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养生保健一年之中如何养生

《皇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原文节选)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痃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为什么叫“四气调神”?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的第二篇。首先讲一下题目,为什么叫“四气调神”而不叫“四季调神”?因为中国古人认为,是节气的变化导致了四季的更替,重要的是节气。而“节”和“气”意思略有不同,“节”是“气”运行的节点,和关键点。《四气调神大论》篇实际上讲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气的问题,一个是调神的问题。

春季发陈

春季占一年中的前三个月,包含有六个节气,每个月分到两个节气,是阳气一步步生长、壮大的阶段。发陈的“陈”就是指冬天所积累、收藏的东西,这是生发的基础。春天的生发之气源于冬天的藏纳和积累,这是个如环无端的循环运动。所以只有冬天把气养足了,春天的生发之气才正常。在我们人身体里面,冬对应着肾,元气就是从肾里面生发出来的,是由肾精转化的。肾精属于阴,气化出的元气属于阳,我们常说“阴阳”而不说“阳阴”就是根源于此,因为阳是以阴为物质基础的。

春天如何养生机

春天如何养生机呢?经文举了三个例子:首先是要夜卧早起,意思是晚睡早起。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所以要适当地少睡点。其次是广步于庭,意思是在庭院里面大踏步地活动,洒脱一些来适应促成生发。“庭”指四方的大院子,表示要有一定的规矩,不能生发得没有约束。第三呢,就是被发缓形。“被发”意味着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生而勿杀,意思是春天万物都在生发,人体这个小天地也在生发,这个时候不能动任何杀念。比如春天的花开了,不要去折它,要是折了,现在是没事儿,等到了秋天,就会少结一颗果实——影响是后来的。所以在春天,不要有一点杀机,在外面走的时候,你的内心要像春天一样有欣欣向荣的那种气机。

予而勿夺,就是只有给予,绝不去剥夺。比如要让种子长得好,就要给它经常浇水、施肥,不能去揠苗助长。赏而勿罚也是同样的意思,感觉上都是刚从冬天苏醒过来,如果“杀了”、“夺了”、“罚了”的话就伤了人和天地的生机。

此春气之应:这是春天之气的对应、应象。养生之道也:春天是要养“生”,夏天是要养“长”、秋天是要养“收”、冬天是要养“藏”——养的都是不同的气。春天是生机起来的那个气,所以春天对应要“养生”,如果伤生机,就会导致逆之则伤肝的后果。肝木伤了就不能再生火,进入夏季就会出现问题,因为夏天属火。出什么问题呢?就叫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古字“奉”是两只手捧着祭品的形象,意思是献给、承送。献给谁的东西少了呢?就是供给夏天“长”的气不够了,因为“长”是以生发为基础的。

中国文化、中医实际上就是把世界、生命当做一个活的、运动的过程来看。我们做事业也要搞清楚,不能只想着保持生发和输布这种状态,这是不可能持久的。《周易》“乾卦”里说了:“见群龙无首,吉。”自然界必须是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才是吉祥的。生发、生长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要有收敛、收藏的阶段,否则事务就不能长久,身体也一样。在做这一步的时候,就要想着下一步该怎么走,这就是中国文化。

冬天藏精不够,春天就生发不起来。拿“非典”作例子,得“非典”的那些青壮年,都是冬天没养好,所以春天才会发病。秋天腹泻的病人特别多,能简单地说是昨天吃得不好所以今天才腹泻的吗?人能吃什么拉什么啊?有那么块吗?绝不是“昨天”的事儿!实际上秋天拉肚子,是夏天就积累下来的问题,或者甚至是春天遗留下来的问题,要往远了看。

西医就爱在人自身上盯着找原因,经常往爹妈身上推诿病因。说很多病都是遗传自父母的。要中医看,绝不是这样的。所谓的遗传病,就是你跟你父母的生活方式太相像了,所造成的身心状态也相近,所以才会跟他们得一样的病。他们是什么情绪你从小都是耳濡目染的:他们老压抑着你,你顺从惯了,长大后还是按父母的形象找“老伴”,继续压制着自己,就这样憋闷着,憋闷就容易得肝癌。你爸受你妈的压制,你爸得了肝癌,这能说是你遗传了你爸的肝癌基因吗?不能那么说!是每一个人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造成了自己的病。

我们讲过一天的养生,这里是讲四季的养生。一天的养生是从肝胆起始:子时是胆当令,丑时是肝当令。一年的养生也是从肝胆起始的,春天要护住肝胆的生发之气。中医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体内是一个脏腑(所有的脏腑),全都取决于胆气生发产生的生机。没有这个生机,一切无从谈起。拿做企业为例,最重要的是抓企业的生机、增长点,而不是说只看目前能赚多少钱。赚钱是后续的,是秋天的事(属于收获)。

