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上一讲我讲到《上古天真论》岐伯提出的养生的一大总原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简单地说就是“阴阳中和”。这个总原则要落实到养生的各个方面。
那么养生有几个方面呢?岐伯提出养生有四个方面,就是饮食、起居、运动、情志;有四大方法:就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上古之人就是按照这一大原则、四大方法来做的,所以能够“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就是能达到正常的生命寿限,度过一百岁才离开这个世界。
这里有一个词就是“天年”,就是天然的寿命,正常的生命寿限。人的正常寿命究竟是不是100岁或者120岁?计算寿命方法有很多,有一种是用细胞分裂来计算的,人的寿命等于细胞分裂的次数乘以细胞分裂的周期,细胞分裂的次数是50次,分裂的周期是2.4年,50*2.4=120岁。岐伯认为人可以活到120岁但必须在这个大原则指导下按照四大方法来做。
现在我就来说说这四大方法,第一,食饮有节,就是说吃东西、喝酒都要节制。大家想一想《黄帝内经》说的是几千年以前的人吧?那个时候的人基本上都吃不饱、穿不暖、都营养不良吧?但还要“食饮有节”,再来看看我们现代人,都吃得饱、穿得暖吧?不是吃得饱,是太饱了,营养过剩了。大家发现了吗?现代人都不是饿死的,都是撑死的!所以在饮食上更要节制。
我们都知道吃饭要吃七八分饱,七八分饱啥感觉?就是胃里还没觉得满,但进食欲望已经明显下降,进食的速度也明显变慢,在还能再吃几口的时候就不吃了。我们都听说过这句话:早上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
有人还听说过一句话:早晨吃得像皇帝,中午吃得像平民,晚上吃得像乞丐。为什么?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吃饭也要顺应人体的代谢规律,要顺应一天阴阳的变化规律。
因为早上是人体代谢率最高的时段,也是各种细胞最需要能量的时候,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中午人体代谢率处于平稳的中间阶段,此时需及时补充能量,维持人体正常运转;晚上人体各个器官开始进入休息状态,代谢速度明显减慢,代谢率大概只有白天的一半,所以只需适量饮食,维持一定的能量就可以了。
但是现在很多人却做不到,甚至恰恰相反,有的上班族早晨匆匆忙忙起床或者不吃,或者拿上一个面包边赶路边吃,中午吃个盒饭,晚上狠狠吃一顿,由于要熬夜,晚上还要加餐。长期以往,身体不垮都不行。大家想一想,我们的宴会是不是都安排在晚上?
我这里重点要说一说,晚上多吃的危害。晚上人体代谢速度明显减慢,如果晚餐吃的太饱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就会引发肠胃疾病的发生,导致胃液无法消化大量的食物,对肠道菌群也是一种破坏,引起胃痛,导致各种胃炎,久之会增加患胃癌、肠癌的风险。
晚餐吃的太多会超过消化功能的消化能力,再不运动,倒头就睡,导致食物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代谢不掉,就容易产生脂肪堆积,导致肥胖。
肥胖如今被称为“健康的头号杀手”。晚餐吃得太多或过于油腻,会导致胰岛素过度分泌。如果胰脏长期负担过重,就会被“累坏”,致使它不能很好地调节血糖,继而引发糖尿病。晚饭吃得太多、太油腻,容易使人体内血脂升高,导致肝脏合成的血胆固醇明显增多,人体的血液在夜间经常保持高脂肪含量,并逐渐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硬化,最终可能发展成冠心病。吃得太多还会使血液集中于胃肠道,导致心脏供血相对不足,也可能诱发心绞痛。
总之,晚餐吃得太多、太饱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佛家讲究“过午不食”是有一定道理的。按照佛家的说法:早晨是菩萨吃的,中午是人吃的,晚上是畜生吃的。当然不是说晚上一律不能吃,但少吃是必须的。
这第一种方法“食饮有节”,还只是讲了“食”。我再来讲讲“饮”。中国人有三大饮:饮酒、饮茶、饮水。岐伯这里讲的“饮”是指饮酒,饮酒也要节制。孔子说过“唯酒无量”,不少人理解为只有酒可以不限量地喝,这样理解是错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喝酒是没有统一限量标准的,因为不同的人酒量有大有小,那无法限量,是不是可以随便喝呢?当然不是,我们要注意这四个字后面还有三个字“不及乱”,就是不要达到乱性的程度,也就是不要喝醉。岐伯在后面讲到现代人早衰的原因之一就是有酒必喝、一喝必醉。所以饮酒要“阴阳中和”,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酒量,少喝为好。
我们再来看饮茶。我们都知道茶分为六种: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我按照五行把茶分为五类,五类茶和五行一一相配,特别有意思。上次我和浙江大学茶学系一个博士讨论,他觉得很有道理。以后我在讲到五行和食物相配的时候我再和大家详细介绍。我这里要强调的是,饮茶也要按照“阴阳中和”的总原则,按照《黄帝内经》人分为五种体质,配上五行,不同体质的人要按照五行原理喝不同的茶。
最后说饮水。有专家说:每人每天应该喝八杯水。这个说法没错,但太绝对了,还是要按照养生总原则,因人而异。水为生命之源,水分主要用于补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喝水是维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一环。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缺水对人体危害很大。要经常喝水,当然也不能过量,水过多甚至会导致水中毒,不过这种情况正常人极少出现,一般多见于肝、肾、心功能异常的人。
那我怎么知道喝水多了还是少了?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根据自己尿液的颜色来判断。一般来说,人的尿液为淡黄色,如果颜色太浅,则可能是水喝得过多;如果颜色偏深,则表示需要多补充一些水了。
这是养生的第一大方法“食饮有节”,还有三大方法,下一讲再讲。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