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共6个节气。由于气候已由严寒蛰伏渐渐转为春意盎然,使大地阳气生发,万物萌生,这是一个舒畅升发的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对应于人,体内各脏器功能也随着气候转暖,慢慢舒展起来,新陈代谢逐渐加快,器官功能活跃,但其与自然界变化不是同步的,更不可能完全顺应春令的变化。对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春季气候特点及相应于人的变化,才能知晓该如何进行春季养生。

春阳初升,乍寒乍热,风多雨绵,昼夜温差大

早春之时,气候寒温无常,又多风兴雨,一般晨、晚仍较寒冷,中午阳气升发,暖意洋洋,使人们难以一下适应这么大的冷暖变化。这是因为人们在隆冬多月盘踞居室的生活方式,使机体的耐寒能力和对外环境的调节能力都会有所下降,加之春来人体毛孔已开张,对冷的敏感性更高,只要稍有不慎,极易因寒致病,甚则引动宿疾发生不测,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心脑血管意外等。老年人本身免疫功能就低下,基础病变又多,这方面发病的概率要远远超过年轻人。

春来“春困”不振,情绪不稳

中医认为春为肝气当令,肝主疏泄,宜疏通、舒畅、条达,但又极易因春令万物生发而升动,使肝失疏泄,气郁化火,肝阳上亢,甚则肝木克脾,出现一系列的情志疾病。如对外环境或人际变化极易触景生情,引致情绪低落、心灰意懒或烦躁不寐,还可出现头晕胸闷,纳呆腹胀等肝脾不和症状。对于一些原有情感障碍或精神病患者,春季也是易于复发或加重的季节。所以天人之间也是“心心相印”的。

春令百花盛开,花粉散落,易发过敏性疾病

特别是一些花粉过敏症患者,对“花”的气息、粉尘,甚至色彩都可产生变态反应,轻则出现眼鼻刺痒、流涕、皮肤瘙痒感,重则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荨麻疹、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春暖多风,病原微生物易于繁殖,引发多种传染病流行

春季常见的流行传染病有流感、流脑、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风疹、腮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不少病原微生物是通过空气作为媒体传播,所以气象变化是当年传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

了解了上述一些春季天人相应的变化特点,在春季养生方面,我们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摄。

谈“春捂”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意在要面对春季气温多变,而人体阳气也开始升发,毛孔腠理开泄,容易招致风寒之邪侵袭致病的事实,强调人要适应环境变化,必须捂住自身阳气不泄漏,才能保证身体不受邪气侵袭。只有保存内在实力,才能谈得上防病保健康。

从医疗气象学观点,宜“捂”与“不捂”大致可从天气预报中加以区别。如当日温差超过8℃,是捂的信号;当日温差

中医认为,颈背是人体督脉所在,主一身之阳,外邪入侵,首先伤阳。另外“寒从脚起”,脚对寒冷的敏感要高于身体其他部位,所以“捂”的部位要重视头颈与双脚,无论穿衣还是盖被都要重点保护好这两个部位。当气候已稳定,不需要再“捂”之时,脱衣应遵循顺时递减原则,如中午温度高时,可适量减少衣服,但早晚寒冷又要添加衣服。我们也不主张“过捂”,因为汗出受风,容易感冒,使人的防寒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抗“春困”

为了不让“春困”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平素一定要养成规律的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不能因“困”而放纵自己,大睡懒觉或无所事事。这样就打破了自己原有生物钟规律,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超过兴奋,还可引起情感障碍及免疫功能下降。

老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之时,一定要走出家门,去拥抱大自然,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慢跑、放风筝等,使自己身体内阳气不断旺盛起来,才能抵御“春困”。

医学界认为“春困”与人体缺乏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使机体处于偏酸环境有关,所以可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碱性食物的摄入,如多食一些牛奶、时令新鲜蔬菜和水果。

悦情志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桃李缤纷,最适宜人们外出踏青旅游。要想在一年之中不断有所作为或身体无病,应该借助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大自然光辉,振奋精、气、神,才能使自己在精力和体力上,力争“永葆青春”。

