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流:习大大这个词有了英文翻译
过去几年,“复杂的中国”产生了不少新概念,英文媒体在介绍这些中文词的时候由于找不到对应的词来翻译,往往直接采用拼音的形式。这个礼拜,又有一个中文词通过这种方式进入了英文世界,这个词就是让中国人如雷贯耳的“习大大”。
这一类较古老的中文词还有kowtow(磕头),dimsum(读音像点心,但其实是指粤式早茶),cheongsam(长衫的粤语读音,指旗袍),lomein(捞面),fengshui(风水),bokchoy(白菜,粤语发音),lychee(粤语荔枝),gyoza(饺子,美国的中餐厅一般都说dumpling,反而是很多日式餐厅的菜单上还在坚持用这个词,估计也是和tofu一样走从中文到日语再进入英语的曲线路径)。
还有一个词coolie,原指做苦力的中国和南亚劳工,后来演变成带有种族歧视味道的蔑称,不过语言学家对这个词的起源尚未定论,也有人说这个词起源于泰米尔语。
日语也有很多词进入英语,最著名的有sushi(寿司),haku(俳句),bento(便当)和manga(漫画),也是人人都知道的词。
这几年,出现在英文媒体上的中文词大多和政治新闻以及中国的网络文化有关,比如说chengguan(城管)和luoguan(裸官)。当然严格来说,这些词和XiDada一样,还没有正式进入英文的词汇库里。
2012年年初,“休假式治疗”这个连中国人都莫名其妙的词横空出世,让外媒猝不及防,几家国际媒体对这个词的翻译也很不统一,路透用的是vacation-styletherapy,卫报和Time用vacation-styletreatment,最啰嗦的bbc翻成holiday-stylemedicaltreatment。
除了媒体,另一条向英文读者介绍中文新词的重要途径是一个稍稍有点恶搞意味的网站urbandictionary.com.这个网站专门介绍英文俚语,任何人都可以提交新词,因此出现了许多中文网络流行词,比如tuhao和nozuonodie。
说到这里,顺便也说一下中国人名在英文里的翻译。之前我曾经提过,中国人起英文名一定要慎重,不然会闹出笑话。但其实中国人到了美国就算不起英文名只用自己的中文名,有时候也会闹出误解。
比如一个很老的关于邓小平的笑话,讲邓小平访问美国,有记者想测试下小平英文怎么样,就问他:您知道美国第一任总统是谁吗?不懂英文的小平同志以为对方问自己姓什么,于是回答:WoxingDeng.记者一听:啊,没错,是Washington.那您这次来美国干嘛呢?小平想,问了姓该问我名字了,于是说:Xiaoping.记者又大惊:啊,shopping,您英文果然不错。最后记者满怀着对小平的景仰离开了。
还有一些中文名,在英语国家是绝对绝对万万不能用的。比如有一位不幸的姑娘叫王诗婷,中文名字很好听,后来她到美国留学,老师知道她叫ShitingWang,顿时震惊了。
咦,开头我明明写得一本正经的,为什么到了结尾又变成了低级趣味?(文/新浪专栏文化谭假装在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