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护阳健脾祛湿一个都不能少

常言道,太阳出来暖洋洋,人有了阳气才能身体充满活力。而进入三伏天之后,天气炎热,吹空调、食冷饮、饮凉茶,加之晚睡晚起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使得阳气受损。同时,暑湿也最伤阳气。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主任中医师聂斌强调,在夏季避暑之时,也不忘扶阳,可以让人舒心度夏不被寒气侵扰。

如何保护好阳气?除了在日常生活上少贪凉,注意保养外,聂斌更推荐外治法扶阳,他认为这些方法简单、方便且调理身体的效果较为明显。

第一件事:暖背

聂斌介绍,当风寒入侵人体时,背部是首当其冲的。背部受寒,就会出现腰酸背疼、肌肉抽搐等问题,并可能导致下肢关节及内脏等的不适。在背部的脊柱两旁是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各脏腑的背俞穴均在背部膀胱经。刺激这些穴位,可起到疏通经气、振奋阳气、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作用。

第二件事:艾灸(火艾灸)

艾灸是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来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聂斌说,背部艾灸疗法,距离皮肤两厘米,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施灸,由于艾绒持久发热,而且透热性强,因而用于穴位灸比较适合。补阳时选背腰部取背俞穴,每次艾灸30分钟,可以起到培补阳气、调五脏气血、通经活络的作用。

2、健脾祛湿让你精神爽

高温酷暑,湿度也大,人体容易受湿热邪气的侵袭,出现疲倦乏力、头身困重、食欲不佳、腕腹胀满、泛酸腹泻等症状。专家认为,脾虚易惹湿,湿气又易伤脾。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所以在小暑时节,既要清热祛暑,更要注意健脾化湿。

该如何健脾祛湿呢?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教授王清海认为,食疗首当其冲。如果脾虚湿气重,可以经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陈皮、黄芪、党参等健运脾胃的药材煲汤。另外,若加入砂仁等芳香醒脾的药材,更能达到活跃脾胃运化的作用,这样祛湿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脾主四肢,多做肢体运动锻炼可健脾胃、祛湿气。现代人动脑多、体力消耗少,加上长期待在室内,身体很少流汗,在早晨天气好时,多外出做运动,因为太阳是最廉价的化湿剂,任何“有点喘、流点汗”的运动,就可以把体内的湿气发散出来,都有助气血循环,增加身体的代谢。

第三:按摩穴位。足三里穴(双侧小腿外侧,在外膝眼下方四横指处)是胃经的合穴,“合治内腑”,经常点揉、刺激足三里穴有调理脾胃、运化水湿的作用。

3、起居晚睡早起中午小憩

4、运动宜静不宜大动

5、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火气通心,夏季火气旺盛容易伤心阴。火气还干扰心神,加重烦躁易怒的情绪。紧张的工作后,适当闭目养神,排除杂念,能够达到养心和放松身心的目的。另外,遇事不急躁,保持平和心态,自然能够体会心静自然凉的妙处。

饮食篇

1、多吃苦味食品

中医认为,苦味入心,苦味蔬菜清心泄火。夏季多吃莲子心、苦瓜、苦菊等苦味食物有利于养心。另外,心主血脉,心主神志,红色入心,还应将红色食品如红豆、西瓜、西红柿等应季水果列入到夏季食谱中,能起到养心调神的作用。总之,夏季饮食的总体原则是少油腻,少辛辣,清淡饮食。

2、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所谓“伏羊”,即入伏以后的羊肉。伏天吃伏羊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民间有“喝上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入伏喝羊肉汤是以食为疗的一大创举。羊经过冬春两季的滋养,膘肥肉嫩,其肉炖出的汤味醇、膻味小。夏日湿热,人们食欲减退,在此时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汤,可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食后人的全身上下大汗淋漓,浑身毛孔通透,五脏六腑的湿热、寒气、毒素随着汗液排出体外,身体内的垃圾能得到很好的清除。三伏是阳气最旺的时候,外面的阳气也在进入身体,使经脉畅通,体内各系统能良好循环,身体就会健康。羊肉本身就有滋补作用,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补品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3、头伏饺子二伏面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民间传统的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东晋史家孙盛撰《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4、三伏天祛湿健脾食疗方

