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糊弄菜”,在小红书上杀疯了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就是说,谁好人家会从新疆往外面旅游时背鸡翅啊。

然而就这两盒挂着琥珀色皮冻的可乐鸡翅,却是我妈多年来引以为傲的招牌菜。“在车上煮个泡面再吃口这个,谁都饿不着!”

我哭笑不得,却也没拒绝这份妈妈亲手准备的爱。毕竟被盖棺定论“不健康”的可乐,能在我家升级为薛定谔的可乐,重要的地位晋升已经值得鼓励。事后也证明,这盒可乐鸡翅,的确让我们成为了整节车厢里最被羡慕的人……当隔壁座的人还在卤蛋配泡面,我们已经一人一块鸡翅,吃得满嘴香甜。

想起小某书的数据报告曾经说,当今年轻人搜索最多的菜谱,不是番茄炒蛋,而是“可乐鸡翅”,内心不禁默默点赞。短视频平台上,动辄几万赞的可乐鸡翅食谱也似乎在说:可乐鸡翅才是我们这代年轻人,最难拒绝的“国民菜”。

尽管说不清属地、菜系,但可乐鸡翅绝对是中餐无误。

葱姜料酒腌制,老抽上色,生抽调味,哪怕最后有旗帜鲜明的可乐压阵,也绝不会有人怀疑可乐鸡翅的出身。至于究竟是什么让中餐“自甘堕落”,拿美利坚饮料混事已不可知,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全无老饕喜闻乐见的饮食文化故事,甚至绝少出现在餐厅菜单的中美食材“混血儿”,一经发明便开始仅凭人们口耳相传风靡万千家庭厨房。

一场命运的相逢,至此拉开序幕。

初次尝试,带着对未知的绝对谨慎,用料步骤都照足外面学来的做法:耐心十足的用牙签给翅中戳上小孔,再裹上葱、姜、料酒、八角香叶水等各种调料,保鲜膜逐个包裹,腌够半个小时,擦干净调料;热油小火煎至两面金黄,少许老抽上糖色;最后重新下锅先放生抽简单翻炒,再加可乐焖煮。

一切质疑,在吃到第一口裹着浓郁酱汁,皮滑肉嫩一抿就能轻松离骨的翅中时,消失。从此这罐红瓶,只跟“真香”二字纠缠。作为西北炒菜种难得一见的微甜口味,这道菜几乎征服了所有小孩,外加没什么油腻的汤汁,又成为大人下饭的绝佳选择。

翅中的硬荤属性和颇具迷惑性的浓汤(鸡皮中充盈的胶原蛋白),越来越方便的烹制过程,使可乐鸡翅稳居中餐第一作弊菜:食材简单,好做,随时端出来都能收获孩子的欢呼和追捧,靠着一场一场家宴成为家常名菜就是理直气壮了。

说来惭愧,我也是最近才开始学做“可乐鸡翅”。

那天下班晚了,没有太大胃口的我,原本打算超市随便买点蔬菜回去煮个面,结果新鲜的肉菜早被买完,剩下几颗焉气的西红柿实在不讨喜,倒是冷冻柜里排列得整整齐齐的鸡翅,吸引了我。于是,随手一盒冷冻鸡翅,一罐350ml可乐….那个晚上,我终于理解了当年我妈给我们做可乐鸡翅的快乐!

出租屋里随意一口朴素小锅,楼下超市都能轻易买齐的食材,翻车是不可能翻车的,无论当天怎么的状态不在线,毕竟鸡翅是怎么不会难吃的食材,无论是翅中煎的不够黄或煎得过熟,鸡翅的肉还是嫩滑有弹性,而调味步骤更是友好,就算调色步骤没做好,放少了哪一味得调料,碳酸可乐一兜底,一切又变得皮滑汁香酸甜可口!