春天的养生,我们花了不少的功夫来讲,因为春天是万事万物的开端,生命的初始,这个阶段弄明白了,以后的夏、秋、冬就好理解了。

夏天一定要出汗

下面讲夏天怎么来“养长”。

经文是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就是指夏天到了,自然界到处都是如同麦穗开始抽穗了的气象。“蕃秀”词义是茂盛,“秀”在《说文解字》里就是抽穗的形象。

天地气交,指夏至,一阴初生,阴阳之气开始交会。夏至就像一天当中的正午时分,阴阳气开始交接。

万物华实,“华”在古文里通通是花、花朵的意思;“实”就是果实。开花跟什么有关呢?跟阳气有关;结果跟什么有关呢?果实属阴,结果跟阴气有关。开花是一个放散的功能,像阳一样;结果是一个凝敛的过程,像阴一样。阴主凝聚,阳主开散。

夏天如何养长

接下来也是三个例子,来讲在夏天如何“养长”。夜卧早起,夏天的气机也重在生发、生长,所以也要晚睡早起。无厌于日,“厌”在造字之初是吃饱了不能再吃了的意思,理解为满足,太满足了就该讨厌了,所以“不厌”就是不要讨厌。“日”代表太阳、阳气。夏天就该活跃地运动,充分的享受阳光。

我们现代人很少能做到这些,比如夏天,我们都喜欢呆在空调房间避暑,这样的话即使秋天不得病,冬天也得得病。人一年四季体内气机的开泄,其实就指着夏天这个时期呢。人在空调房里,身上的毛孔是关闭的,等一到外面,天气热了就会再打开。所以人都会有从空调房进出身体很难受的感觉。因为毛孔不断地开合,会扰乱身体内部的气机,会造病,会造很深的病。所谓的“空调病”就是这么得的。夏天就要“无厌于日”,该热就热,该出汗就出汗,该散就散,道理上就是不要抑制阳气的生发和生长。

使志无怒,意思就是,让志向不要憋着、压抑着。使华英成秀,“华”还是花、花朵的意思;“秀”,就是抽穗、结实的意思。就是说要让花朵绽放,以便未来能结出果实。使气得泄,夏天就是要让气能泄得出去。就像做企业,不能说只讲收益不讲投入,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夏天就相当于你在投资,就是要不断地向外支出。

若所爱在外,这是在用打比方来说明什么叫“使气得泄”:就好像外面有特别让你喜欢的东西,你不得不往外跑去追求。往外跑就是气机往外泄,就是让你的生活活跃而富有动感。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是养长的时候,要遵守自然界和人身的生长之道。逆之则伤心,意思是如果没有保养好生长的气机,就会伤到心。心属火,火被伤了会导致秋为痃疾。“痃疾”就是咳嗽而且上吐下泻。一到秋天就会有不少咳嗽病人来找我,说秋天的过敏症又犯了,整天狂咳嗽,没完没了地打喷嚏,鼻炎也犯了什么的。这其实都是夏天没养好。老呆在空调房里,气机不能得以疏泄,都憋住了,这样到了秋天收敛之气起来的时候,气机更展不开了,那还能没病?其实治疗鼻炎就是用散法,因为鼻炎属于肺金为病,病人自身的气机在夏天没有散好,那就用药给他散,让他别再憋着,效果会非常显著。

奉收者少,就是呈献给秋天收敛气机的东西就少了。夏天没养好,秋天的气就少,而且冬至重病,就是到了冬至那天,就会发很大的病。现在有很多人就说了,我身强体壮正当年呢,看我怎么折腾自己也没事吗?那是因为还没到时候呢!到了“冬至”,就是你自身元气凝敛后转而生发的时候(身体内环境的“冬至”),会发现已经没有多少肾精可生发了。因为你夏天没养生长之气,到了秋天自然收获不多,冬天能收藏的东西就没有多少,到了冬至这天,进行来年“预算”的时候可不得“哭穷”啊!这就是“冬至重病”的道理。

秋天“与鸡俱兴”

再看经文是怎么讲“养收”之道的。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容纳,“平”就是平和,意思是秋气是平和而宽容的收纳之气。

地气以明,说的是地气一上来,就显出干燥的气象,所以我们秋天经常有一个形容词叫“秋高气爽”。为什么能够秋高气爽呢?因为燥气属“金”。“金”又是什么概念呢?燥就是把一切都燥干的意思,而燥干了之后的东西就会很密固,就会收得特别紧,这就叫“金”,金气就是收敛之气。什么叫金属,金属是收敛得最纯粹的东西,收敛之气最足。像金子就特别明澈,而那些水晶之类的结晶品都是非常亮的,都是指这个概念。

