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道教学者及其成果–国学网

美国的道教研究大体可分为二战前后两个阶段。战前研究成果不多,影响甚微。从东方学来说,战时重点放在日本,冷战时期重点放在前苏联,自朝鲜战争起才转向中国。以1952年而言,大学或学院所设的中国哲学和宗教课程,90%是战后创办的,超过100种。由于科研经费雄厚,得以吸收大量外来人才,中文图书丰富,信息机构发达。就道教研究而论,虽起步较晚,不及法国,但发展很快,到1970年代已跃居前列,成为西方最重要的中国学研究中心之一,且正在起着带头作用。

一、早期的道教研究

美国的道教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最初触及道教的有两个传教士:一个是公理会传教士明恩溥(ArthurHendersonSmith,1845—1932)。他于1872年来华,最初在天津,1878年到山东庞庄传教,兼任上海《宇林西报》(NorthChinaDailyNews)周刊通讯员,1905年辞宣教职,留居通州,致力社会调查和写作。1894年在纽约出版《中国人的特性》(Chinesecharacteristics)(1984),认为“道教是一般人民的宗教,支配着他们的精神境界”。1899年出版《中国的农村生活:社会学研究》(VillageLifeinChina:AStudyinSociology)一书,书中述及到寺庙与宗教会社、宗教典礼合作的情况,提供了当时的农村宗教资料。第二个是美国南长老会教士杜布西(HampdenCoitDu,Bose,1845-1910)他也于1872年来华,先后在杭州、苏州传教。著有《中国的三教:儒、释、道》(Dragon,ImageandDemonorTheThreeReligionsofChina:Confucianism,BuddhismandTaoism)(1886),对中国人的神话、偶像崇拜、鬼崇拜进行了说明。

二、一本可供了解欧美中国宗教研究的工具书

《西文中国宗教分类书目》(ChineseReligioninWesternLanguagese:AComprehensiveandClassifiedBibliographyofPublicationsinEnglish,FrenchandGermanthrough1980)系1985年亚利桑那大学出版社,作为美国亚洲研究会的专著第41种出版的第一部欧美中国宗教研究论著分类目录索引,所收著作和论文系用英、法、德文在1980年前写成的,编者按一般研究、佛教以外的中国宗教和佛教三部分排列。道教目录放在第二部分,共分十大类:分别为道教一般;老子和《道德经》;其他道教经典;道教理论;道教礼仪和科仪;道教与历史;道教仙人;道教神明和崇拜;道教教派、道士和庙观;道教瑜伽和炼丹术。第一部分涉及中国古代宗教、神话、祠庙、信仰习俗、民间杂术、当代宗教等内容,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出版后,编者着手编纂第二部,收集1981—1990年间欧美汉学界发表的有关中国宗教的论著,1993年美国亚洲研究会(AssociationforAsianstudies)作为本会专著第47种在密执根出版,全书共288页,16开本精装,封面上还绘有龙图案。在编写体例上,与1985年版有很大不同。全书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书目,一般论述和其他全部类目”(PartOneBibliography,GeneralTreatmentsandOtherOverallCategories)(2-17页);第二部分“佛教除外的中国宗教”(PartTwoChineseReligionExclusiveofBuddhism)(19-131页);第三部分“中国佛教”(PartThreeChineseBuddhism)(134-197页);第四部分“索引”(PartFourIndices)(199-269页)。

道教第二部分中,共分14类:“道教:一般论述”;“老子和道德经”;“道经——道藏”;“道教艺术和肖像学”;“道教思想”;“道教和历史”;“道教和文学”;“道教人物传”;“道教神仙传”;“道教万神殿—祭祀”;“职业道教——修道生活”;“道教自我修养:瑜伽、炼丹等等”;“道教礼拜式和科仪”;“冥想——神秘主义个人宗教体验”。

大卫·夏佩尔(DavidW.Chappell)教授,出生于1940年,麦吉尔大学毕业,耶鲁大学博士,现任夏威夷大学宗教教授。他编辑出版过两本文集:《佛教和道教研究》(BuddhistandTaoistStudies)(1977年作为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专著第18种出版),内收文5篇,其中道教就占3篇,书末附有唐娜·奥(DonnaAu)和沙论·罗(SharonRome)编选的《道教研究目录索引》,对于了解西方道教研究情况颇有参考价值。另一本书为《中古中国社会中的佛道教实践》(BuddhistandTaoistPracticeinMedievalChineseSociety),1987年作为夏威夷中国研究第34种和“佛道教研究”第2辑出版。

