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别开生面、通俗易懂的中医药文化科普,让在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更吸引了不少现场群众驻足聆听。互动问答环节,同学们更是热情高涨,踊跃举手回答问题,除课堂知识,还进一步学习《广东省中医药条例》内容。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受益匪浅。
活动现场,由江海陈伯坛实验学校的小朋友们带来的表演《养生操》,拉开了活动的序幕。随后,王军东通过提问,充分调动起了在场同学们的热情。
薄荷味辛、性凉,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金银花可以清热解毒、消炎退肿,可以治疗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以及多种感染性疾病。人参性温、味甘,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而陈皮可以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肉桂味辛、甘,性大热,可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适用于宫冷、腰膝冷痛、虚寒吐泻,痛经等疾病;栀子可以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可外用消肿止痛。
动物中药材有海马、冬虫夏草、阿胶。现场,王军东与学生一起辨别公海马和母海马。他表示,公海马的腹部和尾部之间有个类似哺乳动物子宫功能的腹囊,俗称“育儿袋”。母海马会将卵子排入公海马的育儿袋中,最后再由公海马对卵子进行受精并哺育成幼崽。
据了解,海马性温,味甘、咸,有温肾壮阳、散结消肿的作用。冬虫夏草味甘性平,归肺、肾经,可以补肾益肺,止血化痰。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肺,止血的功效,主治肺阴虚燥咳,热病伤阴,心烦失眠等。
矿物中药材有龙骨、琥珀、雄黄、滑石、伏龙肝、寒水石、石膏等。“伏龙肝其实是经多年用柴草熏烧而结成的灶心土。”王军东说,它具有温中止血、止呕、止泻之功效,可用于虚寒失血,呕吐,泄泻。石膏生用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则能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中药还可以用来养生
古人养生,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药不仅可用来治病,在不同的时节吃,还可以起到养生的效果。
王军东说,春天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可吃艾叶、糍粑,能够温经、祛湿、散寒,止血;夏天天气炎热,心火旺,可喝酸梅汤、吃西瓜,可以清热解暑、解烦止渴。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可吃秋梨膏、莲子百合糖水、芝麻糊等;冬天可以吃姜枣茶、当归红枣焖羊肉。
现场,王军东还介绍了中医药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同学们,你们知道五行是什么吗?是木火土金水。它们又分别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王军东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医的五行图。此外,他还介绍了方剂的配伍。
他说,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适当剂量的药物配伍而成。配伍的原则是按各药在方中所起的作用,分为君、臣、佐、使四部分。其中,“君药”的药力居方中之首,用量较大,是不可缺少的,针对主病或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药力小于“君药”,其有两个作用,一是辅助“君药”加强对主症治疗;二是针对兼病或兼症起治疗作用。“佐药”的药力比“臣药”更弱,一般用量较轻。“使药”的药力较轻,用量也少,主要起引导方中诸药达到病灶的作用,以及调和方中诸药功效的作用。
活动最后,王军东还向大家介绍了中医药文创产品:中药门神和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