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课堂范例6篇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有疑而问”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土壤,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如,在教学《丑石》一课,笔者首先让学生读课题质疑,然后出示丑石的图片,让学生一边尽情观看,一边评价“真丑”。观察完图片后,让学生结合预习质疑,最后引导学生通过细读课文、讨论和交流汇报等形式释疑。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质疑解疑的兴趣,将学生置于依“问题”而创设的环境中,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质疑欲。

二、方法辐射,培养学生“质疑解惑”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质疑,自主提出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的内因发挥作用,产生思维的兴奋点和认知矛盾的冲突点,最终形成主动探索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提倡独立思考,学会质疑。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借助课后金钥匙,引导学生质疑,应在“问什么”和“如何问”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可分为三步进行。

1.教给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一般用“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来提问。

3.依托课后习题,学会疑中找疑。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寻找句子和课文内容方面的疑点,可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后习题,将那些得不到答案的问题罗列出来,向教师请教,然后再让学生细读课文,提出与书上不同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托课后习题找出其他的问题。

三、巧抓时机,培养学生“刨根问底”的习惯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

1.课前引发型质疑。课前引发型质疑便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求知欲望。如,在学习《一双手》时,教师课前质疑: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这是谁的手?这双手做了什么?

四、激励评价,树立学生“大疑则大进”的信心

教师的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和勇气。教师在生本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可以设立“质疑之星”、“提问小明星”等称号,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当学生提出没有价值,甚至很可笑的问题时,教师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思考,允许学生在犯错中学会质疑。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质疑权威,让学生敢说、多说。教师的鼓励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有新鲜感和成功感。

不管是在授课、阅读教材时,还是在思考问题时,都要注重加强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我们要动用智育的一整套手段来创造这种状态。要创造前面所说的情绪高涨的状态,单单依靠在上课时采取某些特殊的方式,譬如说选用恰当的直观手段,那是不能达到目的的。这种状态的形成取决于许多因素――取决于思维的素养和情感,取决于学生的见闻的广度等。掌握注意力――这是教师对儿童的思维施加的一种非常精细而微妙的作用。怎样去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呢?下面,将我在教学中总结的几点方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静坐法

上课前,先让学生静静地坐一会儿,脑子里尽量不要胡思乱想。这样,可以使学生从课间的喧闹中回过神来,从而静下心来学习。

二、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写出或说出各自观察的结果,对那些观察得仔细和持有独特见解的同学要加以表扬。这样长期以来,学生就养成了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常开故事会

小学生一般都对讲故事和听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去选择一些趣味性的适合孩子们胃口的故事,让同学们去听去讲。久而久之,学生们的注意力,就会被集中起来。

四、欣赏音乐

欣赏音乐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人在欣赏或演奏乐曲时,必定要使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行。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爱听爱唱的歌曲,让他们经常听、唱,经过长期的音乐训练,其注意力定会加强。

五、大声读书

因为罗素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落伍了,这个经典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进步。纵观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学者,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现谈谈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

一、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习惯于传统的结论性教学,重知识轻问题,重双基轻创新和实践,使学生处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导致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缺乏主观能动性。

第二,学生缺乏提问的技巧与方法,部分学生由于基础不好或缺乏思维能力,不会表述存在的问题或不善于提出问题,提问题不得要领,浮于表面,更提不出有深度、有新意的问题。

第三,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导致学生思维僵化,缺乏主观能动性。

第四,师生关系紧张、不融洽,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他们宁愿把问题放在头脑里,也不敢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或看法。

二、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外界条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不敢提问题,主要有两种心理,一是紧张心理,二是自卑心理。因此,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关键是消除紧张和自卑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1)优化师生关系,倡导民主

在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扎根在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敬而畏之,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压抑了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淡化“教师权威”,优化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思维是活跃的,心情是愉悦的,这时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最佳点。

(2)真诚鼓励,树立信心

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鼓励、提倡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言者无畏”的意识,不管学生所提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深度,教师都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倾听,多鼓励,少泼冷水。具体做到:(1)对不善于提问题的学生及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一旦他们提出问题,首先应给予肯定,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对于好问但总抓不住要点的学生,不嘲笑、讽刺,应耐心引导,彻底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3)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指导他大胆创新,争取提出更好的问题。这样,使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时都能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感受提问带来的无穷乐趣。

2.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主动提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著名学者布鲁马巴克也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端,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有一些学生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疑问,因此在学生具备了敢于提问的心理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利用语言、实验、教具等各种教学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1)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它都能给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的感知信息以及较大的思维空间,因此它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重要渠道。教师要选择那些现象明显,含思考性和趣味性,能启迪学生思维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实验,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发现问题的能力会更强。