另一本同类书也值得介绍。1991年美国马萨诸塞大学中文教授科恩(AlvinPhilipCohen1937~)在本校出版《1981—1989年有关中国诸宗教的出版物》(PublicationsonReligionsinChina,1981—1989.Amberst,Mass.:AsianstaudiesProgram,UniversityofMassachusetts)。

三、素谙中国宗教研究的吉拉多特教授们

诺曼·吉拉多特(NormanJ.Girardot),原为圣玛利亚大学神学系教授,现任理海大学(LehighUniversity)宗教学系教授,1943年出生,专门研究道教、中国神话,素谙中国宗教研究。1965年获圣十字学院学士,1968年获文学硕士,1974年以论文《早期道教“浑沌”命题》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担任过国际史学杂志《宗教史》(HistoryofReligions)的编辑。长篇专著《早期道教中的神话和内涵:“浑沌”的命题》(MythandMeaninginEarlyTaoism:TheThemeofChaos〈Huntun〉),1983年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1993年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宗教学教授包如廉(JulianF.Pas)合作把法国著名学者奥比奈(IsabelleRobinet)女士法文版《道教的冥想》(Meditationtaoiste1979)翻成英文本《TaoistMeditation:TheMaosanTraditionofGreatPurity》出版,同年又为施博尔教授的1982年法文著作《道教的总体》(LecorpsTaoiste)的英译本《TheTaoistbody》作序,为英语读者了解法国的道教研究成果做了有益工作。

他在1972年发表《方法论方面:四种道教研究》(Partoftheway:FourstudiesonTaoism),对顾立雅的《道教》、康德谟的《老子和道教》、施博尔的《汉武帝内传研究》、日本学者IoshihikoIsutzu的《苏非派和道教》作了评价。(载《宗教史》,第11卷第2期318—337页。1976年第15卷第2期发表《中国宗教研究中的创世神话问题》、在1977年第16卷第2期上刊出《〈道德经〉第25章和第42章的神话和内涵》。还为1978年版《生命伦理百科全书》(EncyclopediaBioethics)第14卷撰写过《道教》辞目,在荷兰《中国哲学杂志》1978年第5期上发表过书评《评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2分册》。与他人合编过《中国和基督教》(ChinaandChristianity)(1979)。1990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第33届亚洲及北非洲研究国际会议(33rdICANAS)上宣读了《方法被践踏:理雅各(1815—1897)和19世纪的道教倒置》,除从事翻译外,美国有关部门出钱资助吉拉多特教授组织研究英国早期汉学家理雅各的道经译本。

美国是个移民社会,这里云集了一大批人文科学家,华人学者也不在少数,有的来自中国大陆,有的来自台湾省,有的来自香港。在他们的学术生涯中,中国宗教文化研究占有重要地位。这里限于篇幅,仅述及几个有影响的华裔学者。

杨联陞(YanLien-sheng,1914—1990),哈佛大学教授,哈佛燕京学社中国史讲座教授。著有《老君音诵诫经》(1956)、《道教之自博与佛教之自补》(1960),《汉学漫谈》(ExcurionsinSinology)(1969)。1962年又对1960年的长文作了补充撰成该文的《补论》。上述论文收入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杨联陞论文集》。

杨庆堃(YanC.K.1911~),匹兹堡大学社会学教授。著有影响甚广的宗教社会学大作《中国社会的宗教》(ReligioninChineseSociety.Berkeley,1961),被誉为经典社会学研究名著,对宗教与国家的关系、宗教组织的伦理价值、传播和制度形式作了很好的探讨,已成为研究中国宗教的必备参考书。

俞检身(DavidC.Yu,1918~)。江苏省扬州人。1941年东吴大学法学士。1944年南京神学院研究班神学士。1949年中央浸礼会神学班神学硕士。1950年勘萨斯市大学硕士。1959年芝加哥大学宗教博士。1982年洛雷托里兹学院讲师。曾任科罗拉多女子学院宗教史教授兼主任。香港大学客座教授。对古代道教研究有很深的功底。著有:《中国宗教指南:注释书目》(ChineseReligions:AnAnnotatedBibliography.Boston,1985);《战后中国宗教:评析书目》(ReligioninPostwarChina:ACriticalAnalysisandAnnotatedBibliography,ConnecticutGreenwoodPress,1994)。

