。世界经济经常发生变化,甚至瞬息万变,新事物、新现象更是层出不穷,但《世界经济概论》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上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教材比较着重于世界经济一般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教材着重当代资本主义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研究,21世纪的教材重点则放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性问题上。即便进行了更新,教材内容仍落后于世界经济的实际发展。比如,绝大部分《世界经济概论》教材都没有包含欧债危机、人民币国际化等最新内容。不仅如此,时至今日,各种社会信息和信息传播渠道飞速发展,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增,其接受知识途径的选择面越来越多。这使得在讲授《世界经济概论》过程中,教师如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及时更新,不断调整,紧跟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将无法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学术水平不高,对教学内容缺乏研究,没能及时补充新知识,致使传授给学生的都是陈旧的知识。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满堂灌现象严重。在大学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是教学中的被动者,《世界经济概论》教学亦不例外。很多教师是课堂的唯一表演者,经常唱独角戏。这集中表现在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课堂气氛沉闷,讨论和实践环节较少甚至没有。满堂灌使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更严重的是,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还机械地照本宣科,语调单一,讲解枯燥无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这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和情感相联系的,它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心理成分,是学习动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人们对某事物有兴趣,那么兴趣就会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他们,促使他们排除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但在《世界经济概论》教学中,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有些学生经常逃课,即使上课的学生也不集中精力听讲。尽管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教师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却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仅如此,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不重视情绪、动机、兴趣因素对学习的重要促进作用,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世界经济概论》课堂教学需要改革。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三、实施案例教学。在《世界经济概论》学习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学生认为这是一门纯理论课,和实际没有多少关联。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世界经济概论》是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例如,在讲授汇率一节时,教师可以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汇率制度?中国为什么不愿意让人民币大幅升值?1985年的广场协议对人民汇率变动的启示是什么?又如,在讲到贸易保护主义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列举中国最近几年遭到的反倾销调查事例,并指出原因所在。教师有针对性的采用案例教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他们从枯燥的理论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案例要真实可靠,具有典型性,且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二是案例要具备生动性,可激发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THE END
1.20232024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基础知识手D.增量调整与存量调整并重 正确答案:C 2、以下不属于国家财政对投资宏观调控的是( )。A.资本金补助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2965903-1-1.html
2.中级房地产经济:房地产投资可行性研究试题及答案(考试必看25、单项选择题 房地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不包括()。 A.申请项目核准的依据 B.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C.筹资项目建设资金的依据 D.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A.申请项目核准的依据 B.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C.筹资项目建设资金的依据 D.编制项目建议书的依据 点击查看答案 26、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房地产投资系统风http://www.91exam.org/exam/87-4532/4532743.html
