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精选5篇)

一、高中英语写作中“词类汉化”的原因

1.知识缺乏。英语词汇知识应包括词义、词性、习惯用法、词类转换以及构词法等。英汉词汇在语法功能、语用功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容易乱用、乱套词汇,如把“吃药”译成“eatmedicine”等。英语里有许多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主要有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和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不能随意更改。学生在写作时受母语的干扰,甚至就完全按照汉语习惯表述英语,从而造成词类汉化现象的出现。

二、减少“词类汉化”现象的教学策略

2.采取多种词汇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对词汇的正确运用。其一,采用对比法进行词汇教学。英语中有许多词形或词义相近的单词,如“divide,separate;tell,say,speak,talk;join,takepartin”等,必须及时、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其二,采用构词法进行词汇教学。构词法有转化、派生等,可帮助学生了解构词法,从而掌握单词及其正确用法。其中转化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使用功能,如map,head,dirty,warm,cool等名词、形容词均可以转化为动词使用。其三,采用阅读法进行词汇教学。词汇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词义、词的搭配和用法,要能够用词语造句表达思想。将词汇教学融入阅读教学之中,能使词汇与句子、语篇结合起来,教会学生正确规范的词汇用法。

3.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胡文仲认为:“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一语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词汇、语法、语用、语篇教学等环节中的英语文化因素,加强对英语文化的渗透,让学生真正了解和熟悉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加强学生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认识与理解,使学生能够用英语灵活、有效、恰当地表达思想。

总之,减少“词类汉化”现象能让学生掌握地道、规范的英语,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一)历史传统差异就

(二)生活习惯差异除了历史传统文化的差异外

(三)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造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呢?笔者着重从历史社会根源、社会经济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社会根源的不同

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帝王世袭制度的封建时期,而在西方,很早就开始出现民主集中制的苗头,并且在随后的发展中不断更迭交替,直到现在看到的资本主义制度。封建制度背景下,我国国民的思想及意识形态其实没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皇室及官员在引导着整个社会的潮流,从某个层面来说,在封建社会我国国民是不存在思想自由一说的。而就西方国家来说,自文艺复兴时期就逐步开始了思想自由的“征战之路”,开启了欧洲文化发展的新章程(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也受到了影响,但是最终却没能在思想领域掀起如欧洲般的大波澜)。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文化精神领域似乎出现了新局面。

(二)社会经济的影响

除了历史社会根源的作用和影响外,社会经济结构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自古以来,我国百姓就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人人都在为生计打算,我国的思想家、文学家们大多都是经历过许多的挫折与起伏,才作出了一些耐人寻味、万古流芳的作品。而就西方国家来说,由于社会较早步入工业时代,人们的劳动力价值得到了体现和尊重,基本上可以满足温饱需求,加上西方国家对科技文化的重视,劳动人民基本上都享有创作的机会。所以,西方文学大部分作品的素材都比较贴近劳动人民的生活实际。而在这一点上,中国恰好相反。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一些贴近百姓生活实际的作品,但是大多数都是文人为宫廷所做,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三)文化个性的作用

文化个性也是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要素之一。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制度之前,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制度时期,文化风格通常较为保守。从这一层面来说,社会制度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压制了个人思想的发展,或者说是压制了个性化的发展;而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是一种以资本流动为基础,较为重视财产和人权的社会体制,在这一体制中,比较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赋予了国民很大程度的思想自由,推动了社会文化多元化及多层次的发展。

三、差异视角下推动英语文学翻译工作发展的有效措施

中西方文化交流从很早就开始了,随着全球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密切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如何正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推动英语文学翻译工作的有效进行,是文学翻译界当今热议的话题。

(一)通过差异化进行深度审视

所有事物的存在都具有两面性,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也不例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甚至在接受差异的基础上,对自己进行深度审视,找到不足,谋求发展的主动权。我国的主流文化是中庸及和谐,但是在某些场合或是情景下,这一理念实际上是发挥不了作用的,鉴于此,可以借鉴西方国家近代更为科学的“管理策略”,提高我国的外事能力或是文化引导的能力。