张广直(ChangKwang-chih,1931~),哈佛大学讲座教授,著有《艺术、神话和仪式:通向古代中国政治权力的途径》(Art,Myth,andRitual:ThePathtoPoliticalAuthorityinAncientChin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3)。

陈张婉莘(EllenMarieChen,1933~),纽约圣约翰大学哲学教授,对《老子》颇有研究,著有《道·自然·人:道德经中思想研究的关键》(Tao,Nature,Man:AStudyoftheKeyIdeasintheTaoTeChing.FordhamUniversityThesis1966)。1989年在纽约的帕拉贡出版社翻译出版了《道德经》(TheTaoTeChing)。近年来在陈鼓应教授主编的《道家文化研究》第1辑(1992)和第2辑(1994)分别发表过《老子对死亡的看法——〈道德经〉第五章新解》和《追求道家形而上学的中心思想——希腊形而上学和道家形而上学的比较》。1996年8月北京“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易经说卦(五章)与道德经(25章)》,比较了帝与道之生死与西方形而上学对上帝的认识。

四、以下介绍她的几本道教专著

《道教的冥想和养生术》这本书是作者在密执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工作期间组织编辑的一本论文集收文11篇。内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性要点”,论文有《日本的养生术——古典资料和现代研究》(板出祥伸)、《身体与精神——有关中国的展望》(早稻田大学石田秀实)。第二部分“道教与养生实践的早期发展和一体化”,论文有《服药与不死》(大阪制药公司研究与发展部负责人赤堀昭)、《养生术与〈灵宝五符序〉之编纂》(东洋大学副教授山田利明)。第三部分“道教的冥想”,论文有《守——道教的集中冥想》(利维雅·科恩)、《上清派的存想与忘我飞升》(法国马赛大学教授伊莎贝尔·奥比奈)、《唐代的内观实践》(利维雅·科恩)。第四部分“心理的实践”,论文有《导引——古代的传统》(法国第七大学博士卡特琳·戴斯博)、《唐代的养生术》(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乌特·恩格尔哈特)、《内丹对道教和中国思想的独特贡献》(伊莎贝尔·奥比奈)、《气在复兴——气功在当代中国》(大阪大学教授三浦国雄)。文集正文前有她写的“编者前言”,书末附有撰稿人的学术简历。

《早期的中国神秘主义:道教传统中的哲学和救世信仰》全书两卷,共七章。第一章对所选经文、思想和晚唐《道德经》的观念作了历史概述,专门论述道教神秘主义的理论、何谓神秘经验的问题认为、神秘实践发展的阶段和形式怎样、什么是神秘哲学的本质和主要争论。认为只有界定好神秘主义,才能解决它在道教中的历史。第二章和第三章讨论了道家及其发展的基础,并分析《道德经》和《庄子》中的术语及其神秘作用。第四章和第五章研讨了中国神秘主义在神仙说的影响下的恍惚形式之发展。第六章和第七章着重分析佛教对中国神秘主义的影响,并综合了六朝后期和唐代的所有形式。结论部分概述了早期中国神秘主义在解释变化上的五种形式:道是生存和度人的基本基础;阴阳、内外、赞成与反对的二元论;形身的重要性;各种实践——引导、呼吸、冥想的统一;政治尺寸,渊博圣人为政府和国土和谐的圣人之作用。主张道教是传统中国的高级宗教。

80年代以来,位于美国各地的名牌大学培养出一大批汉学家,他们在史料选择和使用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对道教史料的理解有全新认识,使读者耳目一新。

苏珊·卡西尔(SuzanneCahill)女士,1982年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柏克莱分校,师事于故著名的汉学家薛爱华(EdwardSchafer,1913—1991),以《中国古代文学中女神西王母的形象》(TheImageoftheGoddessHsiWangMuinMedievealChineseLiterature)论文获哲学博士,并在此文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对原作进行加工改写,于1993年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新作《超越与神仙的情愫——中国中古时代的西王母》(TranscendenceandDivinePassion—TheQueeninMotheroftheWestinMedievalChina)。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追述中古即唐代以前文物和史籍中有关西王母和对其崇拜的记载。从第二章到第六章,根据唐代道士杜光庭(850—933年)《墉城集仙录》中西王母的生平和仙迹,再结合唐历代诗人咏颂西王母的诗作进行研究,认为西王母的生平及其在唐人诗歌中的形象都集中体现了情爱与丧夫、登仙与死亡、政治及宗教等主题。现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历史研究计划副主任。

