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医药文化之药膳篇:药膳的特点及功效文化热点

药膳发源于我国传统的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本期策划,小编为您介绍我国药膳的特点、功效,以及应用原则。

药膳要遵循“注重整体”、“辩证施食”的原则。即在运用药膳时,首先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体质、健康状况、患病性质、季节时令、地理环境等多方面情况,判断其基本症型;然后再确定相应的食疗原则,给予适当的药膳治疗。

桂枝汤方。(图源于网络)

以药膳为主治疗疾病

某些疾病或疾病中的某个阶段可以用药膳或食物为主加以治疗。例如桂枝汤就是食疗方是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的主方;《金匮要略》中的甘麦大枣汤以治妇人脏躁等,都是以食疗方为主治病的实例。

药食结合以辅助治疗疾病

《内经》提出:“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食物疗法是综合疗法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古代医家主张在病邪炽盛阶段依靠药物,一旦病邪已衰,在用药治疗的同时,饮食营养亦须及时与保证,以恢复正气,增强其抗病能力。金元四大家张从正主张攻邪居先,食养善后,这是典型的药食结合。

辨证施膳治疗疾病

滋补膳食

沙参山楂粥。(图源于网络)

在中药药材中可供做滋补品和食疗药膳的达500种之多,约为全部中药药材的1/10,而中国政府卫生主管部门颁布的中药有70多种。这些特制食疗药膳食品,多出自古代书籍记载或民间经验流传以及近代加工改进的制品。其中最常用的药、食物有:人参、黄芪、山药、白术、天麻、茯苓、甘草、当归、首乌、黄精、核桃、大枣、薏苡仁、莲子、枸杞子、银耳、龙眼肉等。

诸如大枣人参汤具有益气补血,助阳润肠等作用。沙参山楂粥,有益气养阴活血、健脾养胃、清心安神的作用。山楂薏苡仁粥,有清热活血、祛湿解暑的作用。活血袪湿消暑汤,有清热活血、祛暑利湿的功效。

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佳肴

食药结合制成的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佳肴很多。如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的药膳菜肴、点心、小吃等等。药膳保健饮料有汤、饮、浆、茶、露、汁等。茶类多为单独的茶叶或与某些药物混合制成,如枸杞茶、玉磨茶、参杞酒等等,这些都是加工方法独特,具有多种保健作用的药膳食品。

甘麦大枣汤。(图源于网络)

药膳具有保健养生、治病防病等多方面的作用,在应用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药物是祛病救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药膳多用以养身防病,见效慢,重在养与防。药膳在保健、养生、康复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但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各有所长,各有不足,应视具体人与病情而选定合适之法,不可滥用。

因证用膳

中医讲辨证施治,药膳的应用也应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料配伍,如血虚的病人多选用补血的食物大枣、花生,阴虚的病人多使用枸杞子、百合、麦冬等。只有因证用料,才能发挥药膳的保健作用。

因时而异

因人用膳

人的体质年龄不同,用药膳时也应有所差异,小儿体质娇嫩,选择原料不宜大寒大热,老人多肝肾不足,用药不宜温燥,孕妇恐动胎气,不宜用活血化瘀之品。这都是在药膳中应注意的。

因地而异

不同的地区,气候条件、生活习惯有一定差异,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有的地处潮湿,饮食多温燥辛辣,有的地处寒冷,饮食多热而滋腻,而南方的广东饮食则多清凉甘淡,在应用药膳选料时也是同样的道理。

药物与食物配伍禁忌是古人的经验,后人多遵从。主要包括:猪肉反乌梅、桔梗、黄连、胡黄连、百合、苍术;猪血忌地黄、何首乌、蜜;羊肉反半夏、菖蒲,忌铜、丹砂;狗肉反商陆,忌杏仁;鲫鱼反厚朴,忌麦冬;蒜忌地黄、何首乌;萝卜忌地黄、何首乌;醋忌茯苓。

食物与食物的配伍也有一些忌讳。这些禁忌是:猪肉忌荞麦、豆酱、鲤鱼、黄豆;羊肉忌醋;狗肉忌蒜;鲫鱼忌芥菜、猪肝;猪血忌黄豆;猪肝忌荞麦、豆酱、鲤鱼肠子、鱼肉;鲤鱼忌狗肉;龟肉忌苋菜、酒、果;鳝鱼忌狗肉、狗血;雀肉忌猪肝;鸭蛋忌桑椹子、李子;鸡肉忌芥末、濡米、李子;鳖肉忌猪肉、兔肉、鸭肉、苋菜、鸡蛋。