(二)寻找共同点争取主动权,促进文学文化交流

关键词:家庭价值观,文化价值观,跨文化

一、引言

亨廷顿认为:文化的核心是“由传统的观念所构成的,特别是同这些观念密不可分的价值观”。不同的文化群体由于受地理,宗教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持有不同价值观的文化群体。虽然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每个人都有一套其独特的价值观,但在每一种文化中总有弥布于文化之中的普遍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称为“文化价值观”,它使生活在该文化中的成员用不同的价值尺度来评判事物表明肯定、否定、喜欢、避忌或模棱两可等意向。文化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社会行为具有规范性质。家庭价值观是文化价值观研究的核心,因为家庭是文化价值观形成的最初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等势必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是社会形态的最基本单位,因而整个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受家庭价值观的直接影响。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因而这两个不同的文化实体必然体现着不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观。中国文化价值观强调集体主义为核心,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与之形成对比的美国文化价值观强调个人主义为核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中美家庭处于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因而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中美家庭所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组成家庭的成员的个人的行为、观念由于受不同文化价值观影响必然不同。本文试图从跨文化角度对受不同价值观影响的中美家庭在婚姻、教育孩子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对其差异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二、婚姻观

婚姻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密切最长久的一种,是构成家庭的最基本的关系。

(一)中国家庭价值观之婚姻观

中国是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群体,个人利益需要服从集体利益,注重培养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因此中国家庭成员的行为观念大多数是以家庭这个小集体的利益为中心。家庭对于夫妻双方来说是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一切活动的中心。多数中国家庭所追求的是那种温馨、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而这种幸福一定不是强调每个家庭成员的利益所能获得的,它需要成员之间的相互谦让、相互包容甚至忍让。由于受中国“三纲五常”思想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不是完全平等的,如在夫妻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等。婚姻对于中国夫妻来说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所以无论是它的开始还是它的结束都将会对双方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总体看来中国的离婚率还是远远低于美国,因为中国人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利益,婚姻已经不属于个人问题,它包含着道德、责任、荣誉感等因素。中国夫妻双方在考虑婚姻及家庭时大多数不会以个人的利益为重,这和美国家庭价值观大相径庭。

(二)美国家庭价值观之婚姻观

美国是具有几百年历史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集大成者,由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道路和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形成了与中国完全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美国家庭价值观贯穿着独立、权利及平等三大观念。美国人的天伦之乐的思想意思是以个人平等、独立发展和权利意识这些观念为基础的。其中最突出的观念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独立平等。这种家庭价值观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紧密相连、一脉相承的。许多人有这样的信条“EverymanforhimselfandGodforus”,所以单纯的个人才是美国人家庭价值观的出发点。因此在美国家庭生活中,美国人也崇尚独立性和一切靠自己的原则。

总体看来,美国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美国人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没有权利干涉;同时婚姻与道德问题没有关系。一个人有权去选择自己所爱的人,结婚后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不幸福的婚姻,自己有权做出再一次的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因此,由于文化价值观的不同导致家庭价值观的不同,集体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家庭价值观和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的美国家庭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跨国婚姻中,这些问题是夫妻双方交际产生矛盾的根本原因。

三、教育方式

(一)中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中国家庭价值观注重家庭这个集体的整体利益,由于中国一直受儒家思想和“三纲五常”的影响,在中国家庭中一直存在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地位不平等的倾向。因此在做一些决定时,父母的决定更具有权威性。随着中国社会逐步进入经济社会时代,中国父母已经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知识教育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孩子学业的成功与否已经不仅仅是关系到孩子前途的问题而且已经和家庭利益联系在一起,因为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好成绩会增加自己的颜面,这无形给中国孩子增加了精神压力。评价一个孩子是否优秀,学习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近来,对孩子的技能培养也成了中国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家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技能培训,例如,钢琴、舞蹈、书法、棋类等技能培训也成了孩子教育的内容。选择这些技能,大多不是基于孩子的兴趣来选择的,而是从他们将来谋生的角度考虑由父母的意志来安排的。对于孩子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国父母更多是采取包办式。对于孩子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工作问题、甚至婚姻问题等,中国父母都是扮演着主要的角色。

(二)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

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美国文化价值观,以个体的商业活动为经济基础,始终把“利”看作是健康的价值追求,因此它鼓励人们积极地追求现实利益,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获取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在美国,竞争意识渗透于整个社会乃至每个家庭。因此在美国家庭价值观中,竞争意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竞争才能进步,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真正的能力。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具备在社会中顽强生活的实力,因为竞争是残酷无情的,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竞争的能力才能迎接各种挑战。因此美国家长非常注重培养子女的各种社会适应能力。其中包括自理能力、自我选择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而所有的这些能力是在竞争中不可缺少的。美国家长尊重、鼓励儿童“自我选择,自主负责”,因此在制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关于择业和交友等问题上,父母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最后由孩子来做最后的决定。

