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后天气寒冷,会引发的很多季节性疾病或导致某些既有基础疾病的加重。为了健康,这些禁忌千万别犯。
大雪节气十大禁忌
1.忌整天不开窗。长期不开窗,不能使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流通,容易造成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发生感染。
3.忌过早去锻炼。冬季运动宜迟不宜早。冬季的早晨比较寒冷,很容易使得血管收缩,造成血压增高。
4.忌憋在家不出汗。冬季长期不出汗会影响健康。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减少,会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加上冬令饮食热量较高,很容易导致上火。
5.忌熬夜不午休。睡午觉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6.忌情绪起伏大。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7.忌蒙头睡觉。在被窝里蒙着头睡觉,或者用被子遮住口鼻,这样空气难以流通,氧气量会逐渐减少,二氧化碳难以散出,易呼吸不畅。还容易刺激呼吸道黏膜,加重哮喘和慢阻肺症状。
8.忌活动过量。冬季人体消耗的能量本就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可能会出现危险。
9.忌取暖过度。冬季老年人怕冷,喜欢用电热毯或热水袋贴身而卧,这样会引起皮肤红斑或烫伤。
10.忌乱用加湿器。进入寒冬,随着供暖开始,加湿器成了很多家庭必不可少的过冬“利器”,但若使用不当会引起“加湿器肺炎”。
大雪养生做好“十个一”
1.一把大豆:补充蛋白。推荐每天吃一把大豆,即30~50克黄豆、黑豆或青豆等,轻松就能摄入丰富的蛋白质,且不会额外摄入胆固醇。
2.一碗羊汤:补肾强筋。羊肉性热,味甘,中医多用于治疗肾阳不足、腰膝酸软、虚劳不足、贫血、体虚畏寒等症。
3.一根萝卜:下气消食。白萝卜有“赛人参”美誉,中医认为它能下气,消食,除疾润肺、解毒生津,利尿通便。
4.一碗粥:温胃驱寒。冬季喝粥既能温暖胃部又有助消化。推荐茯苓薏仁粥,可以添加茯苓、薏仁、干姜等一同熬制。
5.一块生姜:驱寒暖胃。姜味辛辣,可以在体内产生热气,祛除冬季的寒气,所以受冻的病人,可以常喝姜汤来驱寒,预防感冒等常见病。
6.一把松子:滋阴润肺。冬季进食松子仁,能养液息风,滋润肌肤,预防和辅助治疗皮肤干燥症。同时对老年体衰、体虚者补充机体能量,颇有裨益。
7.一个穴位:促进血液循环。阳池,意味着囤聚太阳的热量。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及荷尔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这一穴位,可畅通血液循环,温和身体。
8.一次午睡:保护心脏。冬季午睡能缓解疲劳,补充阳气。午睡时,正值心经当令,能够保护心脏,休养心血。
9.一次泡脚:暖身袪寒。“寒从脚起、冷从腿来”。冬季要重视足部的保暖,在睡前用热水浸泡中药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寒能力,让睡眠更安稳。
10.一个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可适当做些舒缓运动,如慢跑、登山、体操等。运动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改善神经末梢血液流通不足等症,运动时以微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