秋天如何养收

早卧早起,天地的收敛之气开始发挥作用了,人体就应该早睡早起。晚上10点睡觉,11点就能养肝胆之气:不然你的肝胆是死活养不起来的。尤其嗜酒的男人,老喝酒最损肝胆,然后再夜里不睡觉,就更加损坏,所以现代男性的肝病越来越多,都是自己的习惯在造病,别怨别人!别怨爹妈的遗传,跟遗传没关系,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你要得这种病的。

与鸡俱兴,金鸡报晓,早晨太阳一出来,公鸡就打鸣、活跃起来了,人这个时候也应该顺应自然的气机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了。属相中讲“酉鸡”。酉时为肾精当令,所以这里的“鸡”代指肾精,“与鸡俱兴”就是人随着肾精的生发而起。如果凌晨3点到5点人经常会醒来,这是生命处于低水平状态的表现,因为这表示你身体的收敛之气没了,收不住阳气,天还没亮,阳气就飘到了体表,准备应对病人一天的耗散了。

使志安宁,肾藏志,顺应了秋收之气,就能使肾精不妄动。说句实在话,秋天性生活都要有所收敛。动物交媾都是春天和夏天最疯狂,秋天和冬天就非常少见了,有些动物甚至干脆冬眠了。动物是最遵守自然法则的,要不是因为外来伤害送命的话,绝对都是“尽其天年”的。人呢,现在成了抛开了季节性规律的动物,随时随地就可以耗散自己,耗散了身体就会得病。还是逃不出自然规律(俗称“天命”)。

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意思是宁神保养肾精而不妄动,以此来缓解秋天的杀罚之气。“刑”就是行罚,就是杀气。秋天的气机趋向是收敛,就是不再生发了,在往回收,相当于杀生(抹杀生机),杀气是很重的,所以自己应该顺应自然,收敛心神和精气,让杀气尽量平和一些。

无外其志,这里又是在反复强调不要外散肾精。使肺气清,肺对应于秋季。肺的功能是宣发和肃降,宣散气血于五脏。肺气清肃则功能正常。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顺应秋天收敛的气机,我们就要做好“养收”。如果悖逆了秋收之气,就会“奉藏者少”,就是没有多少东西去发挥收藏的功能了,因为在秋收的阶段都损耗掉了。脏腑上呢,就会伤到肺,肺是人体收敛功能的代表。

冬为飧泄,“飧”是个会意字,夕食,就是晚饭的意思。“飧泄”是个什么样的症状?就是吃过的饭菜还没有经过消化,就拉出去了,中医叫“完谷不化”,说明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都紊乱了。为什么会“飧泄”呢?因为秋天收敛回的精血太少了,肾中就没藏纳和积累多少精气,这样下焦元气不足,固摄不住水谷,所以水谷未经腐熟就下泄而出了。

冬天“无扰乎阳”

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的气机是向内闭藏的。水冰地坼,无扰乎阳,这是在讲天地之象。水都结了冰,地都坼裂了——生机全部回收,藏的气机发展到了极致。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够扰动阳气、做把已经藏纳、回收了的阳气再抽调出来的事儿。现在有一项运动叫冬泳。冬天毛窍都是闭合的时候多,打开的时候少的,阳气全收在内里,可是冬泳的人,就是要强行地调出阳气来,好使自己什么时候都能保持活力。