曾经的我只是无脑地夸妈妈做的可乐鸡翅味道不错。在自己动手第一次做可乐鸡翅就大成功之后,我才认真思考成功的“原理”:可乐里的碳酸能够与腥臭气味的碱性物质发生中和作用,生成无味的盐类,从而有效去除腥味。此外,可乐的碳酸成分,还能使肉类中的香气物质更加突出,增加菜肴的香气。

所以可乐鸡翅才不是什么无脑菜,说不住第一个发明可乐鸡翅的人,根本就是懂化学的科学家,根据科学公式有理有据地创造出这道伟大食谱。

可乐鸡翅这种事只要有一次,就会有无数次!几次以后,我发现这菜不仅美味省心,还是超级省钱:一次做一斤以上,毫不浪费调料、煤气,因为“吃不完,冻起来更美味”。

当然,这也是我妈那里学回来的”意外发现:鸡翅里含有高韧性的胶原蛋白,因此,可乐鸡翅的汤汁冻过之后会产生凝结的皮冻,根据我妈传授给我的做法:整锅做好的翅中,先自然放凉,再用筷子逐个夹起,连带着少许皮冻放进饭盒一起冷冻,就是独居青年是做一次吃一周的荤菜定海神针。不需要特别解冻,任意汤菜都可以直接下进去补充蛋白质,盖在米饭上一起蒸,少量香甜酱汁,瞬间能消灭半碗白饭。方便!

别问为什么不做糖醋排骨,这鸡翅味的皮冻,可比隔夜的糖醋排骨不知道美味多少倍!

至于硬要说没有现做的好吃——你觉得我一个黑外卖都能闭着眼睛接受的独居青年,还追求每天现做?省钱省心才是现代青年好吃的最大加分项,甚至,这可乐鸡翅的秘密我还不太舍得被身边人知悉!

毕竟,我们这群厨艺小白们的周末聚会上,基本是空气炸锅和超市净菜撑起半壁江山,能够用冰鲜翅中、葱、姜、可乐拉开架势,简直可以作为不明觉厉的高水品料理王者。

过去嫌弃妈妈万年不变用可乐鸡翅偷懒,如今我也成为了她,在越来越习惯在百忙之中,端出一道必定会被空盘抢光的可乐鸡翅。从腌制、煎炒、焖煮收汁,每个步骤看似蜻蜓点水,组合在一起又如此高深,最后热乎乎一大盘上桌,直击味觉核心的甜咸永动终极诱惑。

这才真是善于品质生活的大聪明啊!

自从加入了翅门,我也偶尔会和我妈交流一些可乐鸡翅心得,甚至时不时转发一些小红书上的可乐鸡翅进阶做法给我妈,两母女在可乐鸡翅造诣上携手共创美味高峰。

别不信,人类对可乐鸡翅的开发,真不到1%!

就说我最近研发的几种新吃法:冰箱里用来泡水的柠檬、路过楼下菜贩兜售的土豆、早餐没吃完的玉米、以及芹菜、香菜、胡萝卜等各种蔬菜随机组合,轻松填补单吃可乐鸡翅没什么素菜的BUG。柠檬可乐鸡翅,清爽的果酸调和原本的甜腻,味道更灵;加上玉米胡萝卜同焖的可乐鸡翅煲,一锅兼顾美味健康;更狠一点,可乐鸡翅收汁时,下上一块泡面同煮,可乐鸡翅风味又被推送新过瘾高峰。

●柠檬可乐鸡翅

在预制菜日益发达的今天,本以为朴素到有些笨拙的可乐鸡翅会被人们遗忘,但它似乎再次戳中了这个时代痛点。一如当初用着像模像样的中餐烹饪环节,让妈妈们放下戒心,允许可乐在厨房出现一样。今天的百变可乐鸡翅菜谱,可以加各种流行食材,能百搭几乎所有炊具,不想洗盘子甚至能有空气炸锅版。