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我在新课开始时设置了覆杯实验、瓶“吞”鸡蛋的实验以及小试管在倒置装水的大试管中上升的实验,这些新奇、有趣的实验便可引发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如杯中的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是谁托住了纸片呢?瓶口这么小,鸡蛋是怎么进去的呢?为什么小试管不仅没掉下来,还会上升呢?等等。

(2)利用生活原型创设情境

(3)联系生活生产、结合科学概念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对生活中的事实与科学概念之间的矛盾产生质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这种矛盾越强烈,越能激发起人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时,其中有一个作用是“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但它恰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水往低处流”相矛盾。这时教师可这样启发: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在植物体内的水分却是向上流的?你能否想出生活中还有没有水向上流的现象?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抽水机抽水的情形,从而提出问题:难道在植物体内也有抽水机吗?是什么原因使水分向上流的?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上升。

(4)利用谚语、民俗、典故等创设情境

一些当地的谚语、民俗、典故等学生耳熟能详,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五九六九,沿河插柳”等。把这些生动、鲜活的来自群众的精粹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引导学生赞美劳动人民智慧的同时,学生自然就会提出“为什么会这样?”“有规律吗?”“受哪些因素影响”等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探究。

(5)联系STS(科学、技术、社会)创设情境

STS让学生觉得具体、亲切和有现代感,同时反作用于STS,养成热爱生活、热爱科技、勤于思考的优良品质。例如,在讲磁体时,可介绍磁悬浮列车,学生会问:“磁悬浮列车为什么会悬浮起来?”“磁悬浮列车的速度高达多少?”“磁悬浮列车是利用超导材料制成的吗?”等等。

3.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提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除了让学生敢问、想问,还要让学生会问。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一些理论和现象也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但缺乏相应的思维方法,有时想提问题却不知怎样提问,这说明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还没有进入探索性思维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给予一些方法上的指导,教会学生善于提问。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因果提问法

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它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所见到的每个现象,都要想想是什么原因;在阅读课本时,对所学的每个概念、公式、定律、原理等要知道是什么?适用于什么范围?受什么条件限制?做到知其所以然;解题时不要光拘泥于获得一个正确的结果,还要了解解题的过程、思路、方法等。

(2)逆向提问法

逆向思维是与正向思维相反的思维过程,即通常所说的“倒着想”或“反过来想一下”,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经常让学生逆向去思考,必定能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地引导学生逆向思维,从问题相反的角度深入探究。例如,在开展《磁生电》新课的导入中,我重新演示了奥斯特实验,引导学生逆向思考:奥斯特最早发现了电流磁效应现象,说明电能生磁,那么反过来,磁能生电吗?如果可以,又需要怎样的条件?

(3)比较提问法

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比较,特别是把那些相互关联或相类似的概念、现象、规律进行比较,同中辨异,异中求同,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氮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那么这两瓶气体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呢?

(4)联系提问法

找出教材中联系密切的章节、内容或知识点,从中发现问题,揭示出事物变化的规律,这种联系方式以点代面,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化理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植物呼吸作用的物质转化时,学生马上会联系到光合作用,充分理解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所储藏的有机物。

(5)发散提问法

要求学生运用发散思维,从同一问题的某一知识点出发,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变换,向多个知识点扩散,形成立体的思维网络和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许多新的问题,我们可以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来引导学生发散提问。如两个杯子中分别盛有浓盐水和纯水,不能用嘴尝,请你用学过的知识,自选实验器材,设计几种区分这两种液体的实验方法,简要说明理由。”对这样一道灵活性强且较为开放性的试题,引起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A.比较密度;B.比较压强;C.比较质量和体积等。由此提出以下不同的问题:用密度计怎么区分?用压强计怎么区分?用量筒和天平怎么区分?如何控制变量?使学生的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展开,最终得出不同的方法。通常一个好问题的提出需要以上一些方法的综合运用。

三、实践后的效果

关键词:树立主体意识体现主动参与性自主学习

伴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普及,我们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过去课程焦点锁定在教师这个“主角”在课堂舞台的“表演技巧”,而学生只充当舞台“配角”这种局面。现在应提倡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更新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教师仍充当课堂的中心和主宰,学生起到“配角”作用,师生间仍是那种“授受关系”。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真正实现多向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使教师的“教”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突出学生主体意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性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体验学习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求将“教室”转变成“学堂”,课堂教学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达到由吃“鱼”到用“渔”,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合作和学会创新。初中政治课堂中调动学生体现主体意识的参与性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1.调动学生的参与状态。

2.调动学生的参与方式。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交叉进行,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参与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制定有效的计划和策略,获得情感体验,并通过认知活动进行调控。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和团队中分工合作,交流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探究学习是指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思维的想象,从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各种能力。