春天空气清新,负离子含量也高,春游不仅使人在大自然环境中能吸收更多新鲜空气,给心、肺、脑充氧,更可从一片鸟语花香场景中愉悦身心、振奋精神,以此来调整因气候或其他原因而带来的隐性情绪,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积极意义。所以真正的养生,其实重在养心,重在修智慧,我们要利用大自然赋予的有利条件,重修智慧,做一个活着有意义的人。此外旅途“奔波”,可加强人的胃肠蠕动,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可增强腿部的力量和耐力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强健了体魄,减少了病痛,对人的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正面支持。

由于春为肝气当令,春季养生当以肝为先。唐代药王孙思邈曾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主导思想就是通过“省酸”―减少酸性食物(如狗肉、羊肉、虾、螃蟹、辛辣火锅、烈性酒等)摄入,避免肝气亢盛、肝脾不和而产生的一系列情志疾病;而“增甘”―增加甘性食物,如大枣、蜂蜜、山药、莲子、苡仁等的摄入,既养脾又柔肝,可使人肝气条达,精神振奋,适应机体春令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之需。

THE END
1.春季养生专家文章春季养生 春季气候特点: 一年四季就是一个循环,温热凉寒,周而复始。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天气转暖,昼渐长夜渐短。人们一般把春季作为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生机勃勃,但是春天也是一年中天气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期,是气温乍暖还寒和冷暖骤变的时期。春季一天中的气温差异最大。所以要春季要及时收听天气预报,注意天气变化,https://m.bohe.cn/article/mip/61337.html
2.春季养生39降中医欢迎关注春季养生页面,本页面详细为春季养生食谱,春季养生汤,春季养生粥,春季如何养生,春季养生小常识,春季养生短信,春季养生食疗方,春季养生健康之路,春季养生保健等知识.https://cm.39.net/zyys/cjys
3.春季养生知识春季养生百科知识买购网知识课堂是一个全面、易读、丰富的网络百科全书,旗下春季养生频道汇集了互联网用户广泛关注的春季养生知识,助您轻松了解、学习春季养生相关知识,是你了解春季养生百科知识的参考网站。https://www.maigoo.com/goomai/list_11304.html
4.春季养生春季养生 春季饮食调养六原则《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阳气生发的季节,所以我们应该顺应天时的变化,通过饮食调养以保持身体的健康。那么,春季饮食调养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饮食调理先养肝2012-03-02 阅读382 查看评论阅读全文http://www.xlwq.cn/sj/cjys/index_4.html
5.春季养生春季养生 春季是妇科病的高发时节,这与气候变化有关,但说到底,还是免疫力降低引起的。尤其是早春,气候交替,忽冷忽热,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也出现波动。同时随着气温的回升,各种病菌开始大量繁殖。加上免疫力降低,病菌就趁机入侵,引发疾病。 不少准妈妈感冒发烧了不敢吃药,怕对腹中宝宝产生副作用,硬扛着。等病好了再去https://www.yihu.com/jb/gm/238388.html
6.春季养生小常识春天虽然天气会有所回暖,但是如果是老年人的话,平时也要多穿一些,不要随意减少穿衣量,否则很容易着凉感冒,另外平时要多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因为老年人的脾胃相对比较虚弱,要吃一些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也可以适当的吃些粗粮,例如小米粥,黑米粥等。https://m.yilianmeiti.com/question/2825424.html
7.春季养生三要点(养生有道)春季养生三要点 莺飞草长,三月将至。春令养生应该注意哪些细节,著名中医理论专家李其忠教授的一番话,也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中医经典医籍《黄帝内经》针对四时养生,既告诫我们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又明确指出“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意为温热之季慎用温热药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9-6620/2009/03/38.htm
8.春季养生之道《摄生消息论》中也较翔实地阐明了自己的四时养生观念。对于春季养生,曾指出“春日融和,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以畅生气,不可兀坐,以生他郁,饭酒不可过多,自造米面团饼,多伤脾胃,最难消化。”又说“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以https://www.360doc.cn/article/294500_6130133.html
9.春季养生有6招春季衣着款式应宽松舒展,纯棉织品吸湿性好,暖和又贴身,是内衣的合适选料。由于寒冬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青年女性尤应注意,不可过早地换穿裙装,否则会导致关节炎与多种妇科病。春风于温暖之中暗藏杀机,出汗后应及时擦去,切勿敞开胸怀让风劲吹。春天适当捂一捂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284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