朱迪思·博尔茨(JudithBoltz)女士,1985年以论文《道教的驱邪仪式》(TaoistRitesofExorcism)获哲学博士学位。1987年为《宗教百科全书》第14卷撰写了《道教文献》。同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她的专著《10—17世纪道教文献通论》(ASurveyofTaoistLiterature:TenthtoSeventeenthCenturies)。这本书为“中国研究专著”第32种,对10至17世纪期200余种道教经典作了导读性评述,现任职于中国研究中心。

斯蒂芬·博肯坎普(StephenBokenkamp),现任职于印地安纳大学(IndianaUniversity),主持《道教资料》季刊,正在编选道经汇编,收入书内的将有《想尔注》、《三天内解经》、《音诵诫经》、《五符序》、《九鼎神丹》、《黄庭经》、《真诰》、《灵书紫文》、《素灵经》、《度人经》、《赤书玉诀》、《步虚词》和《三原斋》,并对诸经作文本研究,试图建立经本最初的说法。此研究项目得到国家人文科学基金会资助。

查尔斯·本(CharlesBenn)女士,1977年以论文《玄宗帝统治时(712—755)的道教是意识形态》(TaoismasIdeologyintheReignofEmperorHsuan-tsung(715—755),获博士学位。1991年由夏威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洞玄的传播:公元711年的一个受道仪式》(TheCavert-mysteryTransmission:aTaoistOrdinationRiteofA.D.711)。现在夏威夷大学任教。

辛西娅·布罗考(CynthiaJ.Brokaw)女士,于1991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功过格:晚期中华帝国的社会变化和道德秩序》(TheLedgersofMeritandDemerit:SocialChangeandMoralOrderinLateImperialChina)。这是西语中第一部详细探讨这一问题的专著,既利用了大量第一手中文资料,也吸收了酒井忠夫、吉冈义丰、秋月观瑛、奥崎裕司四位日本学者研究的成果,使读者对晚明的理性史有进一步了解。全书共分四章,在导言中概述了功过格信仰史和直到16世纪末还存在的文献。第一章和第二章论述了明代礼部官员袁黄(1533—1606)的生平及其功过制度的著作。第三章继续评判袁黄所利用的功过格,指出因为这种习惯承传了利益见解,且以道德教化取代个人目的。第四章探讨袁黄死后于16和18世纪间利用功过格的变化以及在于恢复旧的温情式社会秩序目的,与在明末和清初走向衰落的情况。上述诸章描述了知识名流在利用业已形成的功过格方面思考道德教化和固有俗套的画面。荷兰学者哈尔(B.J.terHaar)撰文认为,这本书是论述功过格史的专著,写得绕有趣味,颇有教益(见1993年《通报》第79期第160—167页)。

五、民间宗教研究

六、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研究

在西方,特别在美国,中国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中期。1967年匹兹堡大学社会学教授华人学者杨庆堃(C.K.Yan)由伯克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再版了自著1961年版《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同年纽约州艾森毫威尔大学历史系的朱永德(RichardChuYung-deh)发表《中国历史中的白莲教研究》。

1970年堪萨斯州大学历史教授达德斯(JohnWolfeDardess)在《亚洲研究杂志》(29:3)上发表《白莲教的变化和明朝的建立》,1972年出版《神、鬼和祖先:台湾农村的民间宗教》。同年纽约州伊萨卡学院哲学与宗教教授裘明中(ChiuMin-chuong)发表《两种民间信仰:台湾两种民间宗教之比较研究》。

1975年华人学者石汉椿(RichardShekHon-chun)和叶文兴(YehWen-hing)博士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举行的中国史讨论会上分别提出了题为《1891年天理教起义及对它的镇压》和《18世纪中国的一个教派团体——罗教的研究》的论文报告。

1976年加拿大学者欧大年(DanielLeeOvermyer)博士出版《民间佛教:晚期传统中国的异端教派》和美国学者韩书瑞(SusanNaguin)博士出版《中国太平盛世即将到来的起义:1813年八卦教起义》。这两部著作在西方引起高度重视。

