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会在不同场合遇到外国友人,需要寒暄问候几句。可是要用哪种方式的问候语比较礼貌合适呢?
这不但是英语初学者会遇到的困难,即使是有过英语学习经历的人来说,也会因为一时紧张而有所不知所措。到底要怎样才能在见面时表现得体不失礼呢?
1.在比较正式的场合,或彼此不熟悉的人之间:
-Howdoyoudo(你好!)
-Nicetomeetyou.(见到你很高兴。)
-Nicetomeetyou,too.(见到你也很高兴。)
2.在一般情况下,不是特别正式的场合:
-Howareyou(你好吗?)
-Fine,thanks.Andyou(我很好,谢谢。你呢?)
3.非正式的,用于非正式场合或彼此间比较熟悉的人之间:
-Hello.
-Hi.
4.一般情况下都可以用:
-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
5.用于朋友之间的,较熟悉的人之间:
-Howhaveyoubeen(近来怎么样?)
-Justsoso.Whataboutyou(还行,你呢?)
-Howareyoudoing/Howthingsaregoing(你最近怎么样?)
-Great.Whataboutyou(很好,你呢?)
对话过程中可以谈论天气、服饰、饮食等一些表面化得东西,但最好不要涉及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如年龄收入等。
也不要受中文习惯的影响,例如问“吃了吗?”,外国人可能不会明白这只是打招呼,以为你要请他吃饭或有其他含义!
最后,当要离开的时候可以加一句“It’snicetotalkwithyou.”(与你聊天很开心。)或“Haveagood/niceday!”(祝您愉快!),来结束对话,表示亲近和关心。
但这些都是语言表面上的,与人交谈,个人的语气、态度、表情更加重要。不要因为自己是初学者或者认为自己不是nativespeaker就不敢说,只要你的态度真挚,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出来,外国人也会理解接受的。
而且,不要抗拒与外国人交谈的机会,因为这其实可以大大提高英语能力。
一、招呼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见面或相遇时互致问候、打招呼是人类共有的习惯,只是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打招能有效建立和延续人际关系。中国人早上见面时说“你(您)早!”,可英美人说“Goodmorning”。这两种招呼语看似没什么差别,其实不然。汉语中,中性的抽象的招呼用语很少,张口就讲比较具体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来得早”“,Goodmorning”表示一种祝福,二者含义不同。此外,英语中的“Goodafternoon”、“Goodevening”、“Goodday”等在汉语中都很难找到对等的词。除了以上几个招呼用语,英美人还说“:Hello!Howareyou·”“Gladtomeetyou”等。而汉语习惯讲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吗·”如果直译成“Whereareyougoing·”“Haveyouhadyourmeal·”英美人很可能误会你要限制他们的自由或你要请他们吃饭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英美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语言不同,社会文化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了解英汉招呼用语的文化差异,是说好英语、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称谓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三、致谢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致谢是一种普遍的礼仪规范,只不过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文化差异使然。中国人致谢时很少直接用谢字,多说“辛苦了”、“累了吧”、“快歇歇”;英美人对凡给予自己帮助的人都要表示感谢,并直截了当地用“Thankyou”。而且,因感谢程度不同,“Thankyou”还衍生出若干变体,如“Thankyouverymuch.”“Thankyouverymuchindeed.”“Thank.”“ManyThanks.”
“Ireallydon’tknowhowotThankyouenough.”跨文化交际时要视情况恰如其份地加以表达。有感谢便有答谢。汉语中的答谢词多为“不客气、不用谢”,相当于英语中的Youarewelcome,Notatall或Don’tmentoinit等。汉语中有时用“没关系、不要紧”等作答谢语,相当于英语中的That’sallright或That’sok.如果把它们直译为ItDoesn’tmatter或Nevermind时,就会引起误解,因为这两句英语是致歉答语而非致谢答语。中国人还经常用“这是我应该做的”来作答谢语,如果把这句话译成ThisiswhatIshoulddo或It’smyduty,英美国家的人一定会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