4.注重学生参与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成度如何;注重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投入的程度;注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情况。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地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地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做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提问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

二、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学生可以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想平台,让他们独立的思考、自主的选择;而不是将我们自己的思考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是把我们自己的选择强加该学生。若想使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达不仅要有条理和清晰,而且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语调变换等。一位好的教师的声音应该是富于变化的,如高亢有力、充满激情、令人愉悦的。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既不要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要总教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教师上课的方式不但轻松,而且富有激情。

三、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

一个人的生命不是孤立的个体,它需要与外界沟通与交流,这样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过去的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弄得学生几乎不知道为谁而学。因为他们脱离了合作的环境,自己的智慧得不到同伴的赏识,会丧失学习的自信和勇气。而合作实现了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他们就会极力的表现自己,挖潜自己,把自己融于群体之中。一个人的智慧与力量是有限,群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限的。合作就是发挥群体的优势,实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互补,从而解决了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越来越看重合作的功效。例如识字教学,让学生记住某个生字,学生就能在合作中,找出出几种识字方法(联想法、字谜法、组合法、比较法……)。阅读教学中,针对某一问题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迪。口语交际中,扮演角色,表演情境,相互对话。作文教学中,不同角度的观察,发散学生的想象,不同的语言表达。这些教学的行为都是在合作中完成的,有了合作就有了生命的创造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树立进取精神。

四、洋溢着生命温情的课堂,是充满探究意识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绿色意识培养

在今天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迫切需要生活中带有绿色的味道。由于资源消耗等原因,中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亟须解决的地步,具体的操作已经从国家到地方层层实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我们又能够为打造绿色家园做点什么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经验,对当下实际情况进行了思考,提出在课堂上要有“绿色意识”的观点。

一、初中生物课堂上的绿色意识培养

培养绿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向学生的生活,指向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并成为社会主体之时。因此,初中生物教学更多的是在学生心中种下一粒绿色的种子。《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十个一级主题,其中之一就是“健康地生活”,同时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从这个目标来看,笔者认为要想培养绿色意识,就要让学生认识到绿色环境可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让绿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笔者的实践与分析,笔者认为培养绿色意识的具体实施方案有两个。

1.教师自身的绿色意识的培养

在我们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喝着被污染的水的时候,我们内心似乎并没有多少恐惧,总觉得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但在生物课堂上,如果我们将这种对污染的不在意传递给学生,那将是一件很不可取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环境污染将有可能被习以为常。还好社会上的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为绿色世界奔走呼吁,这更坚定了笔者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决心。其实,养成这样一个意识并不难,而且一旦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就会发现生活中好多事例都与环境保护有关,因而我们生物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就丰满起来了。

2.学生的绿色意识的培养

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培养出绿色意识并非易事。由于应试机制的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作用与价值往往体会不深,他们总认为知识是用来考试的,离开了课堂,知识对他们的影响力不大。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绿色意识,还需要在课堂上结合具体事实与鲜明的事例来说明。笔者的实践经验表明,如果一件事情能够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我们的教学意图就有可能较好地得到实现。因此,给学生建立绿色意识,关键就在于课堂上的实施。

二、初中生物课堂上培养绿色意识的途径

有了这样的基础经验之后,课堂教学转入核心环节: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知道地球上植被的作用;并设想假如没有植被,地球将会如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以下几点。

1.地球上的植被具有除尘作用

这一认识可以与当下PM2.5及灰霾天气联系起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切身感受。值得强调的是,灰霾天气对于学生的影响并不是直接的,因此还需要通过一些专业介绍或专业人士的介绍来让学生产生认识。比如钟南山教授的“雾霾天气的危害比非典还大”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产生直观认识。

2.植被具有制氧作用和过滤作用

这一认识也可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氧气对于生存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过滤作用则体现在减沙等方面,这个可以通过播放沙尘天气的视频来达到教学目的。