(1)扁豆薏米瘦肉汤

材料:适量瘦肉与蜜枣、赤小豆、薏米、扁豆、葛根、玉竹、陈皮放入煲内,加适量水煲约两小时,调味即可。

功效:祛湿功能较强的药食同源的食材要数扁豆。常饮此汤可健脾祛湿。

(2)砂仁薏米淮山粥

材料:砂仁、薏米、淮山加少许大米煲粥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常吃淮山粥,健脾胃而水湿渐化,其祛湿的功效不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虾蟹等海鲜也会助长湿气,不如用鲤鱼、鲫鱼这类有祛湿功效的水产替代。很多热带特有的水果如菠萝蜜、榴莲、芒果都属于助湿之物。

(3)健脾糕

材料:山药250克,莲子、芡实各120克。

制作:以上材料共研细粉。将其与粳米粉、糯米粉一起拌匀,加清水揉成面团,制成糕状。蒸熟后撒上白糖当作糕点吃。

功效:连续服用对健脾大有裨益。适用于脾虚、腹泻的老年人、儿童以及上班一族长期食用。

(4)山药芡实莲子粥

材料:粳米50克、芡实50克、山药50克,莲子少许

制作:将以上材料加水适量后煮成粥,加少许糖调味即可。

功效:调理脾胃,同时对失眠有改善。

注意事项

01、三伏贴敷有讲究哪些人不宜贴

“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为天人相应;人的内外是一个整体,为内外相应。”随着“三伏”到来,自然界阳气升腾,人体阳气也达到最旺盛的时候,此时通过穴位敷贴调节脏腑功能,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人开始贴三伏贴,希望冬病夏治。专家提醒,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不能盲目“跟贴”。

02、三伏天是失眠高峰期睡个好觉靠这个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失眠的高峰期,天气越来越热,闷热的天气,容易使人心情烦躁,不少人晚上睡不好,甚至失眠,白天无精打采。失眠会引起疲劳感、情绪不稳,反应迟缓、头痛、四肢无力、眼睛肿痛等症状接踵而至,使得整个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正所谓“心静自然凉”。当然,如果实在睡不着,不妨试试这些小方法:拍打上肢内侧;粗盐水泡脚;脚踩豆按摩。

03、经常吹空调耐热能力差防中暑千万别大意

现在年纪稍长一些的人,都会记得自己当年上大学时,晚上在宿舍热得睡不着,就起来冲个凉,然后倒下再睡;再起来冲凉,再睡。但现在大学宿舍里没有空调家长也会集资来安空调。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恒温环境中,耐热能力就会明显减退。因此,经常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让机体有适当出汗的机会,对锻炼和提高人体的耐热能力是有益处的。

中暑是可以预防的。最主要的预防手段就是尽可能避免暴晒,特别是老年人、儿童等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的人,天气太热时最好不要在阳光强烈时出门。有些人因为需要,一定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则要及时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出门时要做好遮光防护工作,比如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保持充足睡眠也有利于预防中暑:夏天日长夜短,人们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大脑和身体各个系统都能得到放松。