3.下列不属于增量资金结构调整的是下列不属于增量资金结构调整的是 A. 发行股票 B. 举借新贷款 C. 增发新股偿还债务 D. 发行新债券 题目标签:调整属于增量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C 复制 纠错举一反三 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原人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https://www.shuashuati.com/ti/897ba2c4c43548528e44f58e41b62594.html?fm=bdbds873fcd4bd3571dc40af76b879b263ef4
4.财务管理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8、【单选题】下列项 目中,不属于财务部门基本职能的是 ( ) 。 A、筹资管理 B、投资管理 C、会计核算 D、股利分配管理 9、【单选题】在资本市场上向投资者出售金融资产,如借款、发行股票和债券等 ,从而取得资金的活动是 ( ) 。 A、筹资活动 http://xuzhou.ehqc.cn/html/07_7.html
5.涨停股的下跌阴线买入绝招5、期货资金入主,井喷。这类股票看不出底部,庄家就是底部,运气就是底部。这类股票只适合短线资金参与。 6、迅速拉高翻番后,向下调整近一年,价位到达黄金分割点处。 从长线投资的角度看,第1、第3和第4种底部是比较适合长线资金参与的。但第1种需每天观察,否则哪知道它哪天会破位?而第3种有一定风险,最好在前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22991768_464220537.shtml
6.保龄宝:2021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二次修订稿)?本预案所述事项并不代表审批机关对于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项的实 质性判断、确认、批准或核准,本次修订仅是在原预案修订稿审议通过的范围内, 对股份发行数量及募集资金总额进行了调整。根据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 大会对公司董事会的授权,本预案所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项无需提交股https://stock.stockstar.com/SN2022093000005847.shtml
7.关于申请路灯维修资金的请示(精选14篇)篇2:关于申请路灯维修资金的请示 校领导: 由于我校办公楼建楼时间早,且属于砖混结构,年久失修。再加上办公楼受到附近修路、拆迁建楼和下雨等影响,造成我单位办公楼地基下陷,与原办公楼墙体出现间隙,直接导致楼顶防水材料(SBS)严重砸损,造成楼顶普遍漏水、漏雨现象,每逢雨天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漏雨现象,造成部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x2n3qrh.html
8.新华万银多元策略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招募说明书(更新)摘要(202高送转行为本身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只是财务报表上的调整,但高送转往往显示公司高速扩张的潜能,敢于不断的进行股本扩张,一般都有持续的业绩增长作后盾,说明企业对业绩持续增长抱有信心,不畏惧股本的增大;另一方面,送配后大幅除权使每股价格降低,股票的流动性也会有所增强,可以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进入。 https://fund.eastmoney.com/gonggao/000972,AN202005261380237324.html
9.什么叫结构性调整理想股票技术论坛技术分析中的结构性调整及其预测方法简析 [股票知识指标公式概念题材] 理想c93eba 2023-9-4 相关标签:什么叫结构性调整 结构性行情 如何通过结构分析性能 结构性调整什么意思 阅读362 回复1 赞0 0510-结构性行情,宽幅震荡,中特估政策支持和央企增量资金驱动大A走势,技术分析显示短期调整,重点关注中特估、证券https://www.55188.com/tag-4042325.html
10.大陆政策范文7篇(全文)海关处置原则是, 对自愿、主动申请以自查补税和补办海关手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 原则上海关不进行下厂核查, 对相关自报事项不处罚, 管理类别不调整, 但对有瞒报、漏报嫌疑的实施重点稽查、核查。 海关自查补税的误区 台商不要以为自查补税仅是一种暂时性的收税手段、都是没有法规依据随意补税、问题多大都可以自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tg28t4u.html
11.央行降准释放7500亿增量资金,不是货币政策转向财经频道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https://3g.china.com/finance/news/11173316/20181008/34103320.html
12.大咖月谈市场震荡调整,博弈结构性机会来自外贸信托五行财富【大咖月谈】市场震荡调整,博弈结构性机会后市观点中信建投陈果团队:A股市场始终存在资金追求弹性与赔率尽管经济基本面疲弱,市场增量资金不足,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主题行情没有机会。事实上,市场对赔率资产的追逐永不停止,从资金面角度分析,这是因为以两融资金、私募资金、部分主动权益资金为代表的高风险偏好资金因为高资金https://weibo.com/1915600613/OlXyK6nJ5
13.展望A股下半年:从进攻到防御,从成长到价值进入二季度以来,由于前期市场调整后,市场赚钱效应减弱,居民申购热情下降,基金发行明显降温。4月和5月的发行规模均不足600亿元。根据基金份额变化、单位净值和仓位进行估算,截至2021年6月上旬,年内公募基金累计带来增量资金约1.06万亿。 从老基金申赎情况来看,1月、3月和5月老基金赎回较多,均超过1000亿。进入下半年后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33649
14.央行降准释放资金1.2万亿优化流动性结构此时适当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置换一部分央行借贷资金,能够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资金的稳定性,优化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结构,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释放约7500亿元增量资金,可以增加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资金来源,促进提高经济创新活力和韧性,增强内生经济增长动力,推动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z7gd84cEUNyKXuXzAsAQ18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