药膳的药物配伍禁忌,遵循中药本草学理论,一般参考“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的具体内容是: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的具体内容是: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某种病忌某类食物。如:肝、忌辛辣;心病忌咸;水肿忌盐硬固、油煎、生冷等食物;骨病忌酸甘;胆病忌油腻;寒病忌瓜果;疮疖忌鱼虾;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头晕、失眠忌胡椒、辣椒、茶等。

一类是指某类病忌某种食物。如:凡症见阴虚内热、痰火内盛、津液耗伤的病人,忌食姜、椒、羊肉之温燥发热饮食;凡外感未除、喉疾、目疾、疮疡、痧痘之后,当忌食芥、蒜、蟹、鸡蛋等风动气之品;凡属湿热内盛之人,当忌食饴糖、猪肉、酪酥、米酒等助湿生热之饮食;凡中寒脾虚、大病、产后之人,西瓜、李子、田螺、蟹、蚌等积冷损之饮食当忌之;凡各种失血、痔疮、孕妇等人忌食慈茹、胡椒等动血之饮食,妊娠禁用破血通经、剧毒、催吐及辛热、滑利之品。

另一类是服药后应忌食某些食物,如:服发汗药忌食醋和生冷食物;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

(1)食疗中药的性味,应用药膳还应注意食疗中药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一般说来,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只有根据性味合理选用药膳,才能达到滋补身体、防治的目的。

(3)烹调技巧,优良的药膳必须讲究烹调技巧。药膳除应具备一般饮食的色、香、味、形外,还要尽可能保留其营养、有效成分,以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4)中药在熬制时一定要注意用具,不要使用金属制品。

(5)无论药膳用于何种用途,一定要适量,如若过多可能会导致副作用或反作用。

华佗与古道芍花鸡

相传东汉末年,各国混战,水旱成灾,疾病流行。为解救苍生,华佗便在家乡四处行医,救人性命。有一天,华佗正在路上行走着,忽然身后传来哭声。只见两位老年人正一边抹泪,一边步履蹒跚地拉着板车,板车上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女子。华佗便上前问之。原来,两位老人的女儿得了重病,大夫让回家准备后事。说着,两位老人不禁悲从中来。

华佗不忍看见老人垂泪,便说“或许,我可以看看。”两位老人连忙擦干眼泪,半信半疑的把华佗请到家中。华佗翻了翻女子的眼皮,发现瞳孔已开始放大,有弥留迹象。但见老人家中一贫如洗,为了给女儿治病更拿不出钱去抓药。这时,华佗见到后院中正准备怒放的芍花花苞。而在芍花丛中,老人家中唯一一只鸡正悠闲踱步而过。华佗灵机一动,便让老人把那只鸡抓来,并随手采了几朵芍花花苞,并配以少许道地药材,上锅开炖。并嘱咐小火慢炖几个时辰后饮用。女子服用之后,原本干涸不见一点血色的面容立即艳若桃花,顿觉神清气爽,竟然立即就能坐起来了。连续三次服用,竟然奇迹般地完全康复了。