1978年7、8月加利福尼亚大学举办“中国华北的起义与革命:从明代到现代”讨论会。

1979年在美国亚洲研究会芝加哥第23次讨论会上韩书瑞和石汉椿在《宗教史》(17:3—4)上分别发表了《1794年的王伦之乱》和《1891年热河在理教之乱》。

1983年石汉椿博士在日本东京国际人文科学会议上作了题为《晚清教派的实践和希望》的学术报告,1993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亚洲非洲语言文化研究所编《亚洲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信仰》(MillenarianRebellioninChina)一书中收有他的长篇论文《晚清中国教派的道教内容》。

斯坦福大学的沃尔夫(ArthurP.Wolf)教授主编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和礼仪》(1974年)也是一本有份量的论文集,因为它是从人类学角度探讨中国民间宗教和信仰的,使读者对此有新的认识。

七、各种形式的国际道教学术会议

1986年4月11日至13日,夏威夷大学宗教系召开了“全真道教斋醮仪式国际讨论会”。与会者除本国学者外,还邀请了中国、日本和香港道教界的人士。日本著名学者东京大学洼德忠教授在会上宣读了《全真教团史》,中国学者陈耀庭先生宣读了《论“先天斛食济幽科仪”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思想内容》。会议还特别邀请香港圆玄学院的道长们在夏威夷设坛举行醮仪三天,并向与会者介绍了道教斋仪的全过程。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的曹本冶教授向大会讲述了道教音乐的形式和特点。这些收到论文学11篇。会议活动使西方学者领略了中国道教文化的风格。

1992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AssociationforAsianStuties)在华盛顿举行年会,主题是“中国诸宗教”(ChineseReligions),内容共分两部分,一是“早期宗教传统:新石器时代到汉代”(EarlyReligionsTraditions:theNeolithicPeriodthroughtheHanDynasty),第二是“活着的宗教传统:道教、儒教、佛教、伊斯兰教和民间宗教。”(LivingReligiousTraditions:Taoism,ConfucianismBuddhism,IslamandPopularReligion),会议评价了中国宗教活动的重要性及其在历史文化中的作用。同时也为了纪念不幸在美国去世的安娜·赛德尔(1938-1991)博士。