诞生于家庭厨房的菜,很少能在大餐厅见到。懂吃的老饕们,也会说它上不得台面。但他们却不知道,认认真真研究可乐鸡翅食谱,恰恰是对生活的不敷衍啊。

●彩虹可乐鸡翅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

END

本期作者|阿沅

编辑|斯小乐、梅姗姗视觉/创意|BOEN

摄影|小红书@四月食记、@果果说营养、@市井觅食记、@是荔枝味的梨、@雯雯今天瘦了吗、@花花美食记

THE END
1.揭秘小红书网红食品,调味料精选攻略,厨房美味新选择1、油焖大虾是粤式家常菜的代表,制作时需去虾线,煎至金 *** ,再加入调料焖煮。 2、大葱炒青椒是一道简单的家常菜,只需将青椒和葱段炒熟,调味后即可出锅。 3、小红书上有很多家常菜的做法,如炒外婆菜、香油拌春笋、清炒苦瓜等,都是受欢迎的菜肴。 http://book.zhouchengjiareqi.com/8B4aa3AC28c3.html
2.麦当劳带你领略全新美食潮流盛宴!国标行业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你可以找到许多关于麦当劳最新的点评和分享,无数网友都在分享他们的美食体验,晒出他们的美食照片,你也可以加入其中,分享你的美食体验,和大家一起交流心得,让美食与你同在。 麦当劳的用心,为你打造美好时光 麦当劳每一次的更新,都是为了给顾客带来更好的体验,他们一直在用心听取顾客的反http://harbinyuanyi.com/post/20881.html
3.上海和记小菜(名品店)好吃吗,和记小菜(名品店)味道怎么样,环境/服务作为上海小囡,最爱的还是本帮菜,这次来和记小菜聚餐,再次把沪上名菜全吃了一遍哈哈,非常符合我们上海本地人的口味,阿姨叔叔绝对会满意哦 ?「松鼠桂鱼」我最喜欢的一道菜,外皮煎得酥脆,淋上了酸酸甜甜的茄汁,鱼肉也是很嫩,真的巨好吃墙裂推荐「特色双味虾」这是水晶虾仁和油爆虾的https://you.ctrip.com/food/shanghai2/4994046-dianping.html
4.小红书美食家常菜:真的有这么好吃吗?小红书是一个以分享美食、生活方式和时尚为主题的社交平台,其中的美食家常菜频道备受关注。很多人对于这些菜谱表示好奇,想知道它们是否真的有那么好吃。 首先,小红书美食家常菜频道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厨师和家庭主妇们分享的菜谱。这些人都是经过筛选和审核才能在平台上发布自己的作品。因此,他们所分享的菜谱都是经过实https://www.coffee.cn/xican/post/391583.html
5.“尹正焖菜”火爆全网小红书美食内容加速破圈尹正从3月初开始分享健康美味的焖菜,几天后应网友请求晒出焖菜制作方法,很快就引发全网网友模仿学习,“尹正焖菜”也从小红书扩散至微博、豆瓣以及短视频等内容平台。“赶紧试了试,确实好吃,蔬菜鲜甜鲜甜的,减脂竟然也能这么快乐。”网友评论道。 数据显示,“尹正焖菜”在微博冲上热搜,获得1.6亿阅读量;微信指数显https://tech.huanqiu.com/article/42eatenhTbu
6.『小敏觅食记之最好吃的泰国菜!』是看到『小敏觅食记之最好吃的泰国菜!』 是看到小红书上这家店的评价打分都非常高,所以在期末的时候和朋友们来这里聚餐,除了一个很奇怪的色拉以外,其他都非常非常的好吃,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泰国菜,一点都没有虚假的广告,餐厅看到记得打钱哦嘻嘻。 环境: 挺好的,在上银泰商场的二层嗯,也不是特别难找,就是等位特https://m.dianping.com/review/855042194
7.出海收割老外这块,小红书是我见过最菜的其实还真不是,这类模式出海做得这么拉的,小红书独一份。 2020 年字节模仿着小红书,做了个 “ 小黄书 ” Lemon8 。结果上了美国 APP Store 总榜前十,还做过生活类目的老大。 尽管当时有人唱衰,觉得 Lemon8 内容太精致了,老外讲究的是 real ,最后肯定活不长。 http://www.bianews.com/news/details?id=18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