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市集丨国内外城市沉浸式市集创意营造模式与特色案例盘点

在国内,赶集一直是个小众爱好,疫情过后,或许是因为经济复苏,又或者是渴望拥抱户外自由,线下创意市集开始变得频繁,也更有声量,许多独具天分的人和品牌在市集中被淘金,线下市集的回流和原创设计的成长,正在为独立品牌带来更多机会。

人类学家项飙曾经在《十三邀》中探讨过一个问题:“附近的消失”,他认为所谓“附近”,就是以个人为圆心的周围实在的生活范围,“附近的消失”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空间层面,技术和资本的力量将可观可感的附近转化为数据的附近;二是精神层面,中间地带的消失,让观点更趋于两极化,舆论生态变得非黑即白,个体的情绪容易被煽动,整体社会氛围变得紧张。“附近的消失”很难阻挡,而我们可以主动建构新的“附近”,这或许便是城市创意市集的应有之义。

INTRODUCTION

一·“创意市集”的由来

过去,市集等同于街市。街市,顾名思义是街道和沿街开放的市肆的合称,是两宋时期出现的一种居民居住区与商业铺面混杂在一起的城市空间形态。在街市中酝酿而成的街市文化集中反映了该街区的商业活动、日常活动、社会习俗和人文倾向。

从空间上进行解读,街市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具备了商业市场、休闲娱乐以及建筑景观的三重功能,形成了开放性、公众性和艺术性的合理特征。传统街市文化所具备的现代特性对当代城市公共空间建设起到了重要借鉴作用。

2004年,在一本名为《创意市集》的书籍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伦敦Spitalfield’sMarket跳蚤市场及在市场摆摊的16位新锐设计师和艺术家。“创意市集”也就此首次自国外被引入国内。当时,创意市集还仅仅是小众范围内的亚文化集合,常常与音乐节、生活节等相伴而生。直到近两年,空间的阻隔让人们对于线下活动和社交有着更深切的渴望,加之经济复苏的需要,市集开始在各个城市中遍地开花。

新型创意市集的兴起,打破了人们对市集的固有印象。网红创意市集频频出圈,正在创造“临时”网红打卡地。传统市集强化的是商品属性,新型市集则突出了文化属性和创意属性。

从城市中心到废旧工厂,从商业中心到潮流街区,市集这种古老的商业形式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愈发兼具“时尚感”和“烟火气”。即使是在2022年初,卷土重来的新冠疫情再次暂缓了城市商业的发展节奏的时期,但几经迭代的市集仍然肩负着消费复苏的使命,被行业寄予厚望。

二·城市市集的主要发展模式

(一)模式一:“购物中心+市集”

依托购物中心所打造的市集,凭借购物中心雄厚的商业资源进行市集品牌建设,购物中心借助市集的开发实现顾客引流,如安义夜巷、BFC外滩枫泾。市集活动的举办,对于商场引流具有明显的作用。例如市集举办时期的花植市集,作为没有强势IP活动的周末时段,客流环比增长了18%。商业街区也同样能从市集获益。中国商业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大学路街区开放特色市集期间,街边商铺日均客流量超均值的60%,日均销售额也平均高出工作日的50%。

(二)模式二:“步行街+市集”

基于原有步行街二次开发的市集,在原有基础上增设商户数量,举行热场活动等,增加客流量。如上海思南夜派对、大学路后备箱游园会。在北京,也有很多包括手工非遗、家居装饰、图书出版、美食、动漫等多个领域商家参与的2020文创市集,陆续在在北京坊、前门大街、王府井大街等多个商业街区落地。

(三)模式三:“景区+市集”

举办一个市集,其商业模式在于主办方向商户收取一定的摊位费,有的市集同时也会对游客收门票。而经过多年发展,市场上还逐渐催生出了以运营市集为主要业务的专业公司,制造出一系列新兴的市集品牌,比如在上海起家、以小众设计师品牌为特色的“鹦鹉螺市集”,和在北京起家的“伍德吃托克市集”等等。

三·国内特色创意市集案例盘点

(一)四川成都:凡几CommonRare

眼下,凡几CommonRare在成都“REGULAR源野”gregarious空间打造的“圆桌上Tabletop”pop-upstore正在进行中。这家快闪店是品牌在成都的首次亮相,为期一个多月,汇集了40+品牌,覆盖生活方式、香氛、个护、配饰、文具、宠物用品、平面插画等。

