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社交媒体,总能刷到五颜六色的三得利乌龙茶,而且功能繁多,垂直细分出了“刮油水”“美白水”“抗氧水”,可谓是buff叠满,有求必应,不一而足。定睛一看,发现不对,这不是三得利推出的产品,是创造力一向很炸裂的网友以乌龙茶为基底,加入抹茶粉、生可可粉等不同粉末冲出来的“超模同款”。
不是,喝水都这么卷了吗?
其实,对乌龙茶的大改造不算什么新动作,而是“女团水”这个风潮的新变体,只是以前流行用农夫山泉婴儿水来调配,现在三得利也能分一杯羹。
“女团水”,其实就是简易柠檬茶,将柠檬对半切开,一半挤汁,一半切片,然后将柠檬汁、柠檬片和煮开的绿茶混合,齐活儿。三年前,一位韩国女爱豆在综艺里表示自己靠喝这种水来减肥排毒,“女团水”由此得名。
这个概念火了之后,网上迅速集结起一批“二创”队伍,在柠檬这种常规选手之外,又往水里加入西柚、蓝莓、青瓜、橙子等等蔬果,装在透明的瓶子里,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彼时,女团水还没有按功能分类得那么明确,虽然也会给不同配方标注不同效果,但最爱打出来的王牌还是“减脂”。现在,“卷”的程度显而易见地增加了。各种功效安排得明明白白,360度环绕式捕捉你的痛点:就算不在乎减脂,刮刮油没坏处吧,抗氧也是有必要的,补充补充维C对身体好啊。安利话术也直接升级到拉踩:“快把奶茶换成它!”不仅强调效果好,还得强调味道佳。
虽然陆续也有报道或网友的经验贴表示,女团水不会有那么立竿见影的功效,甚至可能对体质较弱的人造成损害,比如容易反酸、胀气、便秘又或腹泻等,但这股风还是一直刮到了今天。女团水人气居高不下,营销自然闻风而动。
也别以为这是本地独有现象,事实上,全世界都在卷“喝水”这件事,力争喝出高度、深度、锐度、厚度,最重要的是,态度。
2022年夏天,TikTok上掀起了一股自制健康版可乐(HomemadeHealthyCoke)的风潮,网友们试图用香醋和气泡水等百分百纯天然、植物基、无麸质的原材料,制造一杯养生可乐。
而她制水的初衷,只是“不爱喝水,真的不爱”。以前她一天五罐可乐导致身材过度肥胖,现在她依靠自己配制出来的水与口腹之欲和解。
所以,为什么全世界都着迷于对水的“魔改”——背后满满都是饮水焦虑,是“为了健康我必须要多喝水”和“可是喝水真的好无趣”两种矛盾心态冲撞下诞生的产物。
喝水,也是有攻略的。攻略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喝、喝多少、喝什么、绝对不能喝什么,甚至每个时段喝下去的水分别起什么作用,是舒缓情绪、帮助排毒还是防止暴食。
显然,喝水除了“生存”,还被寄予许多厚望,比如减脂,比如养胃。而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水喝太少”的焦虑升级成“水喝太少等于浪费了一个快捷高效的减脂/调养方法”的焦虑。
一个众所周知的热知识是,焦虑会衍生商机。
让喝水在名义上多了一重“保持身材”之功效的“女团水”横空出世之后,又不断迭代,从简易柠檬茶一路演变成推销各种粉末冲剂的利器。坐收渔利的农夫山泉、三得利也让卖杯子、茶包的商家红了眼,被安上了各种名目的水,顺势流淌到焦虑的人身边。
“我没滋没味的生活里,实在是很难再容下没滋没味的水了。”于是,往水里加点味道,这个既能解馋,又让自己感觉在变健康在变美的方法,会成为流行趋势,也就不足为奇。
其实,早在2013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从喝饮料回归喝水就已经成为了全国市场趋势。自那时起,“喝水健康”和“喝水无趣”的矛盾,为介于水和饮料之间的新品类创造了空间。三得利的沁柠水、统一的海之言都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2018年,元气森林靠零糖零脂气泡水炸出一片新市场,“水”也越来越卷,各大品牌都绞尽脑汁要让朴实无华的水变得有滋味有趣味。让无趣的水变得有趣,也不止加味道这一个方法。不是想喝饮料吗,那就用吸管喝水,制造幻觉;精致漂亮的杯子,据说也能提高喝水量;瓶身设计美观的饮品,摆在便利店里也更能脱颖而出。初衷是“排毒减脂”的女团水,发展着发展着也开始加入了樱花、茉莉这样“徒有其表”的配料。