THE END
1.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用好这味“祛湿黄金”,健脾化痰利水渗湿宁心茯苓经典食疗方 茯苓的吃法很多,最简单常用的就是泡水喝,直接将茯苓块放入杯中,倒入沸水,焖泡5~10分钟便可以饮用。 当然大家也可以搭配其他食材用来泡茶、煮粥、煲汤,还可以打成粉做饼、包子等,下面白术给大家推荐1道经典祛湿茶方:茯苓赤小豆芡实薏仁茶。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J6FBPR0553TDUQ.html
2.如何用食疗来达到祛湿的效果呢?食用薏米真的有用吗?有些人脾胃虚就能够熬粥;有些人风湿病,就选制酒喝也不错,一切比较好的便是根据个人情况来看。能都去除湿气的中药材有很多,例如白术茯苓、赤芍、伏苓等,而白术茯苓、赤芍去化湿功效比较强,可是薏仁米的祛湿功效并比不上白术苍术那样峻猛。因此使用薏仁米去除湿气时,一定要应用较多 而非仅用少许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2147246619429511468.html
3.有湿气?别再用红豆薏米祛湿了!在睡前用生姜、花椒、当归等比较温热的药物泡脚15分钟,既可以安神助眠,又可以祛除寒湿。 食疗 当归生姜羊肉汤出自《金匮要略》,用当归9g、生姜15g、羊肉一斤(500g)炖汤,是补益气血,散寒祛湿的佳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提到的几种祛除寒湿的方法其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很多人体内的寒湿不是天生就有,而是因为平https://tcmculture.bucm.edu.cn/zyywhkp/whj/76889.htm
4.食疗方茶饮方这些“祛湿王牌”不能错过除了饮食调理,刘洋表示,适当的体育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交际舞、广场舞、慢跑、骑车、登山等,也都有助于气血运行,化痰祛湿。同时还应保持居所空气流通、清爽干燥,温度适中,保证充足睡眠,及时舒缓不良情绪。 那么,夏季祛湿“王牌”还有哪些? 赶走体内湿气,用好食疗药茶 http://wap.guchengnews.com/p/111821.html
5.祛湿的食疗方法有哪些权威文章祛湿的食疗方法有哪些 祛湿的食疗方法通常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吃一些去湿气的食物,比如红豆薏米粥、山药、冬瓜等,适当的吃,具有去除身体湿气的效果。 1、红豆薏米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食物,具有健脾祛湿的效果,在日常适当的使用可以促进体内湿气排出。 2、山药:山药具有健脾固肾的效果,同时可以去除体内的湿气,如果体内https://www.cndzys.com/ylcore/art_detail/1_1231270.html
6.食疗祛湿最有效的方法有哪些食疗祛湿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红薯煮米粥或者山药薏米粥以及红豆猪骨粥加生姜或者魔芋,绿豆粥以及玉米、黄瓜、冬瓜、薏苡仁都有很好的去湿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上选择这些食物能够较好的起到去湿的作用。 另外,对于湿气重的患者,除了食疗以外,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中医的理疗方法,比如艾灸、针刺、拔罐、刮痧、推拿治疗都有很好https://m.chunyuyisheng.com/mip/audio/2698528/
7.《黄帝内经》食疗祛湿的方子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记载了一款食疗祛湿的方子,由红豆、红枣、黑米、山药、燕麦、薏米、枸杞、冰糖8味配方组成,其配方的精妙之处在于:薏米性寒必须使用炒过的薏米来减轻寒性,否则会伤脾,很多人喝了寒凉的红豆薏米粉之后仿佛症状减轻了,但实际上把脾给伤了,所以这类人对湿气的抵抗能力是越来越弱的。 https://www.meipian.cn/11dn1tx6
8.[降之路]都是湿惹的祸(上)中医食疗小妙方药食两用巧祛湿《健康之路》 20241118 有的放矢治肝病 精选 更多 [健康之路]解绑过敏有妙招(上) 食疗药膳方——芪归鸡汤 [健康之路]解绑过敏有妙招(上) 走出误区 缓解鼻炎 [健康之路]解绑过敏有妙招(上) 鼻炎祛邪分寒热 药物搭配有讲究 [健康之路]过冬不生病 家长看过来 有备无患 应对不慌 [健康之路]过冬不生病 家http://m.app.cctv.com/vsetv/detail/C10606/0d968d9a6aec469186191efadeb798e8/index.shtml
9.梅雨季节,健脾祛湿食疗方人人都能吃吗?广为流行的“红豆薏米粥”确实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也是流传最广的祛湿食疗方子。但这个食疗方只适用于体内有湿热的人。如果是气虚、阳虚的人,就不适合用这个方子,更不能长时间吃,否则神疲乏力的不适症状会更加重。 想通过食疗方式达到“祛湿”效果的老年人,一定要掌握三个“对”: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0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