作为一个2016年从市集起步的品牌,凡几主张“smallthingsmatter”,希望通过多样的活动来传递品牌对于生活美学的理解。在6年的发展间,凡几不断成长为了一个业务更加多元的品牌,除了创意市集,还有杂志、自媒体、联名活动等等。凡几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20多场大型活动,包括主打UrbanOutdoor的“一起凡几CommonGathering”、更加潮流炫酷的“地下市BreakingGrounds”以及贩售冬日灵感的“圣诞市集”等,合作了超过800家独立原创/美食品牌,当中不乏Nike、诗尼轩、BADMARKET等知名度较高的品牌,更多的是需要被看见的初创本土原创品牌。不过,为将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聚集到一起,凡几的市集活动对于品牌和消费者都设有一定的门槛,以提升活动整体品质和体验。市集之外,凡几也在探索线下零售模式,目前已先后在上海洛克·外滩源、上生新所、兴业太古汇落地TheCommonStore快闪店,在兴业太古汇打造Neighbor'sNeighbors快闪店,以及最新的成都REGULAR源野“Tabletop”快闪店。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凡几的首个线下实体空间CommonRareStore即将在上海愚园路,以咖啡厅+设计选品店的形式呈现,释放出更具想象力的商业体验。

(二)北京:伍德吃托克市集

伍德吃托克,一个以创意美食市集切入大众视野的品牌。2015年3月,伍德吃托克市集的第一场活动在北京三里屯举办,凭借小众美食与潮流音乐迅速蹿红。不过在成长过程中,伍德吃托克的外延和形态不断变化,也逐步淡化了“市集”的标签。目前,品牌已成为一个有关美食和生活方式的体验型消费内容平台,通过实验型迷你市集、精品大型美食节、综合性生活方式展等方式,与城市年轻人广泛对话。

(三)浙江杭州:银盐复古市集

如今,一季一会的银盐复古市集已经成长为杭州复古文化的标志,也将复古的浪潮带到更多的城市。截至目前,银盐复古市集已在杭州湖滨银泰in77、上海上生·新所、深圳深业上城、武汉万象城、长沙北辰三角洲大悦城、南京鼓楼创新广场等核心城市商业体中留下足迹。官方信息显示,最新的银盐秋季复古市集将在厦门落地。

在银盐复古市集,消费者可以见到大量的复古摊位,包括古着、复古品牌、质感手作、风格配饰、生活方式、文创书籍等。此外,市集现场还会开设乐队演出、展览、手工坊等活动板块,通过极具感染力的体验,传递审美趣味及有质感的生活方式。

四·国外特色创意市集案例盘点

(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巴扎集市

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集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集市之一。它建成于1461年,最初是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造伊奇拱形围栏和山达尔拱形围栏两个集市,分别经营金银珠宝和纺织类商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巴扎到如今已经有了550年的历史,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巴扎集市。

大巴扎集市占地30万平方米,室内大约有65条街道,中央大街富丽堂皇,其余分出去的街道又像棋盘一样错综复杂。光出口就有26个,所以在这儿很容易迷路。大巴扎内的商品来自全国各地,有彩灯店、毛毯店、服装店、特色食品店等,店铺多达4400多家,足以让你在这儿过足购物的瘾。

随着各类商场的建成、人们越来越适应现代化的购物方式,然而大巴扎集市内一直络绎不绝地进行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交易,也成为了来伊斯坦布尔旅游的游客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打卡点。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它更是在2014年的时候,凭借着上一年度9125万的游客总人数入选了世界最佳旅游名单。

(二)摩洛哥马拉喀什露天市场

马拉喀什露天市场白天会有许多杂耍团、音乐家、魔术家等在此地进行表演,最精彩的是5点以后的夜市。夜市上商贩云集、杂耍团在其中进行表演,琳琅满目的商品让夜晚的马拉喀什变得十分热闹,所以它又被称为不眠广场夜市。

在这里摊贩老板会向你热情推荐自己的特色食物,炒蜗牛、塔吉锅、蒸粗麦粉等许多当地美食。还有马拉喀什的特色羊头大餐,撒上特质香料的羊脑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如果有爱吃的人或许能爱上这道美味。

(三)拉巴斯女巫市场

在南美洲的拉巴斯有一个神秘又极其怪异的市场,叫做女巫市场。这儿摆摊的大多是女性,她们卖的商品主要是蟾蜍干、羊驼干尸,蛇干,蛤蟆干等,这些都是当地祭祀和祈祷会用到的物品。

据说拉巴斯当地在建造房屋的时候,会将羊驼胎干埋在地基底下贡献给神灵,以此祈祷保佑全家的平安。这个奇异特殊的市场引来不少人游玩参观,作家三毛也曾来到这儿游玩,在她的文中,是这样对女巫市场描述的。

“石板砌的街道斜斜的往城中心滑下去,好一份欧式老城的情怀……那些美丽的老建筑下面,放着一滩一滩的街头店铺,守摊子的嬷嬷们,披着丝制本色花拖着长流苏的披肩,穿着齐膝而多褶的大裙子,梳着双条粗辫子,一个个胖墩墩的在卖她们深信的巫术道具。”

女巫市场据说已经存有800多年了,由于当时玻利维亚是由女巫统领的,由于后世时代变迁,女巫文化逐渐没落,所以女巫市场也没有了原来的兴盛。这些蟾蜍干、羊驼干、猫头鹰羽毛等怪异的物品,在我们看来非常怪异的市场,在当地人眼中是流传下来的文化习俗。

(四)韩国首尔同仁市场

与东大门市场仅一街之隔的同仁市场名声弱了很多,但却是你没发现的宝藏市场,吃货的天堂!

