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猪肝250克,虾仁25克,蘑菇40克,鸡蛋1只,番茄150克,黄酒、葱段、姜片、胡椒粉、精盐适量。
做法:将猪肝切去筋膜洗净,切丁后加上酒、姜汁、蛋液、盐、胡椒粉,搅打成浆。用旺火蒸10-15分钟至结膏。清水加虾仁、黄酒沸煮5分钟后倒入蘑菇、番茄丁和肝膏,再煮沸,调味即可。
2、菜花莴笋汤
材料:菜花、莴笋、鸡胸肉。
做法:将菜花洗干净,掰成小块,莴笋去批和黄叶,洗净,叶子切成小段,莴笋茎切片,鸡胸肉洗净,切薄片,用水淀粉和料酒抓均匀,锅放置火上,用水煮沸,放入姜末,鸡肉煮沸,倒入莴笋和菜花煮3分钟,用盐和鸡精调味,洒上香油即可。
功效:补充足量的维生素C是较好的预防感冒的方法,用莴笋和菜花煮汤食用。在补充维生素C的同时,可以轻松预防感冒。
1、赤小豆粟米须煲生鱼汤
材料:赤小豆150克、粟米须50克、生鱼1~2条(约500克),生姜3片。
做法:赤小豆、粟米须洗净,稍浸泡。生鱼宰净,晾干,用少许姜丝起锅,将生鱼放进油锅内慢火煎至微黄。把赤小豆、粟米须和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水量)。大火煲沸后,再加入生鱼滚后,改为小火煲约1个半小时,放入适量盐即可。
功效:赤小豆有利水除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再配上利水的粟米须煲生鱼则能健脾开胃、利水去湿,而生鱼亦能健脾利水,且营养价值高,这个汤正适合这个时节饮用。
2、瘦肉蛋花枸杞汤
材料:枸杞1斤,瘦肉100克,鸡蛋1个,生姜一块。
做法:枸杞清洗干净,摘下叶子,枸杞茎切成段;锅里放3~4碗水,放进姜片和枸杞茎,大火煮开后转慢火煮15分钟;转大火,把提前用盐、油腌好的瘦肉和枸杞叶放进锅里;接着加入切得很薄的胡萝卜片,不用盖盖子,煮5分钟,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枸杞叶中医称之为“天精草”,含有与果实(枸杞子)单位量近似的各种营养物质,其性味甘寒,枸杞素有清肝明目,清热舒肝的食疗作用。
经过漫长而炎热的夏季,身体能量消耗大而进食较少,因而在气温渐低的秋天,就有必要调补一下身体,也为寒冬的到来蓄好能量。这个时候,应多补充清润的汤水,汤水可以滋润我们的肌肤和内脏,减轻燥邪对肌体的伤害。
1、玉带竹荪鸡汤
材料:鸡骨架1个,鸡汤1碗,竹荪20克,丝瓜1条,枸杞20粒,盐适量。
做法:竹荪、枸杞、丝瓜备好。鸡架、鸡汤备好。竹荪、枸杞泡发好,丝瓜用蔬菜切片器切成长片待用。鸡架放入锅里加入适量的水煮开后,关小火熬上30分钟。放入竹荪和丝瓜煮软。再放入枸杞,撒入盐拌匀即可。
2、番茄金针菇鸡蛋汤
材料:西红柿2个,鸡蛋1个,金针菇100g,葱1大勺,姜末1小勺,香菜少许,番茄沙司2大勺,糖1大勺,盐2-3g,蚝油1小勺,热水1000ml,香油少许。
做法:用刀在番茄顶部外皮划十字刀口,用热水浇烫后剥去外皮;去皮的番茄切块,葱姜切末,金针菇洗净备用;锅内热油,下入葱姜末爆香;下入西红柿翻炒;西红柿炒软后倒入热水1000ml;加番茄沙司,盐糖,蚝油调味;水开后加入金针菇,再煮2-3分钟;小火画圈淋入鸡蛋液后关火;出锅前撒香菜和香油,制作完成。
秋冬是“进补”的大好时节,称之为“补冬”。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意思是人体的生理机理应与四季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应。想健康,多喝汤。尤其在秋冬季节,各种汤成了不可缺少的美味。汤的种类不同,作用也各异,下面向大家介绍了几种冬天常喝汤的养生功效。
1、排骨炖白菜
材料:猪排骨300g,白菜150g,葱段15g,姜片15g,枸杞10g,盐1小匙醋1/2小匙,料酒1小匙,香油少许。
2、白莲百合糖水
材料:本糠水取鲜百合60克(干品30克),干湘白莲肉30克,白砂糖30克。
做法:先将鲜百合用清水洗净,并剥开叶瓣。湘白莲用清水浸泡并去除外皮及莲心,洗净。然后将准备好的鲜百合、湘白莲肉同放入瓦煲内,加适量清水,用中火煲约半小时,煲好前5分钟加进白砂糖即可。
功效:能清心润肺,滋养肌肤。
1、双红南瓜汤
做法:南瓜削去表皮挖瓤,洗净,切滚刀块儿。红枣洗净,去核。将红枣、南瓜、红糖一起放入煲中,加水用文火熬至南瓜熟烂为止。
功效:南瓜性温味甘,可补中益气,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经人体吸收后转化为维生素A,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女性经期服用,可益气补血。红枣则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滋阴养血。红糖含有微量元素和多种矿物质,有暖胃、补血、活血、散寒的作用。经常食用,可使脸色红润,增加皮肤弹性。
2、枸杞红枣乌鸡汤
材料:乌骨鸡、大葱、陈皮、高良姜、草果、枸杞、红枣、料酒
做法:将乌骨鸡清洗干净,剁成块。将大葱切段;把陈皮、高良姜、草果用纱布包起来。砂锅内放上水,将纱布包和鸡块放进去,加料酒、葱、枸杞、红枣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炖熟、炖烂,然后捞出纱布包和葱段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