THE END
1.十大著名养生保健书籍降养生书籍排行榜养生保健类好书推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关心的话题早就从温饱进化成保健养生,健康养生书籍也层出不穷,你看过哪些养生保健类好书呢?本文为大家带来了十大著名养生保健书籍,包括:营养圣经、心转病移、遵生八笺、求医不如求己、老老恒言、回家吃饭的智慧等等,这写养生比较有名的书籍中你觉得哪本最有用呢? 十大著名养生保健书籍 https://www.maigoo.com/top/419172.html
2.养生入门必读书籍推荐,降从这些书开始这本书针对女性最大的三个问题,有很多泡脚的方子,可行性很高,多泡泡脚,至少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学习养生的知识还是要系统的看看相关的书籍,而不是网络上的只言片语、零碎的东西,甚至有的可能还是伪科学。希望这些书籍能帮到大家,让我们一起好好爱自己!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dtlandingsuper?nid=dt_4889279273276492445
3.www.scmc囤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羔羊2国语版最经典的三个角色 开元招商 麻7IIII2扣信任 81.68MB 85好评 99热国产在线 精品性色丰满ava网站 性史性DVD影片农村毛片 832.33MB 9276好评 夜夜爽妓女8888888视频大肥逼 毛毛黄片 小雄喝少妇淫水电子书 176.23MB 2998好评 黄金网站app观看大全 成人3D动漫三http://www.scmc-xa.com/xxxr/170114.htm
4.传承与发扬破解天书养生——《养生方》 《养生方》是一部以养生为主的方书,共32篇,前面是正文,最末是目录。本书以医方为主,其中可以辨出的至少79方,主要用于滋补强壮、增强体力。此外还有一些黑发方、健步方以及治疗偏枯、阴部肿胀等医方。书中还提供各种制药、用药方法及药名等。 http://m.hnmwd.com/col.jsp?id=107
5.讲灵枢经共三本中医师承学堂四大经典名家讲话系列中医养生中国当当晖文锦绣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上下册任应秋讲灵枢经共三本中医师承学堂四大经典名家讲话系列中医养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书籍任延革正版》。最新《任应秋讲黄帝内经素问上下册任应秋讲灵枢经共三本中医师承学堂四大经典名家讲话系列中医养生中http://product.dangdang.com/1707955977.html
6.经典国学养生,经典国学养生书籍推荐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经典养生书籍的背景和特点”、“推荐的经典国学养生书籍”和“结语”。我们将探讨经典养生书籍的背景和特点,介绍它们的源起和独特之处;我们将推荐几本经典国学养生书籍,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等;我们将总结文章,强调经典国学养生书籍的价值和意义。 http://www.nanhuazaobao.cc/gx/34045.html
7.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100801)中国医药史(三)经典医籍的整理和研究 (四)医学理论发展和临证各科的成就 (五)金元医家的创新 (六)养生 (七)中外医药交流 三、考核知识点 (一)医政建设的进步 (二)古医籍整理和方书发展的成就 (三)药物学的发展 (四)医学各科的成就 (五)学派争鸣与各家学说 https://www.shmeea.edu.cn/page/04400/20190517/12737.html
8.淮南政协仅在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的《汉书》中,就记载了署名“刘安”的15篇(部)著作。其中有《淮南内》《淮南中篇》《淮南外》三部鸿篇系列巨著。内、中、外三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 《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中说:“(刘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https://zx.huainan.gov.cn/hnzxcms/vue/detail.jsp?strInfoId=74ec2c6a55bd42e3b699bc31a1c7c0fc
9.chaobiaomao.com/mmmj/396203.html办公室里双飞燕最经典的三个角色 骚逼视频怎么下载 黄二次元网站在线观看 219.90MB 3284好评 沾染蕾丝边新人HD日本 爽?好大?快?深点一视频 ass日本丰韵熟妇piCs 223.93MB 399好评 bdjhdhhdhvvdkdbbdpl12356897,母婴的黄色片 岳把我的具含进 人公侵犯人妻竹内纱里奈 941.56MB 0808好评 http://chaobiaomao.com/mmmj/396203.html
10.黄帝内经与中医养生nixer2007《黄帝内经》是唯一一本以圣王命名的书,首先它传达给我们一个信息,生命之学是帝王之业,是大功德,大慈悲。在古代,人们是非常讲究养生之道的,而现在我们是把身体当作可以不断去消耗和损害的东西。在古代是养它,很认真、很爱惜的对待自己的身体,而现在的人对身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非常的不爱惜,真正好的理论是很http://blog.chinaunix.net/uid-20591363-id-1621176.html
11.《中医词典》r~s中医书籍中医典籍中医参考本书既有道家观点,又有儒家论述。书中据《内经》养生意旨,结合个人心得,针对春、夏、秋、冬四时的防病调摄原则与方法等分别作了简要的论述,尤偏重于老年养生。现有《丛书集成》、《学海类编选录养生类九种》、《道藏精华录百种》本等。 《摄生三要》 养生专著名。明·袁黄着。三卷。作者认为聚精、养气、存https://www.zycankao.com/shu/detail/198-2-13
12.人只看见自己想看到的,向前走才能看到意想不到的风景况此松斋下,一琴数帙书。 书不求甚解,琴聊以自娱。 (正本清源) (快乐) 顺水推舟 (事半功倍) 水到渠成 (顺势而为) 饥不择食 寒不择衣 慌不择路 贫不择妻 ()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 而在于你如何使用你所拥有的 ( ) 先立乎其大 https://xueqiu.com/4872123513/254566682
13.《南怀瑾讲述99个人生道理》——刘清海编著我是一名老菜鸟深层解读“人情世故”,让你逃出人生的三道障碍门,懂得爱的“十字架”的真正含义,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以直报怨”解决人生中的难题,在苦涩的生命旅途中感受顿悟的美丽,将“恕”之道终身履践,摆脱偏见,躲开人性的忌讳,避免人生常犯的错误。 1)“人情世故”的深层解读 https://www.cnblogs.com/yangyquin/p/5425317.html
1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元年,收好了这23个典型乡村振兴案例!三、统一种植保险,降低种植风险。统一以合作社名义参加自然灾害险和目标价格险,种植户每亩出50元或200元(财政分别补贴250元和200元),最高可获得5000元、7000元的风险赔付,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四、及时组织收储,提升产品效益。每到采摘季节(6月下旬起的40多天),合作社每天都会联系本地加工企业,深入地头,现https://www.jiuhe169.cn/h-nd-1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