原来,芍花配以小母鸡清炖是一道药膳,具有美容养颜、养血补血、平肝降噪之功效。后来,这道药膳就如此流传了下来,并一直延续至今。

THE END
1.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养生之“食疗”北京语言大学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knowledge of dietotherapy for health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该课程着重介绍了中医食疗养生知识。 Course Syllabus 课程章节 Popular Knowledge of Chinese Medicine —“Dietotherapy” in TCM 中医药科普知识——中医养生之“食疗” 0 %http://bridge.chinese.cn/online/camp/class/105353/10021/1582
2.科学网—整理中医对药食同源养生和食疗的理解希望大家通过以下文章,对中医养生、食疗和保健有个科学、清晰的认识。 原文请参考马瀛通老师的博客:http://www.chinavalue.net/myt/Column.aspx 中医对药食同源、养生和食疗的理解 一、药食同源本是“食居前,药居后”,是从食到药、食药分离与食药兼之的中医药发展过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1711-571534.html
3.中医养生药膳馆加盟养生汤食疗项目连锁中医药大健康属于大健康产业的一个分支,意在实现全民健康。 —中医食疗养生 实现人人健康— 千百年来,中医只是用于治疗救人,从全局的层面上讲,我们只看到中医的“冰山一角”而已。 中医其实是最早、最科学的食疗营养家、科学家、教育家! 中医理论核心是一切疾病都是假象,是营养的问题,是情绪的问题,是运动的问题。https://www.huashandao.com/h-nd-5219.html
4.药食同源养生有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中医壮瑶医药膳食疗文化,6月20日,2023年广西中药壮瑶药药膳食疗项目能力提升实践活动暨南宁市中医医院第二届“如意”药膳节在南宁市中医医院北湖院区火热举行,各方嘉宾和市民代表欢聚一堂,共享别样风情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盛宴。 http://www.nnrb.com.cn/nnrb/20230621/html/page_03_content_000.htm
5.中医食疗食疗师食疗师培训有问食经始于2009年,致力于中医食疗的传承与弘扬,专注于食疗师培训与食疗人才建设,深耕食疗产品研发与创新。经过15年的沉淀与积累,“有问”人将为大众饮食健康提供更优的咨询服务与产品体验,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食疗专业人才。https://www.shiliao.org.cn/
6.药膳食疗养生生活中N大中医药膳秘方(3)药膳食疗药膳食疗养生 生活中N大中医药膳秘方 可先预备生薏米2两,淡竹叶1两,象牙丝(或羚羊角丝、水牛角丝)3钱,猪润4两,瘦肉8两。先将淡竹叶、生薏米煲上1小时,然后加猪润片,瘦肉片滚熟,加盐调味即成。因此汤有清热去湿降心火作用,故心火盛烦燥者合用。https://m.39yst.com/20140915/178757_3.shtml
7.四川观察《中医有妙招》:食疗养生调养气血食疗方你是否常有这样的感觉:头晕、失眠、面色萎黄、食欲不振、月经不调、疲劳乏力,稍一运动就心悸气短、出汗多、睡得挺多却不解乏,经常被说懒。中医有妙招,中医专家来支招,今天教你调养气血食疗方。 三类人易气血不足 女性气血不足,容易导致月经的问题,比如月经量少,月经推后等等。 http://www.sctcm120.com/info/1091/14809.htm
8.中医养生食疗群明乎生杀之机者,可与论养生。 《经》曰∶静则神藏,躁则消亡。欲延生者,心神宜恬静而无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宜避,行立坐卧之有常。绝欲以养精,内观以养神,毋劳怒以耗气,则真阴之水自充,五内之火自熄。 中医食疗养生群,超200人,加微信18858183387入群。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4950499/
9.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通用8篇)中医食疗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以祖国医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食物配合药物,以食物之力助药威,实施养生保健。中医食疗可以被称之为一项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有资料显示,被验证为有效的药食秘方约为30万个,中医食疗被医学界誉为“药理学原始资料”其不但为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且也为生命科学的进展提供了重要信息,对人类文明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h79ca914.html
10.卫健委中医处于春泉教授为校内外师生同上中医养生课11月22日下午,受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党委教师工作部邀请,天津市卫健委中医处处长于春泉教授做客“人文大讲堂”和“立德修身系列讲堂”,在线上做了题为“疫情常态下如何维护身心健康——中医食疗与养生防病”的讲座。除了我校百余位来自各单位、各个学院师生外,讲座还吸引了来自天津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https://yuyanwenhua.tjutcm.edu.cn/info/1004/2547.htm
11.中医养生食疗大全20210714010017.pdf中医养生食疗大全.pdf,中医养生食疗大全 (冬季养生版本) 001:冬天注意饮食合理把虚火内火赶走! 3 002:冬天怕冷?手脚冰冷?冬季如何养阴又抗寒? 4 003:四大有效中医食疗进补方法 7 004:冬天进补最适宜的十种素食 9 005:冬季进补错误等于慢性自杀! 11 006: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1/0714/5300040103003311.shtm
12.中医食疗与养生保健推荐几种养生的食材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好好的调养自己的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我国中医药事业在养身保健方面也是相当的富有成果的。那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哪些中药能够保养身体吧。 人参 《神农本草经》认为,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现代研究发现,它还具有抗氧化https://www.yuedisk.com/ysys/info/43798.html
13.养生之家网—中医养生降养生食疗养生保健养生之家网是中国权威养生保健门户网站,分享中医养生、食疗健康养生知识,分享养生保健、美容养生之道,春夏秋冬四季养生小常识大全就在养生之家网。https://www.ys99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