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通西域”的小红书主页和视频内容
Herny的经历是小红书快速拓展平台垂类内容的代表,当下,延续半年前的内容扶持计划,小红书平台的财经、科技、音乐、游戏等内容数量和影响力逐步提升。
多垂类布局传递出小红书的野心:撕下标签,打造一个维度丰富的生活方式平台。而在向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基于社区底座,对不同类型创作者和内容形态进行扶持是重要一环。
小红书的引力
在竞争激烈的内容赛道,如何吸引更多优质内容创作者进驻小红书,并为他们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在4月23日举行的创作者云开放日上,小红书展示了平台对内容生态的基本思考和实现路径。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小红书对平台内容生态的设想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概括:垂类、视频和直播。
所谓垂类是指除了传统上的美妆、时尚等优势领域外,小红书将重点在泛娱乐和泛知识两个方向发力,其中,泛娱乐包括影视、音乐、舞蹈、游戏;泛知识包括财经、科技、教育、读书。视频和直播则是两个重点发力的内容形态。
对内容维度和内容形态的拓展,共同构成了小红书对平台内容生态的基本设想,基于目标,小红书的实现路径之一就是进行流量扶持。
小红书创作号负责人杰斯表示,将推出“100亿流量向上计划”,聚焦视频创作者、直播创作者以及泛知识、泛娱乐品类创作者做定向扶持。
具体策略包括:
另外,对于垂类内容,在流量倾斜以外,小红书还将引入1000名垂直领域优质创作者,提供专属策划、IP定制等服务。
在红利消失,流量可贵的当下,小红书的流量扶持力度足以体现其对平台内容生态扩充的重视和决心。已在美妆、时尚领域已经建立了自身地位的小红书,主动出击、啃下更多垂类的原因,不外乎是想把盘子做得更大,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用户需求指引出的方向。
杰斯告诉「深响」,小红书希望往更多元化的平台发展,需要有新的内容满足用户增长带来的新需求。泛知识类和泛娱乐类内容的互动活跃,平台希望通过社区引导,让更多的创作者来到尚未建立很强优势的品类里发布内容。
小红书并非最近才开始谋变。
事实上,本次发布的创作者扶持计划是2019年11月推出的“123计划”的延续。去年11月,小红书在第一次创作者开放日公布了“创作者123计划”,“123”指的是:
从策略和目标的设定不难复盘小红书的背后逻辑:通过平台运营扶持,吸引更多创作者入驻,通过建立健康的回报机制,吸引优质创作者留下,建立良性循环。
具体来看,过去6个月,平台上的文娱类、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增长600%。文娱、美食和日常生活成为用户最喜爱的视频品类的前三名,体育赛事、科技数码的消费量也分别增长了408%和279%。
更核心的改变在于创作者影响力变现路径的调整。
正是因为看到了“123计划”的效果,小红书在半年后加码推出了“100亿流量向上计划”,直接用流量换速度。
不过,如果回到小红书扶持内容创作者的原点,其如今做的一切,仍离不开社区二字。
一切为了社区
“社区”始终是小红书的核心竞争力。
发展过程中,用户在小红书的互动、用户的自创作内容构成了小红书的两大壁垒,一个指示了小红书的社区粘性,一个指示了小红书的UGC社区活力。
据“晚点LatePost“报道,在2020年年初小红书战略会上,高层将发布量定为OKR中最重要的指标——对用户发布笔记的强调,是进一步坚定社区属性不变。
优质社区的最大价值在于自生长能力,即社区生态一旦形成,其自循环能量会推动平台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正是得益于平台独特的社区属性,近两年,小红书走上了增长快车道,在原有品类已经做精做大的背景下,向更多领域拓展顺理成章,连续加码创作者、上线以直播为代表平台产品都是这个逻辑的延续。
在如何将直播带货的产品形态与小红书的社区优势结合,发挥更好的化学反应上,小红书正尝试走差异化路线,这可以用一个比喻来理解:常见的电商直播是直接带货模式,用户在主播的引导下进行“云逛街”,直播间更像货品齐全的“商场”,但在小红书的社区逻辑中,直播间更接近创作者的“客厅”。
不过,围绕小红书的直播形态,机构和创作者也都仍在探索中。
能够看出,在小红书的战略版图中,对直播的投入是基于社区和内容两个前提进行的,本质上还是先做好内容,刺激社区生态的发展,再考虑商业化的策略,而非反过来,杀鸡取卵。
换句话说,即使是被外界一贯认为要承担商业化能力的直播,小红书对其期待也是把社区继续做深。
对于已经拥有一亿月活的小红书来说,社区从一开始就是基本盘,也是真正的护城河。加码创作者有助于生态变得多元、有机,直播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方式和路径。
与更快基于平台流量抓住风口追求直播变现的做法相比,小红书的策略在商业化上会更加迂回。这是一种更为克制的战略选择,也是坚持健康生长以吃到更大蛋糕的长期主义。
下载界面新闻
对于已经拥有一亿月活的小红书来说,社区从一开始就是基本盘,也是真正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