总而言之,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对不同家庭教育目的形成产生着巨大影响。中美两国文化价值观的不同是导致形成不同家庭教育方式的原因。

四、结语

中美文化的价值体系都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但对人的理解却截然不同。美国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求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一切靠自己,因而在处理家庭问题方面也必然体现出以个人主义为中心的观念。无论是在婚姻问题方面还是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方面,他们都以个人的意志为中心。而中国文化则主要把人理解为类的存在物,重视人的社会价值,把人看做是群体的一份子,是他所属社会关系的派生物,个体的价值因群体而存在并借此体现。

参考文献

[1]顾嘉祖.跨文化交际[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

[2]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

[3]杨志华:《文化价值观视野中的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研究》dlib.cnki.net/kns50/,中国知网,2007年3月

[4]王玉娟:《中美家庭价值观的跨文化差异对比研究》lsg.cnki.net/grid20/,中国知网,2007年7月

[5]Alexande,A.F.,“AComparativeAnalylsisofRelationshipDevelopmentinChineseandAmericanCulture”,CommunicationQuarterly,1986.

[6]LawrenceStone,“FamilyValuesinaHistoricalPerspective”,DeliveredatHarvardUniversity,November16and17,1994.

所以企业在购并整合中不能忽视双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不同。意识决定行为,意识上的差异导致双方在同一问题上认识的不同,最终导致整合“事倍功半”,双方陷入互相指责的境地。

治理理念的差异

受传统价值理念的影响,中国企业在员工治理上更注重以“情”治人:一张庞大的关系网维系着企业的运转,公司规章制度在制定时更多的考虑感性因素,以“情”治人是企业的一大特色;而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则更注重“法”治: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最根本的。在员工治理上,理性因素占绝对统治地位。因此,在企业购并后的整合中,情治与法治产生了激烈的冲突,无论是走出去的企业还是引进来的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

曾有国外企业A收购了国内企业B,之后在整合中出于精简机构的需要将取消原企业的副经理一职。消息一传出,这些副经理们纷纷动用各种关系进行游说,甚至威胁将带走一部分业务骨干。最终购并方没有妥协,坚决裁掉了这几名副经理。但是在之后新企业的运行中却发现员工“遵规守纪”意识加强了,但是工作效率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企业缺乏原有的凝聚力。究其原因发现是新企业的做法让中国的员工觉得人人自危,而在国外员工看来裁员却是剩余员工动力的源泉。这就是企业在购并后整合中碰到的治理理念差异带来的问题。

主动与被动的矛盾

不论是原先企业内部整合还是国内企业之间的购并整合都存在员工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矛盾,但是在跨国购并整合中这一矛盾更加尖锐:习惯“上传下达”工作方式的国内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已被固化,他们认为只要执行上级的指令就是尽职——“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让他们习惯于被动的工作方式;但在国外企业中,员工更习惯于主动的工作方式:他们会将个人的观点溶入日常工作指令中,追求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最佳结合点。这种工作方式上的差异导致在跨国购并整合中出现了中方领导常发出“外国员工不好管理”的感叹,而外方管理者却认为“中方的员工没有个性,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

实现“文化整合”

如何解决整合中文化差异形成的障碍呢?

在跨国购并整合中,走出国门的海尔的成功经验对后来者应该有重要的意义:立志进入世界500强的海尔通过购并、独资进入了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育健全的市场,和东南亚一些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如果单纯照般照抄青岛海尔的成功经验成本太高,而完全按照当地的习惯办事又会为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风险,海尔的解决方法是:在输出资本的同时输出文化——将青岛海尔的先进积极企业文化与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相结合,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文化整合”,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文化土壤。

以一个美国海尔子公司为例:为了将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降到最低,海尔在海外的企业都是雇佣当地的员工,任命当地的管理人员。在激励员工制度上,青岛海尔的做法是将干好和干不好的员工的名单一起公布,但是在美国就不行了,当地的员工不同意。怎么办呢?最后子公司的管理者想出了一个方法:采用玩具熊和玩具猪——干好的得到玩具熊,干不好的得到玩具猪。这样既体现了海尔“赏罚分明”的特点又得到当地员工的支持,顺利解决了中美两种文化的冲突。