冬天如何养藏

早卧晚起,冬天要顺应收藏之性,保证充足的睡眠。必待日光,说的是一定要等到天地的阳气出现、人身的阳气出现(比如说自然醒),才开始活动、工作。一定要“天人合一”,不能说天地没动呢,自己就任性地先动起来,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使志若伏若匿,“若”是好像的意思。“伏”通“浮”,就是“起来”的意思。“匿”意思是藏着。全句的理解为:就好像人的志向若有若无、捉摸不定而不凸现出来。“志”是肾所藏的神,肾精处于收藏的状态,那“志”当然也是伏藏着的。这样说还太简单,下面讲得特别生动: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就好像心里怀着一个小秘密,不愿意出去走,因为怕被人看出来;还像是已经得到了想要的东西,不用再耗费心机地营求了。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天呢,身体的阳气都潜藏于内里,所以人要保持体温而躲避寒冷。因为呆在寒冷的地方,阳气就不得不被从内里调动出来,用以维持体温了。阳气外出体表的表现是什么?就是微微地出汗,就是“泄皮肤”。冬天穿得少人都会打寒战,那是肌肉在小范围地剧烈收缩来产热。不躲避寒冷而且开泄了皮肤的话,就是违背了冬天内藏的气机,人体的元气就会丧失,而且丧失得很快,“亟夺”就是哗啦一下子就泄掉了的意思。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意思是上面讲到的,就是冬天“养藏”的道理。逆之则伤肾,就是如果没有养好,伤的是五脏六腑中的肾。春为痿厥,就是到了春天,生发之气起来的时候,由于你没有养好肾精,就会出现肌肉痿废这样的病。肌肉属于筋,而肝主筋,肝对应着春季,由于冬天的不藏,春季无法生发元气,所以筋的功能就不正常。“痿”就是全身、手足无力,没有劲。“厥”是什么呢?好多女孩子冬天不好好养生,春天就会出现厥症,不是昏厥,而是手脚冰凉的“厥”。这就是由于基础不足,元气生发不多,只能先保证五脏的供应,四肢元气不够,手脚就冰凉。遇到这样的女孩子来看病就很难办,因为不改变生活方式,她的病就好不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身体自然会好,可以不吃药!我的原则就是要环保,少用药,大家也许不太清楚,种一亩甘草会造成几亩地的沙漠化。国外的甘草素都是要从咱们国内进口的,用着你的资源,让你沙漠化,我自己不种植。所以能不用药就不用,大家都学会养生就好。

这就是春、夏、秋、冬的“养生”、“养长”、“养收”、“养藏”——四季养生的原则。下面几段还是对相同的原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我只简单地讲一下。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这是在讲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得以存在的根本,人肯定也不能例外。所以呢,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如何保养身体?这里说得最明白,就是春夏要养元气的生发之机,秋冬要养元气的敛藏之机。在《易道经》里,春夏养阳,就相当于乾卦#,就是“自强不息”,就是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秋冬养阴呢,就相当于坤卦#,就是“厚德载物”,越厚越好,收敛得越多越好。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就是说顺应了四时、阴阳的规律去生活,那么就能与自然万物同生同在,否则就是在戕伐自己生命的本真。

《黄帝内经》又在不厌其烦地重复强调了: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这就谈到了“终始”的问题,终始就是死生。生成或者死亡的关键,就是要懂得“因天之序”(春夏秋冬)。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就是说,违背生命的规律肆意妄为的话,最终一定会百病丛生,什么疑难杂症都会出现;而遵守自然规律,一定是大病小病都不会得,这样呢,就“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这句话非常有名,“行之”就是必须得遵循规律去做。按照规律去做了,就叫“得道”。愚者佩之,“佩”是通假字,通“悖”,是违背得意思。如果违背了四时阴阳的规律,那么这个人就是愚蠢的人,只会不断地耗散自己,导致“半百而衰”。

不治已病治未病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是中医大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人说,这是中医预防医学的内涵,指在没生病之前就可以调养。而更深的意思是不治已经生病了的脏腑,而从没生病的地方开始调治。举个例子,比如说肝病。肝在五行中属木,木能克土,所以肝癌要是转移的话,通常是转移成胃癌,因为脾胃属土啊。再比如,人一生气了,就会吃不下饭,对不对?怒这种情志属于肝,所以生气应该是伤肝的,可实际生活中往往体现的不是肝疼,而是胃痛,或者左肋这儿疼得要命,这就是肝有邪气了,直接就往胃那儿传。

很多有胃病的男人,说句实在话,就是要么受上司、领导的气,要么受老婆的气。所以我说女同志啊,你们老公得了胃病,你们应该反省自己,是不是给他气受了。在外面工作上他憋闷,这个可以理解,但如果他真得了胃病,就要很小心了,因为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木克土造成的,是由于生气造成的。

所以,“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假如已经得了肝病,那肯定就知道邪气要往脾胃这儿传,这个时候,不要去治肝,要先固守住邪气下一步进犯的地方,就是从脾胃开始治疗。把脾胃固守住了,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强了,元气攒足了,反过来就能把肝气给理顺了,这样肝病自然就好了。在这里我警告大家,生活中一定要小心,不要生气。现代社会,很多病都是由于生气造成的,生病能够导致体内气机的不畅快,生长收藏失去节律。

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个道理和“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一样的。好比经营一个企业,某个部门出问题了,应该从规章制度上去改进,而不是单单去追究责任人。经典中的这些辞令,可以用在生活中的任何地方。