同仁市场别具一格之处就在于市场内远近闻名的“盒饭cafe”,但它却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咖啡店,而是一条以古代铜钱作为交易货币的美食一条街,听起来是不是眼前一亮?在服务中心换完铜钱,还会领取到一个饭盒,然后就是吃货们的showtime。炒杂菜、年糕排骨、鸡蛋卷...大部分美食每份仅需2个铜板(约合人民币6元),只管敞开吃。

要是特别推荐的话,元祖奶奶油炒年糕必须榜上有名。与一般的韩式炒年糕不同,这里的炒年糕没有汤汁直接用油炒制,更有嚼劲和香味,非常值得一试。

(五)泰国曼谷美功铁道市场

曼谷的美功铁道市场早就成了远近驰名的网红打卡地。因为人们就在铁道两旁做买卖,确实有趣。就连谢霆锋和阮经天在拍摄《十二道锋味3》时都在这取过景。

每天会有八趟火车经过这个生意兴隆的菜市场。每当火车来临之际,小贩们便将摊子撤出铁轨。每天都有无数人等着在火车迎面之际拍上一张大片,热闹非凡,也算得上了独一无二了。

褪去网红的外表,铁道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当地人的菜市场。各种海鲜水果以及芒果干榴莲干等旅游特产都挺便宜,很贴近当地人的生活面貌。慢慢在这里逛逛,倒是能体验到当地很真实的烟火气。

曼谷还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水上市场,也是泰国奇观,非常有看头。安帕瓦水上市场和铁道市场挨得很近,可以顺路一游。没有浓重的商业气息,安帕瓦水上市场算小众,本土气息很浓重。小贩的船只上装满了食物和饮料,如贻贝、面条、咖啡、泰南冰咖啡、糖果等,有的船上甚至支起了烧烤架,在船上做着各种美味佳肴。

“创意市集”就像是一个城市文化的缩影,能够填补传统商业所不能比拟的生活活力和氛围。通过“创意市集”常态化的存在,用一种新鲜的生活方式融入城市生活的日常。很多新兴的“创意市集”活动中,还会融入如讲座、小型音乐会、街头文化表演、放映会、创意比赛等主题鲜明的各类活动,从而丰富市集、完善市集。

【温馨提示】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经平台责编重新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THE END
1.「小红书放假计划」全方位整活国庆假期,让小长假大有可玩!借势假期相关内容和搜索场域的小高峰,小红书锚定需求不同、偏好不同的放假趋势人群,打造小红书「放假计划」趋势类IP,以「小长假,大有可玩」为核心主题构建多个针对不同人群的放假模式板块,旨在全方位覆盖并满足不同用户的假期规划需求;并携手多类目品牌定制小长假玩法,打通假期消费场景营销全链路,再掀十一假期种草新http://www.xinminweekly.com.cn/shenghuo/2024/09/30/24920.html
2.解析旅游商业模式共享旅游电商:这个行业大有可为!读路书CEO小雨谈旅游商业模式有感,旅游业进入传统旅行社、导游、景点与游客的关系。已经转变为借助互联网+旅游的模式转变,由电商交易模式升级为工具+第三方分享、共享旅游模式。 现在旅游行业的问题,并非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游三者之争,而是标准的同质化产品和多元化的体验型产品之间的竞争。 https://blog.csdn.net/qq_38751819/article/details/115457540
3.长者模式山西特产中心以打造山西特产公共品牌、构建展销全产业链条为宗旨,以“互联网+”营销为依托,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分步实施、合作共赢”的原则,健全服务体系和营销平台;通过“直播网销、电商推销、团购营销、活动促销、线下直销”五位一体的模式,畅销路、扬文化、强合作、塑品牌;围绕“产品聚集、平台营销https://www.taiyuan.gov.cn/czmsnry.html?contentid=30100189
4.特色文化助力探索区域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模式——以烟台渔俗文化为例为了深化这一产业模式,应聚焦于渔俗活动的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民俗体验平台。鉴于现代人对于周末短途游的热衷,以及渔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与深厚的渔俗文化底蕴,可携手专业团队,精心规划并建设一系列高品质海景民宿,实现品牌化、标准化管理,让游客在享受海景的同时,体验观日出、垂钓、文化探秘、https://www.eol.cn/shandong/sdgd/202409/t20240909_2631709.shtml
5.小红书首席产品官:社区即城市的终极幻想加入小红书 小红书是一家产品技术驱动的公司,用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分享,记录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正能量和精彩生活。截止 2018 年 6 月 6 日,全球有超过一亿年轻用户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展现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时,小红书模式也被海外权威媒体誉为「Instagram+Amazon」 模式。 https://www.jianshu.com/p/df8d6a1bd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