反面教材则是肯得基“两进”香港市场的例子:肯得基很早就对香港市场虎视眈眈了,在它第一次进入香港时,完全照搬自己在西方的做法,没有注意到香港人的饮食习惯与东方传统饮食是一致的——排斥非常油腻的食品,所以肯得基进军香港市场的第一次行动以失败告终。到了第二次进军香港的时候,肯得基对自己的食品做了改变:在保持肯得基全球同一形象的前提下,结合香港人的口味开发香港肯得基的特色食品,让肯得基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可以看出在第二次进军香港时常的时候,肯得基改变的不仅仅是食谱,而且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适合香港人的经营方式,实现了两种文化的融合。

从海尔和肯得基的例子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是企业购并整合的天然障碍,实现文化融合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在员工中的内化,它在很大程度上受一个地区自身文化习惯的影响,又通过员工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对于采用跨国购并方式的企业,文化因素不容忽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立志要在全球市场上大展手脚的企业一定不会忽视购并这一快速有效进入目标市场的方法;同时,随着中国入世后5年过度期的结束,大量外国资本将涌进国内市场,而国内的企业也纷纷通过购并方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但是,购并的结果有成功也失败。在众多失败的购并案件背后,文化差异以及文化整合失败是最根本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企业购并浪潮有所冷却,而发生在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购并案件却日益增多——

2001年10月经过18个月的谈判,阿尔卡特在支付了3.12亿美元的现金后拥有新成立的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限公司50%1股的股份;

2003年11月21日中国香港雅虎以纯现金方式收购香港3721网络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股份,并与北京3721科技有限公司结成技术同盟;

2003年12月5日德隆旗下的沈阳合金投资有限公司提示性公告,称该公司独资收购美国MURRAY集团全部资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同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巴黎欧莱雅在巴黎和北京同时宣布欧莱雅正式收购中国护肤品牌小护士;

2004年1月29日TCL国际与全球“彩电之父”法国汤姆逊完成跨国购并之旅……

国际理解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反省而提出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使得维护和平秩序、尊重每个民族和国家的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此背景下,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对话、维护世界和平为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在各国的学校教育中实施国际理解教育。

同时,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不仅使国与国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不断增强,而且带来了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而国际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技术手段又为不同民族、不同、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但是,不同的文化系统之间,由于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会产生猜疑、互不信任,甚至彼此诋毁。如何在相互信任和理解的氛围中,尊重文化多样性、加强对话、增进合作、达成理解就成了一个重要命题。相应的,国际理解教育就成为各国国际化进程中全球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资本的全球流动性、金融管理的高度国际化、世界政治交往的影响力、跨文化交流的包容性和多元化,都成为我国国际化进程中的新特征。作为现代公民,既需要保有几千年历史文明古国的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性,又要具有国际视野;既有跨文化交往能力,又具有寻找共识、建立国际竞争与合作规则的素养。

基于以上原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称《纲要》)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意味着,国际理解教育应该作为当今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纳入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中。由于中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得在基础教育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帮助青少年在认同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别国历史、文化、社会习俗,学习跨文化的交往技能,促进跨文化理解的水平,培养善良、公正、热爱和平、关心人类共同发展的情操,成为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

基于理解的本质构建国际理解教育框架

近年来,在很多大中小城市,以课程方式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但从中也反映出,我国基础教育界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很多误区。

误区一:国际理解教育就等于对外交流活动

实际上,对外交流活动更加注重的是双方信息的交换过程,它的确也可以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但国际理解更侧重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误区二:国际理解教育等同于人与人的差异教育

误区三:国际理解教育等于文化差异的了解教育

文化差异的了解教育,侧重的是文化现象的平铺,让学生知道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文化现象也有所不同。而国际理解教育是在了解的基础上,以增进理解为目的,要学会在差异中寻找共通处,达成理解。

误区四:国际理解教育等于知识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不是具体的文化知识的教育,是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文化差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具有审视自我、尊重他国文化、容纳世界多元性的态度;具有体验他国文化中蕴含的情感、形成世界与自我的共情感;具有能够与不同伙伴共同生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愿望。