在事情没有发出征兆以前就应该预想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让事情发展得无法控制。就像,如果不生气了,就没有了所谓的肝郁嘛!这都是在讲如何养生(生命)。要做一个君子,在别人不重用你的时候,你不抱怨,也不生气,自己继续积攒实力。古人为什么那么注重道德修养呢?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和《中庸》呢?实际上《大学》和《中庸》才是治病的良方!不要以为治病有奇效的才是良方,千万不要有这种误区。大道无形,道德修养才是让人不得病的良方。药物都只能是起到临时赈灾的作用。已经得了病再去求药,就像是“渴而凿井”一样,已经晚了。试问东西破了,经过无论多精细的修补,还能回到原样吗?事物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本文是中华解读《黄帝内经》第一人曲黎敏所著《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一书的节选,要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医养生文化,请看曲黎敏教授的书)

子时(23:00~1:00)好好睡觉

人体的生发之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从子时,也就是夜里11点至凌晨1点。这一时辰是阳气发动,万物滋生的时候,有过熬夜经历的人知道,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会感觉非常困,但是过了11点后,人反而能感觉到自己变精神了,为什么?就是因为11点以后的那个精神,来自于身体内部阳气的运动。这个阳气发动时辰的道理,在中国的民俗中也有体现。比如说中国人都熟悉的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排名第一的是“子鼠”。想没想过为什么是“子鼠”呢?子是十二地支的开头,这十二生肖的排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子时,阳气生发起来,尽管像老鼠一样微小,但是生命力强劲。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一个太极图,一边是阴,一边是阳,那么哪儿的阳气力量最强势?通常理解是阳气范围最大的地方在鱼头,对不对?不对!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奥妙所在了。阳气范围最大的地方,只是代表阳气的规模大,达到了极点,到了鼎盛的时候,可是大家一定要记住,事务都是发展的,前进的,鼎盛之后的下一步呢,就由阳转阴了,就是说它本身的性质保不住了,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阳气力量最强势的地方属于阳的那一边最开始的那个小尖儿(鱼尾),那是阳气的生机,是生发之气,最重要的地方。子时就相当于太极图上的那个阳气初生的时刻,如果这个时候你没有把握住生机,比如说你这个时候没有休息,或者有别的消耗,就是在扼杀一天的生机。

中国古代讲要睡子午觉,要练子午功,所要追求的一个最基本的境界就是想要保持心肾相交。心就是南方,属火;肾是北方,属水。所谓心肾相交,就是心火虽然在上,但是不能让它下渗,要让它气化升腾起来润心。这个交通就叫心肾相交,这是身体最和谐的一种状态。《易经》中这个水在上、火在下的卦象叫“既济”卦。我们一般都难以想到水怎么可能出现在上面呢?实际上《易经》为什么高妙,就是因为它不是单纯地讲自然现象,而是在讲自然里边的那个变化过程,这才是最重要的。顺应子时的气机,就是在养护人体的生机。练功、修行的人会利用这一时辰的特性,而我们生活当中的人就只有一件事可以去做,那就是“睡觉”,因为睡眠可以做到心肾相交。可惜现代社会很少有人能在夜里11点左右就睡觉,因为晚上总有很多事情要做。

子时睡觉养生发之气,在脏腑来讲,养的是你的胆气,中医有一句名言叫“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意思是胆在子时“值班”,胆“值班”情况的好坏,关系到脏腑、全身气机的生发:生发得顺畅,人的胆气就壮,胆量就足。

丑时(1:00~3:00)养养肝血

子时之后是丑时,就是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肝“值班”,主管全身气血的循行与流注。因为肝是主血的脏腑,所以如果凌晨1点到3点没有很好地休养的话,就会伤及肝血。

讲一个例子方便理解:大家都看过传统建筑里面经常出现的九龙壁吧?九条龙围绕着一个宝珠,但是是有规律的:居于上方的龙,龙头都是垂向下,准备要游下来的;居于下方的龙,龙头都是抬起来,准备要飞上去的。这就是说,要生发的东西,一定要有降的性质来对生发之机进行节制;而要敛藏的东西,一定要有降的性质来对敛藏之机进行节制---这就是中国的学问,非常灵活的学问。升龙属阳,低头主降;降龙属阴,昂首主升,这就是《周易》“见群龙无首,吉”的真意所在。

生发、生长、收敛、收藏,四个阶段形成了一个圆圈,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无始无终,这正是“见群龙无首,吉”。四个阶段必须全部都要具备,不能只有生发没有收敛,只有生长没有收藏。所以,丑时是由主藏血的肝所主时的,就是代表着在生发的时候也应有所收敛,升中有降。生肖上呢,丑对应的是牛,牛是很有力量的,“牛劲十足”嘛,但牛也是最温和、谦逊的。

寅时(3:00~5:00)要“肃降”