3.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讲解身边的河边植树、森林固土等事例来说明。

其后就是最关键的,向学生提供由于污染造成环境破坏的事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是缺少绿色的,因而对绿色也是急需的。可通过网上图片对学生进行讲解,此时要有一个限度,初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限的,因此不要把那种极度污染的图片呈现给学生,否则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放弃感,这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THE END
1.“冬日暖阳中医护航”——王家巷社区举办冬日养生大课堂为深入普及冬季养生知识,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同时弘扬中医传统文化精髓,芜湖市新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弋矶山街道社工站及王家巷社区、社区养老服务站,于近日成功举办了“冬日暖阳,中医护航——冬日养生大课堂”公益活动。此次活动作为镜湖区第四届公益创投“家有银龄 巷守人生”为老服务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http://fzr.ahnews.com.cn/news/2024/12/05/c_634004.htm
2.栏目:中医养生饮食大课堂中医养生饮食大课堂,中医养生饮食大课堂——做一枚中医师眼里合格的吃货!http://my.tv.sohu.com/pl/9641895/
3.中医养生饮食大课堂秋冬乃是养生好时节 你家隔壁村过条河穿过杨树林子林家庄的可爱蜀黍 林大栋博士又来开!新!课!了! 这节课的名字是《中医养生饮食大课堂》。 有些朋友已经知道,林大栋博士的中医养生课有三部曲,分别是—— 1. 中医养生抗老必修课程(咦?貌似已经播放完了) https://shop42337308.youzan.com/wscvis/course/detail/3nqkppthvsn9g?kdt_id=42145140&reft=1577090741020_1577090746893
4.#反诈##中医养生大课堂##骚扰电话#现在这来自express#反诈# #中医养生大课堂##骚扰电话# 现在这些骚扰电话越来越猖狂,拨打你的电话都是用的ai人工智能语音,一遍又一遍每天拨打你,号码不断变化,拉黑也阻止不了。最近多次接到所谓“中医养生大课堂”的语音电话广告https://weibo.com/5890533283/OCfxGwZIG
5.信息资讯本次中医养生大讲堂为系列课程,通过系统讲解,让你学习中医思维,了解自身体质,用中医方法健康养生~ 讲师介绍: 连增福,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山东省中医药五级师承传承人,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针灸医师分会委员,威海市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擅长运用“安神头九针”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症、焦虑、抑郁状态https://www.whggwly.com/new-56974.html
6.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养生文化与实践高层精修班2.4养生文化课堂 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知名中医学府和综合大学的权威教授和专家通俗易懂地讲授养生保健的实用方法、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中医的医理医道、中华养生的哲理和中国人的社会心理,使学员不仅能够明白养生的道理,而且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华文化的素养底蕴、人生智慧和幸福指数。 http://www.cnbm.net.cn/course/kc468734936.html
7.中医大课堂中医大课堂 医护风采 联系我们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医遛健康大讲堂-中医与养生(2)_高清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医遛健康大讲堂-中医与养生(1)_高清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医遛健康大讲堂-发现生活中的隐形盐? 网页视频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后 健康大讲堂:中医养生观_高https://www.dgszyy.com/ketang.jsp
8.为职工办实事丨“降大课堂”,从中医体质讲养生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9月4日,鹿寨县总工会举办了职工“健康大课堂”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鹿寨镇中心卫生院邓巧珍医师团队,为职工现场讲授中医理疗养生知识。为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9月4日,鹿寨县总工会举办了职工“健康大课堂”活动,此次活动邀请了鹿寨镇中心卫生院邓巧珍医师团队,为职http://www.lzzgh.org/ghyw/lzxzgh/t19700101_3520617.shtml
9.中华大课堂: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来源:中华大课堂网址:http://zhhdkt.com浏览数:8639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学的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学的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中医养生学的地位和任务 第四节 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上古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 第三节 汉唐时期 第四节 宋元时期 第五节 https://www.zhhdkt.com/h-nd-1032.html
10.简约大气中医养生文化养生课堂讲座展板素材下载本作品是张中医养生设计素材,素材编号为4668975,简约大气中医养生文化养生课堂讲座展板格式为PSD,使用Adobe Photoshop创作,欢迎下载更多中医养生设计模板、中医养生图片、本中医养生设计作品上的文字图片均可编辑修改。https://www.ztupic.com/sucai/4668975.html
11.养生大课堂养生大课堂是一个学生创业团队建立的以养生,保健,美容为主的信息类网站,该网站为所有热爱养生,美容,保健的朋友提供平时养生知识,改正平时不好的习惯,为所有人拥有健康的身体而努力。 简介概述 养生诞生于当今网络日益风行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上网搜索自己想要的养生知识。现代生活的不规律,压力的增大让人们的生活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2/14/17307654_1126858905.shtml
12.学中医养生有所得8篇(全文)因为,真正的分层教学,必然就有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来学习,而不是原来的大课堂,一锅煮。例如,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发挥积极的引导性的作用外,最主要的还是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锻炼,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也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另外,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之余,我们还要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教会他们如何相互学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ila1wd1.html
13.夏季养生需个体化【大课堂】 说起夏季养生,大家经常会想到中医的教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季常饮绿豆汤”。但这些养生经验是否适合每个人呢?很多人对夏季养生存在误区,忽视了个性化的养生选择。 关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吃萝卜夏吃姜”里提到的养生注意事项,其实是有一个前提的。之所以讲“春夏养阳https://jianka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smGpE1lRfsb2G1D24pFG1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