针对上述种种认识上的误区,在教育实践层面,需要尽快建立国际理解教育的框架。这个框架怎样建立呢?还是要遵循人类理解的规律来制定。哲学诠释学家伽达默尔认为,理解的本质就像是一种“翻译的模式”,需要“在翻译中把过去和现在的视域在一种持久不断的运动中进行交融,而这种视域交融才构成理解的本质”。①理解的“视域交融”,是指解释者在进行解释时,都是带着自己的前见从自己的当下情景出发,与对象的“视域”相接触并把握对象所揭示的意义,从而发生了解释者的视域、对象的视域和当下情景相交融的现象。理解的“视域交融”不仅是历史与现实的融合,也是解释者与被解释者之间的汇合。国际理解就是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主体间的视域融合。事实上,“当我们把一种陌生的文化现象作为司空见惯的东西包容在我们的知识信念系统中,或者把这种文化现象作为我们的知识信念的一个逻辑蕴含,我们就达成了对这个现象的理解”。②

因为文化有差异,因此需要相互理解。人类之所以可以理解,是因为可以通过“视域交融”的不断实现,达成更为上位的统一性。依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国际理解教育从其发起组织和全球化发展的逻辑看,应是通过增进不同地区、国家、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促进相互合作,达到维护和平、建立共生共存意识的教育。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是在全球各国的公民和儿童中培养和平文化(反对战争和暴力)和文化民主(文化多样性,文化宽容和理解)的意识,使所有人都能够学会与他人一起和平地生活。在基础教育中,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发展的水平,可建立国际理解教育框架(见下图)。

在建立总体框架的基础上,还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确定国际理解教育的三维目标。小学以了解文化差异为主,既要了解差异的形成,也要了解差异形成的原因,还要体会差异中凝聚的情感。中学以发现文化差异背后的统一性为主,这需要有透过现象发现其内在精神追求的抽象思维能力。所以,中学生从人类共享的文明入手,学会在寻找共识、建立共同的规则中,促进人类间合作,维护国际社会和平、和谐地发展。

以课程建设和学校规划落实国际理解教育

在明白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框架以后,学校还需要更细致地思考,怎样在常规的教育教学中落实国际理解教育?在笔者看来,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

第一,在三级课程中以不同方式落实国际理解教育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举措,就是调整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从而改变过去国家课程难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特殊需求的状况。国际理解教育作为课程,在三级课程体系中,根据其所处地位不同,教学实施途径也不同。

国际理解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教育,而是价值观的教育。这些价值观首先体现在国家课程的学科课程标准中,这就要求学科教师在各自学科中采取适合的形式,落实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比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及:“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认同中华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热爱和平。”《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通过学习,学生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这些都是与国际理解教育价值观相契合的地方,在国家课程的实践中,国际理解教育可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进行。

地方课程是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而开发、设计、实施的课程。例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国际化的大都市,其政治、文化有其鲜明的特色,就可以开发地方教材《国际理解》,顺应北京全面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二,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目标,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要求学校把国际理解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并根据本学校整体规划和系统设计,给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提供组织和环境保障。

北京芳草地教育集团一直接收外国使馆区的外交人员子女就学,学生来自多个国家。为此,学校围绕着“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芳草学子”的育人目标,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芳草地国际学校的办学特色。该校丽泽分校也在建校初就构建起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模块和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学校以校园文化环境、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三个方面全方位地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在整体推进的同时,该校在综合实践课中,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以主题活动为形式,从“活动主题”和“认知水平”两个维度,组织了登万里长城、写中国书法、过中外节日等综合实践活动,并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不同的能力要求,从而将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自然地融入活动课程中。

总之,国际理解教育,应以中华民族本土文化为辐射点,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不断向外扩展,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人们的不同文化,初步感知世界文化的多元,在体验参与中逐步形成尊重差异、理解多元、接纳汲取、合作共享的品质。基础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需要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围绕学校育人目标进行整体组织规划,才可能全面而持久地开展。