寅时,对应凌晨3点到5点。

寅虎卯兔,寅为什么配虎?“左青龙右白虎”,中医学和风水学都讲这个,虎怎么单讲白虎?虎不是黄的吗?从这儿就可以看出,中华传统文化说理都用的是比喻,用的是事物的象征意义。虎的特性是什么?虎是百兽之王,它能吞噬一切!白虎取的是虎的敛藏意象,是主降的。寅时是由肺所主时的,肺能“朝百脉”,全身的气血都必须“朝会”于肺,再由肺调配、输布于全身。

卯时(5:00~7:00)应大便

再看卯时,就是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大肠“主管”全身气血流行的“大局”。

先讲一个中医里面很有意思的说法:“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的肺刚才讲过了,而肺和大肠互为表里的关系。生活中有个形象的例子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想想拉大便的时候,哪儿使劲?攥拳头的劲儿有助于解大便吗?一定得是憋气!让肺气充实起来。所以,拉不出大便,那是肺的问题。大便变化的意义很重要。大家回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孩子和大人的大便很不一样,小孩子肺气很足,所以大便特粗,而老人的大便就又细又稀了,因为身体都不行了,肺气都虚了。

卯时是大肠主时,大肠在中医里面是主管“津”异常所出现的疾病。天津的“津”,就是港口的意思,货船在这里进进出出。“津”就是进进出出的这么一种状态。“津”的异常通常也就是进多出少或者进少出多两种,如果“津”的力量过强,就会大便干燥;而“津”的力量不强,就会拉稀。

卯时是天门初开的时候,是阳气开始出现于地表,显现神机的时候,对应于人体,就是卯时到了,人也就自然醒了。而相对于天门开,地户也要开。地户在中医里就是指魄门,也就是肛门。

辰时(7:00~9:00)要吃早饭

所以,早晨起来就应该吃早饭,摄取水谷精微,这些东西都是有质的实体,属于阴,必须要属阳的脾胃运化功能来消化,这样才能长养身体的元气。养身体,一定是要通过吃饭这个途径来实现。

巳时(9:00~11:00)如蛇

巳时,是脾的“主时”。脾把经胃摄入的水谷,运化成为身体能够利用的精微物质,然后交给小肠去吸收,渣子通过大肠排泄。如果早晨没有吃东西,这个时候的脾,就会处于空运化的状态,打空枪、做虚功。长期下去,脾就会受伤,到时候脾气散漫,人反而会发胖,这可是许多节食减肥的人所始料未及的。

巳在十二生肖中属蛇,这个蛇更像是大蚯蚓,在土里钻来钻去。把土都疏松了,这个土在人体上就应在脾胃上。

午时(11:00~13:00)小睡片刻

所谓“午”,是表示阴阳相交的意思,凡是带“午”的字儿也都有“相交、相抗”的意思,比如说“忤逆”,意思就是人与人的对抗,不顺从。

午时阴阳相交,人应该怎么办呢?就是要午休,去小睡片刻。不去用自己的意志干扰身体里面神乎其神的阴阳相交的过程。不妄耗精力。

未时(13:00~15:00)吸收精华

未时,指下午的1点到3点,是“小肠”的主时。

小肠能吸收、摄取水谷的精华,吃完了午饭,由小肠来吸收精华是非常合理的。

申时(15:00~17:00)好好学习

申时,指下午的3点到5点,是“膀胱”的主时。

膀胱的经脉从小腿肚的后正中线一直往上,循行经过脊柱的两旁到达头顶,和督脉相会,是人体覆盖体表最广的一条经脉,它主管人体的“气化”功能,就是蒸腾肾精变为肾气的能力。膀胱经上头,因此它就能治疗头痛。但中医是很讲究的,一个头痛,性质是不能模糊的:前额痛跟胃经病有关,两侧痛跟胆经病有关,头顶痛跟肝经病有关,后头痛可就是膀胱经和督脉的问题了。另外,膀胱经还走到眼睛,所以膀胱经的病会表现出眼部的症状。有的人眼睛往外鼓,那就是膀胱经邪火旺,经气太实了的缘故。

膀胱主时的申时干点什么好呢?古人说得特别好,叫“朝而受业,夕而习复”。意思是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气机生发的时候,要汲取、要学习,要干点什么;到了下午的时候,要再一次地复习、练习。

