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月日,欢迎访问拂晓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秋季干燥,润肺是养生之重
中医有“四时与五脏相应”的理论,五脏在秋应肺。“肺为娇脏”,肺与大气相通,最易受伤。秋季,天气比较干燥,而且昼夜温差比较大,空气水分减少,燥邪容易从口鼻侵犯人体,引发外燥病症,故燥主秋令,且燥邪易伤肺。
虽然眼下夏季已经过去,但暑热仍未减退,正如我们常说的“秋老虎”天气,忽冷忽热,容易伤及肺脏。因此,老祖宗用古往今来的经验总结认为,“秋季润肺”非常重要。
肺不好,身体会有3个表现
很多人经常出现的咳嗽、鼻塞、气短等症状,在中医看来都是肺不好的表现。针对这些问题,传统医学积累了不少“化解”方法。
咳嗽
咳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侵犯肺脏,扰乱肺内气机,导致肺宣发肃降失常,肺气上逆引起的。对于咳嗽的治疗,通常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
急性咳嗽多以风寒、风热犯肺为主,风寒咳嗽咳痰稀白、苔白或白腻,可用麻黄、杏仁、甘草、紫苏、前胡、桔梗、生姜等宣肺解表;风热咳嗽咳黄痰、痰稠难咳、口干咽痛、头痛身热,可选用金银花、连翘、薄荷、桑叶、菊花等疏散风热。
若咳嗽超过3周没有缓解,则进入迁延期咳嗽,治疗需以补虚为主。可选用党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等药物益气健脾化痰,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服用养阴清肺膏、秋梨润肺膏等中药。像秋梨润肺膏,主要由梨、百合、麦冬、川贝母、款冬花制成,能润肺止咳,生津利咽,用于久咳,痰少质粘,口燥咽干。
鼻塞
当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或肺气虚弱,人的免疫功能就会减弱,使鼻窍易感外邪。对于鼻部疾患,多从肺论治。
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有疏风宣肺、清肺泻热、益肺固表、润肺清燥等。也可采用推拿达到疏通鼻部经络、改善局部气血、滋润肺脏的目的。
气短
总感觉喘不上来气、呼吸短促、气不够用,身处室内自觉憋闷,必须开窗通风才会缓解。这种症状叫“短气病”。出现气短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检查原因,排除心脏病等其他基础疾病。
秋季出现咳嗽痰盛、气促作喘、胸膈不畅、口苦咽干、喉痛音哑等情况,可以对症选择古方养肺丸。养肺丸是以《伤寒论》“麻杏石甘汤”为基础,去杏仁,加桔梗、陈皮、木香、五味子而成。养肺丸针对的病证特点是热邪壅肺,肺失宣降。
在实际的应用中,养肺丸跟其他药物联合,还能发挥更多作用,比如可辨证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百日咳等疾病的治疗。
例如秋季,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会受到咳喘的困扰,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配合服用养肺丸帮助平喘,服药期间,出现高热,或喘促气急、咳嗽加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要提醒的是,联合用药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养肺的同时还要护肝
秋季养生除了“润肺”,还要注重“养肝”。中医五行理论则认为,肝属木,秋天容易导致肝气不足,故秋季是肝病复发的危险季节。
另外,秋天有收敛、肃降的特点,跟肝的生理特性相克,肝气受到抑制,就会导致肝气郁结。加上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快节奏生活,不规律作息和饮食,情绪不稳定,熬夜应酬等,长期对肝脏损害极大。
一些人在体检时,也常会发现脂肪肝等问题。中医方面养肝护肝的中药材有不少,比如淫羊藿、仙茅、桑葚、白芍、党参等,可在医生辨证体质下配伍使用;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成药帮助调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