THE END
1.合理优化范文12篇(全文)学生早读内容丰富全面,写起文章自然有不少帮助,课内外内容相结合更能激起学生朗读兴趣,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量,如此一来早读自然百读不厌,越读越有味道。通过观察,有部分学生对早读相当感兴趣,如我班黎子殷同学,将早读内容有选择地抄在积累本上,作为写作素材。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vc55qa3.html
2.幼儿园年度计划的范文(素材下载15篇)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有三个,即预先决定做什么、怎样做、谁去做。如何撰写优秀的幼儿园年度计划的范文?这里分享一些幼儿园年度计划的范文写作案例,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年度计划的范文篇1 中班 科学领域 科学 1、引导幼儿继续感知春季大自然的变化,有意识地发现、寻找春季的特征。2、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春季的种植活动,观察植https://www.xjedunet.com/rvsiyo/833447.html
3.Healthy中考英语作文范文中考英语作文预测 出国留学网中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中考英语作文预测:How to Eat in a Healthy Way,更多中考作文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中考英语作文预测:How to Eat in a Healthy Way 【写作要求】 假设你叫李华,你们市将要举行以“How to Eat in a Healthy Way”为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准备写https://www.liuxue86.com/k_Healthy/
4.[优秀作文]朋友圈作文八:《高中作文朋侪圈800字》10100字 篇一:质料作文“微信”写作引导及范文2015年高考模仿质料作文“微信”写作引导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标题阐发及范文24、阅读上面的笔墨,凭据要求作文。微名誉户可以在朋侪圈中公布笔墨、图片和视频,但只要朋侪圈内的挚友才气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公布的内容,则可以让全部熟悉https://www.xdyy8.com/wenxue/zuowen/64209.html
5.高二英语教学计划精华使学生大量地接触接进英语原文的语言素材,捅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用英语进行思惟和表达的习惯.三、学生顺力完成说和写的任务提供了充分的语言支持.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写作策略,提供了可供摸仿的范文,展示了如何恰当地使用链接词.四、高复现率是北师大版教材的另一个特点.教材在学习https://www.fanbenw.cn/article/403926.html
6.高中英语词汇高一下词汇单元(03版)unit1317高中英语单词英语四级作文预测1 英语四级写作经典范文模板(6)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写作模板(4) 英语四级作文参考范文:关于中国 英语四级作文冲刺指导:写作评分标准 英语四级写作经典范文模板(8)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重点句式(六) 英语四级写作万能句(4) 大学英语四级作文重点句式(二) 英语四级作文范文(hometown3) 英语四级作文高分必背27https://yy.chazidian.com/show-131198-7/
7.最新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课文翻译人教版五篇(优质)最新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课文翻译人教版五篇(优质) 时间:2023-05-24 07:59:37 小编:xiejingc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课文http://cooco.net.cn/zuowen/3207178.html
8.优秀作文中小学作文高中优秀作文日记作文大全批作文网提供优秀作文,中小学作文,高中优秀作文,日记,作文大全。包括中考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零分作文、优秀作文大全、作文素材、作文辅导、英语作文等,中国梦作文等优秀作文和各种作文大全,批作文网-让你变优秀的作文网!http://www.pizuowen.com/
9.历年真题合集+答案解析2024年教资高中英语.pdf33.设计任务:阅读下面学生信息和语言素材,设计20分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案。 教案没有固定格式,但必须包含下列要点: ·teachingobjectives ·teachingcontents ·keyanddifficultpoints ·majorstepsandtimeallocation ·activitiesandjustifications 教学时间:20分钟 学生概况:某城镇普通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40人。多数学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04/7000036054006130.shtm
10.高考英语建议信范文(精选6篇)从福建卷到全国卷,考生和老师都要调整好心态和学习策略,做到从容应战。面对写作,我们应多研究全国卷的特点,从高一起,循序渐进地学习句子,篇章和高考范文,夯实基础,灵活运用,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x8nww.html
11.2024新高考全国II卷英语,全卷解析汇总,附手写体字帖《高中英语1.5万考点》对新高考全国2卷词组短语固定用法等考点的命中率分析报告,对应考区:辽宁、重庆、海南、吉林、黑龙江、山西、云南、广西、甘肃、贵州、新疆。 今年的新高考全国2卷,全卷一共出现167处词组短语和固定用法,《高中英语1.5万考点命中》命中160个,命中率160/167=95.8%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51752797045359
12.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指导(热门14篇总结是一种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在写总结之前,我们应该先确定总结的目的和受众,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字表达。推荐以下总结范文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写总结的朋友们。 辅导协议书 1 甲方: 乙方(学员):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同时也为了更好地规范漳浦英语培训市场,经甲乙双方协商特制订了https://m.yueduku.com/zuowen/gaokaozw/731/731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