这里得说说这个“习”字。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习国学、学习经典,可是传统经典有被庸俗化的倾向。比如说讲到孔子的《论语》,第一句话大家应该都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现在的解读特别糟糕,说是:“学习着,再经常复习着,难道不快乐吗?”谁会去主动复习啊?人都是有惰性的。孔子决不是这个意思,要是这样简单地解释就是不解圣人意了。这里的“习”,是锻炼和实践的意思,就是学到了本领要在应该展现的时候果断地展现出来,在实践中锻炼、应用,这难道不快乐吗?这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学了那么多知识,他为了发挥自己的本领,造福于天下大众,去各国游说,准备实践自己,但是谁也不用他,不得已他后退一步,领悟到了如果社会实践不需要你、也不信任你的话,该怎么办呢?那就是“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个时候,如果有理解你的朋友前来欢聚,难道不快乐吗?可是孔子只有学生,没有朋友,只好再退一步,这就引出了境界最高的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别人都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更不怨恨,这才是做君子的最高境界。

酉时(17:00~19:00)“肾”最重要

“酉”字怎么讲?“酉”是成就的意思,代表谷物成熟了,《说文解字》解释是“就也”。所以说,要做大事,要有成就,跟这个酉时和肾是有很大关系的。肾主闭藏,到了酉时,肾就发挥闭藏的功能了,把一天所运化和吸收的所得储蓄起来。这个怎么理解?元气对人体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元气平常都呆在哪儿?打个比方,元气就像我们人身的父母,而心、肝、脾、肺、肾是五个孩子,父母生育了后代之后呢,功成身退,一般会住在谁家呢?按照中国传统礼教来说,应该住在老大家,而肾就是五脏的老大哥,元气都藏在肾里面,因为肾主藏。这样一来,大哥就是“代父母发言”,大哥说的话就相当于父母说的话,他代表父母的形象。元气虚了人才会得病,所以很多人动不动就去“补肾”。其实,不是你想补就补得进去的,因为如果经脉不通,什么营养都是不能被传输到肾里面的。千万不要瞎补!补品吃得越多,体内垃圾积蓄得就越多。现在有许多人大腹便便的,实际上都是垃圾堆积,代谢有问题。

酉时是肾主收藏功能突出表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收藏的过程出了问题,人就会元气大伤。中医讲一个症状,叫“日哺潮热”,就是一到酉时左右人就阵阵低热,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肾精被耗散得太过了,收藏无力,元气浮散在外。新婚男子不注意节制房事,或年轻人手淫过度,通常会出现这个时辰发低热的现象。

戌时(19:00~21:00)要快乐啊

“心包”是中医特有的概念。中医不像西医,入手就讲心脏怎么怎么样,中医认为心脏是身体内部的君主,是不能直接受到伤损的,心君如果受伤,人就六神无主了,活不了了。心包呢,是心的外围,能够“代心受邪”,就是代君受过的意思。中医说的不少关于心脏的病痛,实际上是心包有病的表现,不是真正病在了心脏本身。

心包的功能是“喜乐出焉”,意思是这个时候一定要让身体内部的气机畅达,不能违背身体本性的规律。所以,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处于憋闷和压抑的情绪当中,可以适当从事一些娱乐活动,放松身心,毕竟在上个时辰,肾刚刚收藏了身体在一天中所运化、积累的“成就”,这个时候该享受一番了。再说,古代认为这个时刻阴气太重,所以强调男人要和女人在一起娱乐,而点着灯又费油,所以人们通常是摸着黑“唠嗑”,越唠越高兴,就会有些“前戏”……身体的本性是很有人情味儿的,不是吗?

亥时(21:00~23:00)阴阳交和

古代“亥”字是这样写的:上面两个部首(两横)代表一阴一阳,阴阳低下的前面是个女人,而且还是个怀孕的女人,后面是个男人。

中国有一本专门讲字的书叫《说文解字》,里面讲很多汉字的来历,看了那本书你就能明白很多事儿。《说文解字》里面讲解的次序很有讲究,叫做“始于一而终于亥”。“一”好理解,就是开始,最初的意思。要想明白“一”,就得明白“壹”。“壹”的古字下面像是一个葫芦,葫芦在古代是很受推崇的宝物,它下面的圆肚子托着上面的圆肚子,上面代表天,下面代表地,中间是圆润的曲线把上下两部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代表天地相合、阴阳相交,整体上代表了宇宙初生的混沌状态。

“亥”正是《说文解字》所解释的最后一个字。为什么作为最后一个字来解释?刚才说了,“亥”说的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一起,女人又是怀了孕的,整体代表了一种氤氲化育的状态,开始孕育新的生命,准备进行新的轮回。所以说,《说文解字》是一本讲生命的书,讲生命的全部过程,从最初的混沌什么都不分,到最后分出了男女,再孕育出一个新的生命。“亥”就有孕育准备再次生发的意象,孕育着的那个东西是好东西。