水,不仅得让人产生能变美的感觉,还得本身就很美观。2017年,脉动针对女性消费者推出了“纤系列”,包含蜜柚、蓝莓和玫瑰香葡萄口味,瓶盖从标志性的蓝色换成了粉红色,瓶身也“纤”了一圈,品牌认为更适合女性拿。但据《好奇心日报》报道,这种女性营销太过简单粗暴,并没有给脉动带来预期中的效果。虽然意识到要在“颜值”上下功夫,但脉动这个“风味水”界的元老,好像又没赶上趟。
农夫山泉也算是慢了半拍。“女团水”都红到第三年了,被爱美女孩自发当作制作原料的农夫山泉婴儿水,才后知后觉地基于这个趋势推出了“迪士尼公主系列”,往瓶子上印了7位迪士尼公主——上次联名印的是小鹿斑比和小飞象。
至此,在消费者和商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似乎拥有了健康的水、好喝的水、美观的同时还具有变美奇效的水,但这就意味着饮水焦虑消失了吗?也并没有。还得仔细琢磨用什么喝啊。
在喝什么一事上,可看出喝水者对健康、美白、减肥诸事的上心。用什么容量、什么样子的杯子喝水,同样能彰显持有人的生活态度。卖水瓶这行集喝水营销之大成,把“瓶随主人”、“瓶如其人”这件事展现到极致。
以前,金属外壳(可能还刻着名字)玻璃内胆、泡着菊花茶的保温杯,属于穿条纹polo衫配西裤皮带的班主任。2019年那会儿,有各种颜色还带贴贴纸的hydroflask保温杯,主人大概率是热衷拍照打卡的“VSCO(修图软件)女孩”,和它一同搁北极狐背包里的伙伴还有电线圈、airpods。
强调保冷而非保温,同样要紧。疫情期间去不了饮品店,自己制冰做饮品蔚然成风。现在“备冰”、“制冰”已经成为ASMR区博主和饮品博主的固定选题。总能刷到他们用不同的水果和硅胶模具设计冰块,再喀拉喀拉地把它们倒杯里。
赶趟打卡间,以自制冰块水果茶替代奶茶,自带保冷杯也就顶替了茶饮店塑料杯。品牌STANLEY,吃尽这些流行趋势的红利。
1913年,想要全天都喝热咖啡的精致打工人WilliamStanley发明了贴着自己大名“STANLEY”的全钢双层真空瓶。相比当时的玻璃内胆保温瓶,这瓶子更耐用、不易碎。和车碾不碎的“8848手机”一般,消费者中流传着浮夸的质量传说:什么有位卡车司机出了车祸,结果驾驶室旁的STANLEY瓶子只是划伤了点,里边的咖啡都还是热的啦,再比如爆炸的矿井、轰炸机的残骸、煤气爆炸的现场,都能找到幸存下来的STANLEY瓶啦……
彼时美国人结婚的“N大件”就包括这个军绿色的大瓶子,它不仅能用来求婚,还能传给儿子孙子。可以看出,这牌子的主要客群曾是司机、工人、户外探险家。STANLEY的总裁TerenceReilly都把“绿色、男性化的、保热”总结为品牌三大特征。
近半身高的大瓶子,别说买一两个了,搜集七八个的都大有人在。博主KrystlePerkins就有八个不同颜色的,每天还至少提溜两个出门。因为要一个装水一个装新流行的饮料。
简而言之,STANLEY是被博主带火的。转变过程中的大功臣,是经营电子商务播客、Instagram账户“购物指南”(TheBuyGuide)的三位女性——AshleeLeSueur、TaylorCannon和LinleyHutchinson。
2017年,Ashlee率先入手了STANLEY大头保冷吸管杯,先安利给两个一起做账号的姐妹、再安利给家人朋友,最后作为首批“爱用好物”在账号上带起了货,每次的反响都很好。
吸管杯不好洗?不要紧,它可以承受高温和洗涤喷雾能进洗碗机,不会孤零零地被拖延选手落水槽里大半个月;愿意花两三百买水瓶、重视喝水品质和习惯、爱感冰饮时髦的宽裕女孩……同样也得是有车、健身卡和洗碗机的女孩。有网友吐槽这牌子没车不配买,超重的瓶子分分钟给人弄出腱鞘炎。
从越来越垂直细分的杯子里,能清晰看到使用者的生活。水瓶品牌们主打一个细致入微地排除各种使用场景中的不便,让消费者相信,买了这么漂亮这么醒目又方便的杯子,我一定能多喝水,一定!毕竟长那么大个,跟个提醒喝水警铃似的,放桌上吸管都能直接戳人嘴边。
然而,关于喝水的焦虑还没有走到终点。
即使不在意变不变丑,吸管杯在健康这方面似乎也有隐患,知名健身博主“Jo姐”在自己的视频里科普过,用吸管会把吸管里的气一起吸上来,导致胀气。
也许以后的水瓶会发展到不仅有吸管,还会咬嘴处自带面部按摩仪,让人能边喝水边美容。不过从另一方面讲,杯子现在恐怕是时尚单品属性大过实用属性。98元的无印良品保冷杯连杯盖都没有,要保冷得和它里边的容器卡好才行,但虽然繁琐,也不妨碍它和瑞幸冰咖啡一同成为办公桌常客+网红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