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如何科学喂养?家长版指南给你抄答案
育儿江湖如战场,为了让娃健康成长,宝妈们与各种食物和营养问题展开了无休止的“车轮战”。可即便后方各种营养餐食齐上阵,前线战场仍然传来营养告急的“噩耗”,可谓危“饥”四伏。那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呢?如何喂养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图源:网络侵删)
为了让大家了解儿童喂养和营养补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少年公益学院、科学家庭育儿联合国内8位儿科、儿保、营养领域的专家一起制订了这份实用且全面的——《婴幼儿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以下简称补充指导),帮助宝宝解决营养危“饥”,妈妈们可以下载指南电子版查看详细内容哦>>>
生命早期的营养,因“喂”有你才健康
健康指南指出,生命早期的营养水平不仅决定着婴幼儿体格、智力、免疫力的发育程度,还会影响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和某些慢性疾病的患病风险。这就需要格外重视0-3岁时期的合理喂养和营养补充,这一阶段的营养水平可关系到一生的健康呢!
家长们要重视婴幼儿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科学摄入外;微量营养素更要重视,别看它们含量不高,但是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可是hin重要的,对婴幼儿健康影响广泛,但是又容易缺乏。
《健康成长因“喂”有你》公益短片,请点击图片观看
宝宝能吃就是福?隐性饥饿危机四伏!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吃得好、吃得饱,不少家长就以为孩子不缺营养,却不曾想还存在“隐性饥饿”的问题。相信很多家长如视频中的妈妈一样,第一次听说“隐性饥饿”这个词,所谓隐性饥饿,就是营养摄入不平衡导致营养过剩或是微量营养素缺乏。医学研究显示,70%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症等都与隐性饥饿有关。你还敢不重视吗?
指南中特别提到,婴幼儿时期很容易缺乏维生素A、D、铁、锌等微量营养素,其中维生素AD的缺乏情况更为普遍,且早期缺乏症状不容易被察觉,但却已经对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家长们千万不可大意,要重视给宝宝科学补充啊!
那营养过剩会怎么样呢?当然是会导致超重、肥胖问题啦。权威调查报告显示,中国6-17岁及6岁以下儿童超重和肥胖率达到19%和10.4%,可见我国儿童超重和肥胖形势严峻。
营养喂养两原则:合理膳食+科学补充
想要给孩子进行科学喂养,健康指南给出了两个原则:
1.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首先要坚持母乳喂养;其次,对于已添加辅食的宝宝,食物种类不可过于单一,而是要从不同食物中摄取各种营养,保证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2.额外补充必要营养素
除了合理膳食,家长还要注重给孩子额外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铁、锌等必要的营养素,尤其要重视维生素AD的日常预防性补充。
指南和AD补充指导指出,我国儿童维生素A和维生素D缺乏问题都很普遍,且缺乏人群高度重叠,建议宝宝从出生开始每天预防性补充维生素A1500-2000IU,维生素D400-800IU,并持续补充到3周岁。
生命早期营养影响了孩子的一生,只有在早期摄入了充足的营养,才能为成长发育筑造一座固若金汤的营池,任凭风雨呼啸,也能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婴幼儿生长发育与营养健康指南》
[2]《中国儿童维生素A、D缺乏现状及补充指导》
[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4]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