“三焦主时”的“三焦”也是西医里没有的概念。三焦是什么呢?其实三焦就是人体内部的那个大腔子,皮肤、肌肉、骨骼所围成的大空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就叫三焦。

看“焦”的古字---下面的四点水代表火,中国的汉字,所有的四点水都代表火。上面的字是三个“隹”,意思是小鸟。小鸟下面是火,意思是在做烧烤?得用小火来慢慢烤。

所以三焦,在中医里面归属于少阳,是小火、少火的意思。亥时,就是人该休息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休息,人的整个腔子里面都是温煦的,都能得到最好的休养。

《皇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我们如果偏离了无为、自足的本性,是必然要生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因天之序”,因循身体本性的原则去对待我们的身体,身体才能达到和谐。这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十二时辰的养生。

THE END
1.如何养生对身体好通过调整作息时间、调整饮食习惯、坚持有氧运动等方式养生对身体好。1、调整作息时间:需要保证充足睡眠,不可以长时间熬夜,否则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异常,影响身体健康,通过调整作息时间有利于体内激素正常分泌。2、调整饮食习惯:多吃些含维生素以及优质蛋白的食物,比https://www.miaoshou.net/article/80YdpnqRVXdmGZvJ.html
2.你好,养生怎么做,谢谢有问必答你好,养生怎么做,谢谢 温馨提示:因无法面诊,医生建议仅供参考 刘晓艳 副主任医师 内科 极速问诊 二级甲等 磐石市中医院 问题分析:你好,养生既养身体又要养心,养身体应该适当的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饮食要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水果,忌食辛辣之品。要生活规律,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养心方面,应保持心态平和,少生气少https://3g.club.xywy.com/static/108/105922268.htm
3.专题中老年人日常养生怎么做中老年人日常养生怎么做 老年人到了一定的时期,身体会变差很多,也因此这一人群要更加关注养生问题,那么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养生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类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查看全文】 中老年人 中老年健康 建议从这三方面着手 中老年健康2019-06-25https://mip.ziyimall.com/so/119488/
4.中医养生该怎么做降经验快速问医生中医养生该怎么做 概述:您好,我们县里有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而且岁数已经很大了,但身体很棒,有次我们学校组织活动去采访这位老中医,于是他就跟我们谈起了中医来怎么养生,老中医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中医的养生基础是,阴阳五行,气血,经络,https://m.120.net/jingyan/8lwvrfn5x3wv3l80y4/step/
5.降养生的做法大全降养生怎么做好吃家常做法【下厨房】健康养生栏目为您提供健康养生的做法大全,健康养生怎么做好吃和健康养生的家常做法,更多健康养生的菜谱大全就来下厨房。https://m.xiachufang.com/category/1028247/
6.什么是12时辰养生法?黄帝内经12时辰养生法怎么做?饮食养生黄帝内经12时辰养生法怎么做? 《皇帝内经12时辰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所著的一本关于养生的书,并延传于现代,为许多人所学用。这本书主要讲了养生与十二时辰的联系,什么时间适宜做什么,不适宜做什么它里面都有具体介绍。对于爱好养生的人来说,这本书对他们应该都很熟悉,但还有一部分人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来给https://care.fh21.com.cn/ysys/7329839.html
7.养生汤的做法养生汤怎么做肥肥美食的菜谱养生汤 “苹婆又名富贵子,富贵子形似黑壳鸡蛋,果实含丰富淀粉、脂肪、糖、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煮或炒熟后味如板栗,不过前者滑,后者粉,口感不太一样。一般板栗能做的菜,都能用富贵子代替,今天用来煲汤汤甜好喝。美道美极了。” 食材明细 1 食物准备好。https://home.meishichina.com/recipe-473452.html
8.养生菜谱的做法大全养生菜谱的家常做法养生菜谱怎么做好吃豆果美食养生菜谱栏目为您推荐养生菜谱做法大全,养生菜谱怎么做好吃技巧分享,养生菜谱最正宗的做法和养生菜谱家常做法推荐,更多养生菜谱的简单做法就来豆果美食。https://m.douguo.com/caipuzuofa/33087/64?f=www
9.收藏!#大雪节气如何养生##泡脚时间过来自苏州新闻网【收藏!#大雪节气如何养生#】#泡脚时间过长或加重心脏负担#大雪时节,天气寒冷而干燥,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在起居饮食方面如何调护?如何提升冬季睡眠质量?冬季泡脚养生广受欢迎,能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是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有什么注意事项?更多↓↓#苏州人大雪吃什么# °大雪节气养生怎么做?国家https://weibo.com/1